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秭歸縣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

秭歸縣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

茅坪鎮歷史悠久,據《秭歸縣志》載,茅坪位于長江南岸、歸州城東,茅坪河與長江的匯合處,為三國吳置建平郡所在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建置史。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永安三年……分宜都置建平郡。”《通典·秭歸》條載:“吳置建平郡于此。”《讀史方輿紀要》更詳:“建平郡,故秭歸地。

吳置建平郡在州東南八十五里,筑城置戌于此,以備蜀。”故茅坪又名吳城。

隋、唐置太清鎮。

宋為白沙市,陸游入蜀曾到白沙市慈濟院和吳城遺址訪問。

明清時期設建東鄉,民國時期設茅坪鄉、建成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0設立茅坪支前委員會,1950年1月撤銷茅坪支前委員會、設置茅坪區人民政府;1951年4月撤銷茅坪區人民政府,改為縣人民政府派出機構,更名為第七區公所(茅坪);1956年3月小鄉合并時更名為第六區公所(茅坪);1958年11月人民公社化時撤區、設置茅坪人民公社;1961年4月恢復、設置茅坪區公所,轄茅坪、九里、羅家、陳家、龔家、木坪、蘭陵人民公社,1966年2月增設四溪人民公社;1975年10月撤區并社、設立茅坪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社建鄉、設置茅坪區公所;1985年10設置茅坪鎮、與茅坪區公所合署辦公;1987年撤區并鄉設置茅坪鎮,自此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30萬年前,人類便開始在這里定居;3600年前,古歸國在這里誕生;3100年前,楚始都在這里建立;西漢元始二年始置秭歸縣,歸州為其治所。

唐武德二年置歸州于此。

明清時期置在市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并入茅壩鄉;1950年1月設城關區,1950年12月改名為洩灘,轄城關鎮。

1952年8月屬第一區(香溪)。

1957年1月升為縣轄城關鎮。

1958年11月成立屈原人民公社,1959年3月并入水田壩人民公社。

1959年8月復置城關鎮。

1975年10月成立城關人民公社。

1981年6月改為歸州鎮。

1995年10月與香溪鎮合并稱香溪鎮,轄望江、黃土坡、胡家坡、龍王廟、卡子灣、彭家坡、楊家堡、屈原廟、下灣、聶家坡、大壩、黃家埫、余家埡、廟坡、北門溝、胡家坪、八字門、向家店、萬塘、上馬場、袁家坡、周家灣、官莊坪、潘家灣、梯磴巖、王家坊、鹽關、貫埡、黃陽畔、萬古寺、肖家埡、云霧埡、白果園、羊來洞、莊屋嶺、高姑坪、賈家店村和香溪、建設街、解放街、民主路、勝利街居委會。

2001年1月復名歸州鎮,同年11月合村后轄向家灣、彭家坡、屈原廟、周家灣、香溪、向家店、官莊坪、鹽關、萬古寺、賈家店、白果園村,歸州社區居委會。

早為新灘鎮,范成大《吳船錄》說:“新灘,舊名豪三峽。

漢、晉時山再崩塞,故名新灘。”以晉太元二年計,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北宋設新安驛于此;明清時期分設新灘鎮、三閭鄉、北岸鄉、南岸鄉;民國時期分設新安鎮、屈坪鄉、南坪鄉;1951年8月設置第八區公所(新灘);1955年11月撤銷第八區并入第一區(香溪);1958年10月撤區建社,設置新灘人民公社;1959年3月并入香溪人民公社;1961年4月恢復區級建制;1975年10月撤區并社,龍江人民公社、上孝人民公社、鋪坪人民公社合并新建龍江人民公社;1984年1月撤社建鄉,設置龍江區公所;1985年10月更名為新灘區公所,設置新灘鎮,與新灘區公所合署辦公;1987年9月撤區并鄉,設置新灘鎮;1995年10月,撤銷新灘鎮、屈原鄉,新設屈原鎮,自此名稱沿用至今。

明朝時期屬歸仁里,清朝時期屬前歸仁、龍城鄉,民國時期屬歸仁鄉、集義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沙鎮溪鎮未設置行政機構;1950年1月分屬城關區和兩河區;1950年12月城關區改為洩灘區,分屬洩灘區和兩河區;1951年4月隸屬三區(泄灘)、第四區(營盤);1955年11月撤銷第八區并入新三區(陜西營);1958年10月撤區建社,設置陜西營人民公社;1959年3月與洩灘人民公社合并,更名為西陵人民公社。

1961年4月恢復區級建制,撤銷西陵人民公社,恢復設置西陵區公所;1968年5月成立西陵區革命委員會;1975年10月撤區并社,立志人民公社、大樂人民公社、鳳凰人民公社合并為西陵人民公社;金沙人民公社、白沙人民公社、梅家坡人民公社合并為金沙人民公社,轄金沙、白沙、梅家坡管理區;桂花人民公社、黃家人民公社、洩灘人民公社合并為洩灘人民公社,轄桂花、黃家、洩灘管理區。

