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聊城市各縣市區轄區面積排行榜

聊城市各縣市區轄區面積排行榜

1、東昌府區 [山東省聊城市] 1443平方公里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居魯西,臨黃河,地處聊城市中心城區,是市委、市政府駐地,現轄7鎮、5個街道、兩個工業園區,總面積8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9.9萬,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宜居城市,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江北水城•運河古都”,也是當代領導干部的楷!追鄙、全國模范檢察官——白云,以及200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同志的故鄉。

東昌府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明清兩代,得益于京杭大運河漕運的興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達400年之久,成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被譽為“江北一都會”。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光岳樓、山陜會館、宋代鐵塔、海源閣、傅斯年陳列館、范筑先紀念館和孔繁森同志紀念館等人文景觀星羅棋布、不勝枚舉。

東昌府區環境優美、風景秀麗。秀美壯麗的古城矗立湖中,被譽為“中華水上古城”;風景如畫的東昌湖環抱古城,總面積達5平方公里,是我國江北最大的人工城市淡水湖泊,也是全國著名的垂釣基地。舉世聞名的大運河蜿蜒穿城而過,湖河相連,城湖相依,城湖河一體,構成了獨特的水城風貌,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過了濟寧,便是東昌”的美譽,是中原一帶、京九沿線獨具特色的旅游觀光勝地。

(一)堅持科學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19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346.3億元,同比增長6.1%;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長1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6.8億元,增長5%,其中稅收收入30.2億元,占財政收入的82.1%,財政、稅收收入總量保持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61.5億元,增長6.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8336元和13632元,增長8.5%和9%。在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名單中,我區位列第79位,前進兩個位次,并首次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二)堅持轉型升級,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1.7∶40.9∶47.4。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穩固。糧食總產連年攀升,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土地流轉面積達26.3萬畝,福和中藥產業園、億灃生態園等現代農業示范園發展到29家;無公害蔬菜可控制面積發展到68萬畝,各類畜禽規;B殖場達485個,名優水產養殖面積達8456畝,林果經濟林達22萬畝;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228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49家;“三品一標”認證品牌數量達104個,被評為“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成功創建省級、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工業整體實力邁上新臺階。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03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3.7億元,增長7%;齊魯油漆、鑫鵬源、中奧毯業等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30家、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24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展到28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11家;新增山東省著名商標14個、山東省名牌產品10個,榮獲市長質量獎3項;民營經濟實現稅收26.9億元。服務業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服務業地稅收入完成12.6億元,占地稅總收入的79%。銀座商城、京都商貿城、大潤發超市開業運營,百大集團、億灃超市等企業規模檔次明顯提升,年成交額過億元的市場達27處,實現市場成交額412億元;E鋼在線、百年圖書網等電子商務平臺快速發展,電商企業發展到2400余家,占全市總量的一半以上;區農信社改制為聊城農商銀行,主體業務階梯發展,行業地位保持領先,連續3年上繳稅金過億元;成功引進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區域外金融機構14家,總量達20家;建設龍堤、東昌上林苑等國家A級景區景點、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22處,鄉村游、民俗游、休閑游成為新時尚,被命名為“全省服務業發展先進區”。

(三)堅持城鄉統籌,城建工作成績斐然。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城鎮化率達65.7%,位居全市第一。市城建重點項目保障有力。0完成了濱河大道、市民文化中心、財干路西延等40個項目的征遷,為打造“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業新聊城”做出了重大貢獻。棚戶區改造取得歷史性突破。順利完成雙廟、北關、唐莊、小東關等50多個片區的征遷,涉及群眾4萬多戶、面積680多萬平方米。高度重視回遷安置區建設,爭取上級補助近5億元,并與葛洲壩集團成功合作,進一步加快了安置房建設,全區開工建設安置房近5萬套、建成2.8萬套、6.5萬名群眾喜遷新居,棚戶區改造開工完成率、貨幣化安置率、群眾滿意率等指標連續五年穩居全市第一。老舊小區改造順利啟動。投資8000多萬元,完成了柳泉花園、湖北小區等52個小區的改造,一批設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的老舊小區展現新面貌、煥發新生機。村鎮建設協調推進。堂邑鎮、鄭家鎮成功入選全國重點鎮,沙鎮、鄭家鎮順利通過省級示范鎮考核;新建梁水鎮金域家園、鄭家臥龍等新型農村社區20個,改造危房2200戶。投資9000萬元,大力實施小城鎮提升工程,沙鎮、道口鋪等6個鎮(街)順利通過市級驗收。

