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東縣轄鎮。1949年為毛坪鄉,1958年為步云橋公社,1984年改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52公里,面積149.5平方公里,人口6.3萬。鎮政府駐步云橋。縣級公路白太線經此。轄巖門街、橋西街2個居委會和水口、堆積、擇善、鳥塘、喬頭、三官、石扶、巖前、田心、畔芹、新和、花山、宴龍、清泉、老巡司、梅下、松山、譚家、毛坪、湖口、包角、竹山、攸陂、水竹、魚子、尤絲、大村、白臘、勝田、岳塘、大鋪、三角、隘……。 |
祁東縣于2014年年底撤銷洪橋鎮、白鶴鋪鎮、四明山鄉,新設立永昌、洪橋、玉合、白鶴四個街道辦事處。祁東縣轄鎮。縣府駐地。1949年屬祁陽縣第七區,1953年為祁東縣第一區,1958年屬紅旗公社,1961年更名洪橋公社,1962年為城關鎮,1995年改稱洪橋鎮。面積146平方公里,人口10.8萬。湘桂鐵路和322國道橫貫境內。轄城西、武圣、橫馬路、上正、四方井、廟山、大橋、新街、麻竹9個居委會和朱福……。 |
四明山鄉并入太和堂鎮。祁東縣轄鎮。1995年三口灣、紫云橋、羅口町3鄉合并為太和堂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68公里,面積110平方公里,人口5.4萬。鎮政府駐馬頸坳。縣級公路白太路經此。轄正街、灣街2個居委會和西湖、丁町、紅日、天申、陳家坪、劉家排、無珠山、向陽、馬頸坳、燕子、包山、紫云橋、少年、肥塘沖、尹家排、琴塘、迎先、壽夫山、良村、羅興、江合、黃陂橋、太和堂、上游、樂家、三塘、白汐、黃馬、吊……。 |
祁東縣轄鎮。1984年原白地市鎮、元里坪鄉、萬福嶺鄉、楓樹山鄉4個鄉鎮合并組成。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22公里,面積108.4平方公里,人口6.5萬。鎮政府駐白地市街。湘桂鐵路、322國道穿境而過。轄上游街、車站、第三居委會3個居委會和香花塘、灣龍町、五七、油草塘、東風、雙泉井、元里坪、江塘沖、楓樹山、井華、東方紅、元木沖、小河塘、盤塘、坪和塘、蒼江橋、徐家、禾沖、大沖、雙峰、珍珠塘、瑤塘、石灣、岔……。 |
風石堰鎮政府位于祁東縣城西中部322國道,由原花屋、毛坪、和平、紫沖風石堰共5個鄉鎮合并而成,離縣城11公里,湘桂鐵路線、322國道從該鎮中心穿過交通十分暢順,全鎮共有4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50957人,11.09平方公里,山林面積70183畝,稻田面積26508.8畝,旱土面積3936.9畝,水面積7160畝。近幾年來,風石堰鎮各項事業發展迅速,農民增收,經濟發展步入快車軌道,各項公益……。 |
祁東縣轄鎮。1949年屬過水坪區,1956年為過水坪鄉,1958年屬前豐公社,1968年更名過水坪公社,1984年為過水坪鄉,1995年改過水坪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97平方公里,人口4.7萬。鎮政府駐過水坪街。白歸線、祁(陽)祁(東)線經此。轄延吉街、圩復街2個居委會和鐵坑、蝦塘、矮井、樟樹、大福、年塘、洋回、日輝、百壽、過水坪、達沖、陽明、向山、上湖、過路、金龍、雙榆、望崗、葉……。 |
祁東縣轄鎮。1955年為農村合作社,1958年為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43公里。面積93.3平方公里,人口3.2萬。鎮政府駐官家嘴街。白太公路經此。轄上街、新街2個居委會和茂豐、白汐、珍珠、大源、泉陂、雷阿、大興、三秀、蘭田、日升、黃茆、粑頭、官家、竹兒、石龍、草源、白沙、濤水、永年、永忠、爐后、山塘、陽巖、禮沖、泉井、煙草、爐邊、長源、懷遠、馬止、莊稼、陳家、秘木、竹塘、橫沖……。 |
