> 重點推薦 > 臨桂區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臨桂區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臨桂鎮地處桂林市西城經濟開發區中心區,距市中心僅8公里,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13.6平方公里,下轄兩個村委和一個街道居委會,人口4.5萬人。臨桂鎮近郊的地理位置,桂海高速公路、321國道、鐵路、兩江國際機場等編織的便利交通,共同構成臨桂鎮優越的區位優勢,是工業擴散、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發展的理想之地。臨桂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效型經濟,依托球泰中華鱉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發展中華鱉、黃鱔骨、黃鱔、鰍魚水產養殖基地,并與中國水產科學院合作,新引進雜交鱘、俄羅斯鱘30萬尾,開辟廣西水產養殖新領域。依托廣西桂林豐華果苗公司,發展南方優質梨等名特優水果種植。依托廣東溫氏公司,發展溫氏雞養殖戶117戶。依托縣農業局和農工辦發展日本韭菜花、蘑菇等蔬菜種植基地,并成立了臨桂鎮花木盆景協會,新增花卉盆景6萬盆,會員達68多人。新開辟特種養殖梅花鹿示范基地。臨桂鎮現有規模企業75家,個體工商戶1530戶,初步形成了以電線、印刷、建材制品、農副產品綜合開發為龍頭的較大穩定的產業結構。并先后建成了金山農貿批發市場、橋頭市場。臨桂鎮小太平村發現的大巖史前文化遺址,是嶺南地區十分典型的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水仙巖距縣城2公里,交通便利,風景優美動人,水源豐富,自然生態優越,石奇洞美,山上長有珍巖松樹種黃枝油松,距水仙巖100米處。有一洞穴布滿小粒石乳形如珍珠,故名珍珠洞,極具旅游開發價值。嶺腳底村已建設成為市、縣級保護生態環境旅游村。臨桂鎮以休閑、旅游帶動其他行業經濟發展。全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臨桂縣六塘鎮,位于縣境南部,距桂林市中心30公里,321國道(桂林—陽朔)貫穿東部,與境內六塘——雁山公路相接,交通十分方便。全鎮下轄15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人口4.3萬人。總面積108.5平方公里,是桂北四大古鎮之一,也是著名戰將李天佑將軍的故鄉。六塘鎮耕地面積3.8萬畝,是廣西商品糧基地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結合當地實際,致力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種植業和養殖業得到長足的發展。農業綜合開發形成兩個萬畝生產格局。引進優良蔬菜品種,先后建成萬畝夏陽白、西紅柿、辣椒等蔬菜種植基地。早辣椒種植得到進一步推廣,年種植面積4000多畝,產量1.2萬噸,個大肉厚,遠銷全國各地。六塘鎮的蔬菜“夜市”批發也頗負盛名,從每天下午六點起直到第二天清晨,各地商販云集于此,爭相販運農產品,熱鬧異常。水果種植,形成葡萄、南方梨、夏橙、板栗等萬畝名優水果生產基地,其中巨峰葡萄的種植已有二十年歷史,種植面積3000多畝,年產6000多噸,早熟、果大、味甜,遠近聞名。鄉鎮企業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麻布生產,竹藤制品和腐竹加工,其中麻布生產始自唐代,精選中國桂林種植的優質苧麻為原料,由少數民族傳統工藝,手工織紗木機織成,質料精細、柔軟光滑、透氣散濕、清涼離汗、挺括美觀、經久耐用;竹藤制品美觀大方、價廉實用,吸引了各地的客商前來采購,并形成了專業市場。六塘鎮是一個歷史古鎮,曾經富甲一方,有許多名勝古跡,街內建有高大寬敞的湖南、江西、廣東、十洋、靈川會館及廣西迄今保存下來規模最大、工藝最佳的清真寺。西南有座山叫白鹿山,風景秀麗,景色迷人,流傳許多動人的傳說。境內有大江、東計嶺、小江水庫群,湖光山色、波平浪靜,是度假、旅游、避暑的絕佳去處。六塘鎮地處桂(林)陽(朔)旅游黃金通道的中部,有集商貿、旅游于一體的柚子灣開發區。著名的“蛇大王”和“鱷魚世界”就是落戶于此,是桂林旅游的特色景區。
