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安陸市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

安陸市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

古為德安府安陸古城,1937年改名城關鎮。

1945年改德安鎮。

1946年改吉陽鎮。

1948年為城關區。

1950年為城關鎮。

1958年9月為長春人民公社。

1975年2月為城關鎮人民公社,增轄陳溝、劉廟、城南、城北4個管轄區。

1979年1月撤銷城關人民公社,設立城關鎮,原轄4個管理區劃出。

1987年9月撤銷城關鎮成立府城街道。

2001年北城街道并入,仍稱府城街道。

這一片土地清代屬太平鄉。

民國初期屬子文鄉,1942年改為乳巖鄉,1946年復為子文鄉。

1949年7月—1952年10月,隸屬于長興區;1952年10月—1954年8月,分屬于第一、二區;1954年8月并入第一區;1956年3月劃歸第二區;1958年后,先后隸屬于李店區、李店(上游)人民公社;1966年9月隸屬李店(東風)區;1975年2月,劃歸城關人民公社;1978年2月,復歸李店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公社為區,劃歸李店區;1987年9月,撤區并鄉鎮,將屬于李店區的陳溝鄉、劉廟鄉合并,成立南城街道辦事處。

1949年7月設趙棚區,1952年10月改為第七區。

1956年4月改為第一指導組。

1958年初廢指導小組,恢復區建制,1958年9月改為衛星人民公社。

同年底公社以原名命名,改為趙棚人民公社。

1961年4月改趙棚區。

1966年9月改為紅衛區。

1975年2月撤區改并社為趙棚人民公社。

1979年春,撤銷蓮花人民公社將所轄的區并入趙棚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改為趙棚區。

1987年9月撤區并鄉為趙棚鎮。

2000年4個管理區撤銷。

李店全稱李家店,因李家店集鎮而得名。

1949年10月,安陸縣轄10區,李店隸屬于長興區。

1952年10月,安陸縣轄7區1鎮,134個鄉。

李店隸屬于第一區22鄉里面的紫石鄉。

1954年8月區鄉調整,安陸縣轄6區1鎮88鄉,李店區轄13鄉。

1956年3月區、鄉再次調整,全鄉并為35鄉,李店隸屬第二區。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李店屬于上游人民公社。

1966年9月,各區更換名稱,李店改為東風,1975年2月,撤區并社,李店隸屬于李店人民公社。

1984年1月復置區(鎮)李家店區公所住李家店鎮,轄4個管理區27個行政村1個街道。

2010年1月,將原十里管理區所轄十里、紅石、卓灣、新河、楚躍社區并入市經洛開發區。

至此,李店鎮行政區劃由原來的27個行政村1個社區變成23個行政村1個社區。

1949年10月為巡店區,1952年為第二區,1956年3月為第三指導小組,1958年9月為幸福人民公社,同年底為巡店人民公社,1961年4月為巡店區。

1975年2月為巡店人民公社,轄夾河、巡店、辛榨、高店管理區。

1979年2月桑樹人民公社并入巡店人民公社。

1987年為巡店鎮,分離辛榨、高店管理區,設立辛榨鄉;分離桑樹、洪山管理區,設立桑樹鄉。

2001年4月桑樹鄉并入巡店鎮,下轄33個行政村、1個社區及2個村級林場。

1949年10月分屬木梓區、巡店區。

1952年10月分屬第3區和第2區。

1954年8月屬巡店區轄。

1956年3月屬安陸縣第三區公所。

1956年4月屬第四指導小組轄。

1958年9月改稱先鋒人民公社,同年底更名為棠棣人民公社。

1961年更名為棠棣區。

1966年9月改為先鋒區。

1975年2月撤區并社,先鋒區改為棠棣人民公社。

1984年元月為棠棣區。

1987年撤區改鎮。

2000年撤銷管理區。

2015年末轄聯合、軛頭、楊巷、石河、董塆、新塆、棠棣、桃園、方盧、花園、蔣梅、松林、長崗、胡巷、務豐、河德、金龍、回龍、李園、陳河、張陳、天燈、墩塘、金泉、黎龍、十里、胡棚、百花、三沖、董榨30個村民委員會。

