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驛鎮由原富驛鎮和原金安鄉、原永泰鄉五柳村、原石牛廟鄉三溪村、寶山村、桅桿村合并而成,幅員面積174.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9萬人,耕地面積9萬畝、林地面積12萬畝,是“全國重點鎮”、四川省“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 場鎮建成區面積3.2平方公里。地區生產總值15.03億元、農業總產值5.67億元、工業總產值1.81億元。村級區劃建制調整為25個村(居),轄5個村黨委、15個村(居)黨總支、5個黨支部。 |
黃甸鎮地處鹽亭縣腹心,距縣城17公里,成巴高速和綿西高速在此交匯并設出口,區位優勢顯著。改革中,現黃甸鎮由原黃甸鎮和原三元鄉合并而成,村級建制由37個減少為15個,減幅達64.7%。改革后,全鎮幅員面積132.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1萬,轄區3個社區,12個行政村,村平均幅員面積10.3平方公里,平均人口2900人,是全縣改革力度最大的鄉鎮。改革后,黃甸鎮規模進一步擴大、人口進一步聚集,區位優勢更加凸顯,正在規劃建設鹽亭農產品加工園區,是全縣三個中心鎮之一。如何搶抓改革帶來的機遇,加快要推進中心鎮建設,提高發展質量,是黃甸鎮開展“后半篇”文章的主要著力點。 |
鵝溪鎮幅員面積101.8平方公里、鄉鎮干部39人、全鎮轄9個村居,6017戶,17783人,有漢、回、藏、羌等民族,森林覆蓋率達58.6%,交通便捷,資源豐富。近年來,省市重點項目陸續落戶,現代產業發展迅速,農旅、農工、文旅融合成效明顯,生態種養循環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模初具。 2020年,撤銷劍河鄉和安家鎮,設立鵝溪鎮,以原劍河鄉和原安家鎮所屬行政區域為鵝溪鎮的行政區域,鵝溪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28號。 特產“鵝溪絹”、“安家掛面”,遠銷各地。“鵝溪絹”唐為貢品,宋為文同、蘇軾作畫專用絹帛。 |
據史料考證,此地是華夏中醫始祖岐伯的誕生地,境內諸多岐伯文化遺跡,為弘揚岐伯中醫文化,故而設立“岐伯鎮”。清至民國初年屬安樂鄉,民國7年(1918年)屬北區,民國10年以后屬二區。 民國24年設二區區公署及柏梓聯保辦公處。 民國29年改柏梓聯保為柏梓鄉,轄18保、193甲。 1950年,在此新建柏梓區、鄉人民政府。 1958年建柏梓公社,1984年復設為鄉。 1992年撤區并鄉建立柏梓鎮。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綿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川府民政〔2019〕27號):撤銷來龍鄉、茶亭鄉和柏梓鎮,設立岐伯鎮,以原來龍鄉、原茶亭鄉和原柏梓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岐伯鎮的行政區域,岐伯鎮人民政府駐內江街166號。 2020年,撤銷來龍鄉、茶亭鄉和柏梓鎮,設立岐伯鎮,以原來龍鄉、原茶亭鄉和原柏梓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岐伯鎮的行政區域,岐伯鎮人民政府駐內江街166號。 |
云溪鎮幅員面積85.8平方公里,轄4個辦事處,21個行政村,8個街道居委會,65個居民小組,200個農業社,總戶數20735戶,常住人口6271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1188人,占常住人口總數的53%。有少數民族1000余人。有耕地22328畝,其中田7238畝。全鎮森林覆蓋率達48.5%,年均氣溫16.3度,年降水量860毫米,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城區面積4.2平方公里,有街道37條,商場29個,商店2800余家,集貿市場6個,個體工商戶4000余戶.城區綠化面積58萬平方米.三臺至鹽亭110千伏輸變電線路為鎮區生產、生活提供了豐富的電力資源.光纖程控電話13000多部,移動電話日漸普及.省道唐巴公路穿境而過,省道公路直通梓潼、射洪,每日汽車流量達4000多輛.鎮境內有梓江航道10公里,碼頭3個,水上交通較為便利.綿鹽高等級公路、嫘祖大橋的全面竣工,鹽梓路、鹽蓬路的建設,舊城區的改造為鎮域經濟建設增添了新的硬件.鎮西部有總面積為8.8平方公里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園內負戴山頂有60米高的電視轉播站,山間有風格各異的涼亭10多個..。 |
西陵鎮幅員面積84.32平方公里,位于鹽亭東南面,與金孔鎮、嫘祖鎮、射洪市仁和鎮、射洪市天仙鎮、玉龍鎮、九龍鎮接壤,與西充縣、蓬溪縣毗鄰,全鎮共有12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101個聯合社,鄉村戶數10334戶,鄉村人口30854人,有耕地44455.15畝,林地59418畝,有勞動力19875個,其中常年外出勞動力16518個。2019年農牧漁業總產值14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40萬元。 |
