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屬瑞安縣嘉嶼鄉五十一都。 清后先后屬瑞安縣嘉義鄉,西區和嘉義區。 1931年置大峃鎮,屬瑞安縣第五區。 1938年撤大峃鎮建仁讓、友助2里。 1939年改仁讓里為大峃鎮,友助里改設新峃鎮。 1946年新峃鎮并入大峃鎮。 1948年歸屬文成縣,辦事處。 1949年屬大峃區,為縣政府駐地;同年分設新峃鎮。 1950年分置徐珊鄉。 1956年3月徐嶺鄉、珊門鄉并入大峃鎮;9月分設雙垟鄉。 1958年撒鎮設大峃生產大隊。 1959年改設大峃管理區。 1961年改為大峃公社。 1965年改稱大峃鎮人民委員會,歸縣直轄。 1984年恢復大峃鎮建制。 1992年雙垟鄉并入大峃鎮。 2011年龍川、樟臺、周壤、金爐、里陽5個鄉和金垟鄉李山、小龍、谷山、橫培4個村并入大峃鎮。 2016年1月析置周壤鎮,沿用至今。 |
明、清時分屬青田縣八都、九都。 清宣統元年(1909)屬青田縣南田鄉、鰲里鄉。 1947年屬青田縣岙里鄉、三陽鄉。 1948年劃歸文成縣。 1949年屬南田區鰲里鄉、初陽鄉。 1950年屬南田區石西鄉、篁莊鄉。 1952年改屬西坑區石莊鄉、西里鄉、篁莊鄉。 1956年復屬南田區石西鄉、篁莊鄉。 1958年篁莊鄉并入石西鄉。 1961年設百丈漈公社。 1981年又改為石莊公社。 1984年改設石莊鄉。 1985年由石莊鄉析置篁莊鄉。 1992年石莊鄉、篁莊鄉、黃嶺鄉合并設百丈漈鎮。 2011年二源鄉及富岙鄉后村并入,2016年1月析置二源鎮,沿用至今。 |
清宣統元年(1909)置青田縣南田鄉。 1930年析置三灘鄉。 1948年劃歸文成縣。 1950年分設龍岙鄉、西垟鄉、黃寮鄉。 1952年析置岳山鄉。 1956年龍岙鄉、岳山鄉并入南田鄉。 1958年改稱南田生產大隊。 1959年改稱南田管理區。 1961年改稱南田公社,同年分設龍岙公社。 1984年復稱南田鄉。 1985年改為南田鎮。 1992年岳梅、西湖、龍岙、三源4鄉并入。 2011年十源鄉、黃寮鄉并入南田鎮,沿用至今。 |
清宣統元年(1909)屬鰲里鄉。 1930年置西坑鄉,屬青田縣第二區。 1948年劃歸文成縣,屬南田區。 1950年分設石后鄉、上垟鄉。 1952年分設梧溪鄉、上田鄉,屬西坑區。 1956年梧溪、上田2鄉合并。 1958年改設西坑大隊。 1959年改為西坑管理區。 1961年改稱西坑公社。 1984復稱西坑鄉;1992年5月敖里畬族鄉并入,改稱西坑畬族鎮。 2011年石垟、嶺后、下垟3鄉并入。 2016年1月,析原石垟、嶺后、下垟3鄉轄地設銅鈴山鎮,沿用至今。 |
明、清屬青田縣八外都。 清宣統元年(1909)設黃坦鄉,屬青田縣。 1930年分屬雅梅、王宅、富岙3鄉。 1947年雅梅、王宅2鄉合并,重置黃坦鄉。 1948年劃歸文成縣,改設黃坦鎮,并為縣政府駐地。 1949年分設雅梅鄉、王宅鄉。 1956年王宅、雅梅、里嶺3鄉合并為黃坦鄉;1958年改設黃坦大隊。 1959年又改為黃坦管理區。 1961年分設雅梅、王宅2公社。 1992年復設黃坦鎮。 2011年云湖鄉、富岙鄉并入。 |
