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橋街道辦事處位于伍家崗區西部,宜昌市城區中心地帶,東起勝利一路,西到一馬路,南瀕長江,北靠鐵路,上與西陵區云集街辦相鄰,下與伍家崗區萬壽橋街辦相接,區域面積2.8平方公里。2020年經過街道社區機構改革,我辦由原來的8個社區調整到目前5個社區即隆康路社區、金家臺社區、北山坡社區、勝利二路社區和勝利四路社區,總人口38165人。
大公橋街域占長江岸線地望,從宜昌古城南門關外青草鋪,到1877年宜昌開埠后成為宜昌的外灘,其街域工業、商貿、碼頭文化,是近代宜昌城市發展縮影。轄區有國際大酒店、金江銀座、御江一品等大型高檔星級酒店及綜合商業樓宇,更有夷陵長江大橋、和平公園等城市景觀。 |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萬壽橋街道 辦事處駐青陵路151號,人口52926人,面積2.9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楊岔路、航運、港務、建設、張家店、勝利一路、漢宜、紅港。萬壽橋街道辦事處系區政府派出機構,上起勝利三路中段,下止汽渡路,轄區面積2.78平方公里,轄設8個社區居委會,居民總戶數15000多戶,總人口45000多人。現有黨員1105人,其中機關黨員18名,社區在職黨員23名,其全為離退休黨員和下崗失業黨員。設有8個社區黨總支共33個基層黨支部和1個機關黨支部,街辦共有在職人員19人,其中班子成員共7人。內設“四辦一所兩中心”即黨政辦公室、經貿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綜治辦公室、勞動保障服務所、社區居委會會計核算中心、社區服務中心。[1]。 |
寶塔河街道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街道辦事處于1992年3月經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范圍東起王家河 街一角加油站,西到萬壽橋加油站,南臨長江,北至鐵路與伍家鄉交接,辦公地點位于伍家崗區合益路88號。轄區面積2.8平方公里,居民約15000戶,人口約4.6萬人。內設黨政辦、經貿辦、社會事務辦、武裝部、會計結算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網格管理中心和綜治信訪維穩中心,下轄一個招商引資服務中心和社區勞動保障服務所。共轄8個社區居委會(張家坡、寶聯、韓家壩、古塔、合益、艾家嘴、中南路、碧翠苑)。轄區內有時運、鑫鼎汽配、摩托車、糧油等7大專業市場,轄區有歷史文物景點天然塔,擁有宜昌最長最美的濱江畫廊。近年來,寶塔河街道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圍繞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著力提高產業綜合能力,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始終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做強樓宇經濟群,繁榮寶塔商貿圈”為發展思路,以“外擴、內增、集聚”為抓手,盤活轄區閑置資產,大力發展樓宇經濟和三產服務項目,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積極引進“大、優、強”知名企業、民營總部落戶,初步形成“中南路”商圈和“城東生態新區”商圈。
- 經濟發展
街道將要牢固樹立區域化、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圍繞中南路和城東大道交匯的“黃金十字”,突出現代服務業發展,以發展沿路經濟為核心,努力培植經濟發展的投資洼地和核心增長 市場極。以沿江經濟帶、中南路、城東大道3大片區為中心,以城東大道、松林路、沿江大道、中南路、合益路5條干道為發展軸,圍繞“三片五線”著力打造總部樓宇經濟、高端商會經濟和現代商貿服務集聚地;加快推進中閩大廈、臺州商務大廈、泰江大廈、興發上市公司研發中心、唐仕集團總部等總部樓宇項目建設,大力培育新型產業、商貿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帶;不斷加強餐飲、購物、娛樂等商業網點的載體開發,促進并服務于金融、市場、學校、醫院等要素的引進,逐步建立符合街域綜合發展的現代服務產業集群。全街道五年來,共引進各類項目和經濟實體310個,協議投入資金20.6386億元,實際完成投入12.181億元,實現招商引資投入的新紀錄。力爭用兩年時間,實現房地產開工300萬平米,其中商業經營面積5萬平米以上,引進建設上海月星、唐仕集團等城市綜合體1-2處,建成商務樓宇總部2-3座,樓宇經濟稅收突破3000萬元。力爭到2013年前建設完成并入住新建的社區服務中心,9個社區平均辦公服務用房達500平米,街道經營性收入突破80萬元,街居綜合經營性收入達200萬元以上,確保增幅和綜合效益高于全市街道平均水平,實現伍家崗區的居中騰飛。 - 城市管理
