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延平區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延平區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延平區梅山街道位于南平市中心城區,面積約1.4平方公里,街道現有機關行政、事業編制人員25人,班子成員9人,另有7位聘用人員。下設8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約33000人,轄區內有省、市、區屬行政、事業、企業單位67家。黨工委下設7個黨總支,25個黨支部,共計黨員556人。街道連續五屆蟬聯省級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稱號,先后榮獲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南平市優秀公務員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2006年在區委、區0的領導下,緊密圍繞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提出的“建示范社區,創一流業績”的總體目標,創新黨建工作,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堅持“發展發展再發展、落實落實再落實”的工作指導思想,牢牢抓住經濟發展主線,圍繞創業競賽,突出項目開發,強化措施,深化創業競賽活動,街道經濟繼續保持持續穩健發展的態勢,通過努力,街道經濟繼續保持持續穩健發展的態勢,財政總收入完成2056萬元,占122.5%;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645萬元,占14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700萬元,占100%;固定資產上報12284萬元,占113%;山海協作實際到資完成3790萬元,占236%;山海協作注冊資金完成600萬元,占103.45%,其中一項500萬元為工業項目;合同利用外資完成200萬美元,占100%;實際利用外資(基層報表)完成150萬美元,占100%;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報告)完成20萬美元,占100%;外貿出口完成30萬美元,占100%;引進項目完成44項,占146%。為梅山下步工業發展和上規模打下了一個好基礎。

社區黨建工作緊緊圍繞“增強影響力、增強戰斗力、增強創造力、增強凝聚力”為目標,以黨的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以深入開展“三級聯創”為載體的創“五個好”黨組織,提高了街道社區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健全完善了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制度;完善了支部-聯席會制度;在社區率先組建成立樓宇支部;加強對退管支部、非公企業支部、樓宇支部的指導,完善和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社區三個文明建設的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圍繞創建文明城區目標,塑造“一居一品牌”形象。街居兩級積極開展爭創示范社區活動,形成了中山社區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文宣社區老年文化品牌;中和社區民間傳統文化品牌;自強社區的老少文化同樂品牌;金山塔社區的-民共建社區文化品牌。街道開展“科教、法律、文化、衛生”四進社區活動,突出“服務和管理”兩大主題,充分展示社區,服務群眾開展社區活動,增強社區群眾的社區意識;堅持圍繞低生育水平,突出依法管理,推動計生優質服務,2006年,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145人,已婚育婦落實節育措施3678人,綜合節育措施87.1,流動人口育齡婦女審檢908人,審檢率98.3%,當年應征社會撫養費3人,征收面100%;圍繞創“平安梅山”為載體,突出整治防范,促穩定保平安,與轄區67個單位和社區居委會簽訂綜治責任書,成立了由轄區退休人員、社區黨員、共青團志愿者組成的義務治安巡邏隊8支58人;做好普法宣傳,開展法律進課堂,法律教育圖片展為主題的活動,定期組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和治安隱患排查,排查矛盾糾紛41起,調處41起,調解率100%;堅持勞動保障管理,突出以人為本,實現社會化服務,從科學管理、優質服務上下功夫,2006年舉辦各種創業技能培訓班3期,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00人,開發社區就業崗位1386個,安置失業下崗人員338人,辦理優惠證498本,解決低保對象223戶;堅持圍繞社區建設,豐富創新載體,實效進一步顯現,以創建省級示范社區為契機,以展示社區服務群眾為工作主題,以“一居一品牌”為創建特色,開展“十個一”活動,文宣社區被列為南平市雙擁工作進社區試點單位,超驤社區被區列為科普進社區試點單位;堅持圍繞環境建設,凈化美化環境,為群眾生活營造舒適、優美的環境,聘請一批熱愛清潔工作人員擔任衛生清潔員,目前有一支26人組成的保潔員隊伍,打掃梅山轄區路巷。堅持圍繞效能建設,突出優質服務,提升工作質量,以提高工作效率、轉變工作作風作為機關干部工作的出發點,修訂并完善機關效能管理辦法14項制度,人手一冊,塑造高效服務形象;以人為本,貼近居民,突出社區救助和便民服務,擠出資金開辦行政服務大廳,實行一站式服務,更好地服務、方便居民群眾,著力打造新型的和諧城市社區。

轄8個社區:~001_中山社區、~002_中和社區、~003_東山社區、~004_文宣社區、~005_自強社區、~006_金山塔社區、~007_超驤社區、~008_解放社區。

黃墩街道位于南平市濱江北路58號,座落在名勝風景區茫蕩山下,東臨建溪與水東街道辦事處遙遙相望,南北相距約13公里,轄區面積43平方公里,是延平區城郊型街道。轄區、,內有福銀高速、浦南高速、205國道和市區環城公路穿境而過,常住人口9524戶,人口2.6萬人(農業人口1600人),下轄8個社區居委會,1個行政村。

轄區內有中央、省、市屬企業60多家,集體和個私企業210多家,有上市公司福建南紡和福建南紙,有省部級企業閩江水電局,規模較大的企業還有農業產業化龍頭大乘乳業、PU革生產企業金月集團、針紡企業龍頭康麗達制衣公司等。轄區針紡企業、“汽貿一條街”等正穩步發展。

街道黨工委直屬6個社區黨總支,21個黨支部、其中6個社區黨支部、7個退管片黨支部、6個非公企業黨支部、1個機關黨支部、1個村黨支部、黨員556人。

2007年財政總收入達到3263萬元,比上年增加1247萬元,比增62%。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625萬元,比上年增加735萬元,比增8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4億元,比增28%;引進山海協作注冊資金11105萬元,比增264%;農業總產值4374萬元,比增8.85%;農民人均純收入6311元,比增17%。

黃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貫徹落實城市社區綱要和開展“六進”社區活動中,不斷深化社區建設內涵,完善社區服務網絡,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努力把黃墩逐步建設成為黨政領導有力、文體活動豐富、道德風尚嶄新、人際關系和諧新型城市社區。

轄8個社區、1個村委會:~001_東教社區、~003_星光社區、~004_五里亭社區、~006_大豐社區、~007_大溝社區、~008_馬林社區、~009_大作社區、~010_常坑口社區、~201_黃墩村。

延平區紫云街道位于南平市中心區域,東至濱江路與梅山街道文宣居委會為鄰,南至紫芝巷、健康嶺和四鶴街道延福、晝錦居委會接壤,西至環城路,北迄環城路北麓。街道辦事處駐南平市八一路273號(南平市工商局旁)。以駐地紫云崗命名。

今轄文體、流芳、劍津、中華、黃金山、華光、鼓樓、勝利、前進、裕達、恒達、三官堂、三元1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東門蔬菜大隊,221個居民小組,總戶數1.8萬戶,總人口5.04萬人,流入人口近萬人。居民為漢族,部分講普通話,部分講城區北方方言島語種和福州話。清代轄區設三元、北門、天河、迎仙、梅峰等坊。民國時期屬超驤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第一區,1958年成立延平人民公社,稱紫云管區。1982年改今名,屬原南平市(縣級)城市工作委員會管轄的六個街道之一。1991年城工委撤銷,歸南平市0(縣級)管轄。1995年撤市設區,歸延平區人民0管轄。現轄區內有行政事業單位300多家。設有黨總支13個,黨支部31個,黨員936人。其中,街道黨工委下屬非公企業黨支部4個,黨員21人。

