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21-2023年度“西藏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21-2023年度“西藏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21-2023年度“西藏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公布,拉薩市尼木縣普松鄉等24個鄉鎮獲自治區命名的“西藏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
“普松”系藏語譯音,意為“山谷”。1959年,為蘇如區。1963年,蘇如區改名為尚日區。1998年,撤區并鄉,改為普松鄉。尼木縣轄鄉。“普松”系藏語譯音,意為“山谷”。1960年建普松鄉,1970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于縣境南部,人口0.2萬。轄如巴、普松、曲水、日崗、白面5個村委會。半農半牧鄉,種植青稞、小麥、豌豆、油菜,牧養山羊、綿羊、牦牛、犏牛。境內有杰鍺水庫。.……。 |
奪底鄉位于拉薩市區北面,面積97平方公里,北依果依拉山,南臨拉薩城區,俯瞰拉薩市容。-行政區劃奪底鄉轄兩個村委會,共有510戶2099人。奪底鄉-農業發展奪底鄉屬城關區的農業鄉之一,全鄉共有2099人、510戶。鄉黨委、鄉0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抓好農業的同時,下大功夫抓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使副業成了這個鄉經濟發展的新途徑。現在,奪底鄉的副業已發展到了采石業、運輸業、建筑業,商業等10多種,副業從……。 |
“龍仁”系藏語譯音,意為“長谷”。1960年,置龍仁鄉。1970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龍仁鄉。當雄縣轄鄉。“龍仁”系藏語譯音,意為“長谷”。1960年設龍仁鄉,1970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部,人口0.14萬,通公路。轄塘莫、烏馬、央熱、那諾崗、龍仁5個村委會,以牧業為主,牧養山羊、綿羊、牧牛、犏牛、黃牛、馬。產貝母等。.……。 |
喀則市轄鄉。1960年成立甲措雄鄉,1988年5月撤區并鄉時,由原屬甲措區的5個鄉合并成立甲措雄鄉。鄉政府駐塔杰村。位于市區東南,年楚河西岸,距市區約10公里。面積471平方公里,人口1.2萬。日(喀則)亞(東)公路橫貫鄉境。轄塔杰、強久俄、強久堆、別、乃歐、奴杰、達林、地納、宗堆、江木堆、夏魯、普夏、普奴、窮孜達康、雄夏、卡堆、窮子讓巴、崗、塔瓦、來卓、聯阿、沙阿林22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青稞、……。 |
“乃龍”意為“盛產青稞之地”,故名。1963年設鄉。1973年改為人民公社。1984年乃龍鄉。聶拉木縣轄鄉。“乃龍”系藏語,意為“產青稞的地方”。1963年建乃龍鄉,1973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于縣城東北,距縣城約150公里。中尼公路過境,明曲河縱貫鄉境。轄乃龍、達曲2個村委會。屬半農半牧鄉,種植青稞、油菜和土豆,牧養犏牛、牦牛、山羊、綿羊等。……。 |
仲巴縣位于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日喀則地區西部、喜馬拉雅山西段與岡底斯山之間。總面積43594平方千米。總人口2萬人(2003年)。縣人民政府駐拉讓鄉*,郵編:858800。行政區劃代碼:542333。區號:0892。拼音:ZhongbaXian。 仲巴縣基本概況 仲巴縣位于東經82°-84.76°、北緯29.15°-31.8°,地處祖國的西南邊陲,日喀則地區的最西端,喜瑪拉山以北,馬泉河兩岸,西銜阿……。 |
協格爾鎮 1960的6月27日,定日縣人民政府成立,駐協格爾村,8月遷出協格爾村。 1968年7月,又遷回協格爾村,之后,協格爾建鎮,逐步成為定日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內道路、給水、供電等公共服務設施基本齊全。它距珠峰登山大本營60公里,具有悠久的歷史,宗山頂上古老的城堡始建于13世紀的元朝,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山腰上的曲德寺始建于1645年,收藏有萬部佛學典籍。.……。 |
