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稱“皖中重鎮,魚米之鄉”的廬江縣白湖鎮,位處廬江縣東大門廬巢無三地交界,轄原“一鎮兩鄉”行區。鎮區總面積164平方公里,總人口90400人;鎮屬社區5個、村委會21個、村民組725個;創建基層黨委1個,設立黨(總)支部63個,黨員2580名(截止2005年8月31日)。全鎮農業資源豐富,工業企業發達,商貿市場繁榮;綜合實力穩步發展,經濟結構日趨合理,經濟格局明顯優化,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農業經……。 |
泥河鎮地處廬江縣南部,合銅公路沿線,全鎮面積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0123畝,全鎮人口4.5萬人,轄30個行政村,1個等街道居委會。2000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87元,鄉鎮企業發展迅速,2000年實現產值8880萬元,營業收入9410萬元,全鎮擁有1所完中,2所初級中學,25所完小,6所初小,1所幼兒園,在校學生達9000人適齡兒童入學……。 |
廬城鎮地處廬江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總面積16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8.7平方公里,總人口14.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4萬人,耕地面積4.6萬畝。轄4個街道管理區,14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1個蔬菜隊,1個林場。鎮內水陸交通方便,合銅、軍二、廬巢等干線公路貫穿全境,合九鐵路和正在建設的滬蓉高速公路臨鎮而過。縣河起源且穿全境而過,通巢湖,達長江,是廬江水運的黃……。 |
冶父山鎮地處廬江縣城東北郊,面積160平方公里,耕地4.8萬畝,山場3.5萬畝,轄有11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人口5.7萬人,屬副縣級建制。 冶父山鎮交通便捷,四通八達。水、陸、空立體交通網已經形成。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合銅黃高速、合銅公路和軍二路鄰鎮而過,廬巢路貫穿全鎮,鎮村道路已成循環網絡。 冶父山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境內冶父山因春秋戰國時期,鑄劍之父歐冶子曾在此山為楚王鑄龍泉劍而得……。 |
樂橋鎮位于廬江縣西南部,處在合銅(公路)、合九(鐵路)兩大動脈之間,西連桐城,南依樅陽,東接合銅路,正在建設中的廬樅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鎮轄二個居委會和15個村委會,人口5.92萬,總面積128.6平方公里,其中鎮區1.96平方公里。該鎮屬丘陵地帶,古傳為“東海之稍”,區內擁有“岱鰲、藻青、蘆席”三山,崗畈相間,地形呈波狀起伏。雨水充沛,同季分布,適宜種植糧食和多種經濟作物,盛產糧食、油……。 |
盛橋鎮位于巢湖南岸,是廬江縣的東大門。全鎮共22個行政村一人街道居委會,人口4.4萬,其中非農人口0.7萬人,集鎮建成區面積2.2平方公里,全鎮總面積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3萬畝。我鎮區位優勢突出,交通便捷,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省道廬巢路、盛白路橫貫鎮中,并與滬蓉高速、合寧高速相連接,水陸運輸也非常發達,此地南臨白湖,北瀕巢湖。商業貿異常繁榮,是周邊鄉鎮農副產品及工業產品的集散地。近年……。 |
礬山鎮位于安徽省廬江縣東南部,距縣城27公里,全鎮面積125平方公里,總人口6.96萬。同無為、樅陽縣相鄰。礬山自唐代得名,歷史悠久,以盛產明礬著稱于世,明礬儲量位居中國之冠。礬山地處丘陵山區,這里環山翠黛,層巒疊嶂,茂林修竹,景色宜人,霧頂山海拔485米,為全鎮最高峰。境內廬江礬礦與鐘山鐵礦扶搖相望,夜間燈火讕珊,一派山鎮景象。礬山鎮交通便利,合銅路、裴店路穿境而過,缺口水運碼頭距鎮僅5公里,公……。 |
柯坦鎮位于廬江縣西南,西接桐城市,舒城縣,全鎮北為高山丘陵,南為平畈。廬江縣最高山峰百花寨(海拔594米)座落于境內。 全鎮總面積123平方公里,山場面積4.6萬畝,耕地面積5.5萬畝,轄15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達6.15萬人。 柯坦鎮具有300多年歷史,是廬江縣的西南重鎮之一。抗戰期間,廬江縣民主政府、縣立廬江中學、私立四維中學和省高等法院第一分院都遷居柯坦。歷史上柯坦鎮是合肥至安慶的必……。 |
