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成立,屬頂云街道管轄。 |
1950年屬關嶺縣人民政府一區關索區公所管轄;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成為生產大隊,1958年12月關嶺縣與鎮寧縣合并為鎮寧縣,屬鎮寧縣管轄;1961年8月恢復關嶺縣,屬關嶺縣管轄;1984年3月,撤人民公社建鄉鎮制,生產大隊改為村;1991年撤區并鄉時沿用;2013年5月撤頂云鄉設頂云街道辦事處,由頂云街道辦事處管轄;2013年9月并村中石板井村保留原村名。 |
1950年屬關嶺縣人民政府一區關索區公所管轄;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成為生產大隊,1958年12月關嶺縣與鎮寧縣合并為鎮寧縣,屬鎮寧縣管轄;1961年8月恢復關嶺縣,屬關嶺縣管轄;1984年3月,撤人民公社建鄉鎮制,生產大隊改為村;1991年撤區并鄉時沿用;2013年5月撤頂云鄉設頂云街道辦事處,由頂云街道辦事處管轄;2013年9月并村中角寨村保留原村名,村所在地不變。 |
1950年屬關嶺縣人民政府一區關索區公所管轄;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成為生產大隊,為馬龍宮大隊,1958年12月關嶺縣與鎮寧縣合并為鎮寧縣,屬鎮寧縣管轄;1961年8月恢復關嶺縣,屬關嶺縣管轄;1984年3月,撤人民公社建鄉鎮制,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1年撤區并鄉時為馬龍村委會;2013年5月撤頂云鄉設頂云街道辦事處,由頂云街道辦事處管轄;2013年9月并村中更名為麻龍村。 |
1950年屬關嶺縣人民政府一區關索區公所管轄;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成為生產大隊,1958年12月關嶺縣與鎮寧縣合并為鎮寧縣,屬鎮寧縣管轄;1961年8月恢復關嶺縣,屬關嶺縣管轄;1984年3月,撤人民公社建鄉鎮制,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1年撤區并鄉時沿用;2013年5月撤頂云鄉設頂云街道辦事處,由頂云街道辦事處管轄;2013年9月并村中馬塘村與黃家寨村合并,合并后命名為勝利村。 |
1950年屬關嶺縣人民政府一區關索區公所管轄;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成為生產大隊,1958年12月關嶺縣與鎮寧縣合并為鎮寧縣,屬鎮寧縣管轄;1961年8月恢復關嶺縣,屬關嶺縣管轄;1984年3月,撤人民公社建鄉鎮制,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1年撤區并鄉時沿用;2013年5月撤頂云鄉設頂云街道辦事處,由頂云街道辦事處管轄;2013年9月并村中二壩村與新場村合并,合并后命名為新場村,村所在地原新場村。 |
1950年屬關嶺縣人民政府一區關索區公所管轄;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成為生產大隊,1958年12月關嶺縣與鎮寧縣合并為鎮寧縣,屬鎮寧縣管轄;1961年8月恢復關嶺縣,屬關嶺縣管轄;1984年3月,撤人民公社建鄉鎮制,生產大隊改為村;1991年撤區并鄉時沿用;2013年5月撤頂云鄉設頂云街道辦事處,由頂云街道辦事處管轄。 2013年9月并村中包包田村與五一村合并,合并后命名為包包村。 |
1950年屬關嶺縣人民政府一區關索區公所管轄;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成為生產大隊,1958年12月關嶺縣與鎮寧縣合并為鎮寧縣,屬鎮寧縣管轄;1961年8月恢復關嶺縣,屬關嶺縣管轄;1984年3月,撤人民公社建鄉鎮制,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1年撤區并鄉時沿用;2013年5月撤頂云鄉設頂云街道辦事處,由頂云街道辦事處管轄;2013年9月并村中坪子地村(新發大隊)與谷雨村合并,合并后命名為谷新村。 |
1950年屬關嶺縣人民政府一區關索區公所管轄;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成為生產大隊,1958年12月關嶺縣與鎮寧縣合并為鎮寧縣,屬鎮寧縣管轄;1961年8月恢復關嶺縣,屬關嶺縣管轄;1984年3月,撤人民公社建鄉鎮制,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1年撤區并鄉時沿用;2013年5月撤頂云鄉設頂云街道辦事處,由頂云街道辦事處管轄;2013年9月并村中上法卡村與木廠村合并,合并后命名為木廠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