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微山縣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

微山縣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

夏鎮由廣戚城、部城、夏鎮寨部分組成,廣戚城秦置廣戚縣治所,城墻周四里。

部城,原名夏村,明隆慶元年(1567年)更名夏鎮,筑城墻周九百余丈。

夏鎮寨,筑子康熙年間,后三者連為一體,通稱夏鎮。

清嘉慶后屬沛、滕兩縣所轄有“一步兩者三座廟,一條大街兩縣分”之說。

明、清時期,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發,成為商貿云集的運河名鎮。

1953年8月由薛城縣劃歸微山縣,為一區。

1956年3月更名夏鎮區,1982年1月復名夏鎮。

2000年12月,昭陽鄉、彭口閘鄉并入夏鎮。

2004年1月夏鎮更名夏鎮街道。

同時昭陽、彭口閘析出,成立昭陽街道。

2005年10月夏鎮街道城區內的34個村,組建成13個社區居委會。

截止2021年底共成立16個社區居民(村民)委員會。

夏鎮街道為微山縣政府駐地,名稱沿用至今。

1959年設立昭陽公社。

1966年撤銷昭陽公社,成立昭陽區。

1984年撤銷昭陽區,設昭陽鄉。

1971年建彭口閘公社,1984年撤銷彭口閘公社,設立彭口閘鄉。

2000年12月,撤銷彭口閘鄉、昭陽鄉,并入夏鎮。

2004年1月,撤銷夏鎮,以原夏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夏鎮街道和昭陽街道。

元代,傅村屬中書省濟寧路濟州沛縣。

明代,傅村屬南京徐州沛縣。

清代,傅村屬江蘇省徐州沛縣。

1921年~1928年,屬江蘇省徐州沛縣。

1929年~1937年,屬江蘇銅山行政區沛縣。

1938年~1949年,屬江蘇省第九行政區沛縣第七區。

1939年4月,屬沛滕邊縣第二區(原屬沛縣第七區)。

1944年10月,沛滕邊縣改稱臨城縣,傅村為第四區,1952年9月,臨城縣改稱薛城縣,傅村為第五區。

1953年10月,微山縣成立。

傅村西部沿湖村莊前邵集、大卜灣等20個村劃歸微山縣,為微山縣五區(?趨^)。

1956年3月,薛城縣撤銷,薛城縣的傅村、卓廟、大三口、程莊等40個村劃歸微山縣。

9月,將傅村、楊路、三河口3個鄉,30余村劃歸滕縣。

將程莊、薛莊等8個村劃入微山縣夏鎮。

卓廟等村劃入微山縣常口區。

1958年9月,開始建立人民公社。

滕縣把原歡城區建成燈塔公社。

傅村、三河口等30余村屬之。

微山縣成立宏光公社(駐?冢

1958年12月,滕縣的燈塔公社劃歸微山縣,并入宏光公社。

宏光公社改稱歡城公社,傅村、三河口、大卜灣、肖口等村屬之。

程莊等8個村,劃入夏鎮公社。

1962年5月20日,歡城公社的傅村、卜灣管區和夏鎮公社的機樓管區合并,建立村公社,1966年1月,將傅村公社改建為區。

1969年1月又將傅村區改為公社。

1984年4月25日傅村公社改建為傅村鄉,傅村鄉轄49個行政村。

1999年8月26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傅村鄉設立傅村鎮,2012年11月4日撤銷傅村鎮,設立傅村街道辦事處。

1958年屬微山島人民公社,1959年分建韓莊人民公社。

1966年1月改建韓莊區。

1969年恢復韓莊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韓莊鎮。

建國前屬江蘇沛縣七區,建國后屬薛城縣第四區,1956年薛城縣撤銷,歡城劃歸滕縣單設鄉,1958年歡城鄉劃歸微山縣,建立歡城人民公社,1966年改為歡城區,下轄10個小公社,1969年恢復歡城公社,1984年建歡城鎮。

北宋設南陽鄉,屬單州魚臺縣,元代一度衰落為南陽村。

元至元十九年(1282)建京杭大運河南陽閘,因南陽村得名,明1278年,文天祥經南陽鎮作《發魚臺》,稱南陽鎮周圍為泗郊鎮甸,1282年開濟州河時,建南陽閘。

1293年南北大運河通航后,南陽成為運河岸邊的重要商埠,元至順二年(1331)在與古老的泗水重合的京杭大運河上重建南陽閘。

從此,南陽便有了名氣。

到了明代中期,南陽已成為古運河畔四名鎮(另有夏鎮、鎮江、揚州)之一,鎮名可見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重修正覺寺碑文》。

隆慶元年(1567)漕運新渠通航后,工商業日漸興盛,人口驟增,遂成重鎮。

清末鐵路和海運興起,內河水路運輸逐步蕭條,隨著南陽湖的形成,南陽鎮成為四面環水的島嶼,仍以南陽鎮稱之。

1953年8月,由魚臺縣劃歸微山縣,屬八區,1956年9月復設南陽鎮。

1958年成立南陽人民公社,1965年字名南陽區,1969年復名南陽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南陽鎮。

