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稱黃坑尾,由名黃泥尾。后人認為“黃坑尾”等名不雅,在黃坑坪種上了槐樹,將“黃坑尾”改為黃槐,故名。 |
原稱“黃坑尾”,又稱“黃泥坪”,是興寧至平遠、江西的交通要道。1925年,黃槐地方名人曾問吾等人認為“黃坑尾”名字不好聽,取當時“黃坑尾”的“黃”字及維新小學前門口的槐樹(開黃花)的“槐”字,將“黃坑尾”改為“黃槐”,1987年成立鎮政府時,把原黃槐鄉分為二個行政區,一為槐西,一為槐東,現稱槐東,故名。 |
據傳最早名為“黃坑尾”,又稱“黃泥坪”,因原黃槐小學有一大槐樹開黃花,1925年,本地名人曾問吾等人商酌改為黃槐,1987年成立鎮政府時,把原黃槐鄉分為二個管理區,一為槐東,一為槐西,現稱槐西,故名。 |
禾村別名“三溪”,由寶龍、黃槐、雙下3溪匯合點得名。 |
原名雙溪,意取自爐下和雙頭無名溪匯合的一個村,因其處在雙頭樹下面,故名。 |
原名“高松樹下”,在宋朝末年原有二人參加鄉試,均名列頭名,故名。 |
上寶龍和下寶龍地形地貌組合起來成長龍形,這里處在下片的水土養育了這一方人被人們稱為寶地,故名。 |
因地下資源豐富,有煤、鐵、鎢、銅、石灰石等,加上自然村形態象龍,故名寶龍。 |
此地蘊藏有鐵、硫磺、青礬、石灰、煤礦產資源故取名寶豐,故名。 |
原是一處無人煙之地,清朝時陸續有人遷來落居建新房屋,故名“荒村”。 |
該村中小河有多黃色沙子,別名黃沙溪,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