黃土鋪鎮人民政府位于祁東縣西部X089XG 15公里處,是祁東縣西區的咽喉之地,北與邵東相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交通發達。是1995年5月由原黃土鋪區的黃土鋪鎮、三星鄉、上升鄉合并而成,共有行政干部42人,轄37個村、2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8萬人。鎮域面積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萬畝,其中水田2.8萬畝,農產品以黃花菜為主,農產品加工業以黃花菜、茹粉加工為主。境內有……。 |
調整洪橋鎮、白鶴鋪鎮行政區劃,并將調整后的洪橋鎮、白鶴鋪鎮撤銷鄉鎮建制,設立洪橋、玉合、永昌、白鶴4個街道祁東縣轄鎮。1949年屬祁陽縣東富鄉、泉塘鄉,1958年合并為白鶴鋪公社,1984年與水口公社合并為白鶴鋪鄉,1990年改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5公里,面積81.7平方公里,人口4.4萬。鎮政府駐白鶴鋪街。湘桂鐵路和322國道橫貫鎮境。轄楊名、鳳形2個居委會和東富、百家、荷花、前豐、華豐、……。 |
祁東縣轄鎮。1949年為祁東第二區,1958年為金橋公社,1984年置鄉,1995年置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1公里,面積79.4平方公里,人口4.5萬。鎮政府駐金蘭橋。洪河公路貫穿全境。轄黃土山、新市2個居委會和映月、龍溪、銀盤、馬橋、清塘、月平、市中、沙沖、油子、長嶺、深山、黃橋、朝陽、金橋、深田、路陂、枧橋、平山、黃吉、豐仁、官山、夏鋪、竹葉、會皂、九塘、云豐、新橋、龍門、勝利、金竹、許……。 |
祁東縣轄鎮。原為歸陽公社,1983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3公里,面積76.5平方公里,人口3.9萬。鎮政府駐歸陽街。轄一、二、三3個居委會和前進、新光、財宏、青堰、福羅、碧塘、三沖、旺沖、孝友、志木、七碗、蘇家、羅福、湘江、大吉、青峰、富塘、滿足、茶園、彩子、劉英、三房、茅坪、屯興、長江、幸福、潘家、印塘、宜壽、兩頭、廖阿、西塘、客談、雙河、李屋、青塘、紅光、戰勝、羊山、茶山、湖石、上荊……。 |
靈官鎮因靈官殿而得名。1953年3月,為靈官鄉,屬祁東縣第一區。1956年6月,屬雙橋基點鄉管轄。1958年10月,屬雙橋人民公社一個耕作區。1961年8月,成立靈官人民公社,屬雙橋區。1984年,復稱靈官鄉。1990年1月,撤鄉建鎮,仍屬雙橋區。1995年4月,撤區并鄉,大同市鄉及大興鄉的東園、棗園、崇高3個村劃入靈官鎮。位于祁山余脈熊羆嶺下,面積74.2平方公里,管轄32個村,2個居民委員會,……。 |
祁東縣轄鎮。1949年屬四靖鄉,1951年為雙橋鄉,1958年為公社,1984年改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1公里,面積72平方公里,人口4.1萬。鎮政府駐雙橋街。洪靈公路經此。轄雙上、雙下2個居委會和白馬、公泉、雙橋、何家、會河、馬安、江南、凍頭、石子、秧塘、哨町、青林、洪塘、勾蘭、廟山、永慶、月塘、金盆、塘巷、模氣、界頭、油塘、馬埠、紅專、中山、同樂、后南、大云、坪頭、高橋、建新、洋湖、鳥塘……。 |
祁東縣轄鎮。1952年為鄉,1958年為公社,1984年改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68.5平方公里,人口3.7萬。鎮政府駐葵花園。新白太路經此。轄煙和嶺、先鋒、擔干山、太和橋、魯家橋、水溪橋、袁家嶺、百歲門、羊角塘、東村、包圣殿、侯塘、紅日山、龍豐、柒塘、秧塘、路亭、車元、狹口、鳳坪、曾家塘、江西口、青云、黃丫橋、成家嶺、長壩塘、石山堰、對塘、謝家沖、歐陽、白合橋、長灘橋、杜頭橋、……。 |
石亭子鎮位于祁東縣中西部,丘陵地區,地形狹長,距縣城35公里,北臨黃土鋪,西連磚塘,東鄰白地市,南接祁陽文富市,全鎮幅員面積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239畝,下轄27個行政村,324個村民小組,8761戶,總人口32064人,其中農業人口31634人,境內交通十分便利,省道S317從該鎮通過,祁(東)太(和堂)、白(地市)邵(陽)兩條縣級公路從鎮邊穿過,祁(東)公公路貫穿全鎮,村村組組通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