紫云街道地處市區中心最繁華地帶,八一路、解放路、環城中心、內環路貫穿全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十分便利。屬中亞熱帶季風情氣候,具有冬季短暫,夏季較長,潮濕多霧等特點。

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以加快街居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區為中心,不斷提升社區建設、管理、服務水平,形成了經濟建設及各項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新格局。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07年完成企業總產值37704萬元,比增10%,工業總產值12744萬元,比增1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970萬元;實現財政收入2094萬元,比增26%,其中: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1362萬元,比增34%。精神文明碩果累累:以創建文明城區為契機,全面提升社區的文明程度。街道現有省級充分就業達標社區2個(劍津、前進);市級文明社區3個(劍津、中華、三官堂),區級文明社區2個(前進、恒達);區級綠色社區2個(劍津、三官堂);13個社區均為區級平安社區;達標示范社區5個(恒達、前進、三官堂、中華、劍津)。街道先后榮獲全國街道之星、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社會保障、計劃生育、平安創建、環境衛生等社會各項社會各項事業穩步前進,成績裴然。

街道依托金山工業園區和區位特點,提出并實施一點一產業的發展經濟工作思路(一點:就是做強金山工業園區;一產業:就是大力發展樓宇經濟)。初步形成了以化工,建材,機械,食品等加工制造的工業體系。

今天的紫云,已是充滿希望的投資興業熱土。

轄13個社區:~001_中華社區、~002_黃金山社區、~003_華光社區、~004_鼓樓社區、~005_勝利社區、~006_前進社區、~007_三元社區、~008_流芳社區、~009_三官堂社區、~010_文體社區、~011_劍津社區、~012_裕達社區、~013_恒達社區。

延平區四鶴街道位于南平市區中心,東、北與梅山、紫云、黃墩街道毗鄰,西、南與西芹鎮、水南街道接壤,總面積36平方公里。下轄14個社區居委會,1個行政村,1個蔬菜大隊,居民15639 戶,50227人。轄區內有省、市、區企業單位175家,其中省級文明單位5家,市級文明單位10家,區級文明單位15家。2007年街道財政收入首次突破2000萬元,達2467萬元,完成年計劃的141%,增長35.62%;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442萬元,增長43.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4508萬元,比增23.23%;農業總產值完成883.5萬元,比增16.87%;農民人均收入5734元,比增16.87%。

交通便捷。境內貫穿京福高速公路、205、316國道,距離省城福州市僅120公里,是閩江、建溪、富屯溪三江匯合處

商貿云集。有日批發量占閩北80%的新建日用附食品批發市場、好當家超市等6個大型綜合商貿市場;延平西區開發區、延平廣場和高科技工業園區在轄區內;轄區金融網絡健全、信息產業、交通運輸業發達、電力充沛、貨物出口商檢便利;聞名四方的“十里畫廊”溪源峽谷和中巖瀑布群是南平城區的“后花園”。

人才薈萃。南平市委黨校、南平師專,南平市高級中學、南平師范附小、南平市第三中學、南平第二實驗小學、南平市實驗幼兒園等各類學校30余所;全市醫療設施最先進的南平市第一醫院也座落在轄區。

服務完善。街道14個社區中已有8個社區達到創建省級示范社區硬件指標,4個社區達到創建市級示范社區硬件指標,在全市率先成立“街道行政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為投資者和居民提供“一門式管理,一站式服務,一次性辦結”服務;轄區有1個社區服務中心,13個社區服務站,12個“愛心捐助站”,2個“愛心超市”,16個社區文娛活動中心,55支3504人的社區志愿者隊伍,9個文明安全片區,其中楊中、紫芝為省級文明安全片區;楊中社區為省級綠色社區;轄區內省、市、區級文明單位30家。

轄14個社區、1個村委會:~001_延福社區、~002_紫芝社區、~003_馬坑社區、~004_進賢社區、~005_晝錦社區、~006_楊西社區、~007_新建社區、~008_沙溪口社區、~009_官沙田社區、~010_長沙社區、~011_西溪社區、~012_楊東社區、~013_西門橋社區、~014_楊中社區、~201_上洋村。

水南街道位于南平城區南面,城鄉結合,東南與夏道鎮毗鄰,西南與西芹鎮相連,西、北與四鶴、水東街道隔江相望。傍沙溪、延平湖,外福鐵路、316國道橫貫全境,連接京福高速公路,水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近年來,街道立足街情,發揮國道和城郊優勢,走城郊型經濟發展路子,大力發展民營企業,不斷壯大經濟總量,培育了長富集團、榮德勝、藍湖食品、中閩鋁業、大和農牧、億發商貿等規模企業,初步形成食品加工、畜牲養殖、金屬生產、商貿餐飲、房地產開發等主導產業。2006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4448萬元,農業產值8287萬元,財稅收入2569萬元。街道經濟發展走在延平區前列。

街道下轄7個村、9個社區,有城市又有農村,土地面積近100平方公里,現有9278戶,總人口3.01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98萬人,發展空間較為廣闊,因此在發展導向上要堅持城鄉互補,工農互促;既要 “月亮圓”,又要“滿天星”,既要突出工業,又要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發展商貿業、農業企業。

轄10個社區、7個村委會:~001_鐵路社區、~002_橫排社區、~003_后廠社區、~005_后谷社區、~006_篁路口社區、~007_茅坪社區、~008_合坑社區、~009_院口社區、~010_合作社區、~004_九峰社區、~201_東坑村、~202_八仙村、~203_后谷村、~204_嶺炳洋村、~205_上地村、~206_玉地村、~207_羅源村。

延平區水東街道位于南平市區的延平湖東岸,東起大洲島、西臨建溪、南瀕閩江、北至金雞山,與南山、夏道、大橫三鎮接壤,方圓近40平方公里,轄8個社區、2個行政村,常住戶近1萬戶、約3萬人。2006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781萬元,規模工業產值1.5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5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92元。

區位優勢明顯。水東街道地處城市東面,是南平城區的次中心,有著豐富土地資源,是南平市區“東擴”的主要延伸地,也是房地產開發、投資辦廠、發展倉儲業、旅游服務業的理想地。轄區大家廠村民小組3000畝山地已被市規劃部門納入城市東擴范疇,連接浦南高速路互通口的沿江快速通道及黃墩大橋、連接江南新區與工業路的八仙大橋的建成,水東街道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

基礎設施良好。境內水、電充足,通訊便捷,具有鐵路、公路、水路發達的交通網絡,是福建省第二條出省鐵路(橫南鐵路)的起點,境內有火車南平南站和東站,集客、貨運功能;同時,作為老工業基地,有著雄厚的基礎設施、技術人才和機械設備、廠房的優勢。現有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南平鋁業有限公司、南平太陽電纜有限公司、南平德賽技術裝備有限公司等國內外著名企業和新建設的南平市高科技工業園。