會仙鎮位于臨桂縣西南部,距市區和臨桂縣城3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會仙地理位置優越,周邊與本縣四塘鄉、六塘鎮,永福羅錦鎮,桂林市象山區二塘鄉,桂林雁山區雁山鎮毗鄰。會仙鎮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全鎮轄16個村委會,145個自然村(屯),人口居臨桂縣之首達5.23萬人,是臨桂四大古鎮和桂林市西南面的一個重鎮。鎮區人口l.2萬人,1999年5月被列為自治區區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基礎設施條件日趨完善。會仙鎮盛產糧食、蔬菜、西瓜、馬蹄、魚、生豬、家禽、柑桔、葡萄等,特別是大白菜、西瓜使會仙鎮形成一道綠色風景線,萬畝蔬菜、萬畝魚塘、千畝優質果示范場,揚名區內外。 會仙總面積175.4平方公里,境內群山聳立,千姿百態,河塘縱橫,波光嵐影。唐長壽元年(公元692年)的古桂柳運河,勾通桂林漓江和柳江水系,古為中原與西南往來的重要通道,全長15公里,共有24個陡閘,現基本保存完好。還有素有“水泊梁山”之稱的2000畝相思湖,為桂林市唯一天然勝地,湖內蘆葦浩蕩,船只出沒,好一幅水上人家畫面。與相思湖相通的八仙湖,流水潺潺,船在山中行,極具探險意識。還有太平天國冀王石達開曾駐軍的石門崴,水往高處流,傳說十分迷人。在距鎮區1公里處,更有保存完好的白崇禧故居。會仙鎮仍屬于大桂林市旅游圈內,旅淤開發前景極其誘人,現八仙湖、相思湖和七里古仙洞已做好開發的前期準備工作。會仙市場繁榮,社會安定,客商云集形成了一公里長的商業街,大米市場圩日銷售達10萬公斤以上,小商店遍及村村寨寨。企業正在起步發展,年產8000噸的木薯淀粉廠即將投入運轉,甜筍加工廠和奶牛場一批項目正在洽談中。
兩江作為著名愛國人士——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先生的故鄉,曾為國人所敬仰。而今,隨著桂林兩江國際機場的通航,兩江又將成為閃耀之星,為世界所矚目。兩江鎮是桂林市西部重鎮,下轄16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人口4.8萬人,總面積154.6平方公里,東距桂林市區30公里,南連示福縣,西通融安、融水縣,北接龍勝縣通湖南省,20171省道及義江河穿鎮而過。優越的地理環境,培育了兩江獨特的區位優勢。兩江歷史文化悠久,旅游景點繁多,目前已開辟的有李宗仁故居,兩江城古南門,城聯古塔,犀牛望江,即將建成的有桂林玉龍高爾夫休閑山莊,炎黃書畫院,桂林民國影視城等。人民勤勞敢闖,現建有特種水果、蘑菇、韭菜花、羅漢果、桑蠶等基地,盛產果蔗、涼薯、草席、獼猴桃、黃瓜、西紅柿、毛瓜、雙季蓮藕、優質大米、鰻魚、湘云鯽,有四大林場。成材濕地松300萬株,基本實現了“一村一品”的農業發展格局。兩江鎮黨委、政府以發展一方經濟為目的,傾力舞好小城鎮建設這個龍頭,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來,鎮政府多方籌措資金5000萬元,用于鎮區的硬件建設,目前已建成日供水量6000噸的水廠,新修街道5條,鎮區新建樓房500多座,村村開通程控電話,擁有耕牛豬花、木材、花卉苗木等3個專業市場,個體工商戶800多戶,圩日人流量3萬多人,年交易額3億元。兩江鎮以她獨特的魅力,備受各方賓客青睞。目前,已落戶兩江的企業有年產600噸的林化廠,1000畝工業園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規劃籌建,白巖巖洞正準備開發。假以時日,兩江將成為層次較高、規模較大、名副其實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和旅游重鎮。
五通鎮位于桂林市西郊,距市區30公里,距臨桂縣城20公里,距桂林兩江國際機場18公里,東與靈川、北與龍勝相毗鄰,是原義寧縣府所在地,歷來為桂北四大古鎮之一,更是臨桂縣北部七個鄉鎮20萬人口的經濟、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鎮區交通發達,新建的高等級公路——321國道橫穿鎮區,是通往龍勝、湖南、貴州的交通要道,桂海高速公路和湘桂鐵路也鄰近鎮區,是集陸運、航空為一體的現代工貿綜合發展的中心小城鎮。五通鎮轄一個居委會、十四個村委會,總面積158平方公里,其中鎮區建成面積l.6平方公里,規劃面積4.8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4.3萬人,其中鎮區人口1.3萬人,耕地總面積4.9萬畝。