艾瑪鄉位于縣境南部,地處湘河與雅魯藏布江匯合處東岸。南以雅魯藏布江為界與日喀則市隔江相望,東靠茶爾鄉,西接卡孜鄉,北鄰達那鄉。全鄉平均海拔3830米,轄區面積4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817.46畝,人口1259戶8539人,鄉政府駐地恰熱村距縣城50公里,日喀則地區駐地38公里。政府建筑面積為630平方米。 “艾瑪”藏語意為“哎呀!在這樣一個地方”。曾用名“野馬崗”。1962年1月從原日喀則劃……。 |
崗巴縣轄鄉。1960年建昌龍鄉,1970年改公社,1987年撤區并鄉時林嘎鄉和昌龍鄉合并成立新的昌龍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25公里。面積約760平方公里,人口0.18萬。轄扎西崗、普、亞歐、鐵布貢、林嘎、乃加、學不認7個村委會。以農為主的半農半收鄉,種植青稞、油菜、豌豆,牧養綿羊、山羊、牦牛等。.……。 |
澤當鎮位于雅魯藏布江中游南岸,是西藏山南地區行署所在地,也是西藏山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距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191公里,距貢嘎國際機場97公里。澤當,藏文意為“猴子玩耍的壩子”。相傳西藏猴子變人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著名的文化名勝古跡——雍布拉康、昌珠寺、猴子洞都在澤當鎮境內。澤當鎮所轄6個居委會,總人口6萬余人,其中常住人口2.58萬人。總面積21988.87畝,耕地面積7269.68……。 |
杰德秀鎮因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杰德秀而得名。14世紀中葉,屬帕木竹巴政權管轄。17世紀中葉,格魯派執政后,第五世達賴喇嘛在杰德秀新設堆谿,并派僧俗宗本各1人管理堆谿。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建杰德秀區,轄杰德秀、斯麥、克西、秀吾、谷介5個鄉。1969年,成立杰德秀區革委會,所轄5個鄉相繼改為公社。1987年,撤區并鄉時,撤銷杰德秀區,組建杰德秀鎮和克西鄉,直屬貢嘎縣。1999年,克西鄉并入杰德秀鎮……。 |
隆子縣轄鄉。1961年至1987年屬三安曲林區,1987年撤區設斗玉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32公里。面積333平方公里,人口0.05萬。轄斗玉、加麥、克木3個村委會。以農牧業為主,農作物一年兩熟。種植小麥、青稞、油菜、蕎麥,牧養牦牛、黃牛、羊。地處色曲河下游,建有裝機容量80千瓦的水電站1座。.……。 |
下水,為藏語音譯,意為護膚脂。1984年7月,成立下水鄉。1987年11月,久河鄉并入下水鄉。1999年8月,唐布齊鄉并入下水鄉。下水鄉位于西藏山南瓊結縣。下轄:542225201201 220 下水村 542225201202 210 措杰村 542225201203 220 唐布齊村 542225201204 220 久村 ……。 |
昌果,曾譯為城果、長果、陳果,藏語含義為場地的入口。因鄉政府所在地昌果村得名。1959年6月,成立多吉扎區,昌果屬之。1962年,多吉扎區更名為昌果區,下轄原多吉扎區的昌果、劉瓊、普夏、甘旦4個鄉。1969年,昌果鄉改設為公社。1984年9月,又改設為鄉。1988年,撤銷昌果區,組建昌果鄉。昌果鄉直屬貢嘎縣。1999年,昌果鄉劉瓊劃歸吉雄鎮。昌果鄉地處薩嘎縣西部,本鄉就位于中尼邊境的交界處,邊境線……。 |
林芝縣轄鎮。位于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距林芝地區所在地八一鎮僅18千米。平均海拔3 000米。原名達孜鄉,1999年撤鄉建鎮,改名林芝鎮。總面積1 500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鎮0駐地果若村。人口480戶、2 342人。耕地面積443.3公頃,主要飼養羊、牦牛、黃牛、犏牛、藏豬、藏雞等。森林面積854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55.1%。200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29萬元,旅游收入近1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