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寧縣轄鎮。1950年設高河鎮,1958年改公社。1985年復設高河鎮。位于縣北部,距縣城38公里。高河過境,注入芝麻湖。面積80.5平方公里,人口5.2萬。合(肥)九(江)鐵路和合(肥)安(慶)公路過境。轄高河、楓樹、龍崗、金星、金塘、永豐、勝利、和平、雙牧、群力、平安、白馬、新建、前進、紅旗、太極、查灣、獨楓、粉鋪、謝山、全豐、長鋪、方祠、萬興、新山、凌橋、陶亭27個村委會。工業有建材、造紙、……。 |
石牌國土面積91.7平方公里,人口10萬。1999年,該鎮被列為安徽省中心建制鎮,2000年被評為省重點中心鎮,2004年被國家建設部、發改委等6部委授予“全國重點鎮”。明清以來,這里一直是皖西南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商賈云集,貨賄泉流,乃懷寧諸鎮之首。建國后長達半個多世紀石牌作為懷寧縣城所在地,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千年古鎮,遐邇聞名。石牌民間文化是古皖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鐘靈毓秀,人文薈萃,……。 |
與新縣城毗鄰比肩,與天柱山含情對視,與安慶市咫尺牽手,與黃鶴樓遙相佇望,這就是座落在桐、懷、潛三縣(市)交界處的懷寧縣馬廟鎮。全鎮總面積80平方公里,耕地3.2萬畝,下轄13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為4.6萬人,共設39個基層黨組織,現有黨員1329人。馬廟鎮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經過刀耕斧削和含辛茹血的辛勤勞作,祖祖輩輩們先后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境內古文化遺址……。 |
懷寧縣轄鎮。1958年設黃墩公社,1984改鄉,1992年撤鄉設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22公里。面積57.4平方公里,人口3.7萬。月(山)北(門坦)公路橫貫鎮境。轄黃墩、麥園、蔣嶺、杉林、聯橋、高樓、方嘴、錢埂、古樓、秀山、雷山、桐園、橫山、皖埠、潘河、老埂、栗山、良加、花山、金灣、石林21個村委會。有重晶石、大理石等礦。工業以建材業為主,農業主產水稻。.……。 |
懷寧縣轄鎮。1957年建洪鎮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設洪鋪鎮。位于縣南部。距縣城23公里。面積82.7平方公里,人口4萬。獅(子口)平(山)公路和月(山)洪(鎮)公路經此。轄街道、宏光、長安、新龍、五橋、東風、冶塘、石庫、洪鎮、宋堰、汪河、三嶺、學堂、新陳埂、黃山、楊山、雙橋、松崗18個村委會。有硫鐵礦、大理石礦。工業以建材、皮革廠、豬鬃廠等。農業主產水稻。境內馬家樓有清道……。 |
月山鎮位于安慶市北郊,毗鄰安慶市宜秀區,距安慶市區18公里,距離懷寧新縣城16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16°45′,北緯30°31′。面積70.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60公頃,其中水田722.4公頃。森林覆蓋面2333公頃,水面53公頃。月山鎮得名鎮內月形山,后簡稱月山。位于月山的風景山區莫過于奇隆村的禪庵山上禪庵寺,其山下的居民也是樸素無比,此圖可見其美觀直至歷。為月山區、鄉駐地,1984年前為……。 |
臘樹鎮位于懷寧縣西南,與潛山、太湖、望江三縣交界,面積94.48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3.4萬。全鎮耕地面積1972.4公頃,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濕潤,農業生產自然條件良好,是懷寧縣產糧大鎮,享有“懷寧糧倉”美譽! ∨D樹鎮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發達,省道懷太公路縱穿全鎮,濟廣高速在鎮區內設有互通,通村、通組水泥公路縱橫交錯,已形成便捷的交通網! ℃們鹊V產資源豐富,金屬礦藏豐富,……。 |