玉龍鎮位于鹽亭縣城以南24公里的梓江、櫸溪交匯處,是綿陽、遂寧兩市接壤的區域中心鎮,鎮域面積92.8平方千米,轄11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3648。玉龍鎮以水產養殖、照紅核桃、重點商貿、小微科技型企業為重要經濟支柱,是鹽亭縣南部的經濟文化重鎮、對外開放的南大門。先后獲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首批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全國重點鎮、國家級衛生鎮。 玉龍建鎮至今300余年,人文底蘊深厚,嫘祖文化、龍獅文化在這里根深葉茂,孝節牌坊、玉龍書院、民國碼頭、七級浮屠塔、古月臺、古榕樹、玉龍泉等古跡名勝盡顯玉龍歷史文化的厚重。玉龍鎮水資源豐富,是鹽亭歷史上唯一一個水上流通商埠,素有“水陸碼頭”之稱。 玉龍鎮主導產業突出。利用低效林、坡耕地等種植核桃1.3萬畝,同時創新核桃生產管理模式,現已實現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條建設。玉龍核桃的經濟效益和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提升,是全縣農業的主抓產業,玉龍鎮也成為綿陽市以核桃生產和加工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小鎮。玉龍鎮便民服務中心,內設民政、社保、計生、殘聯、退役軍人事務等服務窗口,配置了專職工作人員和電腦、電話、復印機等相關辦公服務設施,堅持以“便民、務實、清廉、高效”為宗旨,以“為民服務是我們的職責,讓您滿意是我們的追求”為理念,采取開放式辦公,通過簡化辦事程序,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 |
永泰鎮屬四川盆地輻射丘區地貌、幅員面積69.3平方公里,耕地40422畝,其中水田8498畝,戶籍人口10491戶,25289人。目前村(社區)干部共計52人,農村黨員共計812人。距縣城35公里,與富驛鎮、黃甸鎮、九龍鎮、南部、西充接壤、省道101線穿境而過,湍江河、櫸溪河流經永泰。鎮干部52人,其中公務員30人,事業人員20人,工勤編制2人。鎮內有雷竹、雜柑、香桂、藤椒、核桃、優質稻米、特色水產等特色產業。鹽亭縣唯一2A級風景區玉龍山風景區座落在轄區內。
堅持教育優先,鞏固“兩基”成果,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全鄉在校中小學生956人,中學教育質量位列學區第三,小學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為100%。林業育造管落實,森森覆蓋率達到48%,社會治安秩序良好,社會穩定;實行來客接待、統一標準公開,干部簽到、領導值班及去向公開,公務費用包干指標公開,部門收費和鄉村政務公開,干部考核評定公開制度,廉政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黨干群關系進一步改善。。 |
兩河鎮地處鹽亭西大門,位于綿鹽、鹽三高等公路交匯處,梓江、魏河在這里匯合。轄兩河、共和、垢溪三辦事處,18個村,189個社,20175戶。幅員面積59.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233畝,其中田7806畝,人均有耕地0.98畝。“天保工程”順利實施,森林覆蓋率45%。 全鎮有黨委1個,黨總支5個,基層黨支部36個,黨小組102個,有黨員989名。 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2029萬元,農業總產值6049萬元,農村人均收入1726元。 全鎮投勞8000個,投資20多萬元,繼續完成武引共麻分支渠,高復干渠平臺開挖及襯砌任務和武引工程22條渠系、16處全鎮受益重點涵洞的規劃任務。全鎮涌現出種、養殖大戶2500戶,其中:養蠶10張以上的大戶28戶,養雞1000只以上的大戶15戶,全鎮出欄生豬18296頭,出欄肉牛196頭,羊1536頭,兔出欄3567只,家禽出欄68250只,禽蛋總產量256.7噸。 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先后投資180萬元整治新街,建成了5條寬17米,總長1600平方米的商業街。兩河鎮絲廠等4家企業通過轉制,實現風險抵押租賃承包經營,全年實現稅金20萬元。宗昌壩對外承包,引進資金150萬元,開發竹筍基地50余畝。引進投資100萬元,吸引亞匯加油站等一批企業在綿鹽線落戶。全鎮新發展個體私營企業3個,新增個體工商戶15戶,鄉鎮企業總產值6600萬元,實現利潤120萬元,上交稅金45萬元。 全鎮有中學1所,義務教育學校2所,中心小學1所。在校初中生1274人,小學生2238人,兩河中學、共和小學被縣人民政府評為辦學水平優秀學校和縣校風合格學校。全鎮有衛生院3個,醫療點17個,中級職稱6人。廣播電視站3個,文化場所3個,投資5萬余元,完成了兩河、共和、垢溪光纖傳輸建設任務。全鎮有線電視用戶4100戶,閉路電視入戶率達80%。。 |
