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福建省第四批高級版綠盈鄉村[11]

福建省第四批高級版綠盈鄉村[11]

  福建省公布第四批高級版“綠盈鄉村”、“綠盈鄉鎮”名單,共有26個鄉鎮和419個鄉村入選。各設區市均有多個鄉村上榜,包括福州市、廈門市、漳州市等。此次評選旨在推動鄉村振興和生態振興,促進鄉村綠色發展。
  和弄村,古時稱豪巷,據《惠安鄉土志》、《惠安縣志》、《紫云象塘黃氏族譜》記載,沿用古村名,古時為多姓聚居,后不知何時、何因改村名為和弄。從村名可看出其含義,即和睦相處、安居樂業。清朝時期屬惠安縣東文質鄉符里二十九都蔡宅鋪,行保甲;1947年,全縣重新整編保甲,和弄屬涂寨鄉的文峰保,分四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成立初,和弄屬第二區文峰鄉;農業合作化時期成立飛躍公社,后拆分為涂寨公社;1961年前后,和……。
  安溪縣白瀨鄉白瀨村概況[地名含義]白瀨因晉江上游西溪貫穿全境,溪岸高崖聳峙,溪中怪石嶙峋,落差大,溪水順河道直瀉而下,撞在巨石上,濺出萬千白色浪花,濤聲振耳,遠觀溪景,兩岸郁郁蔥蔥,白色溪水一瀨一瀨,似瀑似浪,故名白瀨。[歷史沿革]宋屬金田鄉常樂里,明清屬常樂里,民國屬長坑區。解放后先后分屬清溪區、湖頭區、湖頭公社。1965年12月改屬白瀨林場白瀨大隊,1984年8月屬白瀨鄉白瀨村。[行政隸屬與交……。
  山都村,古稱“山兜”,后從高山村析出,稱“仙都村”,因與官橋鎮仙都村同名,更名為“山都”,故名。始建于元朝時期;明、清時期屬感化里;民國33年(1944年)屬湖頭鄉山兜保;1956年屬湖頭區高山鄉,后改高山大隊;1962年從高山村析出,成立湖頭公社仙都大隊;1988年前叫仙都村,后改為湖頭鎮山都村,設山都村委會。山都村……。
  該地形宛如一個鐵鼎置于灶上,故稱灶坑。解放前后,本地區是屬于蓬萊中興村,1955年間,為了便利區域管理,將灶坑分割與美社合為稱灶美大隊,全村距離6公里多,于1982年分割為兩個大隊,本地區稱為灶坑大隊。明、清屬金田鄉興二里,民國三十五年屬尚卿鄉翰卿保,1952年屬第十區翰卿鄉,1958年屬西坪公社灶美大隊,1965年屬尚卿公社從西坪公社析出,1982年從灶美大隊析出成立灶坑大隊,1984年改為尚卿……。
  1938年灶美坑與尾社等村組成一個生產大隊時,各取首字為大隊名,并雅化為灶美。明、清屬金田鄉興二里,民國三十五年屬尚卿鄉翰卿保,1950年建國后,建制灶坑村,因地形酷似農家的灶臺,故稱灶坑。1952年屬第十區翰卿鄉,1958年屬西坪公社灶美大隊,1965年隨尚卿公社從西坪公社析出,1982年灶坑析出,其地沿襲原名,于1983年因便于管理灶坑村分為兩個村,即灶坑村與灶美村,1984年改為尚卿鄉灶美村……。
  登山村位于安溪縣蓬萊鎮西南部,距鎮政府10千米。東至彭格村、竹林村,西至福山村,南至善壇村,北至植洋村、蓬星村。人口與土地面積:登山村共565戶,人口3420人,全村面積5.2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16平方千米,山林面積2.16平方千米。下轄:林口、秧借坂、前墘、后壟仔、火城、庵仔后、大坂、牛頭、庵兜共9個自然村,30個村民小組。村容村貌:幾年來,該村曾被中共蓬萊鎮委員會、蓬萊鎮人民政府授予……。
  鶴廳村地處S308線元尚公路與金尚公路交叉路口,交通方便。東至龍溪村,南至虎邱鎮小坑村,西至尚卿鄉,北至尚卿鄉中山村。人口與土地面積:鶴廳村共306戶,人口1450人,旅居臺、港同胞約3000多人。全村面積4.53平方千米。下轄:鶴廳、溪溢路、加壟、尾嶺格、新厝王共5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村容村貌:2008年2月被安溪縣政府評為“2006-2007年度文明村”,2006年7月被安縣委評為“200……。
  竹林村位于安溪縣蓬萊鎮南部。東至蓬萊鎮彭格村,西與蓬萊鎮鴻福村相鄰,南和城廂鎮上營村接壤,北與蓬萊鎮蓬溪村相連。村情歷史:從竹塔自然村取一字,“竹”為村名作頭序,從院宅林自然村取一字,“林”為村名作賓語,詞語結構,叫竹林村。自明朝成化間,祖先在本地開基祖,開墾發展生產,耕種農作物,解決生活資料,初渡陽世人生。裔傳至今,朝代變革時期,有一部分人向外奔波謀生繁衍世代,成為發祖踞點,如往新加坡、印尼等地……。