境內環山擁抱、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盛產馳名中外的“五通青皮蔗”及享譽區內外的“銀簪茶”、“谷雨茶”、“清明茶”、“泗江沙田柚”、“五通香芋”等名優特產。勤勞精明的五通人,乘改革開放之東風,按工業化、城鎮化、產業化的發展思路,勇于開拓,大膽創新,為古鎮二次創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四塘鄉是清代名臣陳宏謀故里,地處臨桂縣南部,距縣城10公里,距桂林市20公里;有湘桂鐵路、桂海高速公路橫穿過境,橫山站是湘桂線的一個客運站,轄區總面積148.5平方公里,下轄 15個村委會,總人口4.13萬。四塘鄉是臨桂縣產糧大鄉之一,糧食生產是主導產業;全鄉有水田面積5.6萬畝,年產糧2萬噸以上,其中優質稻比例達70%以上,每年向市場提供糧食近萬噸;近年在農業綜合開發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重點抓了四塘馬蹄和南方優質梨的生產。四塘馬蹄的種植源于唐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所產水果型馬蹄個大、皮薄、清渣而清甜,明清時期曾為貢品,如今享譽海內外,有“四塘馬蹄銷國外”之說;2000年被評為“桂林市首批名、特、優農產品”,每年的種植面積在4000畝以上,年產量6000噸;2001年發展到了6500畝,其中新增了1500畝加工型馬蹄;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質水果種植,現種有南方優質梨近2000畝,計劃在今后兩年內發展到5000畝,成為桂林市南方優質梨生產基地;紅皮果蔗和西瓜的生產發展較快,每年可向市場提供紅皮果蔗 9000噸,西瓜 5000噸以上。四塘鄉境內有四塘圩、太平圩、界牌圩三個農產品交易市場,以交易大米、果蔬產品、畜牧水產品為主,百貨、日雜商品為輔,有四巖路、四會路相連,交通便利;四塘圩大米交易市場的興建,將極大地促進四塘市場的繁榮;出臺優惠政策,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相繼引進了臨桂選冶廠、臨桂助劑廠、桂豐醫療器械公司臨桂分廠等企業,其中桂豐醫療器械公司臨桂分廠的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目前全鄉有企業384家。境內陳宏謀故里——橫山村一帶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亟待開發,供世人景仰。東部、西部尚有數萬畝極具旅游開發價值的草坪、森林、湖泊(水庫)可供開發,熱忱歡迎各界有識之士到四塘投資開發。四塘鄉社會穩定,市場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建成區、市、縣三級文明村l個,區級文明村1個,市級文明村l個,縣級文明村、街道、單位9個。。
南邊山鄉位于臨桂縣南隅,距縣城44公里,東與陽朔縣葡萄鄉交界,南與陽朔縣企寶鄉接壤,西與永福縣堡里鄉毗鄰,北與本縣六塘鎮相連。全鄉轄有13個村委會,169個自然村,總人口30110人,總面積159。7平方公里。近年來,南邊山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自治區黨委提出的“1234610”農業和農村工作思路,以市場為向導,經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先導,因地制宜,大力調整糧經種植比例,提高經濟作物和畜牧水產的比重,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形成市場品牌,提高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確保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錢村建有500畝美國黑提示范園,在朗聯建有150畝南方大優質梨示范點,在五敬——東山建有630畝月柿、優質毛板粟、紅板粟、密柚、冬槐楊梅生產基地,在南利公路沿線建有2000畝日本韭菜花、茄子、大白菜、西紅柿生產經濟帶,在五個山區村委以袋裝香菇為主發展資源型經濟。