(四)堅持改革開放,發展活力充分釋放。重點領域改革成效顯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公務用車、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等改革全面完成;PPP項目模式成功破題,6個項目納入省項目庫,涉及資金90億元;成功組建東昌醫療保健集團,基本藥物制度和“先診療、后付費”模式全面推行;衛生計生、工商質監、食藥監管等機構整合完畢,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穩妥推進。招商引資成果豐碩。2012年以來共引進項目1131個,總投資1907億元,到位資金431億元,天開鎢業、安托山電機、國環循環經濟產業園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建成投產,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對外開放環境不斷提升。邯濟鐵路復線、德商高速、濟聊一級公路建成通車,青蘭高速聊城段開工建設,京九高鐵、鄭濟高鐵、聊泰鐵路、聊城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列入國家綜合交通網規劃,暢通高效的現代交通體系即將形成,對外吸引力明顯增強。開放型經濟穩步發展,2012年以來累計完成出口創匯60.2億元。

(五)堅持綠色發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深入開展黃標車、秸稈焚燒、黑臭水體等重點污染源治理,淘汰黃標車7500余輛,關閉污染企業近70家。強力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及散煤治理,改造城區燃煤設施130處,取締散煤經營點78家,潔凈煤配送到戶率達100%。突出抓好揚塵污染防治,嚴格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對違法企業依法頂格處罰,起到了較好的警示作用。扎實做好海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建設污水處理廠5處;開展了國家衛生城復審迎檢及“回頭看”活動,為聊城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做出了應有貢獻。認真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活動,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全覆蓋,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農村旱廁改造工作全面鋪開。我區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六)堅持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2012年以來民生支出累計達89.5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0%?萍际痉痘匕l展到42處,獲得發明專利655項,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積極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投入資金12.2億元,新建擴建城區學校18處,新增教學班640個;投資2.8億元,完成91個農村校改項目,建設農村幼兒園35處,農村中小學實現名校帶動全覆蓋。新建文化大院578個、農家書屋200個;積極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被評為“省級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區”;連續五年成功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婦女兒童保健大樓、中醫院綜合病房樓建成運營,3家區直醫院通過“二級甲等”復審,婦幼保健工作進入全國百強,被評為“國家級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縣(區)”;全面落實人口計生政策,嚴厲打擊“兩非”行為,出生人口質量持續提升。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成功并軌,共為群眾報銷醫藥費10.2億元,發放養老金4億元、城鄉低保1.5億元。認真落實就業扶持政策,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大力推進農村公路改造,投資2.8億元,新修改造農村公路514.8公里;成功爭取省級農村公路網化示范縣項目,獲得扶持資金8800多萬元。扶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41個省定貧困村道路改造完畢,在全市率先完成378戶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23個省定貧困村、2.78萬人成功摘帽脫貧。充分發揮區長熱線作用,暢通群眾來信來訪渠道,一批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認真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群眾的滿意度不斷提升。扎實推進“一鎮一團隊、一村一顧問”工程,基層法律服務實現全覆蓋。積極開展雙擁共建,切實強化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同時,審計、統計、物價、廣播電視、外事僑務、應急管理、民族宗教、史志編纂、關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2、莘縣 [山東省聊城市] 1420平方公里

莘縣位于山東省西部、聊城市西南部,總面積1420平方公里,轄4個街道、20個鎮,總人口114萬人,是聊城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

莘縣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商朝賢相伊尹曾躬耕莘野,北宋名相王旦祖籍莘縣,領導干部的楷?追鄙屋房h縣委副書記達五年之久,當代保爾張海迪在莘縣度過了青少年時期。莘縣是革命老區,是山東省委的恢復地,抗日戰爭時期是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地區,宋任窮、楊得志、楊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戰斗生活多年。