1984年2月撤社建鄉,設置西陵區公所。

1985年10月更名為沙鎮溪區公所;1987年9月撤區并鄉,設置沙鎮溪鎮,自此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明朝時期設龍城里,清朝時期設龍城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相繼屬復興、中和、龍城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1月始設兩河區人民政府,1951年3月依序更名為第四區公所,1952年8月設立第十區(白馬嶺),1955年4月撤銷第十區,并入第四區(營盤),1956年3月小鄉合并后更名為第三區(兩河口),1957年1月增轄沙鎮溪鎮,5月置第七區(陜西營),8月依序復名為第四區。

1958年11月撤區建社,設置兩河人民公社,1961年4月復置兩河區,轄兩河、太坪、營盤、京丈、新建、二甲、月明人民公社,1975年10月撤區并社,設置兩河口人民公社,轄兩河、太坪、新建、二甲、月明管理區,1984年2月撤社建鄉,設置兩河口區公所,轄兩河口鄉、太坪鄉、營盤鄉、京丈鄉、新建鄉、二甲鄉、月明鄉、青坪鄉、譚家鄉。

1985年10月設置兩河口鎮,與兩河口區公所合署辦公。

1987年9月撤區并鄉,設置兩河口鎮,自此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明朝時期設歸化里,清朝時期設童莊鄉、倉坪鄉,民國時期設楚臺鄉、倉和鄉;1949年11月始設倉東區,1950年12月分設為文家店區、九東區(楊林),1951年4月,文家店區依序更名為第五區;1958年11月撤區建社,設置郭家壩人民公社、文化人民公社,1959年3月文化人民公社并入郭家壩人民公社;1961年4月恢復郭家壩區,轄郭家壩、和平、蓮花、熊家、文化、五龍人民公社和窯灣溪鎮;1975年10月撤區并社設置郭家壩人民公社、文化人民公社;1984年1月設區建鄉設置郭家壩區公所,轄郭家壩鄉、平和鄉、蓮花鄉、熊家鄉、童莊河鄉、文化鄉、倉坪河鄉;1985年10月設置郭家壩鎮,與郭家壩區公所合署辦公,1987年9月撤區并鄉,設置郭家壩鎮,文化鄉;2001年2月郭家壩鎮和文化鄉合并成立郭家壩鎮人民政府,轄郭家壩、郭家沖、袁家沖、趙家坡、煙燈堡、白龍潭、腰店子、頭道河、屈家、雞米寺、觀音閣、荒口、干溝、后灣、李家堡、白云山、花臺、大金坪、牛嶺、玄武洞、王家嶺、上和坪、柏楊坪、石頭坪、箭道坪、青安、孔嶺、擂鼓臺、罐頭嘴、七戰埡、楚王井、銀鍋山、譚家、立志、鄧家坡、栆兒嶺、東門頭、桐樹灣、崔家灣、文家店、平睦河、福祿溪、文家巖、金溪、廟埡、唐家堡、陽坡、古道坪、祝家坪、甲莊、羅家坪、白竹園、楊家灣、石家坪、趙家灣、西坡、觀埡、夫子頭、百日場、紅嶺村和舊州河、卜莊河社區居委會。

2001年7月合村并組后,轄郭家壩、煙燈堡、頭道河、荒口坪、白云山、牛嶺、王家嶺、柏楊坪、熊家嶺、擂鼓臺、楚王井、鄧家坡、桐樹灣、文化、文家巖、廟埡、羅家坪、西坡、夫子頭、百日場村和卜莊河社區居委會。

明、清時期設東陽鄉(清末析為上東陽鄉、下東陽鄉、小龍城鄉),民國時期先后設歸化、玉樹、東陽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1月始屬倉東區,1951年4月改稱第六區(楊林);1955年11月第九區(槐樹坪)并入第六區(楊林),1956年3月更名為第五區;1958年11月人民公社化時分設群力人民公社、楊林人民公社;1961年4月恢復區級建制,改為楊林區;1968年5月成立楊林區革命委員會;1975年10月撤區并社,楊林、三渡、云臺、白鵝、三臺五個公社合并為楊林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社建鄉設置楊林區,1985年10月楊林橋鎮升格為區級鎮,與楊林橋區公所合署辦公,1987年9月鄉鎮合并設置楊林橋鎮,自此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宋代設周坪驛于此,明嘉靖二十八年本《歸州志•關梁》載:“周坪關,州東六十里。