在鄉鎮企業管理中,鄉黨委、政府通過改善投資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建立黨政領導聯系點業制度,為鄉鎮企業發展營造一個寬松的投資環境,投資近20萬興建了“統一管理,一個窗口收費,全方位服務”的占地80畝的竹木工業園。目前,全鄉鄉鎮企業163家,逐漸形成以竹木加工為主,鑄造業為輔的鄉鎮企業體系。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鄉黨委、政府投資300多萬元用于全鄉的公路建設,極大改善了全鄉的交通狀況,鋪設了北通六塘2公里的柏油路,南通陽朔縣利學11。5公里的四級公路,完成了南新至五敬、軍洞至永平、南新至錢村、南邊山至永忠總共26。5公里的鄉村四級公路建設。現在,除偏僻山區靖遠村委正在修建公路外,全鄉已有12個村委通了公路,行政村通公路率達92。3%,這對南邊山鄉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水利設施齊全,水電資源豐富。境內有大江水庫,總庫容量416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量2772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7。8萬畝,年發電量達300萬度。另有塘頭、竹高嶺、賴家沖、王喜廟、新門嶺5座小型水庫,可灌溉面積2500畝。南邊山鄉人民決心在新的起跑線上,迎著改革開放的朝霞,奔向前程似錦的未來。。
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2公里,有321國道過境,總人口1.95萬人,總面積59.6平方公里,地處丘陵、平原,主要河流有義江,另有義江東西干渠自北向南流經全境。總耕地面積1645公頃,其中水田1455公頃。主種水稻,兼種甘蔗、蔬菜等作物,為廣西商品糧基地之一。根據其地理位置和資源特點,確定以大力發展甘蔗、大米加工,發展水果、蔬菜加工,同時也兼有其他工藝工業作為發展方向。。
茶洞鄉位于臨桂縣北部,距縣城28公里,距離兩江國際機場10公里,鄉道與20171省級公路相連接。轄區面積217.5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委會,人口2.1萬人,其中有壯、瑤等少數民族人口3800人。茶洞鄉屬半山區,境內冬暖夏涼,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溫度18.l℃,降雨量1891毫米,無霜期312一332天。水利便利,北江河穿境而過。山區林木資源豐富,林木藏量達38萬立方米,平原主產糧食和蔬菜,十多年來通過狠抓“綠色證書”培訓,農民群眾科技文化素質不斷提高,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了羅漢果、優質稻、南方梨、花卉、養殖等五大產業區,名優反季節蔬菜和虹鱒魚等特種養殖業正不斷擴大形成規模。積極營造優良的投資環境,大力引進鄉鎮企業,先后引進了汽配、竹材、食品加工等行業企業4家,還將充分發揮獨特的自然環境優勢,進一步對重晶石礦、旅游休閑等行業進行開發。以徐村巖洞、富合水庫、慈洞古籟河等處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外來投資者投資開發。茶洞鄉山區盛產羅漢果,是羅漢果發源地和全國最大的產區,為天然“綠色食品”,素有“茶洞漢果最有名”的美譽。全鄉現有羅漢果種植面積近萬畝,年產果量2000多萬個,產地具有豐富的培苗種植和生產加工經驗。注冊有“德潤”牌羅漢果專用品牌商標,是桂林市名牌農產品,多次參加農展會、博覽會,深受海內外客商的青睞和歡迎,產品遠銷東南亞各地。現正組織申報全國名牌產品,羅漢果富含甜甙、礦物質、微量元素等,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可入藥、可泡茶,具有清熱潤肺,生津止咳等功效,食用不產生熱量,是醫藥、衛生、食品行業蔗糖的最佳替代品,其深加工前景十分廣闊。茶洞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山區各村飲水困難逐步得到解決,村容街貌不斷改觀美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進步,一批文明村、文明街道、雙文明先進個人脫穎而出。新農貿市場和村鎮規劃正得到實施,全鄉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臨桂縣宛田瑤族鄉位于桂林市西北部,全鄉面積330平方公里,東靠靈川,北接龍勝,西與黃沙瑤族鄉毗鄰,南與中庸鄉相連。