莘縣區位獨特、交通便利。德上高速、青蘭高速、莘南高速、范輝高速在境內形成一縱三橫的“豐”字型高速公路網絡,濟鄭高鐵經過莘縣并確定設站,國道240保臺線、341膠海線和省道248、249、260穿境,交通后發優勢突出。

莘縣是農業大縣、蔬菜大縣。莘縣瓜菜菌播種面積達到100萬畝,是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中國香瓜之鄉、中國雙孢菇之鄉、中國小肉食雞之鄉、中國蔬菜第一縣、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游名縣。

3、冠縣 [山東省聊城市] 1161平方公里

冠縣位于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東靠產業密集、經濟發達的沿海開放窗口,西臨市場廣闊、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位于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中原經濟區。全境地處黃河沖積平原,河膏村幽,林茂糧豐,總面積1152平方公里,轄1個經濟開發區和18個鄉鎮(街道),760個行政村,總人口81萬。

冠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虞舜筑有鯀堤,春秋為晉國冠氏邑,隋開皇六年置建冠氏縣,元升冠洲,明改冠縣至今;孔子弟子冉子曾長期在此游學,亞圣孟子冠氏論道,留下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至理名言;宋遼澶淵古城肖城至今余存;清末行乞興學的千古奇丐武訓享有盛名、黑旗軍起義領袖宋景詩名噪神州;抗日戰爭時期,冠縣成為冀魯豫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魯西北的小延安。冠縣文化底蘊深厚,名揚天下的查拳、柳林花鼓、郎莊面塑均起源于此,均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冠縣交通便利。濟邯鐵路東聯京九、西接京廣,青蘭高速公路和329省道橫貫全境,京九公路、106國道縱穿南北,是山東省西部呼南應北、承東接西的交通樞紐中心,是晉冀魯豫物流集聚區之一。

冠縣是中國鴨梨之鄉、中國毛白楊之鄉、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林木覆蓋率40%,境內林海蒼茫,一碧萬頃,如詩如畫;冠縣是國家糧食生產先進縣,是林果、畜牧、蔬菜、油料生產基地,30萬畝果園成方連片,四季果品飄香。

冠縣工業經濟發展較快,正積極打造精品鋼板、紡織服裝、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旅游物流、農副產品和食品六大百億產業。

冠縣是山東省旅游強縣和重點服務業城區,擁有國家4A級景區一處、3A級景區兩處、2A級景區三處,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1個、旅游特色村2個,蕭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打造形成了武訓故里、溫泉梨鄉的文化旅游形象品牌。游黃河故道、觀梨花春雪、聽白楊林濤、沐溫泉仙裕,成為冠縣最誘人的風景和韻致。

冠縣城區功能齊全、設施完備,勞動力、土地、電力和水利資源充足,縣經濟開發區是省級工業園區;冠縣民風淳樸,誠實守信;冠縣投資政策優惠,投資環境寬松,對外商投資堅持實行一廳式-,一站式服務,形成了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

4、陽谷縣 [山東省聊城市] 1065平方公里

陽谷縣地處魯西平原,黃河北岸,山東省的西部,聊城市南端。東臨東阿縣,西毗莘縣,南與河南省臺前縣接壤,北接東昌府區,東南隔黃河與東平縣相望。版圖位置介于東經115°38'39"~116°06'15",北緯35°55'15"~36°18'15"之間,黃河北金堤呈東北西南向橫亙縣域的南部。縣境西起西湖鄉西界之金線河,東止于阿城鎮東南角之黃河,東西長42.14公里;北起郭店屯鎮北界之三干渠,南至壽張鎮南境之金堤外,南北寬42.59公里,總面積1065平方公里。

五年來,我們堅持專注發展、敢為人先,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1%,躍上300億級臺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5.6%。進出口總額連續10年全市第1。市對縣考核取得一等獎第一名最好成績,開發區綜合評價穩居全市首位,重點項目觀摩、群眾滿意度測評、營商環境評價等成績始終居于全市前列。先后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等11項“國家級”榮譽,成為全市唯一的全省高質量發展進步縣、外貿高質量發展區。