投資政策優惠。延平區水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思想,專門制定了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獎勵政策,還成立了經濟工作委員會,幫助企業選擇廠址,協調土地征用有關事項,幫助企業代辦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環保評估等事務,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經濟健康發展。延平區水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上級黨委、0的領導下,街道經濟保持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的態勢,實現撤市設區以來財稅收入連續十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均遞增22.7%,較1994年翻兩番多,2006年完成財政收入將達到1600萬元,走在全區的前列。工業、交通運輸業和房地產業已成為街道的支柱行業,形成了數家年創稅上百萬元以上的街居骨干企業。

社區充滿生機。街道圍繞創“文明社區”目標,各社區扎實開展“四進社區”、“六進門戶”活動,把文明安全創建與服務結合起來,使“共居一地、共美家園、共建文明、共保平安、共謀發展”的社區新理念深入人心,玉屏山社區被授予“省級文明示范”社區。現有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文明單位1個、國家級文明單位2個、省級文明單位2個、市級文明單位9個、區級文明單位8個,文明單位的創建活動,促進了轄區社會治安穩定,公共秩序良好,人際關系和諧,人民安居樂業,是一片充滿生機和奮發向上的沃土。

在描繪“十一五”藍圖上,水東街道將以更加優惠的政策,一流的服務,規范的管理,為廣大客商提供更加寬松的經營環境。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正以滿腔熱情,誠邀各界有志之士來水東街道大展宏圖,共創輝煌。

來舟鎮位于延平區西南部,東經117°58′-118°04′,北緯26°36′-26°40′,距南平市區28公里,東與西芹鎮交界,西與王臺鎮接壤,北與茫蕩鎮毗連,南與沙縣毗鄰,土地面積67平方公里。全鎮轄宋坍、游地、王富、東山、蛟湖、城門、傍溪7個行政村和新建、建設、鐵路3個居委會,總戶數2426戶,總人口11076人,其中農業人口3254人。

  來舟鎮地理位置優越,鐵路、公路、水路交通十分便捷。鐵路鷹廈線、來福線境內交匯,來舟火車站是全國49個編組站之一;國道316線、205線貫穿全境,鄉村公路網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富屯溪繞鎮南流、沙溪口庫區蓄水后,已成為寬闊的人工湖,300噸級的輪船可直達福州馬尾等口岸。

  來舟鎮土地面積10.2萬畝,其中林地面積6.4萬畝,竹林面積1.2萬畝。土地的結構以丘陵山地為主,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年降雨量1700毫米,適宜發展農林牧漁業生產,目前,宋坍、王富、蛟湖三家奶牛場及津春養豬場已初具產業化規模,水果、蔬菜已形成生產基地。

  來舟鎮現有各類工業企業35家,主要產品有活性碳、竹涼席、家俱、地板木、建材等。現已規劃5個工業園區,占地面積500畝,均具用水供電方便,交通便利等優勢,是發展企業的理想場所。

【農業資源】

  來舟鎮屬丘陵地形、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全年無霜期285天,年降雨量1700毫米。境內氣候宜人,林木蔥郁,資源豐富,土地總面積10.2萬畝,其中林地面積6.4萬畝,竹林面積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

【水陸交通】

  來舟鎮地理位置優越,鐵路、公路、水路交通十分發達。鐵路鷹廈線、來福線在境內交匯,現有來舟外洋、王富三個火車站,其中來舟火車站是福建省鐵路交通的樞紐,為全國49個編組站之一,也是我省最大的列車編組站,擔負著福建省境內鷹廈、來福鐵路兩線所有機車的編組任務,有福建“夜明珠”之美稱。國道205、316線在境內相接,連接著閩北山區和沿海城市。鄉村公路網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水路交通也十分便利,富屯溪繞鎮南流,沙溪口庫區蓄水后,已成為寬闊的人工湖,可通航300噸輪船經南平直抵福州馬尾等口岸。

【發展概況】

  近幾年,來舟鎮堅持走“以工興鎮,以工強鎮”發展路子,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鎮區有主要道路7條,總長 26.5公里。鎮內有日供水量為300噸和1萬噸的自來水廠各一座,以及11萬千伏安變電站1座,完全能夠滿足全鎮的生活和生產用電.通訊也十分發達,建成郵電模塊局,安裝了移動GBM基站,實現村村通程控電話和全鎮手機信號無盲區。

  2006年,來舟鎮完成社會總產值4.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3688萬元(不含元力、德固賽兩家企業產值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090萬元;農業總產值7060萬元;財政總收入912.9萬元;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468.3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870萬元;合同利用外資200萬美元;山海協作引進資金635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492元。全鎮建有白土、后田、橋北、外洋、龍尾山五大工業園區,占地面積達2300多畝,現有工業企業42家,職工1945人。企業主要產品有活性炭、白炭黑、竹涼席、瓊脂、家俱、地板木等。其中元力活性炭有限公司、德固賽白炭黑有限公司、武夷飛燕瓊脂有限公司、南翔竹制品廠、天竹竹膠板有限公司、旺佳、揚光竹木業有限公司等一批規模企業已成為我鎮的龍頭企業,帶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農業主要以畜牧業和特色農業為主導,有生豬養殖基地16家,生豬年存欄16000多頭,還有蔬菜、水果、花卉、水產等生產基地數家。

  來舟鎮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水、電、路、汛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小城鎮建設欣欣向榮,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來舟鎮人民0和全鎮人民熱忱歡迎八方客商蒞臨我鎮參觀考察,投資興業。

來舟鎮  代碼350702100

    轄3個社區、7個村委會:~001_新建社區、~002_建設社區、~003_鐵路社區、~201_王富村、~202_東山村、~203_蛟湖村、~204_游地村、~205_宋坍村、~206_城門村、~207_傍溪村。

樟湖鎮是水口水電站庫區最大的移民鎮,位于福建閩北最南端,土地面積198、1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4萬畝,耕地面積1.2萬畝,庫區水域面積2.9萬畝。全鎮轄14個行政村(街)、一個居委會,人口2.3萬人, 124個村民小組,18個自然村。

樟湖鎮地處南平、尤溪、古田、閩清四縣(市)交界處,區位優勢明顯,歷來為閩江中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距閩北政治、經濟中心——南平市54公里,與省會福州相距118公里,是閩東南經濟輻射閩北的起始點和中轉站,山海協作的最佳結合部。外福鐵路、316國道和閩江航道貫穿全境,水陸交通極為便利。

全鎮現有各類企業486家,其中外資企業4家。2000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2.9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86億元,農業總產值1.04億元,財政總收入322萬元。以水口電站的庫灣水面水產養殖、小徑竹、速生豐產林、食用菌等為主的優、高農業生產,初具規模;以電力工業為龍頭,建筑材料、旅游運輸、竹木加工、食品加工、陶瓷材料、造紙等八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基本形成。全鎮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形成以科技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庫區獨特優勢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態勢。