唐代就有雷公廟記載,晚清時期,全縣分64會,雷公鎮屬“雷公廟會”。

民國時期屬碧山鄉(西六鄉)。

新中國成立后為第四區,轄六合、大橋、雙河、汝南、三中、祖師、河水、毛河、長安、恒劉、唐僧、北橋、觀音、三合、楊威、望河、曹畈、雷公、同興、王店20個鄉。

1956年3月區鄉調整,第四區轄六合、雷公、王店、毛河、天然、木梓、河水7鄉。

1958年9月為英雄人民公社,轄雷公、六合、王店、毛河、河水5鄉60個農村合作社。

1966年9月雷公鄉更名為建新區。

1975年2月撤區并社,雷公區更名為雷公人民公社,轄羅廟、白兆、六合管理區。

1984年1月復置區、鄉、村,雷公區公社轄1鎮2鄉33個村。

雷公鎮轄云嶺、王祠、望河、白兆、萬福、曹畈、許棚、新橋、大安、九峰10個村;羅廟鄉轄彭橋、姚河、觀音、曹崗、柳林、橫沖、羅廟、陡坡、白合9個村;六合鄉轄王畈、王臺、張畈、雙河店、六合、趙垱、魏橋、馬廟、長沖、湯陽、柏橋、祖寺、廟崗、長安14個村。

1987年10月撤區并鄉,雷公鎮由原雷公鎮、羅廟鄉并成(原六合鄉境分出成立雙河鎮)。

2001年4月撤銷雙河鎮、整體并入雷公鎮。

現雷公鎮轄33個村民委員會和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1949年10月屬王店區,1952年10月屬第四區。

1954年8月屬雷公區。

1956年3月屬第四區。

1956年4月撤區設指導組,王義貞屬第五小組。

1958年9月屬英雄人民公社,年底恢復屬雷公公社。

1966年9月雷公改為建新。

1975年2月為王店(河水)人民公社。

1984年元月河水人民公社更名為河水區,轄王義貞店鎮、河水鄉、毛河鄉共29個村。

1987年10月安陸撤縣建市,河水區更名為王義貞鎮。

2008年10月,全鎮調整合并為22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

民國時期屬均和鄉、煙九鄉、碧東鄉轄。

1949年10月為第五區煙店鄉,1954年8月為青龍區煙店鄉。

1958年9月為紅旗人民公社煙店鄉。

1958年12月為青龍人民公社煙店管理區。

1961年4月,為青龍區煙店人民公社。

1966年9月,青龍改為紅旗,為紅旗區青龍人民公社。

1975年2月,更名為程巷人民分社。

1981年8月,設立社轄鎮煙墩店鎮,1984年1月,復置煙店區,1987年10月,撤區建鎮命名為煙店鎮,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設立孛畈區,1952年10月安陸縣設7區1鎮、134鄉,孛畈屬第五區杜孛鄉。

1954年8月為青龍區杜孛鄉。

1956年3月區鄉再次調整,杜孛更名為孛畈屬第五區。

1956年4月撤區設指導組,孛畈屬第6指導組。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為紅旗人民公社孛畈鄉,同年底為青龍人民公社孛畈鄉。

1961年4月將公社改為區,將管理區改為公社。

1966年9月,孛畈人民公社屬青龍區,青龍區改名紅旗區。

1975年2月撤區并社,設立孛畈人民公社,轄三里、孛畈、青龍管理區。

1984年元月,復置區(鎮)、鄉(鎮)、村,孛畈鄉屬煙店區。

1987年10月撤區并鄉,設立孛畈鎮,由原青龍鎮、孛畈鄉、三里鄉并成。

至2000年,孛畈鎮轄4個管理區31個村1個街道。

三里管理區轄柳林、侯沖、良畈、楊堰、清水、東廟、高沖、三里、月嶺、板金10個村,孛畈管理區轄馬畈、龍沖、二嶺、潘沖、羅畈、福德、長棚、曹畈、杜廟9個村,青龍管理區轄橫山、曹棚、楊家、劉橋、龍窩、桃園6個村和青龍街道,張畈管理區轄周埂、李寨、張家畈、黃寨、檀崗、石垱6個村和檀山林場。

2012年12月28日,孛畈村、三里村更名為社區。

2016年孛畈鎮轄14個村、3個居委會:柳林村、楊堰村、月嶺村、板金村、陳河村、杜廟村、天子崗村、長松村、橫山村、曹棚村、龍窩村、同興村、張畈村、曹畈村、三里社區、孛畈社區、青龍潭社區。

