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泉鎮因境地盛產珙石和有蜀南溫泉,二合一得名。 |
明朝在珙縣境內設置三個“巡檢司”,第一個是洞門巡檢司,治所在今巡場鎮,因巡檢司得名。 |
鎮人民政府駐孝兒,傳說昔有人在此為兒女設祭得名。 |
相傳街底有洞(一說是山洞)而得名。 |
上羅鎮因明代在此設上羅長官司而得名。 |
“洛表”之名經考系古彝語音譯而來。洛表即彝族人居住的邊遠地方。 |
鎮人民政府駐洛亥。古名羅海,后演化為今名。 |
相傳王家鎮有王姓老漢在此以賣草鞋為生,后形成集市,并以王姓居多而得名。 |
沐灘鎮有因南廣河中有3個險灘相連而得名。 |
明萬歷年間(1573年—1620年),英人舉旗聚眾造反,四川總督曾省吾派遣總兵劉顯、葉成到此征戰,劉顯總兵的糧草輜重官曹穎隨南廣河而上在此扎營,因此得名。 |
玉和苗族鄉因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成立聯保時駐所在玉皇觀而得名。 |
羅渡苗族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地位于“羅星渡”而得名。 |
相傳山上為古代用兵觀察天象之地,故名為觀斗山,鄉因此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