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區地處皖東南,為宣城市政府駐地和唯一市轄區,是滬蘇浙產業由沿海向內地梯度轉移過渡帶。全區下轄17個鄉鎮(其中,3個標準集鎮,1個擴權強鎮試點鎮)、9個街道(其中,飛彩街道、金壩街道委托宣城市經濟開發區管理)和2個省級開發園區(宣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宣州經濟開發區),總面積2585.70平方公里,總人口85.99萬。宣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宣州歷史相沿2200多年,始稱“爰陵”,漢初改稱“……。 |
寧國地處皖東南,連接皖浙兩省七個縣市,背靠黃山、九華山,融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大城市2小時經濟圈,市域面積2487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6個街道,總人口38萬,綜合經濟實力始終保持全省領先位次。 寧國意取《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自東漢建安13年置縣,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1997年撤縣設市孕育了南宋名臣吳潛、航天四老、兩彈一星元勛任新……。 |
廣德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總面積2165平方公里,轄6鎮3鄉3街道,34個社區、103個行政村,人口52萬。是全國文明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綠色發展百強縣、投資潛力百強縣、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科技進步先進縣、農業標準化示范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廣德古稱桐汭,東漢建安初年置縣,至今有1800多年歷史。2019年8月,成功實現撤縣設市。中原文化、吳越文化、徽文化在此交融,造就了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個……。 |
涇縣位于北緯30°21′至30°50′、東經117°57′至118°41′,地處安徽省東南部,青弋江上游,處于長江南岸與皖南山區交接地帶,東與宣州區、寧國市接壤,南與黃山市、旌德縣毗連,西與青陽縣交界,北與南陵縣為鄰,青弋江為境內主要河流,古稱涇水,亦名涇溪、涇川,由西南向東北斜貫縣境出蕪湖入長江。全縣總面積2054.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5萬,轄9鎮2鄉132個村民委員會、12個居民委員會,縣人……。 |
績溪縣是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東麓的山區縣,隸屬宣城市,縣域面積1126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81個村(社區),人口17.2萬人。績溪因水而得名,據縣志記載,“縣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并流,離而復合,有如績焉,故名績溪”。績溪風光秀麗,歷史久遠,人文璀璨,文化底蘊極為厚重,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被譽為和諧之源、文化名城、名人故里、徽菜之鄉。自然地理績溪位于北緯29°57\-30°20\,東經118°……。 |
郎溪縣風景郎溪(緯度31.1281°,經度119.1773°,海拔94米)古稱建平,建縣于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地處安徽省東南邊陲,長江三角洲西緣,皖、蘇、浙三省交界處,素有“三省通衢”之稱,區位優越。鄰近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合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根據相關政府網站資料-顯示,轄8個鎮、4個鄉,全縣總人口33.39萬人,面積1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390公頃。-自然資源郎……。 |
旌德位于皖南腹地,西倚黃山。建縣于唐寶應二年(763),至今已有1250多年歷史。縣名寄意“旌表賢能,彰揚禮德”。全縣面積904.8平方公里,轄10個鎮,14.6萬人口,是宣城市唯一、安徽省第14個完全由鎮級建制組成的縣。旌德是中國靈芝之鄉、中國宣硯之鄉和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2017年9月21日,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推進會上,旌德縣被國家環保部命名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