    五年來,我們堅持調優存量、做大增量,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9.9:33.9:46.2。糧食總產穩定在15億斤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84家。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45%。鳳祥股份成功上市,成為全市唯一擁有2家上市公司的縣。新增市場主體3.68萬家,“四上”企業達314家。新材料、醫養健康等一批新興優勢產業持續壯大、已成規模,波米科技、北賽電工等一批高端智造項目建成投產、領跑市場,雙創產業園、綠色食品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從無到有、發展迅速。稅收過百萬、過千萬、過億元企業分別達214家、31家、4家,“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五年來,我們堅持拓展空間、提升品質,城鄉面貌明顯提升。改造棚戶區(城中村)29個、老舊小區32個,北部新城12個現代化高檔小區拔地而起;新建改造城區主次干道30條,配套雨污分流管網73.52公里;建設大型主題公園5個、街頭游園28處,新增綠化面積101萬平方米,建成區面積拓展至33.3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7.1%。新建“四好農村路”1436公里,清潔取暖改造9.87萬戶,污水處理、天然氣實現“鎮鎮通”,文化廣場、安全飲水、旱廁改造、胡同硬化、快遞郵寄等實現村莊全覆蓋。雄商高鐵陽谷東站獲批同步建設,東阿至陽谷高速連接線完成規劃設計,鄭濟高鐵建設穩步推進,“赴濟進京”互聯互通更加便捷。

5、茌平區 [山東省聊城市] 1003平方公里

茌平區屬山東省聊城市,地處魯西平原,聊(城)德(州)濟(南)三市交界處,F轄14個鄉鎮(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高端產業聚集區,88個社區、新村,面積1003.4平方公里,人口57.21萬。茌平是全國知名的“鋁城棗鄉”,擁有全國實力百強縣(區)、全國地級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專項評價先進縣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中國生態文明縣等26個國家級稱號,山東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試點縣、山東省生態示范區、省級衛生縣等26個省級稱號。

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秦時置縣,因在“茌山之平陸”而得名,著名縱橫家魯仲連、二十四義之一魯義姑、唐初名相馬周、宋代醫學家成無已、明代狀元禮部尚書朱之蕃、康熙老師王曰高等歷史名人都出生在這里,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都曾在此留下征戰殺伐的足跡,境內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遺址,是中國著名的圓鈴大棗之鄉、民間剪紙藝術之鄉。

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茌平東距濟南60公里,西距聊城市20公里,309國道橫貫東西,105省道連接南北,濟聊高速公路、濟邯鐵路穿城而過,京九鐵路緊側縣境,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網。在不遠的將來,隨著聊城機場、鄭濟高鐵和濟聊一級路的建設使用,茌平區海陸空立體大交通格局凸顯,出行更加便利,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

產業集聚,基礎雄厚。茌平具備較為完備的產業基礎和產業支撐,已逐步建成以信發集團為代表的鋁及鋁深加工產業集群、以金號織業為代表的紡織產業集群、以華魯制藥為代表的制藥產業集群和以信力達木業為代表的木地板加工產業集群。隨著這四大產業集群的建立和發展,并通過產業鏈條的前延后伸,帶動了一大批配套產業的發展。目前,茌平已逐步成長為全國舉足輕重的電解鋁、PVC生產加工基地,織制品、大輸液、大棗、食用菌、木質板生產基地;擁有斯太爾等大型運輸車輛近萬余輛,是全國大型交通物流運輸基地。

資源充裕,物產豐富。茌平氣候適宜,光照充足,沃野平疇。淡水資源充足,水利條件便利。全區有價值的生物資源多達700多種,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林果、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出口基地,特別是圓鈴大棗作為歷代貢品,以其獨特的醫療保健效果暢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另外,魯西黃牛、南蓮池十孔藕、黃花菜、香椿菜,以及草編、柳編、條編等工藝品也久負盛名。

6、臨清市 [山東省聊城市] 950平方公里

臨清地處冀魯交界,是中國運河名城·千年古縣,是著名的中國京劇藝術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軸承之鄉和醬菜之鄉。全市版圖面積960平方公里,總人口83.7萬,城鎮常住人口79.14萬人。現轄12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15個城市社區,92個行政村(“多村一社區改革”后,600個村居合并而成)。