近年來,集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服務功能日臻完善。有500噸級貨運、汽車輪渡碼頭各一座;寬18米,長1.55公里主大街、橫街、巷道鋪設了水泥路面,道路硬化率達95%;自來水廠3座,日供水3000噸,自來水入戶率達99%;建有高州、武步、新嶺等3座小水力發電站,裝機容量共5150千瓦/時,地方年供電能力達3800萬度;程控電話開通3000余部,中國移動電信和聯通網絡覆蓋全鎮,移動電話用戶達1500余戶;有線電視可收視19個頻道,覆蓋率達100%;建有一座功能齊全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文化科技樓和占地3600平方米農貿市場,商業、服務業網點分布全鎮;今年投資310萬元興建無害化焚燒式垃圾處理場一座,年處理垃圾3600噸;同時,樟湖中學為省級文明學校,樟湖中心校為省級農村示范學校;樟湖中心衛生院為省一級甲等達標醫院。

樟湖鎮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勢,經濟、文化事業發展勢頭良好,竭誠歡迎海內外客商來樟湖觀光旅游、投資興業。

樟湖鎮  代碼350702101

    轄1個社區、14個村委會:~001_樟湖社區、~201_龍池村、~202_坂頭村、~203_麟經村、~204_上坂村、~205_中和村、~206_中坂村、~207_下坂村、~208_溪口村、~209_新嶺村、~210_武步村、~211_香山村、~212_劇頭村、~213_西塘村、~214_高洲村。

夏道鎮Xiadaozhen地處閩江上游,位于南平市區東南部,距市區12.8公里,素有閩江源頭“第一鎮”之稱。全鎮疆域面積150.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萬畝,山地面積16萬畝,鎮轄夏道、橋頭、小鳩、洋坑、徐洋、水井窠、文田、吳丹、羅坑、洋頭、鳩上、田地、小坪、溪頭、篁路、安濟、大洲、汀源、山后19個行政村和夏道居委會、龍景居委會2個居委會,總人口3萬。

夏道鎮區位和交通優勢明顯,是福建省確定的“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20個中心鎮之一和福建省庫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并列入南平市拉開城市框架、建設江南新區的規劃范圍。境內水陸交通便利,316國道、南古公路、外福鐵路、閩江主航道穿境而過,閩江主航貫穿全鎮,南平市19路公交車直通境內。該鎮先后被國家評為綠化百佳鄉鎮;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創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鎮;被省委、省0評為明星鄉鎮、文明鄉鎮、衛生鄉鎮、園林式鄉鎮;被南平市評為十強鄉鎮;被延平區評為小康樣榜鎮等稱號。

夏道鎮是新興的省重點工業衛星鎮之一,產品結構合理,發展后勁足。全鎮現有上百萬企業17家,工業建安企業235家,形成了以保溫安裝業為龍頭、制茶、針織、化工、建材、塑膠、食品、飼料加工等十余種產品為主導的工業生產體系。

夏道自然資源豐富,竹木資源:全鎮山林面積13.6萬畝,木竹蓄積量60多萬立米,毛竹山面積3萬多畝,毛竹蓄積100萬根。果資源:種植柑桔、油奈、桃、枇杷等果6000多畝,年產各類水果2.6萬噸。水域資源:水口庫區形成淺水庫灣7個,水產養殖面積2536畝,年產量963噸。旅游資源:宋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羅叢彥的祠與墓,海拔1153.5米高的米山自然風景區,待開發的土目洲,大洲島旅游區果樹叢生,環境幽靜、風景優美。

夏道鎮具有優越的投資環境,集鎮結合庫區建設和新區開發在工業區、商貿區、住宅區、綠化區等方面規劃有了超前、科學的完善。現境內已規劃4600畝工業用地建設無費工業園區;全鎮已建成500噸級集裝箱貨輪碼頭1個,小碼頭5個;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超過4000噸,可滿足集鎮及周邊工業開發區生產、生活用水;建有10KV輸變電開關站,并入全國電力網,可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用電需求;6000門程控電話開通至各村,境內覆蓋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移動電話網絡。圖文傳真等郵電通訊業務發展迅速,與全國各地、世界各地通訊便捷。

夏道鎮  代碼350702102

    轄2個社區、19個村委會:~001_夏道社區、~002_龍景社區、~201_夏道村、~202_橋頭村、~203_小鳩村、~204_洋坑村、~205_徐洋村、~206_文田村、~207_吳丹村、~208_洋頭村、~209_羅坑村、~210_鳩上村、~211_田頭村、~212_溪頭村、~213_小坪村、~214_篁路村、~215_安濟村、~216_大洲村、~217_汀源村、~218_山后村、~219_水井窠村。

西芹位于延城中心區10公里。自唐五代建制鎮系閩北千年古鎮之一,原稱西津鎮、三芹鎮,因址在延城之西,清代時更名西芹至今已有1104年的歷史。東鄰夏道,西交沙縣,南接塔前,北連來舟、茫蕩。境內青山疊翠,自然資源豐富。沙溪、富屯兩大河流貫穿全鎮。205、316國道和京福衢南高速公路及鷹廈鐵路縱橫交匯、直通省內外通訊信號覆蓋全境,寬帶直接入戶,程控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有南平市高新技術園區、沙溪口電廠、南平電機廠等30多家大型企事業單位,900多家鎮、區企業。自古賈云集,商貿繁榮。全鎮土地面積251平方公里,鎮屬人口7.8萬人,耕地面積2.5萬畝,林地面積28.8萬畝。全鎮設1個居委會、20個行政村。當地方言屬西芹語系普及普通話。是福建省重點工業衛星鎮、閩北十強鄉鎮、省級文明鄉鎮。

  轄1個社區、20個村委會:~001_西芹社區、~201_西芹村、~202_興華村、~203_洪溪村、~204_長建村、~205_坑布村、~206_西巖村、~207_田墩村、~208_吉洋村、~209_南洲村、~210_留墩村、~211_泗坑村、~212_乾兜村、~213_珠地村、~214_漿甲村、~215_坑底村、~216_中坪村、~217_躍村村、~218_塘下村、~219_高坪村、~220_峰坪村。

峽陽鎮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商貿重鎮,也是延平區糧食重鎮,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區西北,距南平市區48公里,東與茫蕩鎮相連,南同王臺鎮接壤,西和順昌縣交界,北與建甌相鄰,玉屏山、招科山環抱集鎮,富屯溪貫穿全境,故取“兩山一水謂之峽,山南水北謂之陽”而得名。地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溫度19.3°C,年降雨量1600毫米,無霜期280天以上。全鎮總人口25000多人,其中集鎮15000人。現轄2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鎮林場。

一、土地概況

全鎮土地總面積176.3平方公里,其中:

1、山地面積253439畝,耕地22980畝,水田17598畝,旱地5382畝,年產糧食1.3萬噸;

2、現有林地207394畝(國有林場18000畝,林業發展公司39000畝,鎮林場7454畝),林木蓄積量95.5萬立方米,毛竹林19561畝,年可產毛竹10萬根,森林覆蓋率75%;

