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地原名下顏,1934年根據其地形似鴻雁,緊靠右江,始改名雁江圩。 |
因洪造、成良、保良各取一字得名。“紅”同“洪”,指洪造;“良”指成良和保良;。 |
民國時期設中顏、五福2村。1953年合置福顏鄉,各中顏、五福取一字得名。“福”指五福;“顏”指中顏;。 |
寓意“和平共濟”之意,故名。“和濟”指和平共濟;。 |
因以三隆片村為中心聯合而成,故名。“聯”指聯合;“隆”指三隆片村;。 |
因駐地在龍莊屯得名。相傳始建于清順治元年(1644),村南邊有一土丘圓似珠,土丘兩旁山脈似龍,呈雙龍搶珠狀,故名。 |
因駐地在那朗屯得名。那朗,壯語Nazliengj,“那naz”指田,“朗liengj”指傘。因村中水田邊有棵大松樹形狀像傘,故名;。 |
1932年調整建制時,縣城右江以東的村名,都冠以“東”字,并按五常“仁、義、禮、智、信”為序命名,此村排在第二,故名。“東”指縣城右江以東;“義”指五常“仁、義、禮、智、信”中的“義”;。 |
1932年調整建制時,縣城右江以東的村名,都冠以“東”字,并按五常“仁、義、禮、智、信”為序命名,此村排在第三,故名。“東”指縣城右江以東;“禮”指五常“仁、義、禮、智、信”中的“禮”;。 |
淥龍,壯語Luzrungz,“淥luz”指山麓,“龍rungz”指山弄。因村深居山麓弄場,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