  新嶺村位于龍涓鄉的西南邊陲,與漳州市的華安縣接壤。距龍涓鄉有22公里。海拔最高1048米,最低420米。下轄上半嶺、下半嶺、良垵、圣草池四個自然角落,最遠的角落離村部有4公里。現有15個生產小組,總人口2016人,共432戶。村民以農為主業,總耕地1160畝,山地13000多畝,山地土壤適合鐵觀音的種植。境內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群山環抱,峰巒疊翠,甘泉潺潺。在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及群眾的熱……。
  在鎮政府駐地西南4.5公里處。村委會設在橋仔頭,轄15個自然村,廢村樟田,農耕點下潮頭。貴湖山麓有安溪歷史名剎青林巖遺址,烏荇山麓有崇祀押遷官張純的靈護廟,志閩生態旅游園也坐落于村境。盛產茭白筍。村民主要為蔡姓。 橋仔頭、大崎、茂林、頂瑤、內瑤、尖后、燒酒灣、青林、仙洞、和尚畬、大樓、東坂、道者嶺、東坂洋、潮頂、樟田、下潮湖。……。
  湯城村又名湯頭城,湯頭城原名“池州城”是因溫泉的源頭,由湯頭城地下流經溪床出泉,源頭在湯城,所以湯城村又叫湯頭城。湯城村位于蓬壺鎮區東北部,北部與魁園村接壤,西面與魁都村相連,東部與仙嶺村相接。省道203線從片區西部南北向穿過,距泉三高速公路蓬壺出入口約1公里,交通便捷。村轄8個自然角落25個村民小組,村總面積5.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10畝,總人口6900多人,境內有湯城中學、壺東小學、蓬壺……。
  吾江村地處石鼓鎮東北角,是革命老區的紅點村之一。全村有650戶,總人口2500人,十七個村民小組分居在(-、內吾坑、下半嶺)三個自然村落。耕地面積1211畝,山地2800畝。主要經濟作物有麻竹、蘆柑、西紅柿、苦瓜、紅角椒、黃瓜等名優果蔬及茶葉。是本縣有名的麻竹基地,麻竹筍在2001年被評為市級“名優蔬菜”,麻竹筍干遠銷國內外;大棚蔬菜遠近聞名,吸引了不少省內外的專家、菜農前來參觀學習。……。
  鋪下,為″埔下”的諧音。1949年前屬鋪下保;1949年后屬岵山鄉;1958年公社化時期成立鋪下大隊;1984年改稱岵山鎮鋪下村,設鋪下村委會。鋪下村……。
  東里村位于仙夾鎮偏南端,與夾際村相鄰;村里設有小學、老年人活動場地等主要農副產品有蘆柑、介菜等;幾年以來,村兩委堅持以“三個代表”主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富村強民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一歷史機遇,堅持抓班子,帶隊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優化機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進了全村經濟建設和各項公益事業的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向前推進,全面達到并超過泉州市寬裕型小……。
  洛陽村位于永春縣東北部的玳瑁山下,距縣城3.5公里,屬桃城鎮轄區內的一個平原小山村,是一個有著革命光榮傳統老區村。本村東與東平鎮東山村交界,西至本鎮張埔村,南接金交椅山,北鄰本鎮豐山村,東西寬約850m,南北長約400m。現有總人口937人,258戶,有9個村民小組,分布于五個自然角落,通村公路及角落路共4公里,已進行水泥硬化3.5公里,完成78%,全村現有土地面積2975畝,其中耕地483畝,園……。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青视频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三页 | 先锋影音国产情侣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