自唐朝開元至元和年間稱“洑水港店”后一直稱洑水港、洑水鄉。

民國時期屬福壽(北一)鄉、金洑鄉、洑水鄉轄。

1954年8月屬洑水區洑水鄉轄。

1956年3月屬第六區洑水鄉轄。

1956年4月屬安陸縣、洑水區、洑水鄉(縣直轄鄉)。

1958年初屬洑水區洑水鄉轄。

1958年9月屬東風人民公社洑水鄉轄。

1961年4月屬洑水區洑水人民公社轄。

1966年9月洑水更名為向陽、屬向陽區洑水人民公社轄。

1975年2月屬洑水人民公社洑水管理區轄。

1979年春,撤銷蓮花人民公社,接官、蓮花管理區并入洑水人民公社。

1980年春,將洑水人民公社的光明、圓通、趙河、河崗4個大隊劃出成立城北原種場。

1984年1月屬洑水區洑水鎮轄。

198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洑水鎮,為縣轄鎮。

1986年洑水鎮改為洑水辦事處。

1987年10月設立洑水鎮。

2006年,洑水鎮徐崗村劃歸安陸市經濟開發區轄。

2009年再次將十塘村、席棚村、吳棚村劃歸安陸市經濟開發區。

至2005年底屬洑水鎮轄。

28個行政村和涢港社區居民委員會。

1949年8月為安陸縣陳家店區亦稱趙家棚區。

1949年11月劉興歸會寨區,連棚、陳店歸長興區。

1951年9月,劉興歸第七區,連棚、陳店歸第一區。

1954年8月劉興歸第一區,連棚、陳店歸第二區。

1956年4月,劉興歸第一指導小組,連棚、陳店歸第二指導小組。

1958年9月,劉興歸衛星人民公社,連棚、陳店歸上游人民公社。

同年底劉興歸趙棚人民公社,連棚、陳店歸李店人民公社。

1961年4月劉興歸趙棚區,連棚、陳店歸李店區。

1975年2月,將劉興與連棚、陳店合并,設立陳店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撤銷陳店人民公社,設劉興、連棚、陳店鄉,劉興歸趙棚區,連棚、陳店歸李店區。

1987年9月,設立陳店鄉,仍轄劉興、連棚、陳店。

1949年10月屬巡店區,1952年10月屬第二區辛榨鄉。

1956年4月屬第三指導小組辛榨鄉,1958年9月為幸福人民公社辛榨管理區,同年底為巡店人民公社辛榨管理區。

1961年4月為巡店區辛榨人民公社。

1975年2月為巡店人民公社辛榨管理區。

1984年1月為巡店鎮辛榨鄉。

1987年9月撤區并鄉,將原屬巡店鎮的辛榨鄉、高店鄉合并為辛榨鄉,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為安陸縣木梓區。

1952年10月為第三區木梓鄉。

1954年8月為木梓區木梓鄉。

1956年4月為第四指導小組木梓鄉。

1958年為先鋒人民公社木梓管理區。

同年底為棠棣人民公社木梓鄉。

1961年4月為棠棣區木梓人民公社。

1966年9月棠棣改為先鋒,為先鋒區木梓人民公社。

1975年2月為棠棣區木梓人民公社。

1979年為木梓人民公社,轄木梓,王店,軛頭管理區。

1984年1月為棠棣區木梓鄉。

1987年10月由小王店鄉,木梓鄉合并為安陸市王店鄉。

1996年12月為安陸市木梓鄉,轄23個行政村、1個茶場,沿用至今。

接管鄉古時屬貫穿南北的驛站。

晚清時期,安陸分兩鄉、十里、64會,接管屬“接管廳會”轄。

民國時期屬仁壽(北二)鄉、會接鄉、雙泉鄉轄。

1949年10月屬搓山區,1952年10月屬第六區接管鄉轄。

1954年8月屬洑水區接管鄉轄。

1956年3月屬第六區接管鄉轄。

1956年4月為第七區指導但接管鄉轄。

1958年9月為東風人民公社接管管理區轄。

1961年4月屬伏水區接管人民公社轄。

1966年9月為向陽區(今洑水鎮)接管人民公社轄。

1975年2月屬接管人民公社,轄接管、蓮花、會寨3個管理區。

1979年撤會寨管理區并入趙棚人民公社,接管、蓮花管理區并入洑水人民公社。

1984年1月,屬洑水區接管鄉。

1987年10月,撤區并鄉,原接管、蓮花、會寨3鄉并成接管鄉,轄26個村委會。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午夜福利成人污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香蕉欧美在线最新版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国产字幕高潮 | 在线视频国内亚洲 | 日韩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