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村位于者密鎮政府所在地,關(上)至四(寨)公路穿村而過,幅圓36平方公里,轄24個村民小組,756戶,4299人,耕地面積2308畝,其中田1433畝,土874畝,人均耕地0.49畝,人均產糧865公斤,年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3490元。
實施萬畝油茶基地建設,年初在京硐實施千畝種植,現打好坑1000余畝,力爭三年完成10000畝任務。實施高粱種植600畝,起動宣傳落實造冊工作,年初力爭完成任務,做好兩項產業的規劃區域,將會在人均收入年遞增100元以上,夯實糧食生產收入。
|
茂村村位于者密鎮政府的西南面,距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縣城31公里。全村轄28個村民組,869戶,3419人,少數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96.7%,轄區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02畝,其中田1480畝,土722畝,從縣城通往廣西南丹公路穿越9公里,者密通往獨山上司最近距離23公里,過境5公里。茂村之戰為解放平塘的最大戰役擬為開發紅色旅游點,天生橋溶巖景觀迷人,加之冰臼石的延伸,具有自然旅游景點開發價值,森林以松樹、青岡為主,覆蓋率達35%以上,茂村海拔715米,與縣城約為平形,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坡土多為沙壤土地,宜發展油茶及果樹栽培,種草養羊等項目開發。
|
六硐村位于者密鎮政府西南面,距鎮政府10公里,距平塘縣城17公里,吉云油路穿村而過,全村轄16個自然村寨,21個村民小組,739戶,3150人,耕地面積2079畝,是毛南族世居地,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太子參、高梁、烤煙、蔬菜、花椒、油茶等經濟作物,養殖主要以養牛、羊、豬、雞等,有集貿市場1個,有秀麗迷人的“六硐田園風光”。
|
平河村位于者密鎮西北部,交通便利,經濟發展較快,該由河頭、龍平、甲術三個村合并而成,共有16個村民組,733戶3639人,黨員65人,平河村總面積2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138.6畝,其中,田面積1478.21畝,土地面積660.45畝,糧食總產量2032442.4公斤。
平河村是以發展商業貿易,種植業,旅游也為主,積極發展林業,養殖業及采掘業,是全鎮的糧食主產區,也是民族風情旅游的好地方。
|
拉關村距鄉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位于鎮集東北部,東與本鎮六硐村、平河村接攘,西接擺茹鎮,北臨平湖鎮,南與本鎮甲拉、拉巖村相接。幅圓28平方公里,轄18個村民組,388戶、1826人,總耕地1235.24畝,其中田562.74畝,土672.47畝。
1-3年內拉關村種植花椒3千畝,重點區域為甲料上拉關、下拉關、拉碑、拉夠、然卷、甲鳳、冗蒙、拉娘、黎平一組;展種植養羊500只,重點區域為拉三尼、拉碑、上拉關、快留。發展種植優質高粱400畝。爭取水利部門的專項資金扶持,修建黎平四個組的排洪溝,溝渠長約3公路,涉及人口418人,影響田面積158.96畝,興修然卷水利溝渠涉及四個組,然卷、冗蒙、甲料、上拉關、150人灌溉面積87畝;爭取盡快在拉關村修建村衛生室,為群眾提供便利;動員黎平一組、二組、三組群眾投工投勞,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實施好連戶路面硬化。爭取山塘、田窖的項目申請,解決全村1826全飲水和687畝的有效灌溉。
|
甲青村總面積20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349.15畝,其中田902.29畝,土446.84畝,糧食產量1282020.3公斤,甲青村共14個村民組,360戶,共1641人,其中37名黨員,有2個組發展烤煙,發展面積60余畝。
在原苗拉村新建60立方水窖55口,危房改造37戶基本達到驗收標準,修通當奇至納讓公路。原甲坨村自來水工程、中寨組、當奇組路面硬化已啟動。二是農業生產方面,完成烤煙種植220畝,協調在拉猛建成集中化烤房一個,種植花椒150畝,發展種草養羊戶1戶。近期擬實施二元母豬養殖項目,發展大戶5戶。下步,甲青村將規劃中寨至當奇為花椒產業區域。三是社會事業方面,全年共出生14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7%,有30戶計劃生育家庭享受到政策幫扶。啟用村級衛生室,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對百余人(次)進行異常體溫監測。
甲青村在各級領導的帶領下,發動全村群眾,搶抓中央扶持人口較少民族(毛南族)的有利機遇,扎實開展村級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干部量化考核為契機,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夯實基礎設施,亮化村容寨貌,群眾增收明顯。
|
甲拉村總面積16平方千米,耕地面積879.4畝,田面積348.5畝,土面積530.9畝,甲拉村共有14個村民組,304戶,1347人,其中有3個村民組發展烤煙產業共81畝,大大的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
甲拉村在抓產業結構調整中,認真理清甲拉村發展思路,以及鞏固烤煙、太子參、打造萬畝花椒、以產業強村、在發展烤煙和花椒產業、依托者密鎮政府扶持,專人指導甲拉村發展好烤煙和花椒種植。在2009年度共栽種花椒886.87畝,其中示范點400畝;烤煙種植面積共計167畝,22戶煙農。 |
全村共22個村民組550戶2552人。包括大硐一組、大硐二組、拉央組、打以組、納料組、水沖組、下寨組、紅寨組共八個村民組230戶1020人、八灣組,共33戶162人,控基組,21戶98人,大井一組、二組、三組、卡熊組共四個組102戶475人,酌ψ�31戶150人,已無水源,飲水點到打以組;拉巖組23戶112人,總老組34戶159人;甲望組20戶94人,到;新農村組8戶41人,更干組26戶116人,10、上、下平寨組共36戶185人,其中黨員共64名。
拉巖村地處偏僻的山區,交通不便,環境惡劣,經濟落后,共有耕地面積2134.02畝,其中田984.07畝,土1149.95畝,有422畝用于發展烤煙產業,雖生存環境惡劣,但村民們的生產生活積極性依然很高!