現有21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181個社,幅原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5.3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6萬人,耕地面積5.3萬畝,其中水田1.8萬畝,林地面積7.5萬畝。有孟陽、木岡、大同、蟠龍、檬埡、五云、洋溪7個貧困村和一個“三個一”非貧困村紅房村,動態調整后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12戶2428人。位于縣城東南部,東與嫘祖鎮相鄰,南與西陵鎮交界,西與九龍鎮相連,北與西充縣接壤,距鹽亭縣城40公里,大仁路和西玉路貫穿全境,綿西高速、成德南高速穿境而過,距綿西高速出口3公里,距成德南高速互通15公里。有回族、羌族等17個少數民族,是四川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四川省安全社區鎮,被列為“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獲綿陽市委、市政府“衛生鎮”“文明鎮”“村民自治模范鎮”等稱號。在建武引金洗支渠13.6公里、西梓干渠1.9公里、金龍分干渠8.5公里、蓬船灌區西梓干渠延長線9.6公里等水利設施,有小二型水庫9座。金孔鎮處盆中丘陵區,北高南低,海拔350-650米,山丘起伏,溝壑縱橫。氣候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但時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快而不穩,常有倒春寒和春旱;夏季氣溫較高,降雨多而不均,常有夏旱,偶有洪澇;秋季氣溫下降較快,常有低溫連陰雨;冬季干燥,溫暖多霧。年平均氣溫16.9℃,年降雨量850.1mm,年無霜期294天,年日照時數1354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92.7卡/平方厘米,≥10℃活動積溫5462℃/年。鹽亭春早,夏熱,秋短,冬溫,氣候溫和,熱量充沛,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農業生產。土壤質地為壤質,PH值7.4—8.4,有機質平均含量1.08%,中氮(含氮0.099%,有效氮60—100PPm),低磷(有效磷5.8PPm),富鉀。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金孔鎮現有水果、花椒、中藥材等特色產業12000余畝,其中花椒產業4500余畝,柑橘5500余畝,中藥材等其他特色產業2000畝。生豬代養場24個單元年出欄生豬50000余頭,肉鵝基地2個年出欄肉鵝25萬余羽。結合鹽亭縣“1222”工程,金孔鎮黨委政府確定了2022年底,實現“8111”發展目標,即達到生豬年出欄8萬頭、藤椒1萬畝、優質水果(雜柑)1萬畝和優質糧油、蔬菜1萬畝。 |
文通鎮地處鹽亭縣北部,距縣城30公里,幅員面積98.91平方公里,轄10個村2個社區,67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9050戶22232人(其中農村籍人口7586戶18899人;城鎮戶籍人口1364戶3333人;常住人口5633戶,15509人)。我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神為引領,緊緊圍繞既定的發展戰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標,以發展社會經濟為主線,以打贏脫貧攻堅戰、落實民生政策統攬農村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全鎮呈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 衛計辦 辦理生育服務證;辦理獨生子女證;受理獨生子女獎勵申報;計生特殊家庭扶助;紅會人道救助;愛國衛生運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 組織辦 黨組織關系接轉;鹽亭紅管理; 民政辦 優撫定補;擁軍優屬;最低生活保障辦理和資金發放;困難群眾臨時救助;醫療救助;特困人員供養;自然災害救濟;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困境兒童幫扶;地名管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殯葬管理;殘疾人維權;協助辦理《殘疾人證》;辦理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辦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殘疾人個性化服務;殘疾人康復訓練;殘疾人就業幫扶;殘疾人居家托養。便民服務中心主要任務:集中辦理、戶籍、就業、勞動保障、退役軍人服務、醫療保障、社會保障、農業服務、殘疾人服務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對入駐中心、分中心(站)的窗口及工作人員進行日常管理、監督和考核評比;指導和監督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業務辦理,全鎮種植藤椒8000畝,蔬菜3000余畝,棗子600余畝,李子近300畝,探索發展集中連片、規模高效的產業經營模式。 |
