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牟平區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

牟平區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

牟平區人民政府駐地。位于區境北部,北瀕黃海。面積36.6 寧海街道4平方公里。人口6.5萬人。耕地1154公頃,轄37村委會,38自然村。(2003年,寧海街道辦事處辟出5個村,武寧鎮辟出12個村,歸牟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行政區劃未變。)自然地理環境優越,有丘有泊,以泊為主。以金、元、明、清寧海州治設此取名。是牟平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花生,兼有養殖。

 煙臺市牟平區寧海街道位于山東半島東北部,是牟平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臨威海,西靠煙臺,南近青島,北與大連隔海相望,與日本、韓國一水之隔;煙威一級公路橫貫全境,距煙臺港、火車站、煙臺飛機場20公里;威海港55公里;牟平港5000噸級碼頭8公里。轄區內通訊設施先進,電力供應充足, 淡水資源豐富。
  寧海街道總面積40平方公里。轄24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耕地面積9300畝,其中林果面積1106畝。總人口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1萬人。2003年經濟總收入80.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737萬元,國內生產總值15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8億元,進出口總值7100萬美元,合 寧海街道

同利用外資5421.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415.8萬美元,居民人均收入4580元。第一、二、三產業所占比例2.4%,74.9%,22.7%。
  寧海街道工業發達。共有兩級企業127個,年銷售收入39.7億元。主要產業有:麻紡織業,所屬新牟國際集團控股的煙臺新潮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1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生產的亞麻、羅布麻產品,有"天然空調"之美稱,暢銷國內外;通訊電纜制造業,煙臺新牟電纜有限公司從美國引進世界一流水平的物理發泡生產線、護套生產線等設備和先進技術,開發生產100多個規格品種電纜,并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產品銷往全國28個省市區,批量銷往歐美和東南亞市場;變壓器生產業,所屬煙臺東源變壓器廠生產的大型特殊變壓器,廣泛應用于各領域,是江北最大的變壓器生產基地;鋁板帶箔生產業,所屬富海集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電纜帶、空調箔、瓶蓋料等板帶箔系列產品,暢銷國內外。
  目前,全街道已形成涉及紡織、電纜、寬帶網絡、鋁板帶箔、鍛造、機械加工、飼料等多個行業為主體的大工業格局。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帶動了第三產業蓬勃興起,市場建設、房產開發勢頭強勁。

-經濟發展

  1990年全鎮總收入突破十億大關,百顆星評比列全國十佳鄉鎮之首,榮獲大地杯。工業有紡織,電纜、寬帶網絡、鋁板帶箔、鍛造、機械加工、飼判等規模企業24個,年銷售收入18億元。有醫院一處,中小學5所。有端午山革命烈士陵園、西系山遺址、三星湖等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屬全區交通樞紐,同鄰縣和各鎮均通班車,海上有牟平港口碼頭。

-文化產業發展

  南京市鼓樓區寧海路街道商會積極配合區政府有關部門做好文化產業發展工作,他們圍繞“一帶一街一園一中心”工程(指頤和路民國歷史文化風光帶、石頭城廣電塔傳媒網絡及休閑娛樂一條街和東洲信息產業園和南京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中心),依托轄區文化資源,努力打造文化產業品牌。
  寧海路街道商會根據非公有制經濟特點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提出具體要求:一是發揮工商聯載體優勢,以東洲信息產業園項目為支撐發展文化產業,實現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二是突出文化特色培育重點門類,結合區域資源特點重點抓好“南藝文化創意”、“廣電集團娛樂傳媒”、“頤和路民國歷史”等特色產業;三是發揮商會服務優勢,根據政府有關扶持政策,為地域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地名來歷

