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洺關鎮,永年縣城所在地,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屬河北省較大鄉鎮。全鎮現轄32個村,總面積82平方公里,總人口13.5萬。其中鎮區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萬畝,行政人口7.8萬。邯鄲市首批小康鄉鎮,首批現代化建設試點鄉鎮、“發展民營經濟十強鄉鎮”、河北省“百強鄉鎮”。
臨洺關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臨名”始見于隋書地理志:“開皇六年(公元580年),改易陽為邯鄲,十年改邯鄲為臨名”。唐代為臨名縣治所。境內有石北口仰韶文化遺址、西召莊西漢墓葬群、朱山戰國摩崖刻石、婁山唐宗石壘、中召莊泉亭古寺等文化古跡,“燕趙第一境”觀音閣雄居城內南關,明山風景旅游區等聞名四省八縣。臨名關“抬花桌”雜藝和臨名關驢肉香腸500年盛傳不衰,名揚國內外。
石北口仰韶文化遺址位于北石口村西南,西有明山,南有婁山、朱山,北有名河,是山河相間的臺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1986年發掘了陶環、罐、壺、石斧、石鏟、石環、石球等五百余件文物,是仰韶文化后崗類型,距今約6000多年。該遺址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山戰國摩崖刻石是朱山頂上一塊不規則的砂巖天然石,石刻長1.5米,寬0.52米,鐫刻“趙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酬此石北”一行十五個小篆體大字,其書體處于篆書向隸書過渡時期,該書法吸引了海內外許多書法家,已被法國、英國博物館和日本二玄社、韓國等收藏。該石刻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山,原名聰明山,位于永年縣西部京廣線臨名關站西5公里處。是太行山伸向冀南平原的一支余脈,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主峰峻拔262.8米,為南北走向,平地突起,山勢突兀。明山古廟,就座落在明山東北部的山坡上,坐西向東,廟院建有昭惠王祠、奶奶殿、佛爺殿、萬佛樓、皇姑樓、八仙轉、三靈殿、三家靈姑樓、地藏王菩薩殿、十帝閻君殿、千手千眼菩薩殿、肋骨0殿、家親廟、紡花仙洞、鐘鼓樓等大小七十二座殿宇。這里是歷年來方圓300公里、四省30多縣市群眾朝山的地方。明山又是消夏避署的好去處,在盛夏季節,氣候悶熱,而明山萬佛樓附近,空氣清新,山風涼爽,氣溫比別處低2度以上,是遠近聞名的“避暑山莊”。 |
全鎮40.93平方公里,耕地46746畝,下轄20個行政村,20個鎮直部門,2003年期末農村人口32315人,7705戶,27個基層黨支部,其中農村支部20個,機關及鎮直支部7個,共有黨員1184名,其中農民黨員993名,75個村小組,107個黨小組,鎮機關共有人員82名,其中在編干部32名,副鄉級領導干部共有21名,全鎮農村兩委干部150名,年終評定2003年優秀支部9個,合格支部10個,后進支部1個,2003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4.68億元,財政收入1530萬元,鎮區人均純收入達3460元,全鎮人均純收入3005元。 歷史沿革:大北汪自古就是歷史重鎮和文化重鎮,解放前是永年縣八大鎮之一,-在此建有大北汪局,日本人在此建有大北汪炮樓,同時也是八路軍活動的重要根據地,解放后又是歷屆鄉鎮黨委、政府所在地,是永年東北部方圓二十華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北汪鎮1953年建大北汪鄉,1957年撤區并鄉,1958年建大北汪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鄉,1984年改為鎮,設大北汪辦事處,轄九鄉一鎮,1996后合并岐辛寨鄉建制鎮至今。2002年大北汪鎮被邯鄲市定為重點扶持的重點鎮,2004年4月被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鎮。 |
張西堡鎮地處永年區東部,東與雞澤縣曹莊鎮、曲周縣白寨鄉接壤,南與西河莊鄉相鄰,西與廣府鎮相連,北與辛莊堡鄉毗鄰。轄區面積50.8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張西堡鎮戶籍人口為53549人。 1949年,屬永年縣三區。1953年5月,設張西堡鄉,屬辛莊堡區。1957年5月,撤區并鄉,仍為張西堡鄉。1958年11月,成立張西堡公社。1983年2月,政社分設,復設張西堡鄉。1984年5月,撤鄉,置張西堡鎮。1996年1月,豆下鄉并入。截至2020年6月,張西堡鎮轄2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張西堡村為民路3號。 |
