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為建政四村,合作化時劃為三個社,1958年為中華管區,1962年改為5大隊,1982年3月地名普查時,經縣政府批準命名為龍蛇壩大隊,1983年撤隊該村更名為龍舌壩村,2005年成立巴州區回風街道,經巴州區人民政府批準(巴府函[2005]43號),命名為回風街道龍舌壩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解放后屬東興1村,合作化時成立桂花、興龍、新華三社,1958年屬東興新花管區,1983年撤隊改村屬東興鄉高眉村,2005年屬平梁鄉新華社區,屬平梁鄉管轄,2010年劃入回風街道辦事處管轄,名為回風街道新華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60年與新華大隊分開后為興隆大隊;1962年改為東興場2大隊;1982年3月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經縣政府批準恢復為興隆大隊;1983年撤隊改村更名為興隆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成立居民委員會時更名為東興場隴橋社區,2012年劃歸回風街道辦事處,為回風街道隴橋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51年建政為平梁鄉5村;合作化時為三個社;人民公社化時為平梁鄉天星管區;1962年改為平梁鄉6大隊;1982年3月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經縣政府批準命名為平梁鄉仙人洞大隊;1983年撤隊改村更名為興隆村村民委員會,2012年屬回風街道辦事處仙人洞村村民委員會。 2020年行政區劃改革,仙人洞村村民委員會改設為仙人洞社區。 |
解放前系東興鄉第8保,1951年為平梁鄉第7村,1954年為19、20、21初級社,1956年轉為1個高級社,1958年為6管區,1962年改為淺灘大隊,1966年改為7大隊,1982年3月地名普查,經縣政府批準,恢復為淺灘大隊,1983年撤隊改村更名為淺灘村,1984年縣志辦將大佛寺村史評為第一名時,將淺灘村更為大佛寺村;1993年平梁鄉行政區劃調整為平梁鄉、東興場鄉,為巴州鎮東興場鄉大佛寺村;1997年恢復平梁鄉,東興場鄉;東興鄉大溪口村劃歸巴州管轄;2000年設巴州鎮回風辦事處;為回風辦事處大佛寺村;2005年成立巴州區回風街道辦事處,為回風街道辦事處大佛寺村村民委員會。 |
解放前系東興鄉第7保,1951年為第七村,1954年由22,23兩個初級社組成,1956年轉為1個高級社,1958年為7管區,1962年為大溪溝大隊,1966年為8大隊,1982年3月地名普查,經縣政府批準更名為大溪大隊,1983年撤隊改村更名為大溪口村;1993年平梁鄉行政區劃調整為平梁鄉、東興場鄉,為巴州鎮東興場鄉大溪口村;1997年恢復平梁鄉,東興場鄉;東興鄉大溪口村劃歸巴州管轄;2000年設巴州鎮回風辦事處;為回風辦事處大溪口村;2005年成立巴州區回風街道辦事處,為回風街道辦事處大溪口村村民委員會。 2020年行政區劃改革,玉皇廟村和大溪口村合并,設立大溪口村。 |
1951年屬平梁鄉為平梁鄉3村;合作化時由兩個小社,組成;1958年為西華管區;1962年改為4大隊;1982年3月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經縣政府批準恢復為西華大隊1993年平梁鄉行政區劃調整為平梁鄉、東興場鄉,為巴州鎮東興場鄉西華村;1997年劃入東興場鄉西華村巴州鎮管轄;2000年設巴州鎮回風辦事處;為回風辦事處西華村;1983年撤隊改村更名為西華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成立巴州區回風街道辦事處,為回風街道辦事處西華村村民委員會。 2020年行政區劃改革,八王村和西華村合并,設立西華村。 |
解放后,1951年為石廟鄉六村,1955年建4個農業社,1958年公社化為八管區,1962年改為八大隊,1982年3月地名普查時,經縣政府批準更名為三鳳大隊,1983年撤隊改村,更名為三鳳村村民委員會。 |
1951年為石廟鄉7村,1955年建4個農業社,1958年公社化為9管區,1962年改為9大隊,1982年3月地名普查時,經縣政府批準更名為白鶴山大隊,1983年撤隊改村,更名為白鶴山村村民委員會。 2020年行政區劃改革,印盒埡村和白鶴山村合并,設立白鶴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