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湖南洞村屬五區黃蓮鄉管理。 解放初期分別建立黃蓮、螺蟹兩個鄉。 1950年隸屬八區,駐地松坎。 1955年,改各區數序稱謂,冠以區駐地地名,四區稱松坎區。 1956年撤螺蟹鄉擴大黃蓮鄉。 1958年湖南洞村建高潮大隊。 1964年公社化后,建立黃蓮公社,隸屬于松坎區。 1984年調整體制,并區設鄉鎮,黃蓮公社改為黃蓮鄉。 高潮大隊改為湖南洞村,隸屬于黃蓮鄉。 1992年,桐梓縣實行建鎮并鄉撤區,黃蓮鄉與白露鄉部分村合并建立黃蓮鄉,駐地黃蓮壩。 2003年至2006年,根據省、市要求,實施撤區合村并組,湖南洞村維持原建制。 |
解放前,大溪河村屬五區黃蓮鄉管理。 解放初期分別建立黃蓮、螺蟹兩個鄉。 1950年隸屬八區,駐地松坎。 1955年,改各區數序稱謂,冠以區駐地地名,四區稱松坎區。 1956年撤螺蟹鄉擴大黃蓮鄉。 1958年大溪河村建聯合大隊。 1964年公社化后,建立黃蓮公社,隸屬于松坎區。 1984年調整體制,并區設鄉鎮,黃蓮公社改為黃蓮鄉。 聯合大隊改為大溪河,隸屬于黃蓮鄉。 1992年,桐梓縣實行建鎮并鄉撤區,黃蓮鄉與白露鄉部分村合并建立黃蓮鄉,駐地黃蓮壩。 2003年至2006年,根據省、市要求,實施撤區合村并組,大溪河村維持原建制。 |
解放前,上螺蟹村屬五區黃蓮鄉管理。 解放初期分別建立黃蓮、螺蟹兩個鄉。 1950年,隸屬八區,駐地松坎。 1955年,改各區數序稱謂,冠以區駐地地名,四區稱松坎區。 1956年,撤螺蟹鄉擴大黃蓮鄉。 1958年上螺蟹村建團新大隊。 1964年公社化后,建立黃蓮公社,隸屬于松坎區。 1984年調整體制,并區設鄉鎮,黃蓮公社改為黃蓮鄉;上螺蟹大隊改為上螺蟹村,隸屬于黃蓮鄉。 1992年,桐梓縣實行建鎮并鄉撤區,黃蓮鄉與白露鄉部分村合并建立黃蓮鄉,駐地黃蓮壩。 2003年至2006年,根據省、市要求,實施撤區合村并組,上螺蟹村維持原建制。 |
解放前,下螺蟹村屬五區黃蓮鄉管理。 解放初期分別建立黃蓮、螺蟹兩個鄉。 1950年隸屬八區,駐地松坎。 1955年,改各區數序稱謂,冠以區駐地地名,四區稱松坎區。 1956年撤螺蟹鄉擴大黃蓮鄉。 1958年下螺蟹村建桂新大隊。 1964年公社化后,建立黃蓮公社,隸屬于松坎區。 1984年調整體制,并區設鄉鎮,黃蓮公社改為黃蓮鄉;下螺蟹大隊改為下螺蟹村,隸屬于黃蓮鄉。 1992年,桐梓縣實行建鎮并鄉撤區,黃蓮鄉與白露鄉部分村合并建立黃蓮鄉,駐地黃蓮壩。 2003年至2006年,根據省、市要求,實施撤區合村并組,下螺蟹村維持原建制。 |
解放前,大路井村屬五區黃蓮鄉管理。 解放初期分別建立黃蓮、螺蟹兩個鄉。 1950年隸屬八區,駐地松坎。 1955年,改各區數序稱謂,冠以區駐地地名,四區稱松坎區。 1956年撤螺蟹鄉擴大黃蓮鄉。 1958年大路井村建春森大隊。 1964年公社化后,建立黃蓮公社,隸屬于松坎區。 1984年調整體制,并區設鄉鎮,黃蓮公社改為黃蓮鄉。 春森大隊改為大路井,隸屬于黃蓮鄉。 1992年,桐梓縣實行建鎮并鄉撤區,黃蓮鄉與白露鄉部分村合并建立黃蓮鄉,駐地黃蓮壩。 2003年至2006年,根據省、市要求,實施撤區合村并組,大路井村維持原建制。 |
解放前,大路井村屬黃蓮鄉管理的四五六保。 解放后建立后深、道竹、白露三個鄉。 1950年隸屬八區,駐地松坎。 1955年,三鄉合并為白露鄉,駐地白露街。 公社化后,將羊蹬區管轄的水銀公社以河為界,一半劃給白露公社,一半劃給塞口公社,后又將劃給塞口公社的一半并為白露公社,駐地不變。 1958年,后深溪建立新臺大隊。 1968年,恢復水銀、白露公社原建制。 1972年,駐地搬遷至瓦窯坪。 1984年,調整體制,并區設鄉鎮,白露公社改為白露鄉。 新臺大隊改為后深溪村,隸屬于白露鄉。 1992年,桐梓縣實行建鎮并鄉撤區,黃蓮鄉與白露鄉部分村合并建立黃蓮鄉,駐地黃蓮壩。 2003年至2006年,根據省、市要求,實施撤區合村并組,后深溪村維持原建制。 |
