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隸屬鄂城縣馬跡鄉馬二里。 民國時期,山下劉等8個村莊,周家橋等12個村莊,李榮鋪等14個村莊,隸屬鄂城縣毛家區周橋保改稱的周橋鄉(小鄉)。 1950年5月,山下劉等8個村莊,周家橋等12個村莊,李容鋪等14個村莊,隸屬高橋區(駐劉楨清溪饒)周橋鄉(小鄉)。 1951年5月,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 1951年7月,山下劉等8個村莊,周家橋等12個村莊,李容鋪等14個村莊,隸屬十三區(駐高橋劉楨清溪饒)擔山鄉(小鄉)。 1952年8月,山下劉等8個村莊,周家橋等12個村莊,李容鋪等14個村莊,及所在的周橋鄉(小鄉)隨鄂城縣十三區(駐高橋劉楨清溪饒)一起,整體劃入咸寧縣,隸屬咸寧縣增設的八區(駐劉楨清溪饒)周橋鄉(小鄉)。 1954年初,周家橋、下戴、上戴、山下劉、大屋劉、走馬城、萬家、吳仕必、高仕泉、王世泉、徐家鋪、內徐、外徐、張仕甫、下新屋15個村莊組成周橋初級社,李容鋪、劉豐山、渣赤塘朱家、金甲鋪、劉元、劉光、徐官蘭、北山袁、木門樓、林董、大屋袁、上新屋、染房袁、老虎頭李家、里南山、李容、鄧家、胡家、王山下19個村莊組成建華初級社。 周橋、建華2個初級社隸屬咸寧縣八區改稱的七區(駐劉楨清溪饒)周橋鄉。 1955年,咸寧縣撤銷七區。 周橋、建華2個初級社隸屬四區(駐雙溪橋老街陳君聘)的周橋鄉。 1956年1月,周橋、建華2個初級社分別升格為周橋高級社、建華高級社。 2個高級社隸屬高鋪鄉(大鄉,駐高鋪)。 同年6月,周橋、建華高級社隸屬高橋農村生產指導組(區級,駐黃家鋪黃家祠堂)高鋪鄉改稱的高鋪管理區。 1957年9月,咸寧縣撤銷農村生產指導組和管理區,恢復區、鄉建制。 周橋、建華2個高級社隸屬五區(駐黃闕鋪黃家祠堂)高鋪鄉。 1958年9月,撤銷區、鄉建制,成立人民公社(區級),公社下轄管理區。 周橋、建華2個高級社分別改稱周橋大隊、建華大隊,互助組改稱生產隊。 周橋、建華2個大隊隸屬火箭公社(駐雙溪橋老街陳君聘)高鋪管理區。 同年10月,周橋、建華2個大隊隸屬火箭公社與英雄公社合并改稱的雙溪公社(區級,駐雙溪橋老街潘家橋)下轄的高鋪管理區。 1961年4月,公社改稱區,管理區改稱公社。 周橋、建華2個大隊隸屬雙溪區(駐雙溪橋老街陳君聘)高鋪公社。 1975年3月撤區并社。 周橋、建華2個大隊隸屬渠首公社(因轄區為陽新至武昌干渠的首端,中共咸寧地委書記王瑞生將所在的公社命名為“渠首”)駐楊仁街。 1981年5月,部分大隊更名。 建華大隊改稱李容大隊。 1984年1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區、鄉建制。 周橋、李容2個大隊隸屬雙溪區高鋪鄉(駐孫鑒)。 同年7月,周橋、李容2個大隊隸屬雙溪區改稱的雙溪橋鎮(區級)下轄的高鋪鄉。 1985年9月,生產大隊、生產隊改稱村、組。 周橋、李容2個大隊分別改稱為周橋村、李容村。 1987年9月,周橋村、李容村隸屬撤銷區建制的雙溪橋鎮。 2001年3月,周橋、李容2個村隸屬擔山鄉與雙溪橋鎮合并的雙溪橋鎮(駐犁瓣山)。 2005年3月,部分建制村合并。 周橋、李容2個村合并為李容村,駐張仕甫。 |