3、果樹面積14958畝,年產量10000多噸。

二、學校概況

鎮有獨立初中、中心校、中心幼兒園各1所(公辦園),村完小2所,初小2所,私立幼兒園6所。小學在校生1548人,初中在校生673人。學校布局合理,教學設施齊全,辦學條件也在不斷完善,其中陳坍小學辦學條件達延平區一流農村完小寄宿制學校標準。

三、支部建設概況

鎮黨委下轄39個黨支部,黨員839名(截止2008年8月30日),其中:村級黨支部24個(含鎮林場支部和中興社區支部),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支部15個(含非公黨支部5個)。

四、雙管單位設置概況

峽陽鎮設有雙管單位23個,分別為:峽陽司法所、南平電視臺峽陽廣電站、峽陽畜牧獸醫站、峽陽國土資源所、農行延平支行峽陽分理處、延平區聯社峽陽信用社、峽陽林業站、延平區木竹檢驗中心峽陽木竹檢驗工作點、南平市峽陽林業發展有限公司、南平市峽陽國有林場、南平市-峽陽森林派出所、南平市-峽陽派出所、峽陽運輸管理站、南平市峽陽苗圃、峽陽衛生院、峽陽中學、峽陽中心小學、峽陽中心供電所、南平市峽陽供銷社、峽陽郵電支局、峽陽林業驗證點、南平市電信公司峽陽支局、峽陽火車站。

五、“六大文化”發展概況

峽陽鎮歷史悠久,經商周,歷唐宋, “祠堂文化、廟宇文化、古民居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橋梁文化”等六大文化展現了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里有引人入勝的溪中公園、八字橋、屏山書院、峽陽土庫等古跡;有剪紙、古畫珍玩、戰勝鼓、南劍戲等精彩民間藝術;有峽陽土菜、桂花糕、新娘餅等美味佳肴。戰勝鼓被評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峽陽桂花糕、南劍戲正在申報南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六、工業用地規劃概況

峽陽交通便利,鷹廈鐵路和316國道貫穿全境,有利于發展工業。全鎮規劃工業用地共4650畝,其中已著手開發的工業平臺有:

1、浪石工業平臺規劃900畝,一期已開發200畝,入住企業4家(其中規模企業4家),2007年實現規模工業產值5750萬元,實現稅利675萬元,2008年已創產值4670萬元;

2、江汜蓮花山工業平臺規劃1500畝,一期計劃開發200畝,現已完成一平工程200畝;

規劃發展山壟工業的有:

3、德勝鐵杉尾規劃面積1800畝;

4、大埂潛口龍門山規劃面積150畝;

5、進步牛頭山規劃面積300畝。

工業平臺重點發展竹木精深加工業、副食品生產、建材產業,鼓勵投資興辦輕工紡織、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等環保型產業。

七、流通業發展概況

峽陽鎮商貿發達,自改革開放以來,峽陽人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區位、交通、人才優勢,大力發展流通業。鎮2003年10月成立柑桔流通協會,2004年12月整合成立峽陽流通協會,共有會員1380人,下設11個分會,分別為:竹木行業分會,會員191人;豬業分會,會員110人;種植業分會,會員315人;柑桔分會,會員83人;禽業分會,會員85人;個體工商分會,會員125人;韭黃分會,會員18人;個私運輸分會,會員183人;食用菌分會,會員65人;蔬菜分會,會員89人;花卉分會,會員16人。木材、柑桔、筍干等流通業發展較快,流通網絡輻射全國10多個省市、40多個縣市。其中柑桔流通銷售網點150多家,筍干銷售網點50多家,木材銷售網點200多家,年創產值5億多元。目前,峽陽從事流通行業的有3000多人,僅在江蘇一帶搞木材流通生意的經銷點就有120多家500多人。

峽陽鎮  代碼350702104

    轄1個社區、21個村委會:~001_中興社區、~201_鰲洲村、~202_前進村、~203_將軍村、~204_德勝村、~205_新興村、~206_進步村、~207_中興村、~208_梅照村、~209_洋安村、~210_小梅村、~211_杜溪村、~212_陳坍村、~213_洛源村、~214_葛大村、~215_翁坑村、~216_江汜村、~217_麥源村、~218_浪石村、~219_大埂村、~220_安窠村、~221_蔡源村。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南山鎮

行政轄域

  延平區南山鎮地處福建省中部偏北,位于東經118°16′——118°28′,北緯26°34′——26°43′ 延平區南山鎮

之間。東臨洋后鎮,西依夏道鎮,南與赤門鄉接壤,北與大橫鎮、建甌市毗鄰。距南平市區30公里。鎮域面積197.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1萬畝,轄26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2.72萬人。

交通狀況

  境內交通便利,南古公路、外福鐵路穿境而過,閩江主航道、大洲貨運站、安濟客運站距集鎮不足10公理。

歷史人文

  唐朝末年,南山吳氏始祖吳卓,唐咸通元年進士,銀青光祿大夫,任汀州縣令。唐亡、后梁朱溫封王審知為閩王,作為唐朝的遺民,吳卓不愿作梁朝后代,遂帶領兩代人到閩北山區的橘溪(今南山鎮吉溪)芟草萊。驅狐貍,辟荊棘,開田建屋,世代繁衍生息下來,遂以溪為名曰:橘溪。南宋至元明清屬積善鄉,稱遷喬里,民國稱吉溪境。對南山地名沿革有兩種說法:一說該地于東山左側,北坑對面,故名南山;另說此地本是山,原名南山。《南平縣志·山川志》列的南平山脈中有個南山,屬遷喬里,故名南山。南山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杰地靈。據《南平縣志》記載,歷史上有一翰林(明代的吳恭)、二雙璧(北寧的-。吳熙)、三先生(北宋吳輔。-。吳熙)、四循良(吳方慶、吳武陵、吳一鳴、吳應酉)。

建筑景觀

  南山鎮文化沉淀豐富,至今還保留著完整的傳統古舊街區和豐富的文物古跡。大壩、鳳池村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境內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銀光青祿大夫吳卓公墓、吳氏宗祠延陵堂、南平游定夫紀念館、“程門立雪”亭、游居敬神道碑,唐代遺留的書院有吳輔建的“云雁庵”書社,-、吳熙辦的“兩吳書院”、“東山書院”。其中,南平市游定夫紀念館為閩北特色建筑,風格古樸、梁架雕刻精美、結構獨特,部分雕刻圖案資料收入《中國建筑美術圖案》一書,館內有元、明、清、民國等年代的修祠碑記,具有獨特的文物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已有近萬人次到此參觀、考察、謁祖。另外保存下來的還有古代的大刀兵器,進士、舉人匾額牌聯等,近代出土的明代吳珙的墓志銘,現存入南平市博物館。
  南山鎮也是革命老區鎮,是南古甌革0據地和0閩浙贛省委的駐地,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現有抗日戰爭時期閩浙贛省委“擴黨練干”杜嵩嶺會址、“五四”農場、0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紀念碑、“0閩浙贛省委地下航線”紀念碑。

氣候與物產

  南山鎮地勢東西長而南北狹,平原海拔1540米, 最高海拔960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延平區南山鎮

