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省環保廳審定,擬命名合肥市廬江縣樂橋鎮等61個鄉鎮、合肥市廬江縣白湖鎮白咀村等138個村為第十批省級生態鄉鎮和省級生態村。為體現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現對擬命名的鄉鎮、村進行公示。 |
據傳,古時此處有一溝,馬姓在溝東建有寺廟,取溝名為馬寺溝,后在溝附近起集,名馬集,因以名村。1961年8月成立馬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馬集鄉,屬倪邱區。1992年撤區并鄉,馬集鄉與港集鄉合并設馬集鄉。2014年12月撤鄉設馬集鎮。馬集鄉位于太和縣中部,轄31個村委會人口3.945萬人,耕地面積4.9萬畝。東臨茨河,105國道貫穿中部。工業以人發、馬尾加工為支柱,農業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 |
劉集鄉位于潁上縣城東南15公里處的潁河左岸,東與楊湖鎮、黃壩鄉接壤,西北與夏橋鎮毗鄰,南臨潁河,隔河與王崗鎮、八里河鎮相望。全鄉面積7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770畝,下轄27個村委會。人口56138人(其中集鎮人口約12000人),居民以漢族為主,回民聚居在甘羅村。境內潁河堤旁有“秦上卿甘羅墓”,據史-載:“舊為甘羅住址,乃潁上八景之一”。全鄉境內地勢高洼不平,素有“五湖八崗一面坡”之稱。 ……。 |
一、基本情況孔店鄉由原長豐縣孔店鄉、馬廠鄉、國營蔡城塘漁場和水湖鄉的東河、王祠兩村,于1992年撤區并鄉后成立。孔店鄉南與長豐縣水湖鎮接壤,東與定遠、鳳陽隔湖相望,北與大通區九龍崗鎮相連,西與洞山林場相鄰。鄉情可以概括為以下五點:1、具有資源優勢的特色鄉。a、依山傍水。北依舜耕山國家森林公園,其在我鄉蜿蜒十數里,有石灰石,水泥石、花崗巖和紫砂頁巖等礦產。東鄰著名濕地高塘湖,其在我鄉境內有15000……。 |
淮南市大通區轄鎮。1950年設九龍崗小區,1958年成立淮豐公社,1960年改鄉,1992年淮豐鄉與九龍崗街道合并建九龍崗鎮。位于區境東南部,距區府3.8公里。面積33.5平方公里,人口3.3萬。淮南鐵路過境。轄夏菜、陳巷、夏農、曹店、方崗、魏咀、九龍崗、王樓8個委會。以農業為主,產小麥、水稻、黃豆、油菜子。水產品有魚、蟹等。工業主產煤炭、石料、白灰等。.……。 |
池河鎮位于定遠縣東26公里311省道上.轄區104.2平方公里,人口4萬人,是周邊7個鄉鎮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池河鎮交通便捷,東連京滬鐵路、104國道,西接合徐高速公路、鐵路淮南線,311省道縱貫東西. 池河無水也可,杯桁無木不行.古老的對聯向人們昭示池河鎮悠久的歷史人文底蘊,池河盛產全國聞名的梅白魚,堪稱魚類一絕,河面屹立的太平橋始建于洪武八年,是省重點文物建筑.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 |
仁和集鎮位于天長市東部,距江蘇省邊界僅6公里,距江蘇省揚州市43公里。312省道橫貫集鎮東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鎮總面積37.6平方公里,總人口15400人,勞動力8087人。現轄掌鼓、馬義、白馬、書房、雷莊、鄭巷、五岔、七柳、陶莊、姚塘十個村委會和一個街道居委會。2005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6億元,財政收入515萬元。該鎮歷史悠久、民風淳樸,自古此地百姓生性善良、待人和氣,故得名仁和。……。 |
一、自然環境區位:章廣鎮位于滁州市南譙區西部邊陲,與肥東、全椒、定遠三縣毗鄰,與南譙區施集鎮、大柳鎮,定遠縣岱山、藕塘、界牌,肥東縣古城,全椒縣西王、石沛等鄉鎮相鄰,是四縣交匯點著名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史有“雞鳴聞四縣”之美譽。著名的江淮分水嶺從境內東西貫穿蜿蜒而過。嶺上人家勤勞善良,民風淳樸。農家房舍時常出現“后椽之水歸淮上,前檐之雨去長江”之畫面,素以“山中鬧市”聞名遐邇。這里的春天山巒起伏、碧……。 |
楊郢鄉位于來安縣北部山區,屯倉水庫上游,江淮分水嶺東端,距來安縣城30公里,全鄉轄11個行政村,76個村民組,總面積97平方公里,人口1.9萬人,耕地面積2.1萬畝,宜林、宜牧、荒山荒地4.8萬畝,轄區內地勢起伏較大,是典型的江淮分水嶺丘陵地帶。全鄉有豐富的砂石資源,有夾長石、大理石、玄武石。荒山荒地4.8萬畝,適宜畜牧業發展。全鄉養牛1.1萬條,山羊1.6萬只。我鄉屬于丘陵地區,適宜林業發展,全……。 |