鄉政府所在地距桂林市45公里,并有321國道穿鄉而過,是桂林通往龍勝、三江以及貴州和湖南等地的必經之路。 全鄉共有15 個村委會,142個自然村,總人口23000多人,有瑤、壯、苗、漢等四個世居民族,其中瑤族人口有11290人,占全鄉人口的47.8%。宛田于1984年被批準為瑤鄉建制,是桂林市15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宛田屬于桂西北山地溫涼風雨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228.6—2556.7mm之間,多云、霧,日照少,年總日照11000—14000小時,山地土壤多為疏松粘壤土,肥沃濕潤,有機質高,PH值5-5.5,適宜植物生長,是杉木、毛竹、棕櫚、茶葉以及其他經濟林木生長的理想環境。全鄉森林資源豐富,林木種類較齊全,現有毛竹林11萬畝,毛竹儲量達1800多萬根;杉木森林7.8萬畝,優質樹木儲量達29.26萬m3。此外,還盛產香菇、水耳、竹筍、羅漢果、彌猴桃、靈香草、藥材、蜂蜜等土特產。宛田鄉地處山區,雨水多,水電資源極為豐富,境內有廟坪河、合作河、流豐河、中江河、古落河、下柳河、平水河等河流,水資源豐富,而且落差大,具有很好的開發潛力。此外境內還蘊藏有鉛鋅礦、銅礦、金沙礦、赤鐵礦和水晶礦等豐富的礦產資流。 宛田鄉與龍勝花坪林區接壤,境內茂密的原始森林,美麗壯觀的五大瀑布(小灘瀑布、筆架河瀑布、長明灣瀑布、紅灘瀑布、平水瀑布),以及如詩如畫的瑤寨風光,濃郁的民俗風情,構成了獨特的旅游 資源,若能加以合理開發,為桂林增加新的旅游景點,將會吸引眾多的游客。
黃沙瑤族鄉位于臨桂縣西北隅,東與縣內的宛田瑤族鄉、五通鎮、保寧鄉接攘,西與融安縣交界,西南連永福,北接龍勝縣國家花坪自然林管護區。鄉政府駐地黃沙街距縣城70公里,有客運班車直達桂林市汽車總站。黃沙鄉下轄5個村委,58個自然村,63個村民小組,聚居有漢、瑤、壯、侗等民族,1998年底,有總人口5228人。黃沙鄉屬山地溫涼風雨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16℃,高寒地區常有冰雪和霜凍,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2228~2556mm之間,相對濕度為81%,是臨桂縣的半雨地區,多云霧,日照少,年總日照1100~1400小時,山地多為疏松粘壤土,肥沃濕潤,有機質高,PH值5~5.5,適宜植物生長和發展反季節蔬菜。黃沙鄉既是少數民族聚居地,也是貧困山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寬廣的土地,優美的旅游資源,種類繁多的土特產品。黃沙鄉人均土地面積55畝,林業用地人均54畝。全鄉森林覆蓋面積為14533公頃,用材林面積9451.7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75.96%、49.4%,人均杉木林10畝,毛竹林2.3畝。全鄉除了木材、毛竹等森林資源外,還有棕桐,油桐等林業產品,另還有杜仲、靈香草、魚腥草等中藥材和香菇、木耳、竹筍、羅漢果、蜂蜜等食用特產。這些土特產品有較高的開發價值。境內長24.98公里,集雨面積89.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75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45立方米/秒的黃沙河自然落差580米可利用落差250米,每年可開發水能8514萬千瓦時。目前黃沙電站群項目正在籌建中。鄉轄境內有一個九級瀑布,群眾稱“九灘”,其氣勢極為壯觀。清秀的黃沙河與黃沙山區的景色屬天然植物公園,氣候十分涼爽。可在這些地方修建一些避暑設施,圈些小動物作為獵場,則七至九月它是旅游休養避暑的好地方。熱情好客的瑤鄉人民謁誠歡迎各地有識之士前來發展,共創輝煌。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不卡 |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偷窥国产女洗浴在线观看视频 | 玖玖资源综合视频在线 | 中出系列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而久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