民國時屬濟寧縣,1937年,屬鄒縣,1938到1945年先后屬鄒西、滕西、鳧山縣。

1953年由鳧山縣劃歸微山縣,1958年公社化后,屬南陽人民公社,1959年建魯橋公社,1966年1月建魯橋區,1969年重建魯橋公社,1984年建魯橋鎮。

2000年12月山東省鄉鎮級行政區劃調整,侯樓鄉并入魯橋鎮,組成新的魯橋鎮。

2003年5月政府由魯橋村北遷1.7千米至鄭埝村。

1957年3月劃歸微山縣,設留莊鄉,屬?趨^。

1958年9月成立西湖人民公社。

1959年11月建立留莊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改建稱留莊鄉。

2000年1月,撤鄉設鎮。

夏代,兩城屬仍國,商代,兩城屬任國。

西周,兩城屬茅園。

春秋時期,兩城屬郝國。

戰國時期,兩城屬齊國的任國。

秦,兩城屬薛郡的方與縣。

兩漢屬充州刺史部秦縣,王莽更名高平縣。

東漢,屬充州刺史部山陽郡高平縣。

三國魏,屬充州山陽郡高平縣,西晉,屬充州高平國平縣。

東晉,南朝宋屬充州高平郡高平縣。

隋,分屬魯郡的任城縣,鄒縣,彭城郡的方與縣。

唐,屬河南道充州的任城縣,方與縣,鄒縣。

五代,分屬任城縣,鄒縣,魚臺縣。

北宋,屬京東西路濟州的任城縣,單州的魚臺縣。

金代,屬山東西路濟州的任城縣,單州的魚臺縣。

元代,屬中書省濟寧路濟州的任城魚臺縣。

明代,屬山東布陣使司充州府的濟寧州,魚臺縣,鄒縣。

清代,屬山東省濟寧路濟州魚臺縣,鄒縣。

中華民國北單閥政府時期,屬山東濟寧道的濟寧縣,鄒縣,魚臺縣。

國民政府時期,屬山東省的濟寧縣、鄒縣、魚臺縣。

1953年8月,1958年12月,分別由鳧山縣和濟寧縣劃歸微山縣。

1962年5月,馬坡公社的兩城、北薄管區與魯橋公社的陳莊、東單管區合并,建立兩城公社。

1984年4月,改為兩城鄉。

2010年5月,撤鄉設兩城鎮。

北洋軍閥政府時期(1912~1928)馬坡屬山東省濟寧市鄒縣,國民黨政府時期(1929~1949),馬坡屬山東省第一行政區鄒縣。

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1939年,鄒縣建立(屬中共鄒滕嶧工委領導,5月改屬蘇魯豫特區轄的湖邊專區)。

馬坡屬鄒西縣。

1941年1月,鄒西、滕西縣撤銷,改建為湖東縣(屬魯南行政第一專區)。

馬坡屬湖東縣。

1944年10月,撤銷湖東縣,改建為鳧山縣,馬坡屬鳧山縣,1956年3月,撤銷鳧山縣。

馬坡屬濟寧縣。

1958年成立馬坡人民公社,同年12月劃歸微山縣。

1966年1月,馬坡改建為區,轄7個區,1969年9月恢復馬坡公社,1984年4月建馬坡鄉。

2010年7月撤鄉設鎮。

歷史上屬江蘇省沛縣,1984年,為化解微山湖西岸蘇魯兩省邊界沖突矛盾,經國務院批準,微山湖沿岸的趙廟、西平等14個行政村由江蘇省沛縣劃出,為微山縣所轄。

隨即以原趙廟村周邊行政村為基礎設立趙廟鄉,2012年撤鄉設鎮改稱趙廟鎮,名稱沿用至今。

1953年8月由江蘇省沛縣劃歸微山縣屬五區(?趨^),1958年屬歡城人民公社,1966年屬歡城區,1971年由歡城人民公社劃出建張樓公社。

因公社駐張樓而得名。

1984年建張樓鄉,2013年撤鄉設鎮,名稱沿用至今。

1939年4月屬沛滕邊聯合辦事處第八區。

1944年10月,沛滕邊縣改稱臨城縣,微山島為臨城縣八區。

1949年3月,為臨城城縣九區。

1949年12月,屬微山湖區辦事處。

1950年5月撤銷湖區辦事處。

微山島又為臨城縣第九區。

1952年9月臨城縣改稱薛城縣,微山島為薛城縣第九區。

1953年8月,微山島由薛城縣劃歸微山縣,為三區。

1956年9月,屬微山湖區。

1959年9月為微山島公社。

1984年4月改稱微山島鄉。

2013年12月撤鄉設鎮,為微山島鎮。

1984年初,經國務院批準,江蘇省沛縣微山湖沿岸的西平、趙廟等14個行政村劃給微山縣,隨即以原西平村周邊行政村為基礎設立西平鄉。

2014年11月撤鄉設鎮,設立西平鎮。

明清時期分屬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沛縣。

1953年由沛縣規劃微山分屬、三區和四區。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屬炬星人民公社。

1959年改屬昭陽公社。

1971年1月,將高樓附近及西部湖內共16個村莊由昭陽公社析出,成立高樓人民公社。

因公社駐地高樓村得名。

1984年高樓公社更名為高樓鄉,同時成立高樓鄉人民政府,1984年成立高樓鄉。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韩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 | 色h亚洲激情在线 |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精品91 | 亚洲日本电影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