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縣轄鄉。1949年屬鐘武鄉,1950年劃入第八區,1952年劃歸第二區,1958年屬衛星公社,1961年改峴山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155.5平方公里,人口6.2萬,鄉府駐峴山街。有公路橫貫鄉境。轄金峰、易市、高興、樟井、彭家、斑竹、峴山、渣沖、光輝、金仙、三聯、早禾、高樓、田心、木口、霞垅、金星、星光、陽堂、秀林、雄虎、光明、大沙、栗塘、畔堰、楊林廟、三元、……。 |
衡陽縣轄鎮。1950年屬第六區,1952年屬第八區,1956年屬金蘭鄉,1958年屬星際公社,1961年改金蘭公社,1984年改鄉,同年改鎮。位于縣境西部,蒸水上游,距縣城35公里,面積154.8平方公里,人口7.1萬,鎮政府駐金蘭寺。衡邵公路穿境而過。轄金蘭寺街、樂山2個居委會和聯江、龍王、雙泉、金沙、樂山、高田、何隆、金橋、獅山、松陂、松家、金竺、金樹、金蘭、道園、毛家、泥石、城坪、甘溪、十里……。 |
井頭鎮位于衡陽縣東南部,距縣城25公里,與衡南縣、祁東縣、邵東縣接壤,省道210線貫穿全鎮。轄區面積15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68.93公頃,山林面積6646.2公頃,總人口62800人,其中農業人口56020人,城鎮人口6780人。該地有“長樂四十八寨”、大云山“仙人洞”、“鴨公嶺”等旅游景點,可開發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有花崗石和重晶石。花崗石資源豐富,且具備色澤鮮、硬度強、幅……。 |
衡陽縣轄鎮,縣府駐地。1952年衡陽縣治遷西渡,在蒸水東岸江口町新建縣城,1953年建西渡鎮,1958年為新城公社,1963年稱城關鎮,1981年復建西渡鎮。位于縣境中南部,面積152.2平方公里,人口11.2萬,鎮政府駐西渡老街。省道1814線經此,鄉村均通汽車。轄城東、農林、中心、城南、城關、楊柳、春風、向陽、楊雅沖、城北、城西、西林12個居委會和江口、西渡、自力、保安、槐花、荷花、航渡、正大……。 |
衡陽縣轄鎮。1950年分屬沐淋、白馬、黃崗、水東4鄉,1956年合并為渣江鄉,1958年屬群峰公社,1984年改渣江鎮。位于縣境中部,蒸水中游東岸,距縣城27公里。面積149平方公里,人口6.5萬。鎮府駐渣江街。西(渡)界(牌)公路、渣(江)九(峰)公路過境。轄南正街、北正街2個居委會和秋溪、馬山、明沖、石膏、鋪堂、和睦、洪沖、水東、五四、荷溪、大湖、謝橋、鹽田、大原、香沖、文德、周沖、六印、神和……。 |
衡陽縣轄鄉。1952年設石市鄉,1956年并入渣江鄉,1958年改石市公社,1982年復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3公里,面積146平方公里,人口5.3萬,鄉政府駐景公祠。西(渡)界(牌)、石(市)呆(鷹嶺)、石(市)金(屏)公路以石頭橋為交會點通往各村。轄石市、石獅、南陽、龍田、太清、鐵流、歐江、興元、高彎、西河堰、珍珠、護龍、太平橋、屈灣、三望沖、靈川、明星、月塘、湘琳、雙河、黃泥山、觀音……。 |
衡陽縣轄鎮。1950年屬第六區,1952年屬第五區,1958年屬東方紅公社,1961年改臺源公社,1984年改鄉,同年建鎮。位于縣境北部,蒸水河畔,距縣城13公里,面積118平方公里,人口5.5萬,鎮政府駐臺源寺。西(渡)界(牌)公路、臺(源)長(安)公路貫境。轄上街、下街2個居委會和柳樹、演陂、臺源、東湖、慶明、向陽、云峰、群英、塔橋、寺山、橫興橋、九樂、長青、魚形、臺九、九垅、九市、司林、龍福……。 |
曲蘭鎮地處衡陽縣西北部,位于衡陽、雙峰、邵東三縣交界之處,距縣城西渡40公里,東臨洪市鎮,南臨大安鄉,西南與金蘭鎮相鄰,西部、北部與雙峰縣相喧嘩。轄40個行政村、491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42000人,非農業人口700人,11150戶。全鎮總面積115.6平方公里,山地面積9020畝,耕地面積31400畝,其中水田面積28700畝,旱土面積2700畝,水面面積1650畝。 曲蘭鎮位于大陸性中亞熱帶……。 |