明、清及民國初屬瑞安縣義翔鄉、嘉義鄉五十五都。 1930年稱杉溪里,1931年建珊溪鄉,1932年改為鎮,1935年壇岐、西坑、毛坑、西山、南陽5鄉并入,1943年改鎮為鄉。 1948年劃歸文成縣管轄。 1949年改為鎮,環李鄉析出。 1955年轉為建制鎮,1958年改稱珊溪大隊。 1959年改稱珊溪管理區,并析置西山管理區。 1961年改設珊溪公社。 1984年改為珊溪鄉。 1985年復設珊溪鎮,沿用至今。 2016年,珊溪鎮管轄范圍調整,析出分水、平溪、鳳獅、福全、桂庫、三垟、新興7個行政村增設桂山鄉。 |
明、清時屬瑞安縣五十四都。 1931年分屬花潘、方前、稠泛、葛川、葉山5鄉。 1935年5鄉合并設葉稠鄉。 1946年改為巨嶼鄉,屬瑞安縣大峃區。 1948年劃歸文成縣。 1949年龍川鄉赤砂村并入,巨嶼鄉改稱葉稠鄉。 1950年撤葉稠鄉建嶼東鄉、嶼西鄉。 1952年分屬潘徐、葉東、項垟、孔徐、龍垟、方前、黃龍7鄉。 1955年下山鄉雙尖村并入黃龍鄉。 1956年分屬東垟、孔龍、花前、黃龍4鄉。 1992年4鄉合并設巨嶼鎮。 |
明、清屬瑞安縣五十都。 1931年置玉壺鄉,隸瑞安縣第五區。 1932年改設玉壺鎮。 1935年壤垟鄉、店塆鄉、李林鄉、山繪鄉并入,改為玉壺鄉。 1937年復改玉壺鎮。 1948年劃歸文成縣。 1952年析設呈垟鄉、上林鄉。 1956年復為玉壺鄉,吳垟鄉復歸。 1958年改設玉壺生產大隊。 1959年設玉壺管理區。 1961年改設玉壺公社。 1984年復為玉壺鄉。 1985年改設玉壺鎮。 1992年東背鄉、李林鄉并入。 沿用至今。 |
明、清時屬瑞安縣五十一都。 1931年屬瑞安縣石垟鄉、鶴鳳鄉。 1935年屬郭鳳鄉。 1939年設峃口鄉,屬瑞安縣大峃區。 1946年平和鄉并入峃口鄉。 1948年劃歸文成縣管轄,屬大峃區。 1949年析置平和鄉。 1950年劃出橋坑等地歸塔山鄉。 1952年分設周垟鄉、垟岙鄉,屬峃口區。 1956年周垟鄉、垟岙鄉復并入峃口鄉。 1958年改為峃口生產大隊。 1959年改稱峃口管理區。 1961年改設峃口公社。 1984年復稱峃口鄉。 1992年5月歸縣直轄,鄉名未改。 2011年與雙桂、公陽、平和3鄉及金垟鄉溪口、良坑、渡瀆、馱垟尾4村合并設峃口鎮,沿用至今。 |
自明、清至民國初屬瑞安縣嘉嶼鄉、嘉義鄉五十都。 1931年分建周川、嶺南、南壤3鄉。 1935年周川、嶺南、南壤3鄉合并為周南鄉。 1946年周南鄉與鯉陽鄉合并為周陽鄉。 1948年劃歸文成縣管轄,鄉名不變。 1949年解放后,從周陽鄉析置周南鄉。 1950年大南鄉從周南鄉分立。 1952年撤周南鄉分置周坑、南嶺2鄉;大南鄉分為大南、新諸2鄉。 1956年3月,周坑、南嶺、大南、新諸4鄉復合并稱周南鄉,同年9月又析置為大南、周南2鄉;1958年10月,公社化時兩鄉各改稱為大隊。 1959年3月又改稱為管理區。 1961年管理區撤銷改稱周南公社與大南公社。 1981年8月,大南公社更名為大壤公社。 1984年后分別恢復稱周南鄉、大壤鄉;1992年5月,周南、大壤2鄉合并為周壤鄉;2011年3月,周壤鄉并入大峃鎮。 2015年從大峃鎮析出周墩、林山、大坑、中南、外南、聯豐、上龍、岙底、路山、項山、諸葛嶺、麻山、嶺南、新南、嶺岙15個行政村設周壤鎮,沿用至今。 |
