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蒼溪縣白橋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蒼溪縣白橋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馬桑社區居民委員會位于白橋鎮人民政府駐地東部,現屬白橋鎮。東界桿柏村、上馬村,南連銅頂村,西接青林村,北鄰龍江村。總面積1.2平方千米,現住530戶,1258人,漢族居多,還有仡佬族、白族、朝鮮族,收入以外地務工、本地經商為主。下轄5個居民小組,居委會駐地馬桑埡,距政府駐地約3.6千米。境內以丘陵為主,平均海拔約630米。土壤系水稻土,有耕地約1300畝,林地面積約5600畝。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紅苕、小麥。有學校、衛生院、郵政儲蓄銀行、農商銀行四家事業單位。村道公路過境。2005年撤鄉并鎮,馬桑鄉被拆并入白橋鎮,暫時命名為馬桑居民集中點;2006年正式命名為白橋鎮馬桑社區居委會。2020年蒼府函[2020]39號鄉鎮村級建制調整同意映青村和學房村1、2組和馬桑社區合并。

白橋社區位于蒼溪縣城西北部,距縣城27公里,由原白橋村、紅光社區、龍門村三組合并而成,是白橋鎮人民政府駐地,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社區轄8個居民小組,935戶,291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70人耕地面積4715畝,幅員面積10.5平方公里。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社區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環嘉陵江農業特色雪梨產業基地550畝,建紅心獼猴桃產業園5個,黃柏種植園1個,生豬養殖園3個,兔場1個,集體經濟園170余畝,三星級優質糧油園區700余畝。蒼劍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水利設施健全。2021年榮獲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

寶珠村位于白橋鎮西北部,與劍閣縣鶴齡鎮毗鄰,距離蒼溪縣城33公里,海拔700多米,幅員面積5.4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有農業人口292戶1026人。全村黨員44名,村兩委班子成員4人。耕地1466畝,林地2430畝,森林覆蓋率達60%,全年空氣質量均為優,種植業以糧油、脆紅李、核桃、山桐子、珍稀樹種、花卉產業園為主,養殖業以水產、生豬、小家禽為主。轄區內寶珠農莊,是一個以“鄉場遺址、山水田園、臨淵戲水、歡樂鄉村”為主題的綜合性鄉村旅游區,上有珠山寺、下有白鷺湖、左有龍鳳鄉遺址、右有五指山,八圣宮、七星點斗、芍藥園、紅葉石楠園近20個景點分布在4公里的旅游環線上,充分展示自然風光之美、文化藝術之美,田園景色之美。2017年寶珠村被評為省級旅游扶貧示范村。

同心村村民委員會位于白橋鎮人民政府駐地北部,現屬白橋鎮。東界寶珠村,南連龍門村,西接劍閣縣靈泉村、龍潭村,北鄰劍閣縣石埡村。總面積8平方千米,現住有385戶,1330人,居住地村民以漢族為主。收入以外地務工和本地務農為主。下轄5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地距政府駐地7.1千米。境內以丘陵為主,平均海拔720米,土壤系水稻土。耕地面積:2806.17畝,林地面積2634.2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 清代和民國屬原昭化縣龍鳳鄉所轄;1934年紅四方面軍在白橋壩、石城場(今劍閣縣羊嶺鎮)建立鄉蘇維埃,5月后屬昭化縣龍鳳鄉;土地改革后期區劃調整撤銷昭化縣劃歸蒼溪縣;1955年屬白橋鄉火峰村;1958年政社合一,改為同心大隊,屬白橋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為同心村,屬白橋鄉;1994年完善鄉鎮建制,屬白橋鎮;2004年“強村并組”同心村一、五、六、七、八組并入火烽村,二、三、四組并入寶珠村;2006年村(居)委會區域調整,撤銷火峰村、寶珠村,恢復原寶珠村建制。2020年蒼府函[2020]39號鄉鎮村級建制調整同意同心村1、5、6、7、8組和火峰村合并。

白橋鎮龍門村位于白橋鎮腹心之地,緊鄰白橋鎮政府。全村幅員面積5.7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共有482戶,戶籍人口1756人。全村總有黨員43名,設3個黨小組,村兩委班子成員8人。全村共有林地3308.3畝,耕地2861.94畝,以糧油種植業為主。在白橋水庫灌溉首位,農田建設基礎扎實,交通便利,村風文明,村容整潔。全村大力發展優質糧油、雪梨產業園等產業。龍門村按照白橋鎮黨委政府的整體部署,建設優質糧油種植基地1500畝,雪梨產業園1000畝水產養殖基地30畝,密度養魚場10畝,肉牛養殖場一家,國家級農機專合社一家。

