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西疇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西疇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西灑鎮是西疇縣轄鎮,鎮機關所在地西灑,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全縣最大的集市貿易地。全鎮轄8個村委會及我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56個村(居)民小組42722人,居住著漢、壯、苗、彝、蒙古5種民族,總國土面積175.78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27553.3畝,其中田3385.4畝,地24167.9畝,農民人均耕地0.91畝。

境內高山深谷,奇石怪洞,密林清溪,飛瀑流泉,民風古樸,有舊石器時代遺跡——仙人洞,極具旅游開發價值,特色產品三七、陽荷、八角、人工掛面響譽縣內外;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鉛、鋅、銻、鐵、大理石等礦藏,儲量大、含量高、前景廣極富開發潛力。

面對機遇與挑戰,鎮黨委、政府將以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自覺實踐“-”,積極改善投資環境,決意走出一條特色路。

興街鎮,位于西疇縣西南部,距西疇縣城29公里、麻栗坡縣城27公里、馬關縣城51公里、文山州府51公里,是東達廣西、南出越南的交通要沖,長期以不均是商賈云集之地。近年來,興街鎮不斷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認真開展“-”重要的學習教育,各項事業獲得全面發展。小城鎮建設更是前所未有,占地297畝的經濟貿易區一期開發已完成30米、16米、12米、8米、6米共12條街道的建設,供水、供電、通訊等配套工程同期建成,商家、住戶、管理及服務單位已入住商貿區。鎮黨委、政府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職能,以優惠的政策和優質的服務對接良好的硬件環境,吸引了上海、廣西、浙江及省內的曲靖、文山、麻栗坡等地客商到興街投資。目前,已引進資金400余萬元,辦起了鋅冶煉廠、硅錳冶煉廠、石材廠、鋼球廠和充氧廠,紅磚廠、液化氣供應站等一批項目正在洽談中。

2000年初,興街被列為云南省中心小城鎮試點單位之一。鎮黨委、鎮人民政府將根據、州、縣的有關政策,因地制宜,采取靈活措施和全方位服務的辦法,與縣內外廠商、客商進行平等公正、互利互惠的合作,在更大的范圍、更多的項目上謀求發展。

"   蚌谷鄉位于西疇縣城西北部,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5公里。東接西灑鎮,南鄰興街鎮,西抵蓮花塘,北與硯山縣八嘎鄉接壤。全鄉總面積133.16平方公里(有耕地20706畝,其中地17107畝,田3653畝),全鄉轄7個村委會197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壯、苗、彝、回、蒙古6種民族。到2003年末,全鄉共有5005戶人口20782人,其中農業戶4886戶19794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7人。境內大寨、蚌谷、嚕拉、龍正、龍莊、加保等地屬山區小壩子,除法古村委會多數面積及龍正村委會部分面積屬土山區處,其余均屬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地貌占總國地面積的92%以上。境內共有小二型水庫三個,即:蚌谷水庫、龍正水庫、小橋溝水庫;有小水窖2051口,其中人畜飲水池1870口,引水溝渠4條3.5公里,小壩塘3個。糧經作物以玉米、稻谷、烤煙為主。2003年末,全鄉實現工農業衷情產值2251.3萬元,實現糧食總產量1282萬斤,實現財政收入123.7萬元,農民人均產糧320公斤,人均純收入830元,50%以上的人口擺脫貧困正在向小康邁進。目前全鄉社會政治穩定,經濟5%以上的速度穩步發展。特色產品有烤煙、香椿、優質稻、陸稻、“滇604”、無性系茶葉。