|
和平村位于四寨鎮東南、四寨壩區,是四寨鎮政府所在地的村,人口3325人,耕地3102畝,主要耕地為水田,以種養殖業為主。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海拔740米左右,有2條小河經壩區自南向北貫穿,自然條件優越;水利設施較齊全,但因損毀較重,需翻修或維修處多。盛產大米。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城鎮建設方面較好。 |
福榮村距四寨鎮集鎮中心約3公里,處于三縣(獨山縣、平塘縣和廣西南丹縣)三鎮(四寨鎮、獨山下司鎮、廣西南丹縣月里鎮)交界處的一個邊陲民族村,與廣西區南丹縣月里鎮芭峨村接壤,全村共有15個村民小組8個自然村寨,363戶,戶籍人口1577人,其中流出在外務工人口510余人,耕地面積1237.45畝(其中田1077.2畝、土160.25畝),少數民族(布依族)人口占全村人口93%左右,現有村兩委成員9人,村支部現有黨員32人,地處平塘縣與南丹縣交界處的云陽關坐落于福榮村南部,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優秀自然景點有瓦洞溶洞河景觀和云陽關古驛道遺跡文物,村兩委班子及全體村民始終堅持艱苦
|
紅旗村位于四寨鎮得西面,據四寨鎮中心有6公里,交通不便,現有全村人口977人,有9個村民組,239戶。農業人口969人,非農人口8人,村設有村委會,村小學,村婦聯,村民兵組織。是一個以少數名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布依族占全村人口的90%。民風淳樸。
紅旗村主要以傳統的種植業,外出務工收入為主.
|
拉栗村位于四寨鎮政府北面,關云公路貫穿村寨5公里。現有耕地1760畝。其中:田1100畝、土660畝。全村共有19個村民小組,527戶、2283人,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布依族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25.5%以上。村級設有村支部、村民委員會、村婦聯、村民兵連、村治保委員會、村團委、綜治調解委員會等組織機構。村內設有完小一所,在校學生249人。有辦公樓一棟、約120平方米,村集體沒有經濟積累,無集體經濟來源。全村19個村民小組中僅有11個組通公路。人畜飲水相對困難,目前,有8個組安裝了自來水,但是,一年正常供水僅為7個月、有8個組飲水問題沒有解決。全村組組通電和通移動電話,未通有線電話,電視人口覆蓋率為80%。
廣大群眾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養殖業,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太子參、黃豆、油菜等。農業收入占農民全部收入60%以上,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389元。全村還有貧困人口65戶、115人。
|
幸福村位于四寨鎮政府西南面,全村總面積28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961.6畝。其中:田1604.09畝、土344.80畝。全村共有15個村民小組,590戶、2447人,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布依族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95%以上。村內設有小學一所,在校學生256人。村集體有辦公室一間、約30平方米,村集體沒有經濟積累,無集體經濟來源。全村15個村民小組中僅有6個組通公路。人畜飲水相對困難,目前,有8個組安裝了自來水,但是,一年正常供水僅為8個月、有7個組飲水問題沒有解決。全村組組通電和通移動電話,未通有線電話,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1%。
廣大群眾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養殖業,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太子參、玉米、黃豆、油菜等。農業收入占農民全部收入80%以上,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350元。全村還有貧困人口103戶、437人。
|
因村內有大沙坡、小沙坡等自然村寨而得名。土改時為四寨鄉平等村,1958年叫沙坡大隊,屬四寨管理區,1961年屬四寨公社,后改為新沙坡大隊,再恢復為沙坡大沙,1982年改為沙坡村,屬四寨鄉,1991年屬四寨鎮,2004年貶等村并入,2014年屬者密鎮。 沙坡村位于四寨鎮北部,人口1137人,全村共有10個組,8個自然村寨;耕地面積:1199.82畝,田689.25畝,土510.57畝;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沙坡村兩委班子以發展紅纓子高粱產業為主導,以發展養殖業為輔助,不斷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積極探索好的方法和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