19.3℃,無霜期286天,年降水量1660毫米,形成一個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小氣候,四季宜人,適宜種植、養殖業發展及反季節蔬菜種植。森林茂密,林地面積21.5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7%,毛竹資源十分豐富,面積4.82萬畝,毛竹蓄積723萬根。吉溪河為境內第一大河流,縱貫全境,年徑流量4.5 億立方米。南山鎮境內資源豐富。地下礦藏有透輝石 、石英砂 、石棉、黃鐵、黃銅 、鉛、鋅、大理石、磷灰石、石灰石 、白云石、孔雀石、水晶、高嶺土等十余種,其中透輝石和石英砂品位較高, 儲量達1000萬噸和160萬噸。傳統產業以“紅-紅曲工藝、白-大鳳粉干、黑-調味品豆豉”著稱,歷史悠久,享有盛譽。農副土特產品主要有筍干、香菇、紅菇、靈芝、油茶、茶葉、柑桔、銀杏、松脂、木薯 、山藥等。同時探明芹山礦泉水水質優良,儲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基礎設施

  電力資源豐富,現有大小水力發電站11座,裝機總容量12000KW,2006年建成南山11萬伏輸變電站,電力供應保障穩定。郵電通訊設施完善,全鎮26個行政村已實現移動通訊信號覆蓋,并已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隨時可與國內外進行通訊聯系,26個行政村已實現村村通公路。
  [經濟社會狀況]南山鎮是個“地袤而夷,土沃而厚,山高水秀,水環而紆”的好地方。具有發展農業及畜牧、水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種植作物有優質稻、玉米、馬鈴薯、新品種瓜菜、大豆等,另有茶葉、翠冠梨、錐栗、水蜜桃、銀杏、山藥、煙葉、中藥材、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畜牧養殖有奶牛、布爾山羊、南江黃羊、禽兔、種鹿。引進巴西鯛、虹鱒、湘云等水產養殖。糧食、蔬菜、畜牧、林果。茶葉。煙草和食用菌等十大農業基地已形成規模,連成一條豐產帶。目前,全鎮有各類企業208家,主要企業業布局為:礦業、竹木制品業、水電業、食品加工業等十大類型企業群體,工業小區有南山、大壩、吉溪三個工業小區,至2006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3383萬元,比增10%;農業總產值15137萬元,比增8.5%;財政總收入406萬元,其中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190萬元,完成年計劃110%;固定資產投資13390萬元,比增28%;實際利用外資150萬美元,比增25%;山海協作引資2200萬元,比增7.3%;農民人均純收入3878元,比增9.1%; 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93.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78‰以內。

民俗文化

  南山鎮民風古樸,至今還保留著高腳戲、迎人戲、鑼鼓隊、神鼓隊、龍燈隊等傳統特色風俗。

大橫鎮地處延平區北部近郊,東北與建甌南雅鎮交界,東南與南山鎮接壤,西與茫蕩鎮毗鄰,西南與延平市區相連。全鎮土地總面積20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22.4萬畝,耕地面積1.67萬畝。全鎮轄19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萬人。鎮黨委下設33個黨支部,共有890名黨員。集鎮距市區20公里,205國道、橫南鐵路與浦南高速公路穿鎮而過,直貫南北。浦南高速公路在鎮內設有南平北和大橫兩個互通口,交通便利,區位優越。鎮黨委0嚴格按照延平區委提出的“實力證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高于一切”的要求,奮勇爭先,扎實工作,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呈現良好局面。

創優環境 發展邁大步

建立機關干部掛企服務考核機制和企地共建制度,著力抓好項目服務和企地和諧發展,努力做大做強規模工業,加快大橫綠色產業區建設,工業興鎮戰略得到有效實施,永豐紡織、三紅電纜、綠洲兔業、和意食品、天富化工、三三藥業、盛源食品、大乘乳業、大禾農牧等一批規模企業集聚大橫,初步形成以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生物醫藥、竹木加工、電線電纜為主的產業集聚區。全鎮現有規模工業企業14家,其中億元企業3家。2008年實現規模工業產值10.25億元,比增57.5%,成為全區首個規模工業突破10億元的鄉鎮(街道);農業總產值2.37億元,比增6.4 %;財政總收入1388萬元,比增30%,其中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587萬元,比增44%;固定資產投資4.73億元,比增30.3%;合同利用外資1950萬美元,占年任務數433%,驗資報告完成30萬美元,占年任務數100%;山海協作注冊資金完成11126萬元,占年任務數278%;農民人均純收入6065元,比增12.1%。2006、2007連續兩年獲全區創業競賽第一,績效考評先后獲第二、第一名。

創新機制 黨建樹品牌

我鎮創新的幾項農村工作機制有:一、建立(鎮)村招投標委托中心。從2004年起鎮機關及各村將一定數額以上的集體資產拍賣、工程建設發包等項目全權委托鎮招投標委托中心進行公開招投標,實行該制度以來共為鎮村增收(節支)680萬元,通過規范化的運作,增加了村財收入,規范了集體資產管理,阻斷腐敗根源,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農村的穩定和發展,成為南平市“三資”管理經驗之一,在全省推廣。二、建立(鎮)村法律顧問服務中心。為解決農村利益調整導致矛盾糾紛增多,法律服務需求迫切的問題,從2005年以來我鎮推行村村聘請法律顧問制度,依法開展矛盾糾紛調處、經濟合同審核把關、法律咨詢、普法宣傳教育等,開創依法治村新途徑,在全區推廣。三、建立鎮“三農”服務中心。從2005年起我鎮抽調整合鎮農技、農機、動物檢驗檢疫、建設、土地、計生等涉農站辦所人員入駐“中心”,為群眾提供農技指導、疫病防治、市場信息、勞動就業、建房規劃、用地審批等“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務,緩解了站辦人員減少,因下鄉外出群眾辦事難的問題。四、建立村民代表聯系戶代表制度及五級代表聯系制。為保障村級議事決策的公正、公開、高效,從2006年10月以來我鎮通過家庭聯名推薦戶代表、再由戶代表聯名推薦村民代表,在重大問題決策時各村村民代表向所聯系的戶代表做好村務征求意見、收集建議工作,重大村務決策時按照多數聯系戶代表的意見表決,并負責做好反饋工作,確保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一步到位。從2008年起,我鎮又進一步拓展建立了五級代表聯系制,即由市人大代表聯系區人大代表、區人大代表聯系鎮人大代表、鎮人大代表聯系村民代表、村民代表聯系戶代表、該做法得到了省、市、區人大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區推廣。五、建立企地共建制度。從2007年6月起在全鎮規模以上企業和所在村開展企地共建活動,形成黨員教育管理聯抓,思想政治工作聯做,公益事業聯辦,貧困對象聯幫的企地共建新格局,為構建和諧的發展環境奠定良好基礎,在全區推廣;六、建立村主干工資績效考評、工勤掛鉤、鎮財配套、統一發放制度。為調動村級干部工作積極性,將村主干工資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后上收,鎮按各村工作量大小由鎮財給予200-400元不等的配套補助,并按“基礎工資+考勤工資+績效工資”的形式,與村主干出勤情況及落實計生、綜治、安全、服務發展等各項工作情況掛鉤,每月經考評后發放,有效保障了新農村建設各項任務的落實。七、建立鎮紅十字會。在2006年成立博愛村紅十字會并取得明顯成效,得到了國家紅十字會主要領導充分肯定的基礎上,我鎮于2008年成立了鎮紅十字會,同時建立了紅十字發展基金,大力開展以“人道、博愛、奉獻”為主題的紅十字各項活動,促進形成海西綠色腹地農村紅十字繁榮帶。2006年我鎮分別被省委、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

