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池,古名金柜鎮。西漢置略畔道,隋、唐、后周先后為樂蟠縣治。宋熙寧四年4年改為西華池寨。因誠頭南頭有一澇池 ,旱不枯,澇不溢,故名西華池。 西華池鎮地處合水縣城,相傳宋時城南溝掌有一湫,水清位高,荷花盛開,景色華麗而得名華池,又因境內已有東華池,故名西華池。全鎮共轄8個行政村,70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居委會,13093戶41374人,其中農業人口5730戶23524人,總土地面積128.5平方公……。 |
何家畔,因境內何家畔村系交通要道,并設有集市,故取名為何家畔。 何家畔鄉位于合水縣西南部,距縣城39公里,東隔馬蓮河畔與合水縣吉峴鄉相鄰,南與寧縣瓦斜鄉接壤,西靠西峰區什社鄉、溫泉鄉,北接慶城縣赤城鄉。境內多平塬,少山川,溝壑縱橫。全鄉共轄8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3743戶17040口人 (其中農業人口16779人),總土地面積14.9萬畝,耕地3.8萬畝、林地51615畝(退耕還林地13035……。 |
名稱來歷:明清時期馬蓮河上架木板橋而得名。地理位置:位于北緯35°89′,東經107°96′,距縣城13公里,東連合水縣老城鎮,西鄰慶城縣高樓鄉,南接西華池鎮店坊村,北與慶城縣毗連。電話區號0934,郵編745401。政治沿革:板橋鎮位于縣城西北馬蓮河與縣川河匯合階地,距縣城13公里。鎮政府駐地板橋,明代,此地建有木橋一座。清代設有稅卡。舊街建于臺地溝渠堡內,有南、北二堡門。民國時期,為區轄鄉地。……。 |
吉峴,曾稱“集賢”鎮,亦稱吉。因鄉北二里處筑有一土峴,故稱吉峴。吉峴鄉位于合水縣南部,距縣城10公里,素有合水“南大門”之稱。全鄉共轄8個行政村,37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3582戶14978人,土地面積7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1726畝,林地面積60727.2畝,森林覆蓋率54%,地形以塬為主,山、川兼有,農業基礎相對較好,以旱作農業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糜谷等。吉峴歷史文化……。 |
肖咀鄉地處合水縣南部,山、川、塬皆有,羅段公路縱貫全境。全鄉轄6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3517戶,14520人,人均純收入4473元,總土地面積77.7平方公里(折合116550畝),其中耕地面積3.54萬畝。全鄉現有鄉干部59人,村干部23人。相繼榮獲“全縣優秀基層黨組織”、“縣級文明鄉鎮”、“合水縣平安鄉鎮”、“合水縣勞務大鄉”、“合水縣萬畝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等榮譽稱號。遠近聞名的翠峰山上有……。 |
老城鎮習稱城關,亦名老合水,自唐代武德元年(618年)為蟠交縣治后,有千余年建治史。1949年9月前為合水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地處合水縣東北部,距縣城37公里,青蘭高速、309國道橫穿全境,南鄰店子,東接蒿咀鋪,西連板橋,北與慶城縣六寸塬相接壤,屬子午嶺林緣鄉鎮。境內山、川、塬兼有,縣川河、北川河穿境而過,水源豐富,光照充足。全鎮轄8個村民委員會,1個社區居委會,46個村民小組,2674戶1120……。 |
段家集,以當地段姓集居,故名段家集。 段家集鄉位于合水縣東南部,面積76.4平方公里,合段公路穿境而過。全鄉轄6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2914戶12318人,耕地面積3.2萬畝,人均2.6畝。2010年,段家集鄉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先進文明鄉鎮”。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縣直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鄉黨委、政府堅持以“抓項目夯基礎,抓調整提質量,抓民生促和諧,抓班子帶隊伍”為重點,……。 |
店子鄉位于合水縣東北部,距縣城14公里。全鄉轄4個村民委員會,44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10693人,2280戶。行政區劃面積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8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9萬畝,糧食作物總產量6291.16噸;現有果園面積1.88萬畝,占耕地面積的86%;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719元。有機關單位10個,學校5所,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5所,個體工商戶12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6……。 |
太白,山青水秀,有“小江南”之稱,是秦漢以來塞要地之一。古時在此建有太白廟,故取名太白。 太白鎮地處陜甘兩省交界、子午嶺腹地,東鄰陜西省富縣、北靠華池縣和陜西志丹縣,是甘肅省的東大門,距合水縣城96公里。古有扶蘇蒙恬的說唱,今有劉志丹太白收槍的故事,“秦直道”聞名遐邇,塔兒灣宋代石造佛塔“瘦長”著稱于世,碧落霞天、蓮花寺、保全寺石窟等文物古跡保存完好,韻味悠長。太白地屬黃河中游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 |
固城鄉位于合水縣城東南部,地處子午嶺西麓。轄4個村民委員會、29個村民小組,共2148戶、11096人。土地總面積30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5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6%,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固城物華天寶,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林木資源有櫟、楊、樺、松、柳、柏等28科70余種;動物主要有金錢豹、梅花鹿、黃羊、狐貍、野豬、獾、兔、雉等;野生中草藥達150種以上……。 |
太莪,又稱太廒,為舊時倉廒之一,后演變為太莪。太莪鄉地處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東北部,子午嶺西麓,距縣城25公里。東接太白,南連固城,西鄰店子,北壤蒿咀鋪, 境內山、川、塬兼有,溝、峁、梁相間,海拔在1129米至1657米之間,全鄉轄6個村民委員會(北掌村、關良村、太莪村、黑木村、羅塬村、邢坪村),29個村民小組,1563戶717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5人。全鄉共有黨支部7個,黨員191名,其中農……。 |
蒿咀鋪,古稱蒿土峪鋪。據舊志記載,這里有桃嶺飛紅、古廟松陰、自響水鼓三景,是行人過往子午嶺時必宿之地,群眾習稱好宿鋪。后屢經兵亂匪患,秀色大減,蒿草林木四起,群眾又漸稱蒿咀鋪,相沿成習,始有今名。蒿咀鋪鄉位于縣城東北縣川43公里處,巍巍子午嶺西麓,北接華池縣、東臨太白鎮、南與太莪鄉接壤,西與老城相鄰。共轄蒿咀鋪、陳家河、九站、張舉塬4個村民委員會,24個村民小組。全鄉現有人口5683人,其中農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