".。

西疇縣轄鄉。1942年置錫瑞鄉,1958年建蓮花塘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改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45公里。面積171平方公里,人口2.1萬。平船公路過境。轄蓮花塘、和平、大錫板、香坪山、小錫板、革岔、界牌、紅石巖、蘆差沖、嘎機10個行政村。有鋁、銻、鎢、鋅等礦藏。農產玉米、稻谷,特產八角。工業以采礦為主。設有香坪山林場,盛產杉木。鄉境有九股水電站,小河溝電站。境內有雞冠山森林公園。
西疇縣轄鄉。1941年設威遠鄉,1971年建馬街公社,1983年因與麻栗坡馬街重名,更名設新馬街區,1987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距縣城49公里。面積116.57平方公里,人口1.6萬。阿木公路過境。轄馬街、坪壩、坡腳3個行政村。有鉛、鋅、銅、鎳礦藏。農產稻谷、玉米、甘蔗、花生。特產草果。工業以采礦、釀酒為主。
柏林鄉位于西疇縣南部,距縣城57千米。西與興街鎮毗鄰,北與坪寨相望,東南與麻栗坡縣的八布鄉、金廠鄉、麻栗鎮接壤。乃是國人皆知的老山戰區駐地,有“云霧繚繞,八角飄香”的美稱,有漢、壯、苗等五種民族。

地處云貴高原南緣斜坡地帶。東南面與麻栗坡縣的八布鄉、金廠鄉、麻栗鎮接壤,西面與本縣的興街鎮毗鄰,北面與本縣的坪寨相望。有耕地20950.95畝,人均耕地0.79畝,地勢南高北低,峽谷較深,溝壑縱橫,山峰遍布,境內最高海拔1769米,最低海拔645米,平均海拔1140米,平均氣溫14.6度。

全鄉轄3個村民委員會86個村民小組。2005年末,全鄉總人口11382人,比上年增2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46‰;農業人口10937人,占總人口的96.09%;境內居住著漢、壯、苗等五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167人,占總人口的19.04%。人口密度165人/平方公里。

"   法斗鄉位于云南省西疇城東南部。全鄉國土面積112.5平方公里,喀斯特面積占85%,屬典型的山區農業鄉。全鄉轄5個村委會143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壯、苗、彝、蒙古5種民族。多年來,全鄉發揚“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基本解決了群眾的溫飽問題。

   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有3萬余畝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有殘存的地史第三、四世紀古老珍稀植物,尤以木蘭科植物最為豐富,有華蓋木、桫欏、法斗觀音座蓮、長蕊木蘭、香木蓮、大葉木蘭等數十種我國珍稀瀕危植物。在世界上已基本滅絕的華蓋木,法斗境內發現5株。每年都有大批國內外專家學者及云南大學、西南林學院的大學生到此考察研究及見習。因而久負“華蓋木之鄉”的美譽。它既是一個巨大的物種基因庫,又是一個良好的科研教育基地,保護與開發價值很大。

   黨的-勾劃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縣委、政府發出了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的號召,面對機遇和挑戰,鄉黨委、政府提出了“轉移人口,調整結構,保護生態,打造品牌,追趕小康”的發展要求,制定了“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攬全局,以實現農民增收、財政解困為目標,以產業結構調整、勞務輸出、基礎設施建設、小城鎮開發、非公有制經濟、財源建設、科教興鄉戰略為重點,突出抓好以5萬畝無公害優質法斗華蓋花椒基地為主導的沿路沿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程,建好集珍稀植物科考與旅游閑為一體的“喀斯特森林公園,打造 “華蓋木之鄉”品牌,全力追趕小康”的發展思路,帶領全鄉人民聚精會神建設小康。

".。

董馬鄉因鄉政府駐董馬村而得名。民國十六年(1927年),董馬鄉境域設董馬保。

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為西疇縣東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為東升鄉。

1952年,設董馬區。

1958年10月,改董馬公社。

1983年5月,改董馬區。

1987年8月,改董馬鄉。

西疇縣轄鄉。1958年建董馬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2公里。面積127.85平方公里,人口1.9萬。有公路通縣城。轄董馬、通心坡、鍋地塘、新寨、芹菜塘、么鋪子、龍里7個行政村。有鋁土礦。農產以玉米為主。工業以采礦為主。

西疇縣轄鄉?h內水稻雜交制種基地。1952年設雞街鄉,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復設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248.51平方公里,人口3.5萬。通公路。轄雞街、太平、大寨、海子、那馬、牛場壩、王家塘、龍老、中寨9個行政村。有錳、銻、汞礦藏。農產玉米、稻谷。盛產甘蔗。東南1公里有龍老仙人洞,為縣內最大溶洞群。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最新国产初高中生精彩视频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 中文字幕丝袜熟女系列 | 亚洲综合色在线综合色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乱在线伦视频 | 亚洲a级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