做強村鎮 農村展新貌

扎實推進中心村鎮建設,結合大橫綠色產業區開發,不斷加快大橫、埂埕、常坑、湖尾、小仁洲等中心村建設,我鎮被確定為全市中心村鎮建設試點鎮,埂埕村被確定為全市中心村鎮建設試點村,四朵洋住宅小區被列為省級村鎮住宅小區。村鎮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集鎮現有自來水廠日供水量3000噸,正在啟動日供水3萬噸的自來水廠建設工程;新建的22萬伏變電站已投入使用;全鎮19個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14個村通客運班車;村村建有管理規范、設施完善的廣播室;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小靈通等移動電話網絡覆蓋全鎮,電信寬帶直接入戶;集鎮建有垃圾處理場,村村建有垃圾池并聘有保潔員。新裝集鎮路燈,大力實施集鎮亮化、綠化、美化工程。2006年、2009年我鎮連續被省委、省0授予第九屆、第十屆省級文明村鎮。

構建和諧 事業齊進步

在綜治和平安建設方面,按照區委“有心、有數、有責、有方”的要求,大力加強綜治基層基礎建設,每月實行矛盾糾紛排查“零報告”制度和月月考評制度,扎實做好涉法涉訴及浦南高速公路建設和產業區開發征地拆遷所引發的各類矛盾排查調處工作,確保了社會安定穩定。2006-2008年我鎮連續三年被區委區0授予綜治和平安建設優勝單位,并被市委市0授予“平安鄉鎮”。在計生工作方面,我鎮通過強化計生責任考評,將“雙查”、“四術”、優惠政策兌現及社會撫養費征收等計生工作列入掛點領導、包村工作隊及村干部每月績效考評的重點,并實行一票否決,取得明顯成效,2007年被省計生協會評為“幸福工程”先進單位,2008年被市委市0授于全市2006—2008年計生工作先進單位。在畜禽污染整治方面,將各村治污任務落實情況列入各村掛點領導、工作隊、村干部每月一次的績效考評內容,進行考核公示。對違反有關治污規定的行為進行嚴格執法、重拳整治。2006年、2007年我鎮連續二年被評為全區規模畜禽污染治理先進單位。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作為全市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聯系點,我鎮建立了一系列農村預防和懲治腐敗制度,在“三資”管理、廉政文化建設、鎮村干部監督管理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2006-2008年我鎮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區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

大橫鎮  代碼350702106

    轄17個村委會:~201_大橫村、~202_山源村、~203_高桐村、~204_上樓村、~205_埂埕村、~206_陳墩村、~207_常坑村、~208_群仙村、~209_葫蘆丘村、~210_大笏村、~211_延安村、~212_大仁洲村、~213_湖尾村、~214_溪洋村、~215_更古村、~216_茶坑村、~217_博愛村。

王臺鎮位于南平市延平區西部、富屯溪畔,面積221.1平方公里,轄19個村委會,108個村民小組,60個自然村,有5600多戶、2.19萬人。全鎮有31個黨支部,其中:非公黨支部2個,黨員923名。王臺鎮交通便捷,316國道貫穿全境,集鎮距南平城區30公里,距全省最大的列車編組站--來舟站僅1.5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長沙和青州接線口僅18公里,集鎮至各行政村的公路基本實現水泥硬化。

王臺鎮是延平區的農業大鎮、林業重鎮,擁有初具規模的木竹深度加工業,木竹加工企業60多家,年產值達2億多元,年加工木材達30多萬立方米;發達的林業,王臺林業資源豐富,其中90%以上是杉木,生產的杉木材質結實,是優質的加工用材,有“南杉”之美稱;成熟的果業,全鎮現有果樹面積1.9萬畝,其中柑桔1.3萬畝、翠冠梨4500畝,王臺翠冠梨被評為省優水果、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崛起的畜禽飼養業,以溪后村為龍頭的家禽養殖專業戶達100多戶,年出欄家禽近300萬羽,以溪口、九坍、溪后等村為龍頭的養豬場、養豬專業戶近50家,全鎮年末生豬存欄1.5萬頭,出欄2萬頭;優質的大田種植業,種植優質稻1.5萬畝、煙葉750畝、商品菜3000畝、苗木花卉600畝。蔬菜中的黃瓜、番茄、辣椒三個品種獲得了福建省和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起步的食品釀造業,擁有百花蜂業、津豐食品、鷺福食品三家食品加工企業。2006年,全鎮實現財政總收入1133萬元,工農業總產值5.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44元。

 王臺鎮  代碼350702107

    轄19個村委會:~201_王臺村、~202_吳坍村、~203_姜口村、~204_井窠村、~205_溪后村、~206_新坑村、~207_元圩村、~208_山尾村、~209_下洋坑村、~210_羅坍村、~211_蕉坑村、~212_高埠村、~213_九坍村、~214_埂頭村、~215_埂尾村、~216_上溪口村、~217_玢坍村、~218_后洋源村、~219_際洲村。

太平鎮地處延平區東南部,閩江東西兩岸,位于東經118°19′—118°31,北緯26°24′—26°35′之間,南與尤溪縣西濱鎮交界,北與南山鎮、赤門鄉接壤,東與巨口鄉、樟湖鎮相連,西與爐下鎮毗鄰。鎮0駐地太平,距市區37公里,距福州120公里。總面積225.72平方公里,有4577戶17358人(非農業989人)。居民為漢族,屬福州語系,除杉嶺、西后村通尤溪話外,其余通福州話。轄太平、劉家、南溪、杉嶺、西后、西山、楊厝、曾厝、儒羅、葫蘆山、岳溪、際洋、九潭和九風14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62個自然村。有4597戶,總人口17381人,其中有7個庫區村和1個社區,淹沒農田3936.81畝,全鎮移民1673戶、8368人,是福建水口水電站庫區重點鄉鎮之一。太平鎮內機關、事業單位、中小學校、幼兒園、中心衛生院、信用社一應俱全。太平鎮黨委、0是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文明村鎮、水口庫區移民建設先進單位、全區機關效能建設先進單位。

【交通狀況】太平鎮交通便捷,境內316國道、外福鐵路縱貫,境外10公里內有2個銀福高速公路互通口,閩江流經全鎮,江水流程達30公里,有6個500噸客、貨輪停泊站;外福鐵路沿江而過,有茶洋、下過溪2個火車站,其中下過溪火車站為縣級火車站,設計年客運量10萬多人次,貨運60—80萬噸;316國道穿鎮而過,歷程20公里,呈東南走向,貫穿太平鎮7個行政村,直接受益的有南溪村、劉家村、太平村、太平社區、西山村、楊厝村、曾厝村,間接受益的有西后村、儒羅村行政村,共為3387戶、10558人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通途徑。

