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屬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 明屬嘉禾里二十四都竹坑、嚎口渡、寨上鄉。 清屬嘉禾里24都竹坑保、店前保、寨上保。 民國初屬思明縣竹坑保、高殿保、寨上保。 1935年廈門設市后轄之。 1945年抗戰勝利后為禾山區湖里保、高殿保、寨上保。 建國后屬高殿鄉。 1952年初設湖里鄉。 1957年屬郊區高殿鄉。 1958年8月為郊區前線公社湖里、塘邊、東渡3大隊。 1980年9月,郊區禾山公社湖里大隊2.5平方公里批建特區。 1981年9月,禾山公社湖里大隊改置湖里街道,屬開元區。 1987年7月開元區湖里街道劃歸湖里區。 1992年底轄湖里、村里、徐厝、濠頭、東渡、塘邊、后浦、官任、東興、東輝、金鼎、華昌、南山、興湖、東榮15居委會。 1998年底轄25居委會。 2002年底整合為17社區。 2004年底社區整合為14社區。 2006年轄18社區。 |
宋代以來屬嘉禾里二十四都。 民國初分屬殿前保(殿前社、行厝社、后埔社、馬垅社、埔仔社)、寨上保(寨上社、塘邊社、小東山社)。 1945年抗戰勝利后分屬高安保(高崎)、殿上保(殿前、寨上、中埔、小東山、馬垅、古塘、后埔)。 建國初期稱高殿鄉。 1958年后屬前線公社高殿大隊。 1969年12月,增設立新大隊(后改馬垅大隊)。 1980年為禾山公社高殿大隊、馬垅大隊。 1984年為禾山鄉(1989年改鎮)高殿、馬垅(馬壟)村委會。 1998年底為禾山鎮興隆居委會和高殿村、馬垅村。 2000年5月禾山鎮析設殿前街道。 |
唐代廈門島置嘉禾里,民間有“一莖數穗”嘉禾傳說,禾山、禾洲、禾嶼,清前屬頂禾山。 民國年間(1935-1945)置禾山特種區、甲種區、禾山區,1958年撤銷禾山區,設禾山人民公社、禾山鄉、禾山鎮。 2004年9月撤銷禾山鎮,設立江頭、禾山、金山3街道。 |
明代為嘉禾里二十三都二圖中左所、烏石浦、埭頭、呂厝,明末靠筼筜港一帶始稱江頭,清康熙后形成江頭社、江頭街社之分。 民國期間有江頭保。 20世紀50年代初有江頭鄉,1958年設前線人民公社江頭生產大隊。 1964年析江頭街置江頭居委會。 1980年前線人民公社更名禾山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改設禾山鄉,改江頭生產大隊為江頭行政村。 1989年6月撤銷禾山鄉,改設禾山鎮,仍保留江頭居委會和江頭行政村。 后江頭行政村逐漸改為居民社區。 2004年7月禾山鎮析分為3個街道,為保存歷史文化積淀,以呂厝、園山、江頭、江村、呂嶺、后埔、金尚、蔡塘8社區組成的街道命名為江頭街道。 截至2011年底,江頭街道下轄10個社區。 |
原為山名。 位于后坑社西北隅,山下有鄭成功練兵處,又有資福院,俗稱后院。 2003年后坑社區析設金山社區。 2004年撤銷禾山鎮,設立3個街道。 由金山、五通、高林、后坑4社區組成金山街道。 2011年底,金山街道下轄9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