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蜀,將姜維曾于此屯兵筑城,屬蒼旺土司轄地。 明代時期,設雜谷腦安撫司,駐今營盤村。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升宣慰司。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土歸流,置雜谷屯。 民國時期,置雜谷腦區。 1992年10月20日,區改雜谷腦鎮,農家樂鄉并入雜谷腦鎮。 |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設情恭縣,駐今米亞羅鎮盡頭村。 清代時期,為梭磨土司轄區,稱柯宋上四溝(或稱為扣蘇上四溝)。 民國十七年(1928年),柯蘇(扣蘇)更名來蘇。 1951年,設上來蘇區自治政府。 1954年,上、下來蘇區(下來蘇區是今夾壁、沙壩兩鄉)合并為米亞羅區。 1955年,設米亞羅鎮。 1986年,米亞羅鄉并入米亞羅鎮。 2019年12月,撤銷夾壁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米亞羅鎮管轄。 |
唐天寶八年(749年),設天寶郡,駐沙壩村。 唐貞元元年(785年),設安居縣,駐現古爾溝村。 清代時期,屬梭磨土司轄地,稱柯宋地區(意即溝溝)或名為扣蘇溝。 民國十八年(1929年),扣蘇更名來蘇,屬來蘇鄉第一、二2保。 1954年,設沙壩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2000年,沙壩鄉改為古爾溝鎮。 |
隋開皇四年(584年),設薛城戊。 唐天寶元年(742年),設保縣。 唐大中三年(849年),更名薛城縣。 明洪武六年(1373年),更名保縣。 清嘉慶八年(1803年),設正隸廳。 民國二年(1913年),設理番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更名理縣,為縣政府駐地。 1951年冬,遷駐雜谷腦,薛城改區;后撤區,改薛城鄉;后鄉改薛城鎮。 2019年12月,撤銷木卡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薛城鎮管轄。 |
北周天和六年(571年),置石門鎮,屬汶川縣。 隋仁壽元年(601年),屬會州(茂州)。 唐咸亨二年(671年),屬維州。 元至元元年(1264年),屬威州。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設桃坪鄉,屬通化區。 1950年,屬威州區。 1951年9月,設通化區,桃坪鄉屬之。 1958年,鄉改桃坪公社。 1983年,公社改桃坪鄉。 2015年4月,桃坪鄉撤鄉建鎮。 |
明末清初,屬雜谷土司轄地。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土歸流,屬雜谷屯。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興隆鄉第四、五2保。 1954年,析興隆鄉置樸頭鄉。 1958年,鄉改樸頭公社。 1984年,公社改樸頭鄉。 2018年,撤銷理縣樸頭鄉,設立樸頭鎮。 |
唐代時期,屬維州。 明末清初,屬雜谷腦旺蒼土司管轄地。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土歸流,設甘堡屯。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屯置鄉更名甘堡鄉。 1955年,析甘堡鄉置蒲溪鄉。 1958年,甘堡鄉改甘堡公社。 1977年,從蒲溪、薛城、木卡搬遷部分社員在原熊耳農場駐地定居,成立聯合大隊。 1984年,甘堡公社改甘堡鄉。 |
唐咸亨二年(671年),置小封縣,駐今蒲溪鄉河壩村。 清代時期,屬理番縣。 民國時期,劃歸甘堡鄉。 1955年,析甘堡鄉置蒲溪鄉。 1958年,鄉改蒲溪公社。 1984年,公社改羌族鄉。 1987年5月,改蒲溪鄉。 |
隋開皇四年(584年),設定廉縣,駐今上孟鄉塔斯村,屬會州,后廢。 唐武德七年(624年),置定廉縣,屬維州,后廢。 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設定廉縣。 唐玄宗時期,設奉州,駐上孟鄉日京村,轄3縣。 明末清初,屬雜谷土司轄地。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土歸流,設上孟屯。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置上孟鄉。 1958年,鄉改上孟公社。 1984年,公社改上孟鄉。 |
明末清初,屬雜谷腦土司蒼旺轄地。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土歸流,置五屯,屬下孟屯。 民國時期,置下孟鄉。 1958年,鄉改下孟公社。 1984年,公社改下孟鄉。 |
漢代時期,設廣柔縣。 北周時期,屬石門鎮。 隋開皇六年(586年),屬金川鎮。 唐代時期,置小封縣。 兩宋時期,設通化縣。 元、明時期,屬通化縣。 清初時期,設通化巡檢司。 清乾隆三年(1738年),改通化里。 民國時期,改通化鄉。 1958年,鄉改通化公社。 1984年,公社改通化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