  以金、元、朝、清“寧海州”設此得名。

文化街道東與大窯鎮以沁水河為界,南至巋山與玉林店、高陵鎮接壤,西與武寧鎮毗鄰,北到牟平城區,轄28個行政村,3個中心小區居委會。
  文化街道和寧海街道原合稱為寧海鎮,2001年,以政府大街為界,一分為二,以南稱文化街道,以北稱寧海街道。因辦事處駐文化里村,故稱文化街道。
  西漢初期為東牟縣治,晉時東牟縣撤銷,屬牟平縣地(治今煙臺開發區古現村),北齊時屬文登縣地,至唐麟德二年(665年)始為牟平縣治。金設寧海州,轄牟平、文登二縣,州治在牟平城。1913年,廢州改為寧海縣,因與浙江寧海縣重名,1914年復為牟平縣。
  照格莊遺址。約夏、商時期,就有人類在這一帶繁衍生息,當時為“嵎夷”地。照格莊遺址位于該村西500米處,地勢平坦,中部略隆起。遺址面積3萬平方米,1972年發現。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及煙臺地區文物管理部門聯合進行了試掘,文化層厚1~2米,發掘面積290平方米,屬“岳石文化”。出土器物有陶器65件,其中以帶子母口的罐、尊為多。石器89件,幾乎全是磨制而成。蚌器4件。骨器305件,以骨針最多,形體纖細,磨制精工,可與現代的銹花針媲美。還有卜骨、角、牙器、銅錐等。此外,耕地層下還發現3座戰國墓。泥制黑陶為“夾心黑皮陶”,銅錐、卜骨以及接近青銅器上的紋飾云雷紋、夔紋等。該遺址距今約3600至4000年,屬于先商文化范疇,為探索膠東半島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后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數據。
  境內名勝古跡較多,被舊志列為牟平“十景”的,境內就有“范園春曉”“白塔殘陽”兩處。
  范園。位于牟平城南側雷神廟一帶,原為金代進士范懌的花園。范懌是牟平城內人。范懌進士及第后,在今雷神廟西側建了一座占地約5畝的花園,故名“范園”。園內建有怡老亭,時范懌常在此與道人馬丹陽、高巨才和三教堂禪師竺律等交往。范園地處金龍山與浩嶺山之間的開闊地帶,陽光充足,北臨城墻,四周又有圍墻圈套,避風向陽。“向陽花木春來早”,當別處花草剛有綠意,這里已是柳暗花明,鳥語花香,比鄰近地區氣候約早一個節氣。園內,花奇草異,古柏相掩,“范園春曉”確屬迷人之景。
  后來范懌把花園贈給了馬丹陽,并在園內修建了“玄都觀”。馬丹陽故去后,丘處機繼居之,應詔改為“玄都宮”。明崇禎年間,寧海知州饒鐙去金龍山求雨,回經范園時,遇呼雷打閃,風雨交加,進玄都宮避雨,許愿給雷神修廟。不久便在范園東側修建了雷祖殿,后改稱雷神廟。清初,玄都宮已破敗不堪,官府主持將玄都宮遷建在雷祖殿東。乾隆年間,在雷祖殿與玄都宮之間風道處,又修建了武穆殿。今雷神廟即由雷祖殿、武穆殿、玄都宮三廟組成的。
  清末以后,雷神廟的名字取代了范園。1938年2月13日,這里發生過著名的“雷神廟戰斗”。0膠東特委-理琪,率山東人民抗日救-第三軍一大隊在這里打響了膠東抗戰第一槍。我軍20幾人,擊敗了數倍裝備精良的日軍,斃傷敵50余人。理琪光榮犧牲。1977年,雷神廟戰斗遺址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街道人杰地靈,英雄輩出,這里是清代著作家宮卜萬的祖籍,是全國著名偵察英雄楊子榮的故鄉。

煙臺市牟平區轄鎮。為小鎮建設示范鄉鎮,經濟強鎮之一。1958年置東風公社,1984年更名武寧鄉,1992年設鎮。位于區境北部,距城區中心3.5公里。面積60平方公里,人口2.8萬。煙(臺)威(海)一級公路和榮(成)煙(臺)、牟(平)乳(山)公路過境。轄西武寧、南嶺前莊、新墾莊、王從曲、周家莊、西王從、北官莊西、心合、北官莊東、南堠子夼、南官莊西、邵家溝、南官莊東、東譚家泊、于家莊、七里店、五里頭、路西、直格莊、姜村、張家村、小埠子、北留德莊、常留莊、王家莊、張家疃、侯家疃、留生院、仇家疃、呂家疃、浩家莊、牟家莊、北嶺前莊、東嶺前莊、上武寧、嚴家莊、南塂、南自格莊、陡崖子、北堠子夼40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玉米。有建筑安裝、烤果、地毯、造鎖、食品加工、服裝、針織等鄉鎮企業。其中渤海食品有限公司,是區重點出口創匯企業之一。