2005年3月23日,《關于平山鎮村級規模調整的批復》(政秘[2005]28號)同意:1、撤銷平山村委會、路西村委會,設立平山居委會,居委會駐址設在原平山村村部。2、撤銷貓山村委會,設立貓山居委會,居委會駐址設在原貓山村村部。3、撤銷石山村、牛行村,組建石牛村,村址設在原石山村村部。4、撤銷天津村、良山村,組建津山村,村址設在原天津村村部。5、將大洼村、鳳凰村合并,組建新的大洼村,村址設在原鳳凰村……。 |
懷寧縣轄鎮。1956年設金拱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撤鄉設鎮。位于縣北部,距縣城43.8公里。面積57.4平方公里,人口3萬。合(肥)九(江)鐵路和合(肥)安(慶)公路經此。轄七里、人形、雙車、白蓮、里仁、祖莊、興勝、雙河、前樓、久遠、山圩、王山、西湖、高湖、黃馬15個休委會。工業以建材、塑料編織為主,有飲料廠、塑料廠等。農業主產水稻。境內大沙河沿岸,有商周至新石器時代古文……。 |
懷寧縣轄鎮。建國初建江鎮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撤鄉設鎮。位于縣南部,距縣府12.5公里。面積77.6平方公里,人口3.6萬。獅(子口)平(山)公路經此。水路通長江。轄江鎮、余沖、新合、上豐、虞山、梅林、盤石、聯山、趙山、新聯、日新、模范12個村委會。有銅、鉛、鋅礦。工業以建材業為主,有水泥廠、機械修配廠等。農業主產水稻、油料。盛產茶葉、望春花。鎮東張陽山,有明末戲劇家阮大……。 |
懷寧縣轄鎮。1956年置萬橋鄉,1958年改公社,后并入高河公社,1984年復設萬橋鄉,1992年撤鄉設立茶嶺鎮。位于縣北部,距縣府36.5公里。面積61.7平方公里,人口3.1萬。合(肥)九(江)鐵路安慶支線縱貫南北,合(肥)安(慶)公路斜穿鎮境。轄茶嶺、三合、泉水、萬福、三元、潭橋、同心、先鋒、峽山、雞留、范塘、年豐、蟹形13個村委會。有銅礦、煤礦。工業主要有建材、化工等業。農業主產水稻。境內……。 |
涼亭鄉位于懷寧縣東北邊陲,南有青山、磨山、豹山、馬甲嶺,北有方湖、夏家湖、芝麻湖,青山環抱,碧波萬頃。全鄉總面積6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1萬畝,其中水田1.87萬畝,宜林面積2.06萬畝,可養水面0.78萬畝,礦產有磨石、煙煤、無煙煤。轄15個行政村,98年末總人口29286人! 鐾むl是個農業大鄉。近幾年來,該鄉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新技術,實施科技興農戰略,1998 年糧食總產11665.……。 |
懷寧縣轄鎮。1958年屬三橋,1984年設三祝鄉,1992年撤鄉設公嶺鎮。位于縣西北部,距縣府32公里。面積55.9平方公里,人口2.6萬。秀(山)高(河)、公(共嶺)余(井)公路過境。轄三祝 、永興、永勝、公嶺、馬田、檀橋、油坊、祝橋、泗洲、雙嶺、高峰、瓦窯、慶豐、石閘、田鋪、寶福、三鋪17個村委會。工業以建材、化工業為主。農業主產水稻。.……。 |
三橋鎮地處懷寧腹地,歷史悠久,素有“懷寧重鎮,水埠三橋頭”之說。東連黃墩鎮、西臨小市鎮、南與清河鄉、黃龍鎮接壤。全鎮總面積55.6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294個村民組。2002年末,全鎮總戶數6500戶,總人口28362人。三橋鎮是宿、太、岳、懷各縣通往安慶市的要沖,也是皖西南通江入海的交通要地。318國道與212省道縱橫穿越全境,日過境車輛超過1萬輛。其北距合肥164公里,東距安慶……。 |
小市鎮位于懷寧縣西部,皖水中游。面積52.23平方公里,人口2.5萬,轄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古稱“小吏港”又名“焦吏港”,舊志載“以漢廬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漢代就有其址,是東漢著名樂府長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小市鎮區位優越,交通便捷,318國道、滬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安慶民航機場、長江舫運碼頭50km,距天柱山火車站僅5km,自古以來就是商賈云集、商貿繁榮的古老商埠、皖西南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