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康縣轄鎮,自治州府、縣府駐地。早為卓克基土司屬地。1953年設馬爾康街公所,1956年建馬爾康鎮,1984年本真鄉并入。位于縣境南部,面積364平方公里,人口2.2萬。國道317線過境。轄莫拉、阿底、查北、俄爾雅、本真、英波洛、鄧加、本真牧場、莫拉菜農、查北菜農10個村委會和團結、崇列、金珠、馬江4個居委會。有林業、木材加工、運輸為主的鄉鎮企業。農業主產小麥、青棵、玉米、馬鈴薯。境內有州制藥廠……。 |
因原松崗土司官寨位于峽口而得名,松崗,嘉絨藏語,意為峽口上的官寨。清乾隆八年(1743年),置長官司,轄木足、腳木足、白灣、木爾宗、上四大壩、下四大壩(今日部、草登、康山3鄉部分地區)和6個(自蘇希圣襲土司后改為4個)壟巴。1952年,設松崗區。1956年,設白灣區,松崗區更名木足鄉,屬白灣區。1958年,析置本真區。1965年12月,改為松崗公社。1984年,公社改松崗鄉。2001年3月,鄉改松……。 |
馬爾康縣轄鄉。1956年置沙爾鄉,1966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為沙爾宗公社,1984年置沙爾宗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28公里。面積357平方公里,人口0.2萬。林區專用公路過境。轄沙爾宗,從恩、哈休、尕博、尼市口、黑爾丫、米亞足7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青棵、玉米、馬鈴薯。境內有104伐木場。.……。 |
梭磨嘉絨藏語意為“崗哨多”,因轄地寬廣而得名。1953年,設梭磨鄉。1956年,馬塘鄉并入,屬卓克基區。1966年,鄉改梭磨公社。1984年,公社改梭磨鄉。馬爾康縣轄鄉。1961年成立卓克基公社,1984年析建梭磨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32公里,面積1 079平方公里,人口0.2萬。國道317線過境。轄木爾溪、馬塘、色爾米、古爾溝、毛木初、砍竹、代修7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青棵、豆類。.……。 |
白灣,嘉絨藏語為“巖石間”,因境內多山巖而故名。1949年,屬松崗土司。1953年,設白灣行政委員會。1956年,設白灣鄉,屬松崗區。1958年,白灣鄉高爾達、地拉秋(原稱松崗樓若)劃歸黨壩鄉。1959年,撤松崗區,設白灣區,屬之。1966年,設白灣公社。1984年,公社改白灣鄉。馬爾康縣轄鄉。1956年置白灣鄉,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3公里,面積250平方公……。 |
黨壩是藏文誦經時的祈禱之詞,含義為“堅實的證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授黨壩長官司職。1953年,設黨壩區級人民政府。1956年,設黨壩鄉。1958年,白灣鄉高爾達、地拉秋2村劃歸黨壩鄉。1966年,鄉改黨壩公社。1984年,公社改黨壩鄉。馬爾康縣轄鄉。1953年建立黨壩區,1956年置黨壩鄉,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33公里。面積312平方公里,人口0.3……。 |
木爾宗藏譯為“有野牛的地方”,因早年有許多野牛出沒而得名。木爾宗鄉原屬松崗土司壟巴。1953年,設木爾宗行政委員會。1956年,改木爾宗鄉。1966年,鄉改木爾宗公社。1984年,公社改木爾宗鄉。馬爾康縣轄鄉。1956年建木爾宗鄉,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47公里。面積205平方公里,人口0.1萬。國道317線過境。轄木爾多、斯米、斯鳥、騰古、板登龍5個村委會。農業……。 |
嘉絨系藏語音譯而來,嘉絨藏語意為“山溝溝里的河壩”。1953年,設腳木足行政委員會。1956年,設腳木足鄉,屬松崗區。1958年,劃歸白灣區。1966年,鄉改腳木足公社。1984年,公社改腳木足鄉。馬爾康縣轄鄉。1956年置腳木足鄉,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19公里。面積394平方公里,人口0.3萬。轄沙市、大壩口、帕爾巴、石江咀、神山、白莎、蒲志、孔龍、大西木爾巴、……。 |
“龍爾甲”嘉絨語意為“八個山梁子”,因境內多山而得名。1949年,屬卓克基土司的半個壟巴,稱下茶堡。1953年,設龍爾甲行政委員會,屬卓克基區,后劃歸草登區。1956年,劃歸茶堡區,設龍爾甲鄉。1966年,鄉改龍爾甲公社。1984年,公社改龍爾甲鄉。馬爾康縣轄鄉。1956年置龍爾甲鄉,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41公里。面積332平方公里,人口0.2萬。林區專用公路穿……。 |
大藏鄉因轄內大藏寺而得名,嘉絨藏語意為“夠了”。1949年,屬卓克基土司的半個壟巴,稱上茶堡。1953年,設大藏行政委員會。1956年,下五寨劃歸沙爾宗鄉,上五寨合并為大藏鄉。1966年,大藏鄉改大藏公社。1984年,大藏公社改大藏鄉。馬爾康縣轄鄉。1953年置大藏鄉,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22公里。面積420平方公里,人口0.1萬。林區專用公路過境。轄青平、卡爾古……。 |
康山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地對面的寺廟“康山寺”而得名。1949年,屬卓克基、松崗2土司。1956年,設達維鄉人民政府。1963年,巴郎、射江2寨劃歸日部鄉。1966年,改達維公社。1981年,更名康山公社。1984年,公社改康山鄉。馬爾康縣轄鄉。1956年置達維鄉,1966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康山公社,1984年置康山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56公里。面積629平方公里,人口0.2萬。林區專用道穿……。 |
馬爾康縣轄鄉。1956年置草登鄉,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50公里。面積541平方公里,人口0.3萬。林區專用公路過境。轄代基、沙佐、斯尼、周車、澤灣、斯拉爾底、科拉機、寶巖、珠林、尕秋里10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青棵、豆類、玉米。寶巖村高山內有“溫泉”,為沐浴游覽活動場所。.……。 |
“日部”,嘉絨藏語意為“山坡上的官寨”,因官寨處于日部梁上得名。1949年,屬卓克基、松崗2土司。1955年,設日部鄉。1959年,木郎河一帶的柯椏、達爾腳、木郎3寨合并為柯椏牛里鄉,駐牛里,中熱、居里日崗、果爾桑、若古合并為日部鄉,駐日部梁子金官寨。1962年,柯椏牛里鄉劃歸日部鄉,達維鄉(后更名康山鄉)巴拉、射江2村劃歸日部鄉。1966年,日部鄉改日部公社。1984年,日部公社改日部鄉。馬爾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