"  煙臺市牟平區觀水鎮是2001年1月由原觀水鎮與原埠西頭鎮建制合并而成。現有行政村80個,總面積228平方公里,人口63593人,果園面積6萬畝。觀水鎮位于膠東半島北部,牟平區南部,地處牟平、棲霞、海陽、福山、乳山五市區交匯處,交通運輸發達,北距煙臺40公里,西距桃村火車站10公里,距煙青一級汽車專用路2公里,距萊山機場25公里,機場已與上海、廣州、深圳、北京等大城市通航,距煙臺港35公里,由貫穿境內的文朱公路、煙乳路與陸、海、空港相連。1999年,觀水鎮榮獲煙臺市個體經濟十大產業鎮,2002年榮獲煙臺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十佳專業化鄉鎮。2001年“觀水”牌蘋果被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評為名牌產品,遠銷全國十多個省市,并出口到東南亞和美國。

綜合實力

  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3.15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418.7萬元。國內生產總值3.83億元。糧食平均畝產287.2公斤,總產16223噸。農業總產值1.2337億元,其中種植業總產值1567萬元,林果業總產值9142萬元,畜牧業總產值1642萬元,漁業總產值26萬元。人均純收入3960元,人均居住面積20平方米。

氣候環境

  觀水鎮位于北緯37°30′,東經121°56′附近,屬暖溫帶東亞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1.6℃,年平均降雨量709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69.8%,年平均日照2643小時,無霜期在136天以上。

物產資源

  觀水鎮山多地廣,水利便利,山嵐、荒地、荒山、灘涂資源豐富,全鎮共有山嵐、河灘 1.7萬公頃,其中可供開發1萬公頃;果業發達:全鎮目前已引進開發煙富1、煙富2、煙富3、富士王、嘎啦、紅將軍等優質蘋果品種近10個,并建有優質示范園及苗木基地。1990年在國家商標總局首家注冊了“觀水牌”蘋果商標,觀水牌紅富士蘋果以個大、色艷、味美、果面光潔、耐貯存而譽滿海內外,蘋果單重達350-500克,蘋果糖度達到12度左右,全鎮蘋果90%以上達到有機食品標準。

  觀水鎮建有年成交量15萬噸、成交額3億元的觀水無公害果品批發市場,市場內各種設施配套齊全, 該市場2002年被列為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專營市場,目前正在積極爭取提升為國家級無公害果品批發市場。

姜格莊街道位于煙、威兩市交界,北瀕黃海,南依崑崳山,面積 157.76平方公里,人口48000人,耕地

70000畝, 工業園起步區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轄47個行政村。

  煙威一級汽車專用公路和302省道貫穿全境,境內到煙威兩市的航空港、海港、火車站只有半小時多路程;隔海與大連市相望,水路不足100海里;45華里海岸線和40000畝國家級沿海特護林帶綠樹黃沙交相輝映,海浪松濤悅耳動聽,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旅游觀光區,有著豐富的海洋、森林、礦沙、旅游資源和廣闊的開發前景。

  按“一手抓綠色食品,一手抓藍色產業”的思路,依靠光照足、積溫高、無霜期長、土質肥沃和海岸線長、海域廣闊的優勢,該鎮農業發展重點是建設“瓜果產業鎮”和“海上姜格莊”。目前已形成甜瓜、西瓜25000畝 、各類果園20000畝、蔬菜15000畝和扇養殖5000畝、海參養殖2000畝、近海捕撈貝漁船6000馬力、年產海產品30000噸的生產能力,尚有20000畝淺水海域極宜刺參養殖,5000畝灘涂可供開發對蝦、貝類、魚類及刺參養殖;新規劃的10000畝果品基地、5000畝蔬菜基地和5000畝無公害西瓜基地尋求共同開發和水產、農產品冷藏深加工伙伴。

  山東麗鸝包裝有限公司擁有職工1000多人,固定資產1.2億元,年產各種(鋁、塑)防盜瓶蓋10億只,產品銷往全國26個省區,被評為“全國先進包裝企業”;金山繡品有限公司的抽紗產品遠銷歐美市場,并獲得自營進出口許可證,年創匯一百多萬美元。