該村境內有成片的柏樹林,故名。清代和民國屬原昭化縣龍鳳鄉所轄;1934年紅四方面軍在白橋壩、石城場(今劍閣太平鄉)建立鄉蘇維埃,5月后屬昭化縣龍鳳鄉;土地改革后期區劃調整撤銷昭化縣劃歸蒼溪縣;1955年屬白橋鄉,為柏林村;1958年政社合一,改為柏林大隊,屬白橋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為柏林村,屬白橋鄉;1994年完善鄉鎮建制,屬白橋鎮;2004年“強村并組”柏林村、龍門村一、二、五組合并為白橋村;2006年村(居)委會區域調整,撤銷白橋村,恢復原柏林村、龍門村建制;2020年鄉鎮村級建制調整同意保留柏林村。

柏林村轄4個村民小組,共419戶,1349人,幅員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1797畝,山坪塘17口,村組道路26公里,其中硬化20公里,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村容整潔,民風淳樸,農業生產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有風景優美的龍門山,開放的廻龍寺,為發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堅實基礎。

青林村位于白橋鎮東部,與東青鎮東陽、青興、前力三村連界,是白橋鎮的東大門。村委會距縣城18公里,至白橋鎮街道5公里。全村幅員面積7.2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594戶2154人。土壤系黃棕壤,有耕地892畝,林地面積3950畝。以農業為主,要農作物有土豆,玉米,水稻、紅苕、小麥。青林村人杰地靈,文化遺產豐富:宗教場地龍門寺、名勝古跡將軍祠、古往必經的川蜀道、開國建鄉的老遺址、千年參天古柏林、歷史傳說的鳳凰宮、歷歷在目大天池、嬉戲游玩的松樹林。層疊落差緩,一條溪溝線。山下糧扽子,山腰錢袋纏,山頂旅游地,讓人永留戀。省道劍蒼線,直穿村中間。山上張羅舞,山下賈李歡,同聚一新村,共建美家園。

干柏寺位于本村境內,遂借寺名干柏諧音“桿柏”為村名。光緒元年(1875年)起屬南路總保;宣統二年(1910年)屬東岳鄉;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在馬桑建立區、鄉蘇維埃,同年5月建立馬桑(聯保);1951年成立馬桑鄉人民政府,為干柏寺三村,屬馬桑鄉;1956年合作化時為火光一社、二社、三社;1958年政社合一,為紅旗大隊,屬馬桑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重名改為干柏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改名為桿柏村,屬馬桑鄉;1992年撤鄉并入白橋鄉,與映青村合并為木馬村,屬白橋鄉;1994年恢復馬桑鄉建制,再次分村,使用原村名,屬馬桑鄉;2004年“強村并組”映青村、桿柏村合并為木馬村,隸屬馬桑鄉;2005年5月建制調整馬桑鄉并入白橋鎮,隸屬白橋鎮;2006年村(居)委會區域調整,撤銷原桿柏村,恢復原映青村、桿柏村建制;2020年鄉鎮村級建制調整同意保留桿柏。

桿柏村位于白橋鎮東北方,距白橋鎮7公里,東與上馬村相連,南與馬桑社區相接,西與亭子鎮大云村相鄰,北與亭子鎮五福村接壤,全村呈“帶子”形。全村幅員面積約4.8平方公里,轄4個村民小組,304戶1046人,耕地面積842畝。建成150畝集體經濟產業園,建成戶辦庭院52畝。

上馬村位于白橋鎮東部,距離鎮政府駐地6.9公里,縣城13.7公里,全村幅員面積4.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14畝,林地面積2935畝,轄6個村民小組,414戶,1451人。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8萬元。2021年上馬村被確定為鄉村振興重點村,2021年6月實施鄉村振興以來累計投入項目資金300.1萬元。

銅頂村,位于白橋鎮南部,距離政府駐地10公里,距縣城30公里,全村幅員面積5.6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積1865畝。

全村屬典型旳山區地形,全村屬丘陵地貌,最高海撥535米,最低海拔410米;地質結構為砂石巖,境內無其他礦產資源,森林植被豐富,水土保持良好;土壤為黃、紅、紫泥土,以黃泥和加沙土質為主;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龍江村由原龍江村與原解嶺村(原脫貧村)合建而成,距縣城25公里,離白橋鎮3公里,與白橋社區接壤,東接馬桑社區,北連亭子鎮。幅員面積4.1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人口366戶1189人,現有耕地面積2150畝,其中,田1400畝、地750畝,林地面積2300畝。發展產業以傳統種養殖業為主,種植蒼溪剩1200畝、獼猴桃100畝、特色中藥材100畝,生態魚養殖120畝,建免場2個、豬場3個,現有家庭農場1個、專合社5個。村組道路23公里,硬化率100%,入戶路硬化率75%。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图片 | 亚洲欧美清纯另类日韩中文字 | 亚洲日本在线在线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