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街道于1987年5月成立;1988年下設9個居民委會;1999年12月20日調整為7個,平安居民委會(轄原平安路與康復路居民委會所轄區域)、聯峰路居民委會(轄原中北嶺居民委會與新北嶺居民委會所轄區域)、英才居民委會、東北嶺居民委會(轄海二路以南區域)、新增安居居委會(轄海二路以北,含食品公司家屬房、百貨公司家屬房、暑期供應站宿舍樓、副食品公司家屬房)、劍秋路居民委會(轄原劍秋路居民委會與西經路居民委會所轄區域)、西山居民委會。 2002年7月23日,街道居民委會再次調整后將西山街道的7個居民委會,1個家屬委員會調整為5個社區居民委會,1個家屬委員會,即西山社區居民委會、平安路社區居民委會、英才社區居民委會、劍秋路社區居民委會、安居社區居民委會,其中西山和平安路社區居民委會原所轄區域不變;英才社區居委會區域為北四路以西,聯峰路以北,劍秋路以東,聯峰路以南;劍秋路社區居民委會區域為聯峰路以南,草廠北路與草廠南路以西;安居社區居民委會區域為海寧路以西,含食品公司家屬房和百貨公司家屬房。 保留秦皇島外國語職業學院(現更名為河北省外國語職業學院)社區家屬委員會至今。 撤銷聯峰路社區居民委會、東北嶺社區居民委會。 |
1960年初,居住在草廠、劉莊的城市居民編為城市居民大隊,同年4月改稱為北戴河人民公社居民分社,8月更名海燕分社;1961年底并入海濱人民公社;1964年8月城市部分由海濱人民公社析出,建立北戴河區街道辦事處;1982年更名為北戴河區海濱街道辦事處;1987年5月,設立東山街道,下設東經路居民委會、安一路居民委會、東山居民委會、單莊居民委會、北寧居民委會、黑石路居民委會6個居委會,后增紅石路居委會和育花路居民委會。 1999年12月由8個居民委會調整為5個居民委會為育花路居民委會、東經路居民委會、東山居民委會、海寧路居民委會、黑石路居民委會;2002年7月將5個社區居民委會調整為3個為保留東山社區居民委會,社區區域不變;保留東經路社區居民委會,社區區域不變;保留育花路社區居民委會,社區區域為濱海大道以西、海寧路以東、聯峰路以北,至今。 2011年末,轄育花路、東山、東經路3個居民委員會。 |
1956年,置海濱鄉。 1958年,屬海濱公社。 1984年,復置海濱鄉。 1996年,撤鄉,改設海濱鎮,至今沿用此名。 |
1949年,屬臨榆縣。 1956年,置戴河鄉。 1958年屬海濱公社。 1982年成立戴河公社。 1984年,復置戴河鄉。 1987年,撤鄉,改置戴河鎮。 一直沿用至今。 |
1949年隸屬于撫寧縣五區(平市莊)。 1950年4月,建撫寧縣八區(牛頭崖)。 1950年7月,五區、八區合并為榆關區。 1953年5月,建立牛頭崖、太和寨、馬坊、長不老口、盧王莊、蒲蘭、渠子口、王各莊、南戴河9個鄉。 1956年9月,合并為盧王莊、太和寨、王各莊3個鄉。 1958年9月,建立撫寧縣東風人民公社,社址牛頭崖。 1958年11月,秦撫合并,東風人民公社劃歸秦皇島市北戴河區。 1961年6月,恢復撫寧縣,建立盧王莊人民公社、太和寨人民公社、王各莊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太和寨人民公社改稱牛頭崖人民公社,王各莊人民公社改稱棗園人民公社。 1968年3月,各人民公社成立革命委員會。 1974年2月,建立牛頭崖區革命委員會,轄牛頭崖人民公社、棗園人民公社、盧王莊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75年4月,區革命委員會撤銷;1980年3月,各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撤銷改稱管理委員會;1981年1月建立牛頭崖辦事處;1984年3月,牛頭崖、榆關兩辦事處合并,改稱榆關區公所,各公社改為鄉;1987年11月,牛頭崖鄉、棗園鄉合并建立牛頭崖鎮;1996年1月,盧王莊鄉并入牛頭崖鎮,2015年7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將原撫寧縣牛頭崖鎮劃歸秦皇島市北戴河區管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