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8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公布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名單的通知》(農辦產〔2023〕7號),經績效考核、認定申請、省級推薦和材料審核等程序,共認定770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
育新鎮現有土地面積6.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4.71萬畝。總戶數3605戶,人口13297人,其中農牧民數12844人,黨員389人,其中農牧民黨員數273人。共有10個自然村,10個區級文明單位、市級文明單位4個,市級文明小康示范村1個,農牧民結合戶1873戶。其中5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有:上海西蒙羊絨衫廠、李巖木材深加工廠、楊家醬油廠等。.……。 |
頭道橋鎮行政隸屬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位于杭錦后旗南部,杭錦后旗、磴口縣、杭錦旗、臨河區四旗縣區交匯處,是臨河、陜壩、磴口的三角地帶,“走西口民俗第一村”位于本鎮,是巴彥淖爾旅游的重要景區。1958年屬二道橋人民公社轄地,1961年從二道橋公社劃出設頭道橋公社,1976年劃出部分設黃河公社,2001年撤銷頭道橋鄉和黃河鎮改建頭道橋鎮,2005年鄉鎮機構改革時,將查干鄉的三個村并入頭道橋鎮。頭道……。 |
千里山鎮千里山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中央0就在今天的新地境內“蘭城子”設立了沃野縣城。根據考證,當年的沃野縣城設有府衙、賈市及作坊。“五銖”、“大泉五十”等眾多錢幣的出土,證明這里曾是一個經貿繁盛之地;“銅簇”、“鐵芯箭桿”的出現,仿佛使人們看到了逝去的戰火硝煙。歲月悠悠,先民們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繁衍,造就著游牧文化。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千里山鋼鐵廠的建立為標志,千里山地……。 |
金河是鄂溫克語“罕的里脊肉”之意,因鎮內河流“金河”而得名,金河鎮地處大興安嶺北段西坡,根河市偏西,北緯52°,東經123°,是全國緯高最高的邊垂小鎮之一。總面積5353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積300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89.9%。全鎮轄五個居民委員會,3個林場居民點。鎮內由地林鐵電四部分組成。總人口27657人,由蒙、漢、回、滿、朝鮮、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藏、錫伯、俄羅斯11個民族組成,少……。 |
伊和淖爾蘇木鄉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下轄:152529200200 210 寶日陶勒蓋嘎查村 152529200201 220 查干烏蘇嘎查村 152529200202 220 伊斯音高勒嘎查村 152529200203 220 高日罕嘎查村 152529200204 220 柴達木嘎查村 152529200205 220 哈日毛都嘎查村 152529200206 220 賽罕淖爾嘎查村 ……。 |
東八號鎮位于四子王旗所在地西南,距烏蘭花鎮20公里,東與察右中旗交界,西與達茂旗毗鄰,南與武川卓資縣毗連,110國道縱貫本鎮南北。地處東經111°31′—111°44′,北緯41°18′—41°27′。東八號鎮所轄20個村委會,總轄地面積785平方公里,總人口36358人。氣候特點風多雨少,空氣干燥,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無霜期120天左右。以農業為主,多種經營,全面發展。該鎮是全旗重要馬鈴薯……。 |
因鎮人民政府駐義勒力特嘎查而得名。“義勒力特”系蒙古語,意為“勝利”。義勒力特鎮……。 |
東風鎮行政隸屬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位于開魯縣東部,為國家級特色小鎮、自治區美麗宜居小鎮、文明鎮,是通遼旅游、開魯草原旅游的必經之地。東風鎮歷史悠久,1913年金姓開大車店,稱金家店。1949年屬第二區,1956年屬道德鄉,1958年更今名,屬明仁公社。1960年析建東風公社,取“東風”壓倒“西風”之意。1984年改設東風鎮。2006年5月開魯縣行政區劃調整,原道德鎮并入東風鎮。東風鎮位于開魯縣與通……。 |
阿拉善右旗轄蘇木。“阿拉騰敖包”系蒙古語譯音,意為“金敖包”。1964年設阿拉騰敖包公社,1969年至1979年劃入阿拉善左旗,1984年置蘇木。位于旗境東北部,距旗府270公里。面積3 327平方公里,人口0.1萬,蒙古族占55.3%。巴(彥浩特)額(肯呼都格)、額(肯呼都格)塔(木素)公路過境。轄則勒博日格、滾達來、阿日格楞臺、巴音塔拉、查干努日、巴音套海6個嘎查委員會。以牧為主,牧養駱駝、白……。 |
輝蘇木鄉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鄂溫克族自治旗。下轄:150724202200 220 翁公陶海嘎查村 150724202201 220 輝道嘎查村 150724202202 210 哈克木嘎查村 150724202203 220 烏蘭寶力格嘎查村 150724202204 220 西貴圖嘎查村 150724202205 220 巴音勿拉嘎查村 150724202206 220 伊拉利特嘎查村 1507……。 |
一肯中鄉位于寧城縣中部,北靠小城子鎮和汐子鎮、東臨大明鎮、西接大城子鎮和三座店鎮、南與大雙廟鎮接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大三線橫穿東西,國道306、興哈線縱貫南北。地勢以丘陵山地為主,土質肥沃,土壤層厚,屬典型的旱作農業區。總面積224平方公里。轄25個行政村、188個村民組,12405戶、36644人。【農林牧業】 全鄉耕地面積12972.09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9357.67公……。 |
巴達爾胡鎮地處扎賚特旗所在地西北45公里、神山南麓、綽爾河北岸,總面積668平方公里,轄14個嘎查、46個自然屯,總人口2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98%。這里屬于典型的淺山丘陵區,平均海拔在325米左右。現有耕地20萬畝,自然草場25萬畝,次生林27萬畝。綽爾河貫穿全境,河套內花草叢生,林木繁茂,兩岸夾山。岸邊蒙古包炊煙裊裊,牛羊似珍珠般灑在兩岸的草地上,民族風情濃郁。這是一塊美麗富饒,急待開發的處……。 |
東杜爾基鎮位于突泉縣東北部,總面積39萬畝。轄20個村,25000人口。111國道在境內通過20公里。電話、手機可直撥國內國際長途。良好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先進的通訊設施為東杜爾基鎮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 東杜爾基鎮糧食總產在3800萬公斤,家畜4萬頭(只)。林地面積58000畝。森林覆蓋率15%以上。農業開發標準高,質量好,治理水土保持面積5萬畝。全鎮個體工商戶107戶,從……。 |
一、地理位置與歷史沿革 統部,百年小鎮。地處北緯40°46′--43°58′,東經117°49′--118°4′,南北長19公里,東西寬22.5公里。總面積為270.4平方公里。座落于巴爾汰河中游,林西北部,鎮政府駐地距縣城45公里,省道S204線,從鎮中穿過,東、南、北面分別與本縣三個鄉鎮相接,西與克什克騰旗毗鄰。 統部鎮,現轄7個行政村(統部村、吉林壩村、水泉村、曹家屯村、兩間房村、小……。 |
豐鎮市轄鄉。1953年設巨寶莊鄉,1956年改巨寶莊中心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9公里。面積143.1平方公里,人口1.5萬。豐(鎮)準(格爾)電氣鐵路、呼(和浩特)陽(高)公路橫貫鄉境。轄巨寶莊、十三號、張字、辰字、鋪路、丹州營、馬廠梁、西十八臺、東十八臺、四號、二道墻11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亞麻、馬鈴薯。鄉鎮企業以輝綠巖開采加工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