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產業提質、鄉村靚化、新風引領、村域善治、農民增收和農村改革六大行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涌現出了一批產業強、環境美、鄉風淳、社會穩、生活富的鄉村振興示范鎮(街道)、村(社區)。根據鄉村振興示范鎮(街道)、村(社區)創建驗收辦法,經自愿申報、創建審核、綜合評定,認定南湖區鳳橋鎮等9個鎮為嘉興市鄉村振興示范鎮(街道),南湖區新豐鎮鎮北村等99個村(社區)為嘉興市鄉村振興示范村(社區)。 |
嘉興市郊區轄鎮。1958年成立鳳橋公社,1984年改鳳橋鄉,同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區16公里。面積45.8公里,人口2.7萬。轄荊陽、星火、三星、石佛、利民、楊樹、永紅、莊橋、聯豐、大星、清池、瑤池、新民、新東、水產15個村委會和3個居委會。農業多種經營全面發展,尤以蠶桑、畜牧、瓜果為大宗。工業以鎮村工業為主,充分利用本地農產品資源,開發深層次加工,形成自身特色。.……。 |
油車港鎮位于中國”長三角”和沿海經濟帶中心點,江、浙、滬二省一市交界處,沿海城市最具活力和增長極的嘉興市中心東北部。交通便捷,物流暢通;資源充裕,氣候宜人,堪稱人間”天堂”、創業”樂園。油車港——中國著名商品魚生產基地,中國靜電植絨名鎮、中國農民畫繪畫之鄉。油車港鎮是中國的植絨和紡織品生產基地,靜電植絨產品產量占了全國三分之一,紡織品年生產能力達到4億米之多,近年來電子、機電、精細化工等技術產業正……。 |
大云鎮位于縣境南端,滬杭高速公路、善江一級公路交叉穿越全鎮,是滬杭高速公路浙江接軌上海浦東的第一出口處。鎮域總面積2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780畝。下轄1個居民委、8個行政村,總人口15114人。是浙江省批準的首批對外開放工業衛星城鎮之一,先后榮獲省級衛生鎮、省教育強鎮、市級文明鎮和嘉興市利用外資十強鎮、中國鮮切花之鄉稱稱號等。大云鎮是浙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大棚蔬菜、瓜果生產基地之一,糧經復種面……。 |
平湖市廣陳鎮位于杭嘉湖平原,長三角地區,東接上海市,西臨杭州市。全鎮區域面積54.9平方公里,總人口39486人,耕地總面積3142公頃,有11個行政村和1個居民委員會,下轄183個村民小組,是省級教育強鎮。廣陳鎮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鎮歷年平均氣溫15.7度,歷年平均日照2075.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157.5毫米,無霜期為225天。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廣……。 |
林埭鎮地處杭嘉湖平原東北部,東臨上海市,南瀕杭州灣,是浙江省平湖市沿海鄉鎮之一。距上海、杭州、蘇州各90余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滬杭公路、杭金公路橫貫,乍嘉蘇高速公路、乍王公路、乍嘉蘇內河航道縱穿,南距“東方大港”——乍浦港5公里,是上海經濟去區的黃金地帶。全鎮地域51.8平方公里,人口近4萬,轄12個行政村,2 個居民會。 林埭工業經濟發展迅猛,現有各類企業260多家,已有美國、德國……。 |
通元鎮位于海鹽縣西南部,東與秦山鎮相交,南與澉浦鎮為鄰,西與海寧市袁花鎮接壤,北與武原、于城二鎮相連,境內嘉興東西大道由東北向西南過境,于六公路南北貫穿,又是六平申線航道的起點,交通便利。鎮人民政府設在通元集鎮南街。農業生產主要以糧油、蠶繭、畜牧業為主,蠶繭和畜牧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來效益農業發展較快,家禽養殖、湖羊養殖業、蔬菜花卉、茶葉四大效益農業基地已初具規模,全年家禽存欄可達20萬羽……。 |
舊有周王廟。據清光緒年間碑文載:“晉患水害,周凱率眾開河引流入海,民念其功,尊為周王,立廟紀念”。故名。二說,周靈古社,建于明代,祀宋孝子周雄。見明沈友儒碑記。清未與郭店合稱郭周鄉。民國初年到抗日戰爭前,曾稱市、鎮,與斜橋、郭店合稱第五區。1949年解放初期建政為周鎮、博儒、黃墩、石井、民主各鄉的大部分或一部分。1956年合建為周鎮鄉。1958年與辛江鄉、新民鄉及長安鎮合建為長安人民公社。1961……。 |
桐鄉市轄鎮。1958年建石門公社,1959年改鎮,1987年石門鄉并入。位于市境中部,面積23平方公里,人口2.1萬。京杭大運河過境。轄利星、洪涇橋、長豐、-、石門、立新、葉家浜、天星、新星、顏井橋、漁業11個村委會。工業以輕紡、化纖、機械、建材、家電為主。農產以水稻、蠶桑、杭白菊、煙葉、蔬菜、黃麻為主。特產小湖羊皮。鎮內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家角文化遺址。.……。 |
屠甸鎮位于浙江省桐鄉市東南部,與海寧市、嘉興秀州區交界,是浙江工業強鎮之一,以特色紡織(植絨)業為主導產業,是遠近聞名的特色紡織(植絨)業之鄉。屠甸鎮總面積44.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萬人。全鎮有規模以上特色紡織(植絨)及配套企業(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企業)26家,擁有先進的特色紡織(植絨)生產流水線31條及后整理設備,具有1億米特色紡織(植絨)布的年生產能力;規模以下特色紡織(植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