2021年,全市生產總值269.3億元,增長8.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7%;進出口增長30.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7%。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臨清是聯合國2006年認定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西漢初年即設縣制,十六國后趙建平元年(公元330年),因濱臨清河改稱臨清。明清時期得益于京杭運河漕運發達,經濟社會繁榮達500余年,是當時全國重要的流通樞紐城市和聞名全國的商業都會,曾被清乾隆皇帝譽為“富庶甲齊郡”。作為京杭運河的重要節點城市,臨清擁有保存完好的中洲古城,擁有運河鈔關、鰲頭磯、清真寺、舍利寶塔等1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和11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會通河臨清段及運河鈔關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明代文學家謝榛、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當代著名學者季羨林等,都是臨清杰出人物的代表。臨清還是武訓興學所在地、山東快書誕生地、《-梅》故事重要背景地。臨清也是美食之城,特色美食小吃種類繁多,什香面、濟美醬菜、托板豆腐等美食遠近聞名。

區位優越,交通方便快捷。臨清是“山東西進、晉冀東出”的重要門戶,位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原經濟區、省會經濟圈、山東西部經濟隆起帶的疊加區。京九鐵路貫穿南北,8條國省道和東呂高速、德上高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在臨清交匯,形成了四通八達、快捷暢通的綜合交通網絡。臨清內陸港成功獲批山東省多式聯運示范工程,“臨清號”集裝箱班列直達青島港,在魯西地區率先開通了直達俄羅斯的中歐國際班列“齊魯號”。特別是雄商高鐵在臨清設立站點,濟南至臨清高速規劃建設,建成后臨清到北京、雄安新區、濟南更加方便快捷,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

產業齊全,發展動能強勁。臨清工業體系比較完備,結構較為合理,已形成軸承、紡織、有色金屬加工、造紙等特色產業集群。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農業農村實現長足發展,建設高效集約蔬菜溫室7000余個,聊城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64家,“三品一標”認證達到176個。商貿物流等傳統服務業不斷改造提升,醫養健康、文化旅游等產業快速興起。特別是在打造“一城三區”、建設“富美臨清”的目標指引下,軸承智造小鎮、專用特種軸承產業園、智創未來軸承科技園、高端裝備產業園、松林家具文化產業園等項目集聚區快速崛起,走開園區化集約化發展路子,發展后勁顯著增強。

服務貼心,環境宜居宜業。臨清不斷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南部新區快速崛起,高鐵新城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明顯提升,城市環境煥然一新。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始終牢固樹立開放發展的理念,堅持親商、安商、愛商、富商,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審批事項,提高服務效能,完善優惠政策,努力為投資者營造春天般的創業環境。近年來,臨清市相繼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市、全國科普示范市、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市、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全國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中國棉紡織名城、中國蠟染名城、中國商貿名城、中國軸承貿易之都、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市、平安山東建設模范市、山東省信訪工作先進市、山東省基層黨建工作先進市、山東省雙擁模范城、省級文明市、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市、省級園林城市、省級生態示范區、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省“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縣等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并被命名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紡織)、棉紡織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示范地區、山東省優質軸承生產基地、山東省紙及紙制品生產基地、山東省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山東省首批機電產品(軸承)出口基地。

7、高唐縣 [山東省聊城市] 949平方公里

高唐縣位于山東省西北部,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9鎮、3個街道,621個行政村、24個城市社區,50萬人,960平方公里。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不斷開拓創新、奮發作為,堅持科學發展,全縣呈現出經濟健康發展、政治安定團結、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F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依法治縣先進縣、全國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試點縣、中國平板精密機械之鄉、中國建筑機械制造之鄉、中國錦鯉第一縣。2015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68.8億元,同比增長8.7%;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59.3億元,同比增長15.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2億元,同比增長9.9%;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81.8億元、貸款余額178.1億元,分別增長12.6%、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3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元,分別增長8.3%、8.7%;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14%。

