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為甸南鎮第一保;1949年底至1952年稱劍川縣第二區第一行政村;1952年建鄉時稱天馬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稱天馬管理區;1964年底后稱天馬公社;1970年又改稱天馬大隊;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后稱天馬行政村,2000年設甸南鎮天馬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49年前,為甸南鎮第四保;1952年成立新和鄉;1958年稱新和管理區;1961年底以后稱新和公社;1969年改稱發達公社;1970年后又稱發達大隊;1984年改稱發達鄉;1988年改稱發達行政村,2000年設立甸南鎮發達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49年前屬劍川縣羊岑鄉第六保;1949年至1952年為劍川縣第二區第六行政區;1952年建鄉時稱桃源鄉;1958年稱桃源管理區;1961年底以后稱桃源公社;1970年后又改稱桃源大隊;1984年稱桃源鄉;1988年后稱桃源行政村,2000年設甸南鎮桃源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49年前為劍川縣甸南鎮第七保;1949年至1952年為劍川縣第二區第七行政村;1952年建鄉時為獅河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稱獅河管理區;1961年底改稱獅河公社;1970年稱獅河大隊;1984年改稱獅河鄉;1988年后改為獅河行政村;2000年設為甸南鎮獅河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49年前為劍川縣甸南鎮第六保。 1949年至1952年為劍川縣第二區第六行政村。 1952年建政時稱新民鄉。 1954年改稱回龍鄉。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稱回龍管理區。 1961年底改稱回龍公社。 1970年又改稱回龍大隊。 1984年改稱回龍鄉。 1988年后為回龍行政村,2000年設甸南鎮回龍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49年前,為劍川縣甸南鎮第三保;1949年至1952年為劍川縣第二區第三行政村;1952年稱海虹鄉;1958年稱海虹管理區;1961年底后稱海虹公社;1970年又改稱海虹大隊;1984年4月以后稱海虹鄉;1988年區、鄉體改后稱海虹行政村,2000年設甸南鎮海虹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49年以前,所轄各村分別屬于甸南鎮第二保及西湖鄉第二保。 1952年建時才合為一個鄉,遂取鄉名為永和,寓永遠和睦相處的意思。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稱永和管理區;1961年后改稱永和公社;1970年后又稱永和大隊;1984年稱永和鄉;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后稱永和行政村,2000年設甸南鎮永和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49年前屬西湖鄉第六保;1949年至1952年為第二區第十行政區;1952年建鄉時稱永華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稱永華管理區;1959年名為興水管理區;1961年底后稱興水公社;1970年又改稱興水大隊;1984年稱興水鄉;1988年后稱興水行政村;2000年設甸南鎮興水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9年,與柳營合稱朱柳管理區;1961年,柳營劃歸向前公社,但朱柳名稱一直沿用。 1949年前稱劍川縣西湖鄉第四保;1952年稱第二區第十行政村;以后建鄉時稱朱柳鄉;1959年至1961年為朱柳管理區一個村;1961年后稱朱柳公社;1970年后稱朱柳大隊;1984年稱朱柳鄉;1988年后稱朱柳行政村,2000年設甸南鎮朱柳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49年至1952年西湖區,1952年至1958年為劍川二區西中鄉,1958年為金華公社西湖管理區下設西中紅西大隊,1961年西湖公社西中生產大隊,1962年甸南區西中公社,1970年甸南公社西中生產大隊,1984年為甸南區西中鄉,1988年為甸南鄉西中行政村,2000年設甸南鎮西中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49年前為劍川縣西湖第二保;1949年至1952年為劍川縣第二區第十四行政村;1952年建鄉時為向湖鄉(向前龍門)的一個村;1958年為龍門管理區;1961年底以后為龍門公社;1970年又改稱龍門大隊;1984年稱龍門鄉后稱龍門行政村,2000年設甸南鎮龍門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40年前為劍川縣甸南鎮第八保;1949年底至1952年為劍川縣第二區第八行政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稱玉華管理區;1961年底以后稱玉華公社;1970年后又改稱玉華大隊;1984年稱玉華鄉;1988年后稱玉華行政村,2000年設甸南鎮玉華村民委員會至今。 |
解放初歸屬甸南區,1956年至1970年歸屬甸南區玉華大隊,1981年與玉華大隊分村,1984年以前,上關甸為玉華所轄,后與玉華大隊分開成立上關甸小鄉,1988年為上關甸行政村,2000年設甸南鎮上關甸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73年前,一直為玉華大隊所轄;1973年后從玉華分出,成立白山母大隊;后為白山母行政村,2000年設立甸南鎮白山母村民委員會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