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晉景公十五年(前585年),晉國都城由絳縣車廂城遷入侯馬新田,復命該地為絳,故名。 |
因北部地勢較高,每逢大雨時,九龍溝的水匯集于此,穿街而過,故而得名。 |
因陳姓在境內建居而得名。 |
因衛姓首先在境內建居而得名。 |
因盛產桃花石磨而得名。 |
明朝初年,該鎮原為荊、姚二姓居住,故名荊姚鎮。清乾隆至光緒年間,發展為縣第一大集鎮,荊、姚二姓衰落,南、樊二姓人丁興旺,并出了兩名名望較高的秀才,遂荊姚鎮更名為南樊鎮。 |
因鎮政府駐安峪村而得名。安峪村原名安谷村,后因谷內林木被伐光,水土流失增大,河床增寬似峪,變為現名。 |
原名澮交鎮(土音讀“貴交”);因大郡海子水、磨頭泉水、范壁泉水、澮水、灤水五水于村西交匯注入澮河,故名。 |
因明嘉靖年間(1522年至1566年),刑部郎中郝修告老居于境內,故名。 |
因處于冷口峪口,背陰而多風,氣候寒冷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