  山東省牟平經濟開發區姜格莊工業園業經上級批準設立。園區位于鎮駐地東10公里,處于煙威一級汽車專用公路酒館、初村兩出口之間,并與威海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及威海大學城毗連,起步區面積2平方公里,輻射面積20平方公里,“三通”基礎工程已動工建設。入住園區企業除享受國家相關優惠政策外,還可享受鎮政府出臺的各項基建、稅收優惠政策。目前已有臺商企業成亞服裝有限公司、煙臺東源水泥有限公司北海分公司等多家企業落戶。園區管委將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誠招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發展。

大窯鎮轄45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人。2000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44億元,比上年增長8%,財政收入達到9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95元,比上年增長7.3%;完成出0貨值2882萬元,出口創匯351萬美元。大窯鎮是煙臺市對外開放的重點鄉鎮之一,投資2998萬美元的煙臺高爾夫俱樂部就坐落在蛤堆頂的西北部。全鎮涌現出蛤堆后、尹宋周、北大窯、溝東等一批經濟帶頭村,帶動了全鎮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大窯鎮果園面積1.5萬畝,總產達到8000萬斤,是煙臺蘋果的重要產地。其中紅富士蘋果被評為省優產品,暢銷各大城市;錦豐梨、新紅星蘋果、滕木一號蘋果,分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金、銀獎;西里山的紅燈大櫻桃,個大味美,色澤喜人,暢銷省內外。大窯鎮黨委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的方針,全鎮的家庭建設、計劃生育等項工作連續幾年進入全區先進行列,大窯鎮機關連續多年被評為文明機關。

煙臺市牟平區轄鎮。1956年置巋山區,1957年分屬商陵、馬家疃、下雨村、峴上等 鄉,1958年并置高陵鄉。同年改群英公社,1959年更名高陵公社,1984年設鎮。為區經濟強鎮之一。位于區境中部,距城區中心15公里。面積144平方公里,人口4.4萬。牟(平)乳(山)、牟(平)海(陽)等公路縱貫鎮境。轄高陵、唐家夼、西洼、曲家疃、祝家疃、郭家、后溝、南辛峪、王疃、杜家疃、瓦屋屯、沙巷子、店村、屯地溝、于家疃、徐村、集后、鄒家埠、西屯車夼、東屯車夼、下雨村、后夼、薛家、李家、磨山、棉花洲、雙山埠、雙山寨、大張家夼、小張家夼、雙山屯、王河莊、黃家營、馬家疃、閻莊、姜疃、孫家溝、侯家莊、碾子頭、劉莊、范家莊 、上王格莊、下潘格莊、馬莊、蘇家口、東夼、潘家屯、上潘格莊、下夼、槐樹莊、山后、鮑家泊、峰山莊、里二地、冰流旺等56個村委會。有紡織、建筑安裝、機械、黃金采選、裝飾玻璃、景泰藍工藝品、風具、石墨礦等鎮辦工業。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蘋果。區內最大的高陵水庫位于鎮境中部。

水道鎮位于山東半島北部黃海之濱的南部,地處牟平區與威海市的文登、乳山交匯地帶,西距煙臺機場40公里,距煙臺港、火車站50公里,東距威海港60公里。全鎮總面積204平方公里,人口3.4萬人。

牟平白花崗巖屬芝麻白系列中的高段產品,硬度高,花色均,品質好,市場售價為1200——8000元/立方米。水道鎮作為牟平白原產地,境內及周邊地區花崗巖資源豐富,儲量在10億立方米以上。花崗巖開采加工項目投資少,建設周期短,利潤高,可以在水道石材工業園租賃或買斷標準廠房經營,也可征用土地建廠經營。另外,石材工業園內有四家企業由于資金缺乏需轉讓,也可合資合作。