郭河鎮位于皖中腹地,地處廬江縣西北部,與舒城、肥西兩縣毗鄰,北依千年古鎮三河,南接著名的溫泉療養勝地湯池,距省城合肥50公里。全鎮總面積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萬畝,轄2個社區,12個行政村,6.8萬人口,其中集鎮人口12000人。境內柏油路、水泥路四通八達,電力、通訊、供水等基礎設施齊全。郭河鎮現有2個衛生院,15個村級衛生服務站,5所初級中學,17所小學。產業結構 農業產業化趨勢明顯。形成……。 |
羅河鎮距廬江縣城南37公里,毗鄰樅陽、桐城二縣市。全鎮轄20個村、1個街道居委會,面積81.9平方公里,人口4.5萬,耕地3.4萬畝。羅河鎮水陸交通便捷,境內資源豐富。廬樅公路橫穿全鎮,與合銅公路呈“丁”字型相接,構筑了羅河與外界相聯的公路網。羅昌河經白蕩湖入長江,自古就是水路運輸的主航道。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其中羅河鐵礦、大包莊鐵礦因儲藏量大、品位高被載入中學地理教科書,聞名遐邇。旅游景觀獨具特色……。 |
同大鎮位于皖中腹地,廬江縣北部,東連巢湖、南接銅陵,北臨“千年古鎮”三河,西有京九鐵路。合銅、同白、新白公路穿境而過,白石天河、杭埠河左右環繞。水陸交通發達,是合肥、九華山、天柱山、黃山旅游黃金線的一塊風水寶地。同大鎮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現有耕地8.7 萬畝,水面積8000余畝。圩內土壤肥沃,水網密布,水產資源豐富;系世行一二期農業加灌、漁業致富、社會服務體系項目區,國家商品油料生產、無公害水稻……。 |
龍橋鎮于2005年7月份由原缺口鎮和黃屯鄉合并組建而成,地處廬江縣中南部,鎮區距合肥90公里,距銅陵大橋44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裴桂路、黃鶴路穿鎮而過,西河、縣河在此交匯,擁有全縣最大的水運港口,水運碼頭年吞吐量400萬噸,通江達海,是廬江縣東南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全鎮轄18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委會,面積105.2平方公里,全鎮人口5.72萬人。全鎮有山有水有丘陵,地上地下資源豐……。 |
白山鎮位于巢湖南岸,是廬江縣北部農工商重鎮,巢湖市 25個中心鎮之一,面積69平方公里,集鎮面積1.6平方公里,轄 17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 4.8萬。自古以來,白山鎮就是周邊鄉鎮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商賈云集,經貿繁榮。 鎮水陸交通便捷,省道盛(橋)同(大)公路穿境而過,東連廬巢路,西接合銅路,鄰近滬蓉高速、合九鐵路;市道廬縱路穿過白山鎮中心,是白山鎮南北交通主動脈。 白山碼頭可停泊千噸船……。 |
美麗開放的萬山鎮地處皖中腹地。距廬江縣城12公里,屬縣級規劃區,位于合肥都市圈的后花園,置身于經濟活力強勁的皖江經濟帶和 南京大都市圈內。總面積60平方公里,轄18個村委會,人口3.2 萬,耕地面積1.7萬畝,山場面積6000畝。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堅持實施工業強鎮戰略,擁有化工、造紙、 建筑、建材、磁性材料、倉儲、中藥材、精制茶葉、交通運輸、 機械制造、農副產品深加工等支柱產業,部分產品暢銷全國……。 |
廬江縣湯池鎮是巢湖市的西大門,距縣城23公里,與桐城、舒城接壤,面積80平方公里。省道軍(埠)二(壩)公路穿鎮東西,合安公路、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均臨鎮而過。湯池鎮是2000年10月被批準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副縣級建制。湯池鎮鎮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建成區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00公頃,總人口3.8萬人,非農人口5600人,轄20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會。2000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