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興安縣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

興安縣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在城臺嶺始建臨源縣城。

清代,轄東西南北四鄉,縣城屬西鄉在城三甲、四甲。

民國十一年(1922年),廢四鄉設四區,屬西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將四區劃為6區,縣城屬中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將6區合并為4區,縣城屬湘源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將全縣劃為18鄉鎮,縣城稱首善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初沿用“首善鎮”之名。

1950年,改為城關區。

1957年,并鄉撤區后,稱城關鎮。

1959年,改稱城關鎮城市人民公社。

1966年,改稱興安鎮,系以縣名而命名。

1995年,興安鎮與原護城鄉合并為新的興安鎮。

清代以前,為安樂鄉的一部分,或稱臨政里;清屬北八部,又統稱北鄉。

解放前夕,為力頭鄉和會龍鄉。

解放后,曾分屬湘源區、界首區、上游公社、躍進公社、火箭公社。

1962年,會龍鄉與力頭鄉合并稱湘漓區,以后又稱湘漓公社。

1984年,設湘漓鄉。

1999年7月,撤鄉改鎮。

界首鎮是古零陵縣城所在地,是桂北古鎮之一,古代為湘桂2個省級行政區域的交界之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全州縣從湖南劃歸廣西之后,遂為興安、全州兩縣交界之地。

清代,稱安樂鄉或北鄉。

解放前,稱界首鄉。

解放后,曾稱湘源區、界首鄉、界首區、界首公社。

1984年,改稱界首鎮。

清代至民國初期,稱南鄉。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以后,分成急義、高尚、南田3個鄉。

解放后,曾稱高源區、高尚鄉(另分出上桂、南山2鄉)、東方紅公社、高尚區、高尚公社。

1991年,設高尚鄉。

1999年9月,撤銷高尚鄉,改稱高尚鎮。

清代,屬西鄉。

解放前夕,為嚴關鄉。

解放后,曾稱嚴關區、嚴關公社。

1984年,復稱嚴關鄉。

1999年,嚴關鄉撤鄉改鎮。

清代,統稱西鄉。

解放前夕,為溶江、西安兩鄉。

解放后,曾稱西安區、溶江區、溶江公社。

1984年,改稱溶江鎮。

2005年8月,金石鄉撤銷,整建制并入溶江鎮。

清代,屬東五都。

解放前,稱漠川鄉。

解放后,曾稱高源區、漠川區、漠川公社。

1984年,復稱漠川鄉。

古稱融川里,系懷安鄉的一部分。

清代,屬東鄉之東四都。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稱白石鄉。

解放后,曾稱白石公社。

1984年,復稱白石鄉。

清代,為南鄉六都。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以后,分屬俸山鄉、急義鄉、道冠鄉。

解放后,曾稱俸義區、高澤公社、崔家公社。

1984年,改稱崔家鄉。

明、清時,稱六垌。

解放前夕,為華江鄉。

解放后,曾稱華江區、華江公社、華江鄉。

1985年,改為華江瑤族鄉。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成a人v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白嫩少妇视频在线 | 自拍偷拍亚洲一区 | 亚洲动漫精品一区 | 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 亚洲一区二区麻豆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