水道鎮投資環境優越,鎮政府專門成立招商辦公室,負責為客商提供全程優質服務,并在收費和稅收等方面給于優惠政策。

煙臺市牟平區轄鎮。1956年屬牟平縣為龍泉區,1958年并入姜格莊鄉。同年改公社,1962年設龍泉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設鎮。位于區境東部,昆崳山北麓,距城區中心20公里。面積157平方公里,人口3.4萬。上(莊)澤(口)、俚(島)李(格莊)、大(窯)龍(泉)、任(格莊)殿(后)、松(嵐后)龍(泉)等公路在境內縱橫貫通。轄龍泉湯、窯廠、北夼、高家疃、西店子、東店子、東北疃、王石夼、鄒家莊、趙家夼、孔莊、官道南、星石泊、西杭格莊、埠后疃、丁家莊、尤家泊子、埠嶺觀、北峴村、南峴村、任格莊、呂格莊、神童、大葦子、小葦子、西橋、杜家莊、北臺、六甲村、蘆其洼、河里莊、官道北、巨格莊、趙家莊、高家疃、東湯、八甲村、曲家屯、頭甲、匣子口、王家口、西口子、金沙夼、獅子夼、西莊、西殿后、東殿后、湯西、南觀、潘格莊、河北崖、馬家都、埠前、臥龍堡、灘上、澇夼、釣魚石、西臺、楊家泉等60個村委會。有建材、冶金、五金加工、印刷、服裝等鎮辦企業。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花生,盛產蘋果、梨、杏。境內龍泉溫泉遠近聞名。有名勝古跡全真教發祥地煙霞洞。

煙臺市牟平區王格莊鎮位于膠東半島北部,地處牟平西南山區,總面積135平方公里,轄53個行政村,2.26萬人口。這里海、陸、空交通方便,文朱線、高馬線公路縱橫貫穿境內。距城區35公里,距煙臺機場、海港、火車站均四五十公里。水電充足,通訊發達,4000多門程控電話可隨時與世界各地聯系。

這里屬溫帶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溫度11.8℃,年平均降水量為750mm。鎮內有聞名膠東的黃陽后旅游風景區。王格莊鎮山多地廣,資源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莒格莊鎮隸屬于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在牟平區東南部,昆崳山前懷,南與乳山市相接,東與威海市文登區接壤。全鎮總面積133平方公里。轄39個行政村,截至2004年,該鎮共有戶口7675戶,人口19687人,黨員1720名。文(登)朱(橋)公路橫跨東西,宋(家口)馮(家)公路縱貫南北。

據傳,宋時,乳山市峒嶺、南汗村民遷此建村,因村址有水渠,取名渠格莊,后演變為莒格莊。清朝村西又建一村,取名西莒格莊。以駐地村命名。1958年置張家公社,1964年更名莒格莊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設鎮。1997年,面積133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西莒格莊、東莒格莊、孔家、曲家口、義和莊、板子口、向陽、初家莊、福壽莊、馬家莊、南宋家口、北宋家口、西垛夼、東垛夼、瓦善、長嶺、金家埠、曲河莊、西仙姑、東仙姑、蒿口、新建、宮家溝、嵐子下、梨樹底、沙家、桑園、勃欏、姚家莊、貴家莊、楊家盤、院下、福祿地、崖子、泊而、床而、張皮、洼里、楊家夼39個行政村。

煙臺市牟平區轄鎮。1950年為牟平縣第八區,1957年劃屬玉林店、尺坎兩鄉,1958年并置玉林店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建鎮。位于區境中部偏東,昆崳山西麓,距城區中心14公里。面積129平方公里,人口2.2萬。牟(平)浪(暖口)公路過境。轄玉林店、十六里頭、小宅、茶棚、小屯圈、大屯圈、埠后村、石溝、孫格莊、軍石、王家庵、西柳莊、單耳山、桃園、磨王格莊、東李格莊、西李格莊、金屏夼、瓦山、張家口、葛家莊、九龍夼、山后、北藏家莊、賀家屯、上口、尺坎、前楊家莊、頭日庵、打麻子、占昌口、店子、西桑杭埠、對陣圈、曹格莊、后莊、南藏家莊、徐家疃、東桑杭埠、南紅石頭、北紅石頭、沙子、共和莊43個村委會。有建筑、重型汽車配件、磚瓦、礦泉水、金礦等鎮辦企業。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花生,盛產蘋果。有游覽勝地九龍池。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五色天婷婷丁香五月综合 | 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 香港三日木三级少妇三级99 | 日韩小u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主女国产 | 午夜福利色佬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