明清時期,隸屬鄂城縣馬跡鄉馬二里。 民國時期,高港下等14個村莊,陳汝眉等10個村莊,隸屬鄂城縣毛家區高鋪保改稱的高鋪鄉(小鄉)。 1950年5月,高港下等14個村莊,陳汝眉等10個村莊,隸屬鄂城縣高橋區(駐劉楨清溪饒)高鋪鄉(小鄉)。 1951年5月,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 同年7月,高港下等14個村莊,陳汝眉等10個村莊,隸屬鄂城縣十三區(駐劉楨清溪饒)高鋪鄉(小鄉)。 1952年8月,高港下等14個村莊,陳汝眉等10個村莊,隨鄂城縣十三區一起劃入咸寧縣,隸屬咸寧縣八區(駐高橋劉楨清溪饒)高鋪鄉(小鄉)。 1954年初,高港下等14個村莊為合心初級社,陳汝眉等10個村莊為聯心初級社。 2個初級社隸屬咸寧縣八區改稱七區下轄的高鋪鄉(小鄉)。 1955年,合心、聯心兩個初級社隸屬四區(駐雙溪橋老街陳君聘)高鋪鄉(小鄉)。 1956年1月,合心初級社改稱合心高級社,聯心初級社改稱聯心高級社。 合心、聯心2個高級社隸屬高鋪鄉。 同年6月,合心、聯心2個高級社隸屬高橋村生產指導組(駐黃闕黃家祠堂)高鋪管理區(駐孫鑒)。 1957年9月,合心、聯心2個高級社隸屬五區(駐黃闕黃家祠堂)高鋪鄉(駐新屋高仕河)。 1958年9月,合心、聯心2個高級社均改稱大隊,隸屬火箭公社(駐雙溪橋老街陳君聘)高鋪管理區。 同年10月,合心、聯心2個大隊隸屬火箭公社與英雄公社合并的雙溪公社下轄的高鋪管理區。 1961年4月,合心大隊改稱高鋪大隊。 高鋪、聯心兩個大隊隸屬雙溪區高公社。 1975年3月,聯心、高鋪2個大隊隸屬撤區并社后的渠首公社。 1981年5月,聯心大隊改稱伯敬大隊。 1984年1月,伯敬、高鋪2個大隊隸屬雙溪區高鋪鄉。 1985年9月,伯敬大隊改稱伯敬村,高鋪大隊改稱高鋪村。 1987年9月,伯敬、高鋪2個村隸屬撤銷區建制的擔山鄉。 2001年3月,伯敬、高鋪2個村隸屬擔山鄉與雙溪鎮合并的雙溪橋鎮。 2005年3月,伯敬、高鋪2個村合并為高鋪村(駐高鋪街)。 |
明清時期,隸屬鄂城縣馬跡鄉馬二里。 民國時期,鄂城縣改保為鄉(小鄉)。 朱家灣等5個村莊,蔡華生等12個村莊,隸屬鄂城縣毛家區楊林保改稱的楊林鄉(小鄉,駐楊林橋)。 1950年5月,朱家灣等5個村莊,蔡華生等12個村莊,隸屬鄂城縣高橋區(駐劉楨清溪饒)楊林鄉。 同年7月,朱家灣等5個村莊,蔡華生等12個村莊,隸屬鄂城縣十三區(駐劉楨清溪饒)楊林鄉。 1951年5月,鄂城縣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 1952年8月,朱家灣等5個村莊,蔡華生等12個村莊,隨鄂城縣十三區(駐劉楨清溪饒)17個鄉一起劃入咸寧縣,隸屬八區(駐劉楨清溪饒)楊林鄉。 1954年初,朱家灣等5個村莊為紅星初級社,蔡華生等12個村莊為同心初級社。 2個初級社隸屬咸寧縣八區改稱的七區(駐劉楨清溪饒)楊林鄉。 1955年,紅星、同心2個初級社所在的楊林鄉從七區劃入四區(駐雙溪橋老街陳君聘)。 1956年1月,紅星初級社改稱胡泉高級社,同心初級社改稱楊林高級社。 胡泉、楊林2個高級社隸屬高鋪鄉。 同年6月,胡泉、楊林2個高級社隸屬高橋農村生產指導組高鋪管理區。 1957年9月,胡泉、楊林2個高級社隸屬五區(駐黃闕鋪)高鋪鄉(駐新屋高仕河)。 1958年9月,胡泉、楊林2個高級社均改稱大隊,隸屬火箭公社(駐雙溪橋老街陳君聘)高鋪管理區。 同年10月,胡泉、楊林2個大隊隸屬火箭、英雄2公社合并的雙溪公社下轄的高鋪管理區。 1961年4月,胡泉、楊林2個大隊隸屬雙溪區高鋪公社。 1975年3月,胡泉、楊林2個大隊隸屬撤區并社后的渠首公社。 1984年1月,胡泉、楊林2個大隊隸屬雙溪區高鋪鄉。 同年7月,胡泉、楊林2個大隊隸屬雙溪區改稱的雙溪橋鎮下轄的高鋪鄉。 1985年9月,胡泉大隊改稱胡泉村,楊林大隊改稱楊林村。 村下轄村民小組。 1987年9月,胡泉、楊林2個村隸屬撤銷區建制的擔山鄉。 2001年3月,胡泉、楊林2個村隸屬擔山鄉與雙溪橋鎮合并的雙溪橋鎮。 2005年3月,胡泉、楊林2個村合并為楊林村(駐楊林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