相傳坪有關,先朝把隘之處。”清朝時期先屬南岸鄉,后置周坪鄉,并置周坪塘,住塘兵5名。

清末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南置九畹鄉,北屬南岸鄉。

1950年始屬九東區。

1952年8月置第九區(槐樹坪)。

1955年11月撤銷第九區(槐樹坪),并入第六區(楊林)。

1956年3月小鄉合并后屬第五區(楊林),1961年4月復區建設置群里區。

1975年10月撤區并社置周坪人民公社、芝蘭人民公社。

1984年2月撤社建鄉置周坪區。

1985年10月置周坪鎮,與周坪區合署。

1987年9月鄉鎮合并時分并置周坪鄉、芝蘭鄉。

2001年1月撤銷芝蘭鄉,并入周坪鄉。

2009年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更名為九畹溪鎮。

明朝時期屬龍池里、置下戎鄉,清朝時期置茅壩鄉、琚坪鄉,民國時期置茅壩鄉、居隱鄉,巴歸興蘇區曾在該鄉境內建立馬營區蘇維埃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1949年8月始設茅壩區人民政府。

1951年4月改為第二區(茅壩)。

1956年3月小鄉合并時第二區公所(水田壩);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時撤區,在全縣率先成立火箭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改稱水田壩人民公社;1961年4月恢復、設置水田壩區公所;1975年10月撤區并社、設立水田壩、桑坪人民公社,水田壩人民公社轄上壩、興合、三合、永吉管理區,桑坪人民公社轄三溪河、正存、馬營管理區。

1984年2月撤社建鄉、設置水田壩區公所。

1987年9月撤區并鄉、設置水田壩鄉,自此名稱沿用至今。

泄灘建置歷史悠久,南宋王十朋詩《視帥印于大泄鋪作》:“大泄名何壯,孤峰勢更巍。”大泄鋪即今之泄灘,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明嘉靖二十八年本《歸州志·坊市》載:“泄灘鎮,州西三十里。”清設洩灘鄉,民國時期設洩灘鄉、集義鄉,巴歸興蘇區曾在該鄉境內置桂花區蘇維埃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8月建立城關區,1950年12月遷址洩灘,更名為洩灘區,1951年4月改為第三區(洩灘);1956年3月小鄉合并時撤銷第三區(洩灘),江北部分并入第二區(水田壩),江南部分并入陜西營區;1958年10月撤區建社時設置洩灘人民公社,1959年3月并入西陵人民公社;1975年年10月撤區并社時設置泄灘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社建鄉時設置泄灘區;1987年鄉鎮合并時設置泄灘鄉,自此名稱沿用至今。

明朝時期屬龍城里,清朝時期屬后歸仁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相繼屬歸仁鄉,龍城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始屬兩河區,后更名為第四區(營盤),轄歸坪、向家、逼落、宋家坡、京丈、梅家灣、營盤、譚家鄉。

1956年3月小鄉合并后轄向家、譚家、京丈、營盤鄉。

1958年11月分屬兩河人民公社,轄京丈、營盤管理區;磨坪人民公社,轄譚家、向家人民公社。

1961年4月復區建社分屬兩河區,轄京丈、營盤人民公社;磨坪區,轄向家、譚家人民公社。

1971年5月,向家、譚家人民公社合并、更名為團結人民公社。

1975年10月撤區并社時為團結人民公社,轄營盤、京丈、青坪、譚家管理區。

1981年6月更名梅家河人民公社。

1984年2月撤社建鄉屬兩河口區,轄京丈、營盤、青坪、譚家鄉。

1987年9月撤區并鄉時置梅家河鄉,轄魯家灣、宋家坡、尤家灣、王家坡、京丈坪、下里坪、橋頭溝、大石包、梅家灣、龍王山、王家埫、陳家埫、邊家嶺、袁家灣、肖家坪、水田埡、道場埡、井星溝、楊叉坪、歸坪河、季家、譚家嶺、三丈坪、鄧家灣、宋家灣、鄭家嶺、王家溝村。

2001年1月合村后轄魯家灣、尤家灣、王家坡、京丈坪、下里坪、龍王山、陳家埫、肖家坪、水田埡、龜坪河、譚家嶺、三掌坪、鄭家嶺村。

明朝時期屬龍城里,清朝時期屬后歸仁鄉,民國時期屬龍城鄉、歸仁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1月屬兩河區,1952年8月屬第十區(白馬嶺),1955年4月撤銷第十區,并入第三區(兩河口),1958年11月撤區建社,設置磨坪人民公社,1961年4月恢復區級派出機關,設置磨坪區,轄磨坪、茅壩、天井、向家、譚家人民公社,1975年10月撤區并社,設置磨坪人民公社,轄磨坪、茅壩、天井管理區,1984年2月設區建鄉,設置磨坪區公所,轄磨坪、茅壩、天井鄉,1987年9月撤區并鄉,設置磨坪鄉,自此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步兵在线播放 | 中国字幕亚洲综合亚洲成 | 日本美女先锋影音资源 | 亚洲色国内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片 | 在线观看每日更新亚洲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