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各地圍繞省委、省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大花園建設總體部署,持續開展新一輪“一村萬樹”行動,推進鄉村綠化美化,發展林業特色產業,弘揚森林生態文化,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 根據《浙江省新一輪“一村萬樹”示范村建設驗收辦法》,經組織驗收,2022年度建成的259個“浙江省‘一村萬樹’示范村”名單新鮮出爐。 |
鄞州區云龍鎮陳黃村位于云龍鎮東南面,地域經濟發達,交通十分便利。2004年5月因行政村區劃調整,由原來的陳岐村和田黃村合并成立為陳黃村。全村區域總面積3.4平方公里,由田黃、南岸、后岸、池頭、下張、顏家六個自然村組成。全村現有耕地總面積2754畝,在冊戶籍總戶數1036戶,總人口2409人,外來人口3800余人。2008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2012萬元,村集體可用用資金7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9……。 |
橫溪鎮大岙村地處鄞南山區、金峨盆地的入口處。該村三面環山,中間一岙較大,故名大岙。下轄大岙、蘆花橋、東山岙、勵家自然村,共有1259戶,3292人。大岙村交通便利,傍村而過的橫溪大道舊時是鄞奉之間的通行要道。大岙村村民以任姓為主,始祖為唐朝蘇州通判任魏公的15世后代任頤,頤公的墳墓就建造在東錢湖的青山岙,由族人管理墳莊,后來族人也在青山岙成家并發族,現在青山岙也有任氏后裔百余戶。大岙村古代宗祠較多……。 |
天童村地處鄞東太白山麓,距甬城25公里,東有古剎天童禪寺,西臨碧波蕩漾的太白湖,北與深水良港北侖接近,南為寶瞻公路連接沿海大通道,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行政村總面積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80余畝;擁有山林面積5627畝;村莊建成區面積250畝;轄1個自然村,共625戶,1442人,外來人口320余人。村內個私企業16家,工業發展態勢良好。全村自然水普及率和有線電視安裝率達到了100%,今年9……。 |
四安村 五鄉鎮四安村位于鄞州區東部,地處五鄉鎮中心,臨近329國道,阡陌交通,水陸相連,充滿著江南水鄉的靈秀。全村總戶數:660戶,總人口:1516人,現有耕地:950畝,本支部黨員:65名,村級凈資產:1128萬元,村級可用資金:308萬元,其中:村經營性收入13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5558元。村里環境優美,人們安居樂業,占地10余畝的農民文化樂園天天迎來大批村民跳健身舞,打乒乓球,是農……。 |
鳴雁村地處奉化市南端,甬臨線、同三高速與甬臺溫鐵路在村旁經過,交通便利。全村面積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26畝,山林2500畝,總人口 978人,其中外來人口190人,2008年全村實現社會總產值600余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008元。 近五年來我村投入100多萬元用于新農村建設。先后獲得奉化市環境整治先進村、奉化市小康示范村、奉化市文明村、寧波市衛生村等十余項榮譽。 鳴雁村始終圍繞發……。 |
東岙村位于雪竇山上,是一個高山花卉村,環境清幽,是花卉苗木的海洋。奉化東岙村,位于奉化溪口國家AAAAA級景區的高山盆地。東面孔家山海拔580米,北面馬家山海拔839米,西面黃泥漿崗海拔976米,西北面商量崗海拔863米,屬高山盆地,距離溪口鎮約10公里,有 426 戶人家,總人口1290人,東岙村東臨溪口雪竇山彌勒道場雪竇禪寺、千丈巖瀑布著名風景點,南臨三隱潭、妙高臺風景點,北臨商量崗林場風景點……。 |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西北面一公里就是溪口的第一大村------上白村,又稱白巖,古稱玉崖,現有1008戶,總人口2796人,該村坐落茗山腳,外接五林村、溪口鎮,里接東山、橫澗,南連溪口風景區的蔣母墓道,村前公路又是通往雪竇山的必經之路地,四周群山重疊,風景秀麗,來自商量崗發源的茗山溪從村中流過,并劃分了溪外、溪里。古人傳說真宗白巖人能知如下秘訣“白巖有三奇,溪外叫溪里,東山在西邊,涼亭在屋里。”進涼……。 |