廣府鎮是歷史悠久的古城.日用品批銷中心.農業以大蒜.蒜苔.蔬萊無公害種植.大型蔬批發市場.食品永年城酥魚有限公司.肉食加工廠.旅游開發業介紹. 景點概況:永年古城位于邯鄲市東北25公里永年縣廣府鎮,又稱廣平府城,始筑于隋末,經元明增修而成規模,是我國平原地區城墻、護城河保存較好的一座明清時期的古城。當年永年城城墻雄偉堅固,城河寬廣,周圍環水,自古以來就有“北國小江南”之美稱。 現存的永年古城,墻高10米,厚8米。除城樓、角樓等建筑已毀外,墻體及護城河等基本保存完好。西門券內尚存明嘉靖二十一年紀年石匾一方。這里還是楊、武式太極拳的發祥地,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楊式太極舒展大方,武式太極小巧緊湊,兩種拳式均以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見長,被稱為“活的雕塑,流動的音樂,體育運動的陽春白雪。”楊、武式太極拳影響廣泛,其弟子遍及海內外,因此永年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太極拳之鄉”。近年已連續舉辦了十屆國際太極拳交流活動,每屆都有千余名太極拳愛好者和許多的太極拳門派前來進行比賽交流活動,是旅游觀光的熱點。 旅游向導:傳說永年是毛遂的封地,毛遂墓在城西南五里大堤內,欲“脫穎而出”的游客,可到這里學一下“毛遂自薦”的精神。毛遂是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趙勝的門客之一,公元前290年,平原君奉使聯合楚國共同抗秦,毛遂自薦請往。他自信地說:“不是我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你尚未將我裝于囊中。倘若早把我裝于囊中,我的才華就象錐子那樣,早已脫穎而出地露出來了。”平原君便帶其一同出使楚國。在談判中毛遂抽劍出鞘,逼近楚王,說以利害,楚王無言以對,應允合縱抗秦。平原君說:“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離永年古城東北30公里處有一座明代用石頭砌成的橋,叫“弘濟橋”,其結構與趙州橋相同,現保護完好,車輛暢通。 旅游交通:自駕車在京深高速公路邯鄲北口下,沿邯臨公路東行至南橋向北,即可到達。也可乘坐邯鄲開往永年老城的長途公共汽車,到廣府下車即可。 特色物產:廣府酥魚、驢肉灌腸和綠豆粉皮是永年的食中佳品,到廠家買上幾斤,定會讓您一飽口福。 服務設施:鎮上的住宿條件比較簡單,您可到邯鄲市區或永年縣城過夜.。 |
永合會鎮地處我區西部,屬太行山東麓丘陵地區,西依紫山與武安接壤,北傍洺河,南與邯鄲毗鄰,東臨京廣鐵路和107國道,距城區5公里。轄26個村8950戶,總人口36170人。鎮域面積7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545畝,山地面積40000畝,是永年縣面積最大的鄉鎮和山區鄉鎮。轄區內北部有洺河穿境而過,還有南水北調中線自我鎮張窯村、永二村、吳莊村、陳溝村、大油村、臺口村由南向北穿過。 |
劉營鎮位于永年區北部,緊臨主城區,人口46548人,下轄21個行政村、42個黨支部、黨員1239人,其中農村黨支部21個、“兩委”干部146人。全鎮耕地4.07萬畝、5萬余人,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32萬元。特色主導產業為標準件,年產值22.13億元,從業人員近3萬人,被認定為“河北省標準件制造名鎮”。 |
永年縣西蘇鄉位于永年縣中南部,距永年縣城10公里,離邯鄲市20公里,京深高速公路、名李公路縱橫穿鄉而過,京深高速公路永年段下道口位于本鄉境內,準能便利。全鄉共轄21個行政村,總人口5萬3千人,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55000畝,1996年順利實現了小康鄉。2003年全鄉GDP達13.98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3803萬元,人均純收入3018元。全鄉現有工商企業及第三產業攤點513個,其中工業企業95家,規模圈套的企業11家。以高新技術為重點的中國邯鄲寶綠生蔬菜加工基地和國家投資開發的10000畝高效農業種植區已形成規模。以規范養殖內切入點的蛋雞、肉牛、波爾山羊養殖莖地已初步形成,帶動了全鄉種植、養殖業全方面發展。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全鄉已形成制鞋、化工、本制家俱三大主導產業,從業人員達4500人。光導纖維、銳豐色譜器件及醫藥化工等高科技產品在全國領先。 |
相傳,戰國時期趙國在此屯集兵力,為趙王經文講武之地。后戶籍繁衍,聚落成村,以其歷史傳說村名為講武。清代,分為東、西講武和南講武。1945年東、西講武合并為大講武,南講武也稱小講武。政府駐地大講武村,以古地名“講武”得名講武鎮。解放前夕(1945年10月至1947年)講武為永年縣人民政府駐地。 解放后屬五區所轄。 1953年建大講武鄉,屬大北汪區。 1957年撤區并鄉仍為大講武鄉。 1958年成立公社時,本社為小北汪公社一部分。 1961年分建大講武公社。 1983年公社劃鄉復設大講武鄉。 1996年擴鎮并鄉,將原大講武鄉、小北汪鄉合并,改為講武鄉。 2018年撤鄉設立講武鎮。 講武鄉農業方面.玉米.小麥.工業.塑料加工機械.古建筑瓦廠購件.玻璃廠.永年縣七方綜合一釀造廠主產:優質醬油、優質香醋、豆瓣醬、甜面醬、蒜蓉辣醬、牛肉辣醬、西瓜醬。(全縣龍頭企業,優質產品).。 |
