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轄區范圍有宗教紀念設施章田禪寺,故命名。 |
清朝道光初年形成胡廠集鎮,是當時公安縣四十八場(廠)之一,因居民多姓胡,故而得名胡家廠,后成立胡廠社區。 |
1935年由地下共產黨員魏玉階(教師)牽頭在淤泥湖上游的一個汊的頂端,用杉木樁、杉木板建成了一座橋,群眾稱杉木橋,后延伸為地名。 |
民國初年當地有一富戶唐姓人家在高崗上建了一個日可加工大米20擔(約1000公斤)碾米房,群眾稱“碾米臺”,1950年取其諧音,命名為聯臺。 |
以當地居民姓氏和群眾自治組織名稱綜合命名。二十世紀30年代期間,以毛姓居民為首組織七戶人家在九組開設煙館、茶館、酒館、副食店和日用雜貨店,形成一條街,毛家鋪因而得名。 |
以轄區內的“長春農業生產合作社”而命名。 |
因位于虎渡河大堤拐彎處之南,取人們從此走上了灑滿金色的陽光大道的寓意而命名。 |
東漢時期,丁蘭為了常思母親勤勞養育之恩,刻木像祭拜,久而久之木刻母親像的臉上有了喜怒哀樂的表情,人們很震撼,南宋景定年間(1260-1265),于是為木像立廟祀之,取名刻木觀。村名因此而得。 |
康熙年間,吳三桂反清,在達仁村一高地處屠殺歸順清朝人士,即稱此地為殺人崗,后來人們嫌“殺人崗”太恐怖,不吉利,根據其原名的諧音改稱“達仁崗”,村因此而得名。 |
1956年金星農業社和紅光農業社合并,取兩個農業社的首字命名。 |
1960年永興、永勝兩個大隊合并為永久,希望永久存在。 |
因地形四面高,中間有一小塊平地,俗稱塌,此地多羅姓人氏居住,因此而得名。 |
當地曾有一對兄弟爭祭祖墳,各修一座土地廟,后來家中出了兩個舉人,“仁”為“人”的諧音,故命名為雙仁。 |
當地曾有一對兄弟爭祭祖墳,各修一座土地廟,后來家中出了兩個舉人,“仁”為“人”的諧音,故命名為雙仁。 |
相傳宋朝趙匡胤選妃選中了洞庭湖邊的毛氏,親兵護送毛氏到汴京(開封)途徑此處突遇特大暴雨無法通行時,當地民眾突擊修了一座木橋供送親隊伍通過,因“鳳”是皇后、皇妃的代稱,故名接鳳橋,1968年更名為接豐橋,接豐村名因此而得名。 |
以轄區范圍內宗教設施報慈寺而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