街道將把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和民生需求緊密結合起來,以提高居民自治和居民參與為重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 小區建設調研為目的,以特色社區建設為抓手,積極開發符合社區實際的綜合性載體,不斷探索和諧社區建設新方法。按照“區域化聯動、網格化管理、團隊化建設、綜合化服務、社會化參與”的基本思路,大力推動基層網格化管理創新,著力構建以改善民生、服務發展為重點的社會管理體制;在新建高檔小區、保障性住房小區、雜居小區和單位小區,分別開展“幸福家園、和諧家園、陽光家園”為主題的“三大家園”建設工程,著力完善以黨組織主導引領、業主委員會民主決策、社區居委會管理協調、物業公司跟蹤服務的現代小區建設新機制,在十二五期間,成立新建小區黨組織10個以上,打造紅旗小區7個;加強對各類社會人群的服務管理,著力構建基層黨組織為核心、政府行政管理與群眾組織自治相結合的基層社會管理新格局,從社區管理、小區建設、市民素質等方面入手,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傾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旅、宜樂”的四宜新街道。 - 社會保障
街道以“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為思路,出臺了《低保管理工作百分制考核辦法》,在宜昌市首開先例 實行低保工作管理量化考評;社會救助工作全部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完善了-救助工作平臺;形成了以養老和醫療保險為重點,建立新型養老醫療保障體系;以失業人員免費職培為重點,建立新型就業保障體系;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為重點,建立新型救助體系;以辦好社會公益事業為重點,建立社區成員公益、利益共享體系。以創業就業為著力點,勞動保障事業創新局面。以優良的環境留住創業者,以專業化的培訓幫扶就業者,以全方位的服務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強化8個社區勞動保障站的工作指導,深入轄區100多家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充分挖掘就業崗位;認真組織“雙業”技能培訓,形成以培訓促進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運行機制;配合市勞動局完成轄區退休人員指紋采集工作;強化對公益性崗位人員的管理,落實“五險合一”的保險;精心組織城市居民全員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參保率達70%以上;組建了全市首個“創業就業發展促進會”,打造就業創業幫扶平臺。 |
伍家崗街道辦事處位于宜昌城區東部,轄區面積13.65平方公里,東起龍盤湖,西至王家河加油站,南臨長江,北至焦化煤氣與伍家鄉交匯,是伍家崗區委、區政府所在地。街辦轄伍家崗、伍臨路、白馬山、白沙垴、王家河、花艷、李家湖、沈家店、龍盤湖、臨江溪、桔城路、八一路、江山、東艷路14個居委會。
轄區常住人口近10萬人,黨員2411名,黨的基層組織68個,支部52個,市、區政協聯組委員20人。近年來,先后榮獲“全省擁軍優屬先進單位”“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宜昌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市政務服務十星示范窗口”“全市文明街辦”“全區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 |
宜昌市伍家崗區轄鄉。1958年為宜昌縣伍家公社,1971年和1973年先后劃歸宜昌市,1983年設伍家鄉。位于城區南部,長江北岸。面積16平方公里,人口2.5萬。宜黃高速公路、318國道、漢宜公路、鴉官鐵路穿境,附近有三峽機場、土門機場。境內有大型火車站花艷客貨運站,宜黃高速公路大型立交橋伍家崗立交橋和深水碼頭華通港。轄共前、共勤、共聯、共誼、共升、共和、共同、共強、合益、火光、旭光、聯豐、前坪、靈寶、南灣、漢宜16個村委會。其0前村被省命名為“楚天明星村”。“三峽蜜橘”遠銷俄羅斯、烏克蘭,有“蜜橘之鄉”的美譽。1992、1995年省政府命名為“楚天明星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