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設東風公社(城關片)。 1961年7月,析出,設城關公社。 1984年2月,改為阜平鎮。 1996年2月,槐樹莊鄉、龍門莊鄉并入。 |
1958年,屬東下關公社。 1961年7月,析置龍泉關公社。 1984年,改為龍泉關鄉。 1994年,龍泉關鄉改鎮。 |
1958年9月,屬超英公社平陽管理區。 1961年7月,析出,設平陽公社。 1984年2月,改為平陽鄉。 1994年,平陽鄉改鎮。 1996年2月,東北莊鄉并入。 |
夏商時期屬冀州。 春秋屬鮮虞國之地,戰國時系中山國之地。 秦代至北宋期間屬南行唐地。 金代置阜平,城南莊鎮自此隸屬阜平。 1958年9月,為紅光公社城南莊片管理區。 1961年7月,析出,設城南莊公社。 1984年2月,改為城南莊鄉。 1994年,城南莊鄉改鎮。 1996年2月,岔河鄉并入。 |
1958年9月,為紅星公社東下關管理區。 1961年7月,析出,設東下關公社。 1984年2月,改為東下關鄉。 2009年8月,撤鄉改設為天生橋鎮。 |
1958年9月,屬紅旗公社砂窩管理區。 1961年7月,析出,成立砂窩公社。 1984年2月,改為砂窩鄉。 1996年2月,百畝臺鄉、上堡鄉并入。 2020年12月31日,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阜平縣撤銷砂窩鄉,設立砂窩鎮。 |
1958年,屬城南莊公社。 1961年7月,析出,設北果園公社。 1984年2月,改為北果園鄉。 1996年2月,東城鋪鄉并入。 2020年12月31日,阜平縣撤銷北果園鄉,設立北果園鎮。 |
1958年,屬平陽公社。 1961年7月,析出,設王林口公社。 1984年2月,改為王林口鄉。 1996年2月,西莊鄉并入。 2013年12月,改建為王林口鎮。 |
1958年9月,為超英公社平陽管理區。 1961年7月,析出,設臺峪公社。 1984年2月,改為臺峪鄉。 |
1958年9月,屬東升公社。 1961年7月,析出,設大臺公社。 1984年,改為大臺鄉。 1996年2月,柏崖鄉并入。 |
抗日戰爭時期,為阜平縣第六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為第四區。 1958年,為東升公社史家寨管理區。 1961年7月,析出,設史家寨公社。 1984年2月,改為史家寨鄉。 1996年2月,段莊鄉、葛家臺鄉并入。 |
1958年9月,為紅旗公社吳王口管理區。 1961年7月,析出,設吳王口公社。 1968年,改名為東方紅公社。 1982年,恢復為吳王口公社。 1984年2月,改為吳王口鄉。 1996年2月,壽長寺鄉并入。 |
1958年,屬城南莊公社。 1961年7月,析出,設下莊公社。 1984年2月,改為下莊鄉。 2009年,更名為夏莊鄉,下莊村改為夏莊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