西王鎮位于全椒縣西北部的丘陵山區,為南譙、定遠、肥東、全椒四縣區結合部,江淮分水嶺南側,四周環抱岱山湖旅游度假區,北緯32°07′—32°11′,東經117°52′—117°56′,東與周崗鄉、復興鄉毗連,西和肥東縣的廣興鄉、古城鎮為鄰,北與南譙區章廣鎮接壤。距312國道大墅出口處18公里,至蚌蕪高速陳集道口25公里,交通便利。 西王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產活動,并在175……。 |
三界鎮位于明光市東南部,地處江淮分水嶺地帶,屬低山丘陵地形,為省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重點鄉鎮。全鎮轄7個行政村,131個村民組,1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23261人,農戶戶數4614戶,總面積135.6平方公里,境內有2個國營林場,1個種牛場。我鎮為皖東地區最大的花生種植基地,年種植總量達18000畝,年銷售總量達1000余萬斤。我鎮屬于北亞熱帶與溫暖帶過渡地帶的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度,無霜期……。 |
蘇巷鎮位于明光市東北部,距市中心15公里,背靠女山湖,境內有石壩河流過。東部與邵崗鄉相連,南與津里鎮接壤,西部與明東鄉為鄰,明舊公路橫穿境內。行政區域面積為109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174個村民小組,5641戶,總人口23062人,耕地面積50893畝,其中水田34344畝,旱田16549畝。鎮黨委下轄41個黨支部,102個黨小組,998名黨員。蘇巷鎮是一個農業大鎮,種植業重要是水稻、小麥、……。 |
一 、基本概況 張八嶺鎮位于明光市最南部,地處江淮風水嶺脊背。境內交通便捷,104國道、京滬鐵路、蚌寧高速貫穿全境,區位優勢明顯,與南京相距不到80公里,被劃為南京一小時都市經濟圈。全鎮總面積260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214個村民小組,人口3.2萬人。鎮境內動、植物資源及以絹云母為主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絹云母已探明儲量200萬噸,遠景儲量在1000萬噸以上。 二、經濟與社會發展成就 全鎮……。 |
花石鄉位于金寨的中部,總面積132.1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耕地8000余畝,山場15萬畝,全鄉轄12個行政村,148個村民組,總人口1.5萬人。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立足于鄉情,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培育亮點。全鄉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明確了“常抓桑栗茶、特抓藥果麻、培育經濟人、做好牛文章”的整體工作思路,通過黨員干部示范,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農業結構調整的步……。 |
鐵沖鄉位于東經115. 54°C,北緯31. 26°C,地處金寨縣西北部,金崗臺腳下,長江河上游,界安徽,河南兩省,連金寨、商城、固始三縣,鄰雙河、湯匯、全軍、蘇仙石、段集、武廟六鄉鎮。為我縣對外開放的西北窗口,是安徽西通河南、武漢進入京九、寧西鐵路的重要 通道,距金寨縣城24公里,固始縣城32公里。現轄6 個行政村, 52個中心組, 3000多戶、1.2萬人,人均純收入近2000元,鄉鎮企業營業……。 |
古碑鎮地處金寨縣中心,大別山腹地,梅山水庫上游,東經115°39′至115°52′,北緯31°23′至31°31′。東臨本縣的青山鎮、水竹坪鄉,西界南溪鎮,南與花石鄉接壤,北與槐樹灣鄉相連,轄26個行政村1個街道,284個村民組8164戶33186人。全鎮總面積132平方公里,耕地14434畝,山場19.8萬畝,2004年末農民人均收1700余元。 鎮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部的中河村,烏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