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郎木(lha-mo),系藏語音譯,為“仙女”之意。1748年,賽赤喇嘛堅木參桑蓋在此建寺,由于此地有個叫郎木乃的石洞,洞中有一處似人形的巖石,附會為仙女所變,被稱為郎木,因此取名為郎木貢巴,即郎木寺。又由于該寺背面山林中有一虎穴,藏語稱“得倉”(stag-tshang),該地又稱為“得倉郎木”,意為“虎穴仙女”。 |
瑪艾系藏語,寓意為“家族名稱”。 |
西倉(shis-tshang):藏語音譯,意為“鹿羔窩”;后因藏語“鹿羔”與“吉祥”異義同音,因此其含義變為“吉祥窩”。 |
尕海:藏語稱mtsho-nyin或zam-tshvi-mtsho,意為“高寒大湖”。位于碌曲縣南部,據說尕海是1958年期間由一個臨夏人起的,即方言“小小的湖”。 |
雙岔(zam-tsha),藏語音譯,原屬臨潭管轄。1953年劃歸碌曲縣管轄。境內西高東低,山勢陡峭,兩谷相間。 |
拉仁關(bla-ri-mgul):藏語音譯,意為“神山頸”,以寺院建筑在扎西則布杰山腰而得名。該鄉原系拉仁關部落駐牧地區,歸西倉大部落所轄。 |
阿拉(a-la):阿拉是部落姓氏名。相傳在一千多年前,從西藏來了一個活佛,叫阿拉喇嘛,后取其名為該地部落名,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