高唐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高唐有文字記載的歷史2800多年,春秋時為齊邑,西漢初年置縣,宋、元、明、清設州,民國復縣至今,志記“桑蠶之富為山東名郡”、“貨以木棉甲于齊魯”,素有“金高唐”之美譽。東漢魯相乙瑛,三國魏相華歆,唐代著名哲學家、音樂家呂才,元代中書左丞王懋德,清代三省總督朱昌祚均青史留名。高唐豐厚的文化底蘊培育了一批書畫名家,國畫大師李苦禪,山水畫大師孫大石,山水畫家謝家道,著名作家、軍旅畫家韓靜霆,學者畫家李燕等均是高唐當代文化藝術的杰出代表,現有省級以上美協、書協會員60余人及一大批書畫愛好者,形成了“人人愛潑墨,戶戶習丹青”的濃厚氛圍。高唐是文化部命名的第一批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從2006年開始,連續舉辦了十屆中國書畫藝術博覽會,并被文化部、國臺辦命名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梁村鎮現存的唐代興國寺塔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方戲“四根弦”、高唐落子舞和高唐絲調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琉寺鎮被命名為中國楹聯文化之鄉。

高唐區位優越,交通便捷。高唐地處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區的過渡地、貫穿沿海省份發達經濟帶的重要腹地,居于濟南、聊城、德州三大城市構成的“金三角”中心,是“一區一圈一帶”即中原經濟區、濟南城市群經濟圈、魯西經濟隆起帶三大國家和山東省戰略優惠政策疊加區,是山東省“一體兩翼”和“東出西進”戰略的重要樞紐。境內有一條鐵路(邯濟鐵路)、兩條高速(青銀高速、高邢高速)、兩條國道(105、308)、兩條省道(316、322),東鄰-公路、高速鐵路40公里,西靠德商高速公路、京九鐵路30公里。

高唐環境優美,風景秀麗。近年來,按照中國書畫藝術名城的發展定位,堅持“文化興縣”戰略,突出“綠蔭、碧水、書畫”特色,不斷提升軟實力,F擁有文昌宮大成殿、柴府花園、李苦禪藝術館、孫大石美術館、李奇茂美術館、書畫一條街、大覺寺、龍齊山等一批特色鮮明的標志性建筑,并擁有金城廣場、文化廣場、紀念廣場、人民廣場、體育運動中心、文化藝術中心、雙海湖書畫主題公園等設施,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全民健身、休閑娛樂的活動場所。目前,城市規劃區面積達到17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到32平方公里,其中魚丘湖、雙海湖、南王湖水域面積達到3.8平方公里,泉林人工濕地面積1.2平方公里,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清平鎮獲全國生態鎮、全國重點鎮、中國最美小鎮稱號;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清平森林公園被列為國家級生態公園創建單位,魚丘湖風景區、雙海湖風景區、泉聚苑旅游度假區被命名為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形成了“水綠交融、書畫輝映、城湖一色”的獨特景觀,打響了“苦禪故里、書畫高唐、海峽情緣”品牌。

高唐工業發達,產業集聚。近年來,高唐縣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培植了世界機械制造500強企業、國家級特大型企業、全國最大的小型純電動汽車生產基地——時風集團,全國造紙業十強企業、全國環保印刷紙張標準化實驗與推廣基地——泉林集團,首批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藍山集團,聊城市首家境外上市企業——紛美公司等一批優勢企業。汽車及裝備制造、造紙及紙制品、紡織服裝、棉花加工、平板精密機械、板材加工等八大特色產業集群個數達到742家,形成了大企業如日中天、中小企業群星璀璨的發展格局。2015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53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43.3億元、利稅152.96億元、利潤10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5%、4.1%和1.3%。目前,2家企業在境外上市,11家企業在新三板、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和上海股交中心掛牌。

高唐政治安定,社會和諧。近年來,高唐縣不斷完善落實“1+6”群眾幫扶、“三聯三提升”等多項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構建起了全方位、立體化的為民服務網絡,努力在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下功夫,民生事業支出達到財政總支出的70%以上,大大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連續五年獲得全市科學發展群眾滿意度測評八縣市區第一名;扎實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妥善處置各類社會矛盾,連續16年被評為“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調查連續多年保持全市第一。

汗水鑄就昨日輝煌,智慧譜寫今日華章。在中國夢的指引下,縣委、縣政府正在帶領50萬勤勞淳樸的高-民,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搶抓機遇,開拓創新,為建設富強秀美和諧新高唐、爭當科學發展先行區排頭兵而努力奮斗!。

