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據地方志記載此地為古巴國地,東晉建東關縣,并將城東三公里處一處關隘稱為古東關,后人遂以名。 |
太平鎮因明正德十年(1515年)析東鄉縣(今宣漢)東北境太平里設太平縣,太平鎮即為縣治所而得名。 |
青花鎮因相傳有一高僧路經此地,在河邊一棵常年開花的大青樹下與當地人講經論道,并詠詩一首:群峰疊涌似蓮瓣,巨樹參天吮日輝,青柳弄須翩躚舞,花香欲熏路人醉,由此得名青花。 |
舊院鎮因古名梭欏壩,五代時,后蜀在此建立明通院(縣級),人們習慣性地把這里叫作“舊縣壩”,后訛傳為舊院壩。 |
羅文鎮因清朝當地出過提督羅文舉而得名。 |
河口鎮北宋時建集市,因集市位于漸灘河與三又河交匯處而得名河口。 |
草壩鎮因原有一草坪為牛馬交易市場,逐漸形成小集市,便取名草壩場。 |
竹峪鎮鎮因境內山谷中有滿山遍野的竹子,構成了天然獨特屏障而得名。 |
竹峪鎮因傳說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年),場內(今鎮政府院內)生長兩根碩大竹子,粗尺許,因而得名。 |
黃鐘鎮因轄區東北岸邊高聳一鐘形石崮與河相鄰,恰似古樂“黃鐘大昌”合奏之形。明朝萬歷年間,在鐘形固頂建廟,廟內石碑有“黃鐘因地象命名”記載,黃鐘由此得名。 |
官渡鎮因歷史上川陜兩省官員每年農歷十月初二在兩省交界的滾龍坡廟內共謀防事,四川官員需在祝家渡登舟過河而得名。 |
白沙鎮因相傳白沙河水流經鄭家壩白龍觀巖下的潭水中有白色砂粒聚集不散,且光照耀眼,故稱白沙。 |
沙灘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于沙灘壩而得名。 |
石窩鎮因1924年袁安之建房,在石觀場街道開石,發現石頭中間有一自然圓形石窩,石窩內盛滿清水,街人認為此是寶地,故得名石窩。 |
八臺鎮因境內東部有“兩面各四層,望若臺然”的八臺山而得名。 |
石塘鎮因境內萬頃池在石塘壩半山上,由翀天冠發脈而來,周圍面積數畝,池三面皆巖壁,外一面雖為土質,其中仍是石坎,石塘因此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