因村駐地緊靠臨浦江中游,故名臨浦。1949年浦東為臨山鎮第十、十四保,浦中、閘東為十一保,城隍涂為十四保,1950年為臨海鄉第一、二、三、四村,1954年劃歸慈溪縣村名不變,1956年為海塘鄉第二、五、十五、十七高級社,1961年為臨海公社一、二、三、四生產大隊,1979年又劃歸余姚仍為臨海公社一、二、三、四生產大隊,1981年更名為臨海公社城隍涂、浦東、浦中、閘東大隊,1983年,稱臨海鄉城隍涂……。 |
因舊時有條自大沽塘南陶家堡直伸海濱小路,稱陶家路,村以路名,故名。解放前為四海鄉第六保,1950年稱萬圣鄉第二村,1954年劃歸慈溪縣。1961年為萬勝公社二大隊、三大隊,1966年為萬勝公社五一大隊,1979年又復歸余姚縣。1981年萬圣公社陶家路大隊,1983年稱萬圣鄉陶家路村,1992年稱泗門鎮陶家路村民委員會。祠堂丘解放前為四海鄉五保,1950年稱萬圣鄉一村,1961年分為萬勝公社一大隊、……。 |
因村近海而得名,故名。1949年屬曹娥鄉第七保。1950年屬朗海鄉第三村、第四村,與西三鄉第一村。1954年劃入慈溪縣。1956年為曹海鄉第十一、十二、十三高級社(別稱第八、九農莊)。1958年屬泗門衛星人民公社朗海鄉管理區第四、五核算單位。1961年為朗海公社第五、六大隊。1979年9月劃歸余姚。1981年更名為朗海公社符丁大隊、楊丁大隊。1983年改稱朗海鄉符丁村、楊丁村。1992年5月撤擴并……。 |
楊高村位于范市鎮西南部,東與新西村接壤,南臨十字江,北至淞浦河上游段。跨船江、前河江穿村而過,是個三面環水,水中平源中的村莊。交通便利,村中心道路直通鎮人民路,距329國道1.2公里。2001年3月村區劃調整,原楊家、高巷兩村合并成現在的楊高村。 楊高村行政區域面積1.5平方公里。目前全村有901戶人家,2050人,27個村民小組,有集體耕地1663畝,其中旱地209畝,還有山林300畝。現有外……。 |
小橋頭村位于橋頭鎮中心,東鄰五姓村,南接四明山余脈,西鄰上林湖村,北鄰潭河沿村。全村有村民小組302上,總戶數1969戶,總人口5895人,現有耕地面積1880.5畝,其中,水稻面積1114畝,旱地面積766.5畝,山林面積2068畝(杉木150畝、楊梅196畝、其他1722畝)。農產品以水稻、棉花、蔬菜、瓜類、麥、豆、油菜等作物為主。工業較為發達,以生產化纖加彈、造紙、制鞋、家用電器、五金、塑料……。 |
以大岙馬、岙口兩村合一得名。2006年行政村規模調整,大岙馬村與岙口村合并為岙馬村,駐地岙口。岙馬村地處橋頭胡街道西北角,全村總面積74514平方米,2006年有原岙口村和大岙馬村合并組建新行政村,共有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47戶,總人口 734人,耕地面積 493畝.……。 |
黃壇鎮里天河村屬花園式村莊,地處白溪水庫上游,是一個山青水秀,民風淳樸的偏僻山村,并由楊染、清水染、里大陳三個自然村組成,共315戶,864人,其中黨員45人、村民代表36人、外出創業務工人員有229人。里天河村有耕地271畝,山林11045畝,承擔著水源地保護的涵養林建設任務。近年來,依靠森林資源優勢,村兩委會實施興林富民工程,積極引導當地村民由傳統的農田耕種為主向香榧等經濟林規模種植轉變,使經……。 |
該地有山,長約2公里,原為海上島嶼,從內地看去,好像前面橫著一座山,因此稱前橫山,村居其下,遂以前橫命名。1951年為前橫鄉駐地,1961年設前橫公社,1983年改行政村。于2006年,根據上級政府的政策、撤村并村的目標,以竹山、上山、下山、峧下、塘廠5個自然村合并為前橫行政村,駐地上山。前橫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