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第九批安徽省生態鄉鎮[2]

第九批安徽省生態鄉鎮[2]

  按照省級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創建的有關要求,在各地自愿申報的基礎上,經資料審核、現場核查、會議審議和社會公示,決定命名合肥市廬江縣礬山鎮等56個鄉鎮為“安徽省生態鄉鎮”,合肥市巢湖市炯煬鎮中李村等146個村為“安徽省生態村”。
  會龍鎮位于阜南縣西部,距京九鐵路10公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資源豐富,轄19個村委會,4.1萬人,4.7萬畝耕地,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2003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3260元。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會龍人邁開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生姜、藥材、大棚菜被稱為農民增收“三大寶”,尤其是反季節延秋辣椒生產,年種植面積3.5萬畝,總產量1.7億斤,成為主導產業,僅此一項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帶動了全鄉……。
  古溝回族鄉位于淮南市潘集區中部,周邊有潘一礦、潘三礦、潘東公司三座大型煤礦,與“單機甲天下”的平圩電廠相鄰,淮潘公路過境我鄉8個行政村9.1公里,陶古路、祁古路縱穿南北。距市區僅10余公里,并率先開通了程控電話、有線電視、安徽農網,可謂交通便利,信息快捷。全鄉轄12個行政村,151個村民小組,3.1萬人,其中回民約占1/3,全鄉總面積42.6平方公里,耕地3.3萬畝,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中等鄉鎮。 ……。
  丁集鎮位于鳳臺縣城北18公里,全面總面積44.5平方公里。省級干道鳳蒙公路由北向南穿過全鄉,潘張鐵路煤炭專線連接三大煤礦。全鄉14個村,74個自然莊,190個村民小組,6889戶,31531口人。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696元。丁集鄉農業發達,土地肥沃,水資源在豐富,素有九里十道溝之稱,建立大小電灌站60多座,大型排灌,水利基礎設施齊全,電網全部更新改造,旱澇保收。2004年種植面積79439……。
  1983年4月成立,地處縣城北部,1992年撤區并鄉時,城北鄉和雙湖鄉合并建立城北鄉。鳳蒙、鳳蘆、鳳利三條省道縱橫交錯,阜淮鐵路穿境而過,鳳臺火車站位于鄉政府駐地,內有近萬畝城北湖,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接受城市輻射能力較強。全鄉轄13個行政村,5個社區,210個村民小組,人口37164人,耕地面積4。4萬畝,中學2所,小學15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衛生院3所,修建水泥路30公里,可村村通汽車。……。
  銅城鎮系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和中心建制鎮。該鎮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曾因西漢劉邦之侄吳王劉濞在此冶銅鑄錢幣而得名。抗戰期間曾為銅城市。1961年復為銅城鎮。全鎮總面積88.7平方公里,總人口4.5萬人,轄5個街道居委會、21個村委會。 銅城自古以來,商賈云集,經濟繁榮。1994年起,連年被評為“安徽省百強鄉鎮”之前列,1989至今一直位列“滁州市十強鄉鎮”之首。工業發達,品種齊全。有……。
  蔣集鄉位于定遠縣大西南,與肥東、長豐兩縣接壤,距省城合肥市43公里,合徐路縱穿全鄉13公里,全鄉國土面積96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231個村民組,6542家庭農戶,31000人,61000畝承包耕地, 在外務工經商人員8000多人,土地資源豐富,勞力多。 蔣集鄉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缺水易旱,近幾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幫助和鄉黨委政府的治理下,解決了農村農業基礎問題,各項工作走上了良性軌道。 ……。
  二郎口鎮位于全椒縣西南部,南臨滁河,北倚合寧高速公路和寧西鐵路,331省道和赤西縣道從鎮中心街道穿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全鎮占地面積108.6平方公里,轄14個村、2個街道居委會、203個村民組,鎮區內有完全中學、初級中學、中心小學和縣第三人民醫院等鎮直單位40多家。現有耕地50999畝,總人口33693人,其中小城鎮人口數11000人,小城鎮常住人口8904人,鎮區非農人口3044人;小城鎮規劃……。