8、東阿縣 [山東省聊城市] 729平方公里

東阿縣位于山東省西部,隸屬“江北水城·運河古都”—山東省聊城市,總面積729平方公里,人口40萬,轄10個鎮(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是中國阿膠之鄉、中國喜鵲之鄉、中國雜技之鄉、中國黃河鯉魚之鄉、中國油用牡丹之鄉、中國驢肉美食之鄉,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綠色名縣、國家園林縣城、中國最佳養生休閑旅游名縣,被譽為“萬戶喜鵲吉祥地,千年阿膠福壽鄉”。2021年全縣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2億元,同比增長8%;稅收占比80%,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4億元,同比增長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513元,同比增長9%。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97.24億元、171.7億元,較年初增加32.24億元、15.16億元。

東阿是一座文化厚重、人杰地靈的城市。東阿春秋置邑,秦朝設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境內阿膠養生文化、曹植梵唄文化、黃河生態文化、喜鵲吉祥文化交相輝映。這里名勝古跡眾多,境內存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倉頡墓、鄧廟石刻造像、梵唄寺、靜覺寺等文化遺跡。魚山為省級地質公園,魚山曹植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魚山梵唄”、“東阿阿膠制作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里人文故事匯萃,晏子治阿、鳳凰山傳說、魚姑與曹植故事,流芳百世。項羽、程咬金等著名人物在東阿史志中留下的英雄情結,讓人敬仰。曹植、王維等著名詩人在東阿史志中留下的篇章,膾炙人口。這里名人賢達輩出,人文始祖倉頡、戰國名相晏子、明代帝師于慎行、苫山劉家一門三進士等載入東阿史冊。才高八斗、七步成章的建安文學代表人物曹植曾封東阿王,并創作了“魚山梵唄”,使東阿魚山成為中國佛教音樂發源地而享譽海內外。

東阿是一座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的城市。東阿縣境依傍黃河57公里,南水北調東線穿黃隧洞和引黃濟津工程渠首均在東阿。毗鄰京九、京滬、濟邯、濟館等交通動脈,105國道、341國道和三條省道貫穿全境,一個小時可抵達省會濟南,四個小時可抵達北京和青島。青蘭高速、高唐至東阿高速將分別于2019年、2020年建成通車;聊泰鐵路黃河公鐵橋及公路接線工程、東阿至東平黃河大橋開工建設;通用機場、城區外環路等重點項目快速推進,東阿大交通的格局加快形成,區位交通優勢更加凸顯。

東阿是一座物華天寶、優勢突出的城市。農業方面,是全省首批現代農業示范區,目前正在大力發展黑毛驢養殖和油用牡丹種植兩個特色產業,還擁有東阿小麥、東阿黃河鯉魚、東阿草莓、東阿魚山大米等特色農產品。工業方面,我們正在著力培育醫藥大健康、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等三大新興產業,著力推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文化旅游、阿膠及阿膠+等三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擁有東阿阿膠、鑫華特鋼、東阿鋼球、東昌焦化等一批知名企業。服務業方面,加快推進中醫藥健康示范園、魚山梵唄音樂小鎮、阿膠養生風情小鎮、黃河康養旅游度假區等建設,阿膠世界榮獲首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世界首座毛驢博物館、中國首家體溫計科技館正式開館,提升了城市旅游品質,吸引了眾多游客。

東阿是一座秀美宜居、養生養心的城市。這座城市宜居宜業。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形成了“四廣場、四公園、28處街頭綠地”的生態園林城市景觀,實現了城區主要道路改造提升全覆蓋、城區供水供氣雨污分流管網全覆蓋、城區集中供熱全覆蓋、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獲授“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山東省創建幸福城市示范單位”。這座城市養生養心。東阿水資源量大質優,富含多種礦物質,每方水比標準水重3.8公斤,被鑒定為天然優質飲用礦泉水,是聊城市飲用水源地。阿膠作為國藥瑰寶,對補氣養血、美容養顏、提高免疫力、抑制腫瘤等具有獨特的功效,被評為“山東三珍之首”。這座城市生機盎然。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景色秀麗、水清林綠,被國家林業局譽為“平原林業的一面旗幟”。榮獲“全省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工作先進縣”,8個鎮創建為省級生態鎮,80%的自然村創建為市級生態村。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看 | 天堂v亚洲国产v第一次 |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 中文字幕高清视频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