解放前,向坪村屬黃蓮鄉管理的四五六保。 解放后建立后深、道竹、白露三個鄉。 1950年隸屬八區,駐地松坎。 1955年,三鄉合并為白露鄉,駐地白露街。 公社化時,將羊蹬區管轄的水銀公社以河為界,一半劃給白露公社,一半劃給塞口公社,后又將劃給塞口公社的一半并為白露公社,駐地不變。 1958年,向坪村建立向坪大隊。 1968年,恢復水銀、白露公社原建制。 1972年,駐地搬遷至瓦窯坪。 1984年調整體制,并區設鄉鎮,黃蓮公社改為黃蓮鄉;向坪大隊改為向坪村,隸屬于黃蓮鄉。 1992年,桐梓縣實行建鎮并鄉撤區,黃蓮鄉與白露鄉部分村合并建立黃蓮鄉,駐地黃蓮壩。 2003年至2006年,根據省、市要求,實施撤區合村并組,向坪村維持原建制。 |
解放前,銀山村屬黃蓮鄉管理的四五六保。 解放后建立后深、道竹、白露三個鄉。 1950年隸屬八區,駐地松坎。 1955年,三鄉合并為白露鄉,駐地白露街。 公社化后,將羊蹬區管轄的水銀公社以河為界,一半劃給白露公社,一半劃給塞口公社,后又將劃給塞口公社的一半并為白露公社,駐地不變。 1958年,銀山村建立銀山大隊。 1968年,恢復水銀、白露公社原建制。 1972年,駐地搬遷至瓦窯坪。 1984年調整體制,并區設鄉鎮,黃蓮公社改為黃蓮鄉,銀山大隊改為銀山村,隸屬于黃蓮鄉。 1992年,桐梓縣實行建鎮并鄉撤區,黃蓮鄉與白露鄉部分村合并建立黃蓮鄉,駐地黃蓮壩。 2003年至2006年,根據省、市要求,實施撤區合村并組,銀山村維持原建制。 |
解放前,新莊村屬黃蓮鄉管理的四五六保。 解放后建立后深、道竹、白露三個鄉。 1950年隸屬八區,駐地松坎。 1955年,三鄉合并為白露鄉,駐地白露街。 公社化后,將羊蹬區管轄的水銀公社以河為界,一半劃給白露公社,一半劃給塞口公社,后又將劃給塞口公社的一半并為白露公社,駐地不變。 1958年,建立大隊。 1968年,恢復水銀、白露公社原建制。 1972年,駐地搬遷至瓦窯坪。 1984年調整體制,并區設鄉鎮,黃蓮公社改為黃蓮鄉,新莊大隊改為新莊村,隸屬于黃蓮鄉。 1992年,桐梓縣實行建鎮并鄉撤區,黃蓮鄉與白露鄉部分村合并建立黃蓮鄉,駐地黃蓮壩。 2003年至2006年,根據省、市要求,實施撤區合村并組,新莊村維持原建制。 |
解放前,道竹村屬黃蓮鄉管理的四五六保。 解放后建立后深、道竹、白露三個鄉。 1950年隸屬八區,駐地松坎。 1955年,三鄉合并為白露鄉,駐地白露街。 公社化后,將羊蹬區管轄的水銀公社以河為界,一半劃給白露公社,一半劃給塞口公社,后又將劃給塞口公社的一半并為白露公社,駐地不變。 1958年,道竹村建共和大隊。 1968年,恢復水銀、白露公社原建制。 1972年,駐地搬遷至瓦窯坪。 1984年調整體制,并區設鄉鎮,白露公社改為白露鄉。 共和大隊改為道竹村,隸屬于白露鄉。 1992年,桐梓縣實行建鎮并鄉撤區,黃蓮鄉與白露鄉部分村合并建立黃蓮鄉,駐地黃蓮壩。 2003年至2006年,根據省、市要求,實施撤區合村并組,道竹村維持原建制。 |
解放前,黃蓮壩村屬五區黃蓮鄉管理。 解放初期分別建立黃蓮、螺蟹兩個鄉。 1950年隸屬八區,駐地松坎。 1955年,改各區數序稱謂,冠以區駐地地名,四區稱松坎區。 1956年撤螺蟹鄉擴大黃蓮鄉。 1958年黃蓮壩村建高峰大隊。 1964年公社化后,建立黃蓮公社,隸屬于松坎區。 1984年調整體制,并區設鄉鎮,黃蓮公社改為黃蓮鄉。 高峰大隊改為黃連壩村,隸屬于黃蓮鄉。 1992年,桐梓縣實行建鎮并鄉撤區,黃蓮鄉與白露鄉部分村合并建立黃蓮鄉,駐地黃蓮壩。 2003年至2006年,根據省、市要求,實施撤區合村并組,黃蓮壩村維持原建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