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23年度十堰市“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
2023年度十堰市“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
十堰市市政府辦公室發布《關于表揚2023年度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的通報》,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辦事處蔡灣村等50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受到通報表揚。 |
西蒿坪村:以高山坪地上長滿野生蒿草為特征,以大河上游支流的方位,命名的自然村落名稱。晚清時期,屬杜家川團銀杏坪聯保,民國時期屬杜家川區西蒿坪鄉。1952年建立新政權,設西蒿鄉,隸屬橋上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設立西蒿管理區西坪農業生產大隊,隸屬橋上公社。1975年撤區并社,將木瓜、銀坪、東蒿、西蒿、杜川五個公社合并為橋上公社,西坪大隊隸屬橋上公社。1982年更名為西蒿大隊,1984年,撤銷……。 |
五谷廟村,此村落東側山上巖洞建有五谷廟,以五谷廟為方位特征,命名附近村落為五谷廟村。清光緒七年至宣統三年(1881-1911年),本縣共劃分12甲69聯保,五谷廟由大木團管轄;民國15年,本縣劃分為14個區,五谷廟歸大木區管轄;民國20年,賀龍率紅軍三軍到房縣,開辟了以房縣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據地,建立縣、區、鄉蘇維埃政權,五谷廟隸屬大木區;民國23年,本縣又并為5個區,五谷廟歸五區大木廠鄉管轄;……。 |
倉坪村,所處的位置周邊群山環繞,中間形成象收藏谷物的糧倉一樣的坪地。也寓意風調雨順、年年豐收、陳倉滿囤,象征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晚清時期,在此地屬九道梁團倉坪聯保,設有倉坪市,舊志記載“倉坪市距縣城180里”。民國時期,設太湖鄉,屬四區,后改為中壩區范家埡鄉轄。1952年建立新政權,設范家埡區板倉鄉(1956年更名九道公社板倉管理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成立倉坪農業生產大隊,隸屬九道人民……。 |
相傳古時,此村落住著一戶人家祖孫五代同堂,人丁興旺。孫子年近古稀,兒子已逾耄耋,父親百歲開外,均髯發花白,耳聰眼明,精神矍鑠。行人問及家族誰來管理仍有父親掌管家事。問及何故,全家高壽,緣于常飲門前古井之水。該古井邊有一棵千年翠柏和一株百年首烏,柏枝承接甘霖,復滴于首烏藤蔓之上,后淌入井水之中,稱之神泉。后來,附近的人都來這里飲水,果真延年益壽,后出百歲多人,故稱此村落為老人坪村。明清時代在這里實行……。 |
因漁塘灣南北3公里處有對稱的兩個土臺子,稱上臺子和下臺子,故名。1949年為雙臺村;1955年為雙臺管理區二大隊,三大隊1958年改為紅旗大隊,1975年更名為雙臺大隊;2001年與寨溝合并為雙臺村,自命名一直沿用至今。雙臺村……。 |
1949年稱迎豐溝村。1955年時稱迎豐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稱迎豐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稱迎豐村,隸屬城郊區。1987年,撤區并鄉城郊區改名潘口鄉。2001年,迎豐村劃歸到城關鎮,一直沿用至今。迎豐村……。 |
此村境內有一河,河底有四公里長全是青石板,故稱。1949年時屬石底村,1955年合作化時屬石底農業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石底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后屬石底村,一直沿用至今。石底村……。 |
1949年為白廟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中心一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雙龍公社四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為韓溪河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韓溪河村,一直沿用至今。韓溪河村……。 |
1949年為高望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雙龍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高望大隊,1981年1月23日竹政發10號文件更名為棗園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棗園村,一直沿用至今。棗園村……。 |
兵營鎮趙家河村位于兵營鎮中部,是潘口電站庫區移民村,也是鎮政府駐地和集鎮整體搬遷新址所在地。全村9個村民小組,468戶1940人,耕地總面積2202畝,其中水田766.5畝,旱地1435.5畝,山林面積3000余畝。趙家河搶抓潘口電站移民機遇,突出基礎設施、基礎工程、基礎產業建設,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以基礎農業產業、綠色茶葉產業、生態養殖產業、庫區旅游產業為主導的四大產業加快發展,特色產業分區規劃……。 |
以獅子為名、寓意獅子埡村民勤勞樸實、對自由民主的生活美好向往。獅子埡村原由馬家溝村、春風大隊、新風大隊、組合而成。1994年轉為雙竹林場管轄、2018年恢復村級建制、成立獅子埡村。獅子埡村……。 |
孔雀村,以孔雀埡取名。地域遼闊,居民居住較為分散,全村共有16個村民小組,298戶1130人,其中農業298戶1130人,總勞力668人,耕地總面積335公頃。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5565元。村委會位于中心地帶,有磚混結構4間170㎡。村民主要經濟來源包括傳統的種植業、畜牧業、養殖業、外出務工、魔芋種植、特色農業、家庭式經商等途徑,三峽二級電站……。 |
因早年此地有一座岳王廟而得名。岳王:即岳飛,是人們對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敬仰而修建的一座廟。1949年后屬一區佛臺鄉;1955年合作化時屬一區佛臺鄉光明農業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時更名為中峰區佛臺公社光明大隊;直到1980年地名普查時以當地名岳王廟更名為岳王廟大隊;1984年屬蔣家堰鎮岳王廟大隊;1987年改為岳王廟村,岳王廟村屬蔣家堰鎮,岳王廟村名沿用至今。岳王廟村地處蔣家堰鎮西北部,上與蔓荊溝……。 |
兩河口村村位于竹溪縣南部山區,桃源鄉政府的東北部,東至古豐村,南至楊寺廟,北至竹山官渡鎮,西至中壩村,兩河口村距縣城144公里,距鄉政府50公里,全村版土面積35平方公里。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現有307戶,1023人,其中女性435人,農村勞動力608人,其中外出務工勞動力278人,貧困戶162戶,504人,低保戶71戶82人,五保戶16人。現有耕地面積2095畝,人均2畝,山林面積61000畝。……。 |
明萬歷年間屬鄖陽府鄖縣花果村管轄。清嘉慶年間年間屬鄖陽府鄖縣花園保管轄。民國35年(1946年)屬鄖縣花果鄉民主政府管轄。1948年屬鄖縣民主政府花果區公所管轄。1950年屬鄖縣花果區蔡家鄉管轄。1958年屬鄖縣黃龍區花果公社蔡家大隊管轄。1969年屬十堰市黃龍區大路公社蔡家大隊管轄。1971年屬十堰市花果公社李家大隊管轄。1980年屬十堰市花果街道花果大隊管轄。1984年屬十堰市大路鄉蔡家村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