嫘祖鎮位于鹽亭東南部,距縣城42公里,于2019年由原金雞鎮、原折弓鄉、原高燈鎮龍盤村、原金孔鎮仙缸(1、2社)合并設立,幅員面積66.6平方公里,是鹽亭南部經濟文化重鎮。嫘祖鎮區位條件優越。地處成渝經濟圈,距成都1小時車程,重慶2.5小時車程,西安4小時車程;是三市(綿陽市、南充市、遂寧市)四縣(鹽亭縣、西充縣、蓬溪縣、射洪縣)交界處,距正在建設的綿西高速出口9公里,省道鹽蓬路、大仁路、先蠶大道穿鎮而過,是鹽亭對外開放的“南大門”。嫘祖鎮自然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美,水資源豐富,蘊藏了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鹽鹵、沙石等礦產資源,森林覆蓋率達55%,綠化率96%,沈水河(俗稱雍江河)橫貫全鎮,素有“九壩十三彎,一河穿中間”之美譽。嫘祖鎮人文底蘊厚重。黃帝元妃嫘祖的出生及歸葬地,蘊涵著深厚的人文內涵。鎮內民風淳樸、尚禮崇文、英才輩出、人杰地靈,常年在外人員近萬人,成功人士300余人。境內有正在建設的5A級嫘祖陵景區、省級道教開放場所天祿觀、市級佛教開放場所高山寺等旅游景點,具有巨大的旅游發展潛力。2017年2月,原金雞鎮列入文化創意型的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鎮發展規劃;2018年1月,原金雞鎮列入四川省“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擴面增量新增300個鎮)。 |
巨龍鎮位于鹽亭縣東南,由原麻秧街道、玉龍鎮2個村和原巨龍鎮8個村居合并而成,距縣城僅12公里,離經開區僅2公里,面積72.7平方公里,鹽蓬公路穿鎮而過,成巴高速橫跨巨龍鎮,鹽亭出口處就設在鎮內。巨龍鎮原設村級建制24個,其中村15個,社區8個,調整后,下轄8個社區(麻秧社區、兩岔河社區、上月園社區、下月園社區、檬子社區、江南社區、石橋社區、臨江社區)和7個村(天水村、勝利村、青豐村、梓水村、鐘溝村、東石村、金昌村),戶籍人口2.6萬人。
巨龍鎮緊靠經開區、地處梓江沿岸,區劃調整后,利用地理優勢,積極解決制約工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努力成為縣委、縣政府工業建設“大后方”。改革中,從“優化空間布局、整合發展資源、增強服務功能、降低運行成本”等方面考慮進行調整。特色產業規模效應初顯,“花果嫘鄉”新增水果種植1000余畝、年產值增加3500萬元,“西部水產”精養擴面200余畝、年產值增加800余萬元。產業發展空間得到拓展,為“花果嫘鄉”產業園發展擴面提供可用地800余畝,為“西部水產”提供近600畝稻魚用地儲備。依靠區位優勢,就近向經開區工業企業輸送勞務人員600余人。推進三產融合,研發基地、凍庫、加工廠、民宿等產業鏈配套設施正日趨完善。下一步,巨龍鎮將鞏固改革成果,提升基層治理服務效能,打造集種養殖、鄉村旅游為一體的產業園區。巨龍鎮便民服務中心服務項目有:社會救助、技能培訓、辦理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服務、流動人口婚育等證明、就業援助、求職介紹、招聘推薦、失業保險金申領、小額貸款擔保、創業培訓、黨員服務、農業科技推廣、申請定期撫恤金、定期補助金、辦理老人優待證、退休老人社會化管理等。 |
九龍鎮屬于丘陵地形地貌、幅員面積118平方公里(較之前增加58平方公里),鄉鎮干部增加到了71人(較之前增加38人),人口達到了43730人(較之前增加19621人),九龍鎮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成德南高速、綿西高速、大仁路、義鹽路穿境而過,交通運輸方便,全鎮通村路達到了100%,通社路達90%。有耕地66774畝(其中:田18181畝);有櫸溪河、龍潭河兩條主要河流,武引工程1條,水資源豐富;有大型頁巖氣井2個,石油礦井27個,自然資源豐富;主產水稻、玉米、油菜、花生、肉牛、生豬、雞、鴨等,有四川億尚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綿陽市川椒王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企業5家。 |
大興回族鄉總面積45.4km²,地形以丘陵為主,戶籍人口1.26萬人,常駐人口0.7萬人,其中主體少數民族回族有3961人,占全鄉總人口的31.4%。耕地面積15433畝,林地面積39691畝。13個基層黨組織。
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兼產棉花、油菜子、花生。養牛、羊、蠶。清建威將軍江長貴出生于鄉境松柏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