洪市鎮亦名洪羅廟,位于衡陽縣西北部,省道S210線縱貫南北,距縣城西渡28公里,東鄰三湖,南接金溪,西靠大安,北抵曲蘭,與雙峰縣接壤,全境西高南低,南北長22公里,東西闊8.5公里,形如草履,總面積115平方公里,轄43個村(居)委員會,494個村民小組,2003年人口總數52516人,其中城鎮居民1.2萬元。 全鎮共有耕地面積4.5萬畝,其中水田3.4萬畝,水面1萬畝,境內重要礦藏有禮梓陽塘村的……。 |
金溪鎮地處縣境西北邊陲,與雙峰縣石牛、荷葉和本縣溪江、三湖、洪市等鄉鎮接壤,區域面積114.2平方公里,柿水源頭,境內以山地為主,素有“金雞廟”和“三十六彎”俗稱。由原金溪廟鎮、上峰鄉、橫江鄉和隆興鄉1995年撤區并鄉設鎮。現轄33個村,341個村民小組,2個居委會,耕地面積17686畝,山地面積11.2萬畝,其中楠竹基地面積6.32萬畝,農業人口3.36萬人,外出務工經商1.2萬人。 鎮人民政府……。 |
衡陽縣轄鎮。1950年分龜石、新石、樂西、福民、西村5個鄉,1956年并為三湖鄉,1958年屬和平公社,1959年改三湖公社,1982年改鄉,1995年鼓峰、甘泉兩鄉并入三湖鄉,同年建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113平方公里,人口4.9萬,鎮政府駐龜石渡新街。渣(江)洪(市)、渣(江)九(峰)公路橫貫鄉境。轄福民、紅安、茶園、信山、檀山、心田、中渡、新石、龜石、文光、群力、晶嶺、西村、……。 |
衡陽縣轄鄉。1950年分屬白石、雙江、妙溪3鄉,1956年為神皇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1959年屬樟木公社,1961年為岣嶁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106平方公里,人口2.2萬。鄉政府駐鐵廠。李(家坳)、界(牌)公路穿境而過。轄妙溪、覺先、雙江、白石、七里山、松柏、臘樹、和石、楊梅、城前、鳳山、印子山、杉云、高峰、福星、集云、神皇17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林場、瓷……。 |
樟木鄉位于衡陽縣的東北面,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屬于南岳“九觀橋”----衡陽旅游帶的一部分。107國道穿境而過,南距衡陽市中心20公里,北離南岳25公里。境內水資源豐富,美麗的湘江傍境而依,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的樟木人。全鄉面積100平方公里,轄19個村,1個居委會,238個村小組,人口25980人。鄉政府座落白露坳,市場建設日趨規范,樟木鄉物產豐實,盛產糧食、牲豬、湘黃雞、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同……。 |
衡陽縣轄鎮。1950年分屬界牌、銀溪、大興3鄉,1953年改界牌鎮,1958年屬超美公社,1959年為界牌公社,1964年恢復界牌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51公里。面積93平方公里,人口3.4萬。鎮府駐銀溪橋。衡(陽)西(渡)公路穿境而過,直通衡山縣、衡陽市。轄界牌、水架橋、桂花臺、車站、大興、落山嘴、新街、銀溪、上街、復興10個居委會和將軍廟、蓮花、七星潭、石基、造基、勝利、芝升、天馬、銀溪、……。 |
衡陽縣轄鄉。1952年建庫宗、谷陂、玩市鄉,1956年并為庫宗鄉,1958年屬超英公社,1959年改庫宗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5年石口、牌樓、古井鄉并入。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3公里,面積91.5平方公里,人口4.4萬,鄉政府駐梅開堂。衡邵公路橫貫鄉境,1814省道經此。轄庫宗、建樓、華山、虎形、雙源、玩市、七畝、小源、拜亭、大源、羅城、谷陂、大興堂、梅開嶺、大關、蟯溪、木田、大町、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