【歷史人文】太平里三寨開基于唐末宋初,始建頭寨、中寨、劉家寨,開跡為蔡氏、肖氏。明朝,鄭汝惠遷入太平,始有鄭氏宗族。明末崇禎年間,楊氏遷入太平。太平鄉成立于1984年9月,1992年12月30日撤鄉建鎮。

【建筑景觀】太平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目前鎮內仍有保存較為完好的古跡:一是劉家蛟坑真君殿,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太平鎮劉家村境內,316國道邊。真君殿始建于宋代,明、清等時期均有維修,殿內至今仍保存著較完善的宋代古建筑,屬磚木結構,面積約1000平方米。二是太平白馬廟,位于太平村境內,始建于宋代,后重建于1989年,屬磚木結構,面積約600平方米。三是葫蘆山伏虎廟,位于太平鎮葫蘆山境內,現有一座清代遺存的古廟建筑和一處元代摩崖石刻。為三開間、穿斗式金形圓拱山墻的單體建筑,至今發現的元代摩崖石刻有6個地點10多處,有石刻文字,也有石刻巖畫,一些以字畫組合的摩崖石刻,為我省首次發現。

【氣候與物產】太平鎮地處福建中北部,氣候宜人,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8℃,最高7月平均25.5℃,最低1月平均9. 1℃,全年≥10℃,積溫5870℃,無霜期324天,年降雨量1777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主要河流太平溪,源出大峰山,流經曾厝、楊厝、西山、長萬、埔頭、劉家等地后注入閩江;閩江流經葫蘆山、儒羅、岳溪、九潭、太平、劉家、南溪等村。境內資源豐富,全鎮有林地面積18.72萬畝,森林覆蓋率73.4%,素有“南平綠色銀庫”之稱,林木總蓄積量89萬立方米,年供商品材1萬立方米以上,毛竹2.1萬余畝,年可供商品竹3萬根。境內水域寬闊,水流平緩,是得天獨厚的淡水養殖場,水域面積達2.4萬畝,擁有庫灣21個,3200多畝的水域可供開發。林木、水產和礦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蘆薈、食用菌、玉米、西瓜、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都具有較大生產規模,全鎮現有果樹面積9000畝,主要有雪柑、蘆柑、密柚、臍橙、密柚、水密桃、板栗、柚奈等,年產水果6000多噸,其中太平五鳳果場生產的果品被省技術監督局評為無公害果品。以生豬養殖為主的畜牧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延平區畜牧業大鎮和重鎮之一。至2004年12月,全鎮共有規模場320家,生豬存欄數7萬頭,母豬存欄8000頭,年出欄商品豬10萬頭以上。本鎮區域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種類繁多,品位好,含量高。主要有飾面用花崗巖礦、磁鐵礦、褐鐵礦、透輝石礦、高嶺土礦、鉀長石礦、蛇紋石礦、鉬礦、鋁鋅礦、白云石礦、石英石礦等,集中分布在葫蘆山、儒羅、西山、九潭、九風等村。飾面用花崗巖礦經國家地質勘查部門探明,貯量近3億立方米,其放射性等各項指標均符合有關規定,現有20多家礦山開采及加工企業,主要產品有銀灰白麻、碧綠春、世紀紅、芝麻黑、白蘭金花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高嶺土礦探明含量290萬噸,磁鐵礦95萬噸,蛇紋石礦85萬噸,透輝石礦550萬噸,鋁鋅礦300萬噸,鉀長石礦50萬噸,白云石礦30萬噸,褐鐵礦30萬噸,鉬礦還在勘查中。

【基礎設施】太平鎮閩江流經全鎮,水電資源豐富,全鎮現有大小水力發電站2座,裝機容量2575千瓦,有110KV變電站一座、35KV變電站三座。郵電通訊設施完善,全鎮14個行政村已實現移動通訊信號覆蓋并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有11個村實現閉路電視城鄉聯網,全鎮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富饒的物產,便捷的交通,充足的電力以及優質的服務營造了寬松優越的投資環境。

【經濟社會狀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太平鎮在區委、區0的正確領導下,堅持走“立足庫區,促進增收;依托資源,發展特色;培植骨干,推動工業”的工作思路,開拓進取、求真務實、扎實工作,太平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5.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37437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31371萬元,農業總產值完成17488萬元;財政收入完成740.5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292萬元;合同利用外資15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0萬美元;山海協作注冊資金完成730萬元,山海協作引資完成6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20元。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我鎮逐步形成了養殖業、水產業、礦產業、冶煉業、林產業、果業、旅游業等七大特色產業。養殖業:全鎮共有規模養殖場32家,年生豬存欄超4萬頭,年出欄生豬達10萬頭以上,母豬存欄4000頭,家禽存欄2.2萬羽。水產業:全鎮水產養殖面積達3800畝,其中水庫養殖面積達3611畝,網箱達7000余個,魚產量超2000噸,太平水產養殖基地已成為延平區最大的淡水養殖基地。礦產業:全鎮共有礦產加工企業17家,礦山開采企業28家,年產鐵精礦2萬噸、透輝石礦粉2萬噸、花崗巖板材30萬平方米,年實現產值5000萬元。冶煉業:三山鋼廠名列延平區億元企業的“前四強”,年生產各種螺紋鋼、線材達4萬噸,年實現 稅收350多萬元。林產業:全鎮共有林地面積18.72萬畝,居全區第二位,并被省確定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示范點。竹木加工以南溪木竹加工園區為主,園區內現有南林公司、森茂廠等20余家木制品企業,主要生產細木工板、高爾夫球釘、日式快餐盒、廚用刀架、VCD架、建筑模板等,其中日式快餐盒、高爾夫球釘銷往歐美及日本市場,年實現產值8000余萬元,解決庫區移民就業500多人。果業:全鎮現有果樹種植面積達8000畝,以無公害名優果業基地為主,主栽品種有紐荷爾臍橙、夏橙、琯溪密柚、塔羅克血橙以及其它優良品種,年產各種水果近200萬公斤,產值500多萬元。其中五鳳山果場被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農業廳授予全省首家無公害果業示范基地。旅游業:我鎮境內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其中杉湖島旅游度假區、茶洋宋代窯址、真君殿、摩崖石刻、大峰山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四方賓客前來旅游。

太平鎮  代碼350702108

    轄1個社區、14個村委會:~001_太平社區、~201_劉家村、~202_南溪村、~203_九潭村、~204_九風村、~205_際洋村、~206_葫蘆山村、~207_岳溪村、~208_楊厝村、~209_曾厝村、~210_西山村、~211_杉嶺村、~212_太平村、~213_儒羅村、~214_西后村。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 五月丁香色综合久久4438 | 制服丝袜中文丝袜点击进入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 | 新国产福精品利视频免费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