  因村莊由潘姓始建,得名潘村。1949年嘉山縣成立時,為潘村鄉,屬潘村區;1962年更名為先鋒公社;1983年復名潘村鄉;1985年設立為潘村鎮。潘村鎮位于明光市東北部,東、北距淮河均為6千米,距蚌寧高速公路入口35公里,為明光市北部重鎮,集鎮貿易輻射兩省(蘇皖)三縣,同時集鎮也是國營潘村湖農場場部所在地。潘村鎮下轄15個行政村,鎮域面積47平方公里,總人口3.1萬,建成區2.5平方公里,鎮區常住人……。
  來安縣轄鎮。1949年設水口鎮,1958年成立公社,1962年改鎮。位于縣城南17公里處。面積123.5平方公里,人口3.6萬。104國道、滁(州)六(合)公路過境,水路有新來河,下抵長江。轄新莊、上蔡、水東、古井、周球、清水、葉灣、爽埂、高莊、水西、河西、永紅、羅圩、渡口、水口、八墩、擁巷、山堯、中路、紅土、新和、擁東、西玉、楊郢24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化工廠、水泥預制廠、食品加工廠、家具加工廠……。
  橫塘崗鄉位于六安城區南部三十公里處的山區與丘陵地的結合部,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的西端,總面積87.95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246個村民組,21926人,屬全省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的40個重點鄉鎮之一。九九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5000萬元,人均純收入1920元。近幾年來,在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以優質、高效為重點,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科技投入為動力;以小集鎮建設和基礎設施……。
  霍邱縣范橋鎮地處淮河南岸,城西湖西畔,西靠105國道。全鄉總面積68.5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兩 個街道,共有240個村民組,9069戶,耕地面積5.5萬畝境內沿崗河橫貫南北,猶如一條天然銀帶把轄區土地分為東灣西崗。東部湖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中部灣區水資源豐富,西部崗區適宜多種農物生長。 政府一班人積極帶領全鄉干群同心同德、艱苦創業、搶抓機遇與時俱進、加快發展,改變了過去落后的面貌,走出了一……。
  吳家店鎮位于安徽省金寨縣西南邊陲,地處大別山腹地,南臨長江,西接京九,東與國家森林公園天堂寨莊旅游風景區毗鄰,南和湖北省薄刀峰國家森林公園相連,為兩省(安徽省、湖北省)、兩縣(金寨縣、羅田縣)結合部。1994年4月,由原西莊、包畈、吳店3個小鄉撤并為吳家店鎮,轄25個村,267個居民組,28076人。境內有“立夏節起義”策源地穿石廟革命紅色風景游、“三關五寨”雄關古風游、西莊溫泉礦泉水浴、穿石廟石……。
  白塔畈鎮位于金寨縣東北部,中國現代革命文學的開路先鋒蔣光慈同志的故里,享有“金寨板栗第一鄉”和“金寨糧倉”之美譽。全鄉總面積144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4.3萬人,信息靈通,交通便利,經濟活躍,主產糧油、板栗、茶葉、紅麻和畜牧水產品等,是典型的農業大鄉和養殖業大鄉。近年來,我們堅持“示范帶動調結構,高效農業促銷售,培育大戶拓市場,特優養殖上規模,個私經濟重扶持,建鎮興集快拉動,完善設施穩基石,……。
  南溪鎮地處大別山腹地,是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一座山區邊貿重鎮,安徽省綜合體制改革試點鎮,人杰地靈。是立夏節起義發源地,走出14位共和國將軍。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六安市示范高中南溪中學成為培養人才的搖籃。   南溪交通便捷,沃土生金。境內210省道橫穿東西。丁(埠)商(城)公路縱橫南北。即將興建的合(肥)武(漢)高速公路,滬漢快速鐵路穿鎮而過。   南溪主導產業明顯,桑繭絲綢產業頂天立地,譽為“安徽省……。
  桃嶺鄉地處金寨縣腹地,梅山水庫西北岸,距縣城梅山41公里。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南、西三面臨水, 西北環山,是一個典型的集庫區、高寒山區、貧困地區于一體的農業鄉。          全鄉轄14個村, 208個組, 7318戶27850人,總面積 119.5平方公里,其中山場12.8萬畝。耕地7000畝,人均僅0.26 畝。2004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1580元。   農業生產方面,全鄉以農林和多……。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 亚洲日韩α√在线 | 最新国产人妖TS视频 | 午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先锋AV资源手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