永年縣轄鄉。1953年建東楊莊鄉,1958年屬茹佐公社,1961年析建東楊莊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6年茹佐鄉并入。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32.5平方公里,人口3.6萬。轄東楊莊、西楊莊、楊莊、東陳甫、張楊莊、馮楊莊、屯莊、茹佐、許莊、五盤莊、前-、太辛莊、劉莊、周營、李莊、西陳甫16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玉米、棉花。 |
界河店鄉地處永年區南大門,南距邯鄲市區9公里,107國道、京廣鐵路及南水北調工程穿境而過,距離青蘭高速,京珠高速不到5分鐘的車程,地處區東部新城、西南工業園區規劃建設范圍內,區位優勢突出。全鄉面積32.9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1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界河店村。古跡有溫窯陵臺,屬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界河店鄉抓住邯鄲向北延伸,永年向南擴展的機遇,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初具規模的東、西工業園區,天創管業/金力新能源/硅谷化工/紅也特鋼等一批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坐落在界河店鄉。全縣最大的民營企業永洋公司上繳稅金2.1億元,真正成為全區稅收過億元的龍頭企業。 |
古時,劉漢以北的沙河洪水經常流竄于此,形成大水坑,常年不干,群眾奉為天水,天水稱漢。明初遷民時,有劉姓大戶從山西應詔遷來,占產立莊,稱劉家漢,后簡稱劉漢。因鄉政府駐劉漢一村得名劉漢鄉。1949年屬永年縣五區所轄。 1953年建立劉漢鄉,屬大北汪區。 1957年撤區并鄉劃為劉營鄉。 1958年公社化時,為小北汪公社一部分。 1961年分建劉漢公社。 1983年公社劃鄉,復設劉漢鄉。 1996年擴鎮并鄉,將原劉漢鄉、劉固鄉合并為劉漢鄉。 位于縣城15公里處.地勢平垣農業方面玉米.小麥.養殖業雞蛋.奶牛.工業.玻璃.建材大沙場.康醛廠.。 |
永年縣轄鄉。1953年建正西鄉,1958年屬大北汪公社,1961年建正西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高岳鄉并入。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4.7公里。面積54.8平方公里,人口3萬。臨(洺關)雞(澤)公路過境。轄東一、東二、西一、西二、鄭灣、張灣、楊灣、臺灣、劉灣、前朱莊、后朱莊、前高岳、后高岳、東宋固、西宋固、東高固、西高固17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芝麻、花生。特產正西大棗。 |
曲陌鄉位于區東北部,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下轄20個行政村,21個基層黨支部,兩委干部127人,黨員1201名。我鄉東鄰雞澤,南鄰洺河,西接講武,域內有堯南線、霍曲線、趙辛線等3條公路干線交匯。產業以農業為主,主產玉米、小麥,西部為瓦業聚集區,東部、南部分布有小型標準件加工產業。最具代表性企業有攀馳緊固件、西卷蘋果種植園、靚坤野兔養殖基地、呂七方古建瓦業等。 |
辛莊堡鄉位于邯鄲市永年區東部,東與雞澤縣相連,北依洺河,洺張線橫貫全鄉東西、堯南線縱貫全鄉南北,距區行政服務中心35公里,以糧食生產、蔬菜葡萄種植、奶牛養殖和特色制香為主導產業。全鄉轄21個行政村,戶數9630戶,總人口39297,耕地面積47700畝,25個黨支部(其中21個農村黨支部),黨員-名。 |
由皇帝軒轅氏“龍駒起圖于洛水”這個神話故事命村名“小洛馬”。清代有個府官從這里經過,認為落(洛)馬是不祥之兆,改為“小龍馬”。1949年屬永年縣二區所轄。 1953年建小龍馬鄉,屬東張固區。 1957年撤區并鄉仍為小龍馬。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該社為茹佐公社一部分。 1961年公社體制改變后,分建小龍馬公社。 1983年公社劃鄉復設小龍馬鄉。 1996年擴鎮并鄉時將原小龍馬鄉、東張固鄉合并為小龍馬鄉。 小龍鄉名關--城關公路.郝高公路東西南北橫縱.有大型木材交易市場.標準化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果菜綜合批發市場.包裝印廠.冷飲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