明、清時屬青田縣柔遠鄉八內都。 1930年屬青田縣西坑鄉。 1948年劃歸文成縣。 1949年解放,屬西坑鄉。 1950年西坑鄉分設石后鄉、上垟鄉。 1952年上垟分設上垟、下垟鄉,石后分設石門、嶺后鄉。 1956年石門、上垟合并成石垟鄉;1958年改設石垟、下垟大隊。 1959年改為下垟、石垟、嶺后管理區。 1961年改稱下垟、石垟、嶺后公社。 1984復稱下垟、石垟、嶺后3鄉;2011年石垟、嶺后、下垟3鄉并入西坑畬族鎮。 2016年1月,西坑畬族鎮析原下垟、石垟、嶺后三鄉轄地設銅鈴山鎮,沿用至今。 |
明、清時屬青田縣九都。 1930年置初陽鄉,1947年屬三陽鄉。 1948年劃歸文成縣管轄,屬南田區初陽鄉,1949年解放建政仍稱初陽鄉。 1950年析初陽鄉部分地區建二源鄉。 1958年先后改稱二源大隊、管理區;1961年改稱公社,1984年恢復二源鄉原稱。 2011年3月,二源鄉并入百丈漈鎮。 2016年1月從百丈漈鎮析出,稱二源鎮,沿用至今。 |
明、清時屬瑞安縣五十三都。 1935年分屬公陽鄉、雙桂鄉。 1946年屬桂陽鄉。 1948年隸屬文成縣。 1949年分屬峃口鄉、公陽鄉、雙桂鄉。 1950年分屬峃口、養鳳、公陽、桂東、桂西5鄉。 1952年分屬公陽、周垟、東岸、寶垟4鄉。 1956年復屬峃口鄉、公陽鄉、雙桂鄉。 1958年4月劃峃口鄉之吳垟、官坑、九條垟、周坑4村,雙桂鄉之周巖、東坑、上坑3村,公陽鄉之養根、包山底、水井頭、漈下4村設周山鄉;同年10月改為周山生產大隊。 1959年稱周山管理區。 1961年改為周山公社。 1984年復稱周山鄉。 1985年改設周山畬族鄉。 沿用至今。 |
明景泰前屬瑞安縣義翔鄉五十七都。 1934年屬泰順縣榮城鄉,1938年屬第二區橫山鄉,1946年屬百丈區翁山鄉,1948年屬山垟鄉,7月劃歸文成縣管轄,鄉名仍之。 1952年分為山垟、桂庫2鄉。 1956年3月2鄉合并稱桂山鄉,同年9月,復分為山垟、桂庫2鄉;1958年2鄉改稱大隊、管理區。 1959年兩個管理區合并稱桂山管理區。 1961年改稱桂山公社,1984年復稱桂山鄉;1992年,撤區歸縣直轄。 2011年3月桂山鄉并入珊溪鎮。 2016年1月從珊溪鎮分立,復稱桂山鄉。 |
轄地自隋至清屬永嘉縣、安固縣、瑞安縣嘉嶼鄉五十三都。 1930年屬嘉義區桂東村、桂西村。 1931年改稱桂東鄉、桂西鄉。 1935年兩鄉合并稱雙桂鄉。 1946年與公陽鄉合并稱桂陽鄉。 1948年劃歸文成縣管轄,鄉名不變。 1949年解放,析桂陽,復置雙桂鄉。 1950年分為桂東、桂西2鄉。 1952年桂東、桂西又分為包岙、寶垟、西下、東岸4小鄉。 1956年4小鄉合并,再稱雙桂鄉。 1959年改稱為雙桂管理區;1961年改稱雙桂公社,1984年恢復雙桂鄉原稱。 2011年3月并入峃口鎮。 2016年1月從峃口鎮分立,復稱雙桂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