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前屬城關鎮。 2006年從原城關鎮劃出洺南、洺北、新城,設洺南街道,屬鄲城縣至今。 |
2006年從原城關鎮劃出洺北、洺南、新城,設洺北街道,屬鄲城縣至今。 |
2006年從原城關鎮劃出洺北、洺南、新城,設新城街道,屬鄲城縣至今。 |
1951年4月屬鹿邑縣六區,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屬鄲城縣二區。 1956年撤區設中心鄉。 1958年建七一人民公社。 1961年改設吳臺區。 1965年為吳臺公社。 1983年為吳臺鄉。 1987年撤鄉建鎮至今。 |
1951年4月屬鹿邑縣三區,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分屬鄲城縣四區、五區。 1956年劃為中心鄉。 1957年2月設南豐區。 1958年分屬白馬、張完集、丁村3公社。 1975年從白馬、張完集、丁村3公社析出部分大隊置南豐公社。 1983年改為南豐鄉。 1987年撤鄉設鎮至今。 |
1951年4月屬鹿邑縣三區,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屬鄲城縣五區。 1956年設中心鄉。 1957年歸南豐區管轄。 1958年4月撤區后改為白馬鄉,同年8月成立東方紅人民公社。 1961年改小公社后仍屬南豐區。 1962年設白馬區。 1965年恢復白馬公社。 1983年更名白馬鄉。 1987年撤鄉建鎮至今。 |
1951年4月屬鹿邑縣五區,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屬鄲城縣七區。 1956年為中心鄉。 1958年成立燈塔人民公社。 1961年劃小公社后,歸丁村區管轄。 1962年設寧平區。 1965年恢復寧平公社。 1983年改為寧平鄉。 1987年撤鄉建鎮至今。 |
1951年4月屬沈丘縣六區,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屬鄲城縣九區。 1956年撤區設中心鄉。 1957年復設宜路區。 1958年4月改區為鄉,8月成立衛星人民公社。 1962年又改為區。 1965年恢復宜路公社。 1983年改為宜路鄉。 1987年撤鄉設鎮至今。 |
1951年4月屬淮陽縣七區,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屬鄲城縣十一區。 1956年設中心鄉。 1958年歸屬先鋒人民公社(即巴集公社),后因公社管委會駐地由巴集遷錢店,改為錢店公社。 1961年劃為錢店區。 1965年恢復錢店公社。 1983年改為錢店鄉。 1987年撤鄉設鎮至今。 |
1951年4月屬淮陽縣五區,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屬鄲城縣十二區。 1956年撤區后設中心鄉。 1958年成立政社合一的紅旗人民公社。 1961年改為汲冢區。 1965年恢復汲冢公社。 1983年改為汲冢鄉。 1987年撤鄉設鎮至今。 |
1951年4月屬鹿邑縣四區,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屬鄲城縣十區。 1955年8月分屬秋渠、錢店區管轄。 1956年設中心鄉。 1958年成立上游人民公社。 1961年改為小公社。 1965年恢復石槽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石槽鄉。 2000年撤鄉設鎮至今。 |
1951年4月屬鹿邑縣二區,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屬鄲城縣三區。 l955年歸張完集區管轄。 1956年改為中心鄉。 1957年劃歸丁村區。 1958年建立星火人民公社。 1961年設汲水區。 1965年恢復汲水公社。 1983年改為汲水鄉。 2022年6月撤鄉建鎮改為汲水鎮。 |
1951年4月屬鹿邑縣五區。 1951年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8月屬鄲城縣一區,1956年撤區設鄲城鄉。 1958年建東風人民公社。 1961年重設城關區。 1965年為城關公社。 1977年改為城郊公社。 1983年改為城郊鄉至今。 |
1951年4月屬鹿邑縣六區,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分屬鄲城縣二區、三區。 1956年劃為中心鄉。 1958年歸屬七一人民公社。 1961年建小公社,仍屬吳臺區。 1965年析吳臺、汲水、寧平3公社部分大隊建立虎頭崗公社。 1983年改為虎頭崗鄉,簡稱虎崗鄉至今。 |
1951年4月屬鹿邑縣二區,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屬鄲城縣四區。 1956年改為中心鄉。 1957年歸南豐區管轄。 1958年4月撤區后設鄉,同年8月建立火箭人民公社。 1961年改成小公社,屬汲水區。 1962年恢復張完集區。 1965年復改為公社。 1983年改為張完集鄉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