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社區居委會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劍閣縣東南部,東與廣元市昭化區、西與蒼溪縣接壤,距縣城下寺鎮84.5公里、老縣城普安鎮51公里,縣道劍蒼路、喻馬路、鶴八路以及建設中的綿萬高速公路、金蒼旺高速公路在此交匯。1935年紅軍西北革命,強度嘉陵江,在我社區“火燒寺”戰斗取得重大勝利,在鶴齡鎮鳳凰社區建立第一個縣蘇維埃政權—赤化縣。鶴齡鎮鳳凰社區居委會成立于1986年,通過多年的發展使鶴齡的集鎮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目前社區占地面積2.75平方公里,主要街道7條,下設四個居民段,常住人口近兩萬,其中戶籍人口1928戶、戶籍人口3058人,農業人口365戶83人,城鎮人口1563戶2225人。社區耕地142.1畝,林地122.9畝。現轄區有單位28個,民營企業15家,個體工商戶358戶,社區內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供水站、變電所、市場、車站、銀行、信用社、郵政、電信、移動等單位齊全,集鎮的各項配套設施不斷完善,集鎮的發展促進了鶴齡各項事業的發展,同時使鳳凰社區也成為了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赤化社區位于鶴齡鎮西南部,東邊鑲嵌于鶴齡場鎮。赤化社區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風景優美,背靠煙燈山,南依鵝項嶺,西依岱嶺山,石河堰如一顆明珠坐落其中,紅巖水庫如一面鏡湖倒影兩岸人家。赤化社區幅員面積7.8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兩個黨小組。全社共有農業戶447戶,農業人口1283人,耕地面積1473畝,社區陣地建設86平方,內設圖書室、廣播室、醫療衛生站;赤化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常年盛產水稻、小麥、油菜、玉米,以養殖生豬、土雞、等為產業,全面完成了社區人飲工程。 |
此村境內有一山名為金珠包,村遂取山名為名。1957-1982年為金珠大隊,于1982年更名為金珠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 金珠村位于鶴齡鎮西,距場鎮7公里,全村面積8.2平方公里,5個居民小組,542戶,總人口1723人,現有黨員43人, 擁有耕地1824畝,林地3920.7畝,海撥652米,幅員面軹8.2平公里。 |
境內有一古廟長壽廟,故名。1949-1982年為長壽大隊,于1982年更名為長壽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 長壽村地處劍閣東南邊緣,距鶴齡鎮場鎮約1.5公里、劍閣縣城約80公里,是劍閣—昭化—蒼溪三縣區交匯地,村委會駐地設在長壽村一組。 全村現在4個居民小組,498戶,總人口1605人,現有黨員37人, 擁有耕地1896畝,林地3187畝,海撥800米,幅員面軹5.3平公里。 |
境內一井壁刻有永興二字,故名。1951-1992年為永興大隊,于1992年更名為永興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石埡村村民委員會并入,名稱沿用至今。 永興村地處劍閣縣東南部,距縣城下寺鎮108公里、老縣城普安鎮54公里,東與蒼溪縣接壤,西至廣元昭化,嘉陵江縱貫境內。全村現在8個居民小組,814戶,總人口2567人,現有黨員64人, 擁有耕地2402畝,林地1260畝,幅員面軹14.28平公里。 |
境內有一青木樹,故名。1957-1982年為高峰大隊,因重名改為青木大隊,于1982年更名為青木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會龍村村民委員會并入。 青木村地處劍閣南邊緣,距鶴齡鎮場鎮約5公里、劍閣縣城約60公里。2020年6月與原會龍村合并,現命名為青木村,村委會設在原青木村委會。全村現在9個居民小組,901戶,總人口2775人,現有黨員68人, 擁有耕地2554畝,林地畝,海撥800米,幅員面軹13.69平公里。 |
村委會地處龍潭溝,村以溝名。原為龍潭大隊,于1982年更名為龍潭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翠柏村村民委員會并入,名稱沿用至今。 龍潭村是由原翠柏村、龍潭村經2020年6月合并而成。龍潭村幅員面積17.6平方公里,共有農業戶875戶,農業人口2834人,轄10個村民小組,共產黨員59人,設有五個黨小組。全村耕地面積2923.47畝,集中居民點兩處,村委會陣地建設560平方,內設圖書室、廣播室、醫療衛生站。 |
化林村地處劍閣東南邊緣,是劍閣—昭化—蒼溪三縣區交匯地,平均海拔約800m,幅員面積14.6平方公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5°,無極高或極低氣溫危害,屬典型的深丘山區,山坡多平地少。全村耕地5447畝,林地10473畝。現有11個居民小組,915戶,總人口3152人,黨員71人。化林村歷史悠久,古名詩謠贊美化林"前有九股水,后有九曲山,犀牛臥南塘,御平震北方,文筆來點硯,觀音拜學堂,土城還鳳脊,輩岀好兒郎"。所有文物古跡遺存豐富,擁有化林大寨紅色遺跡、紅四方面軍戰斗遺址、“張正桃”故居、化林村史陳列室、化林村志、化林蘇維埃遺址、化林文化廣場、文化長廊、紅軍紀念亭、報恩亭、團結亭、化林棟梁橋、橋壩四合大院、桃園陵、中共劍閣縣委化林接待站“舊址”等系列紅色文化遺產及民俗文化等。化林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村”,省級"文明村"“四好村”"園林村"“環境優美示范村”,被黨中央樹立為“南方山區學大寨的一面紅旗”,被周總理命名為“四川的大寨”。進入新時代以來,化林村以推動鄉村振興為抓手,振興鄉村發展打造紅色鄉村旅游,以現代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康養民宿為一體的現代科技農業種養園區,帶動全村及周邊村組全面實現小康。 |
白鶴村地處劍閣東南邊緣,距鶴齡鎮場鎮約12公里、劍閣縣城約90公里,是劍閣—昭化—蒼溪三縣區交匯地,東南北三面環嘉陵江。原屬鴦溪鄉,1992年撤鄉并鎮,劃歸鶴齡鎮,村委會駐地一直設在白鶴村1組饒家平,2019年在原址新建白鶴村黨群服務中心。全村現在4個居民小組,581戶,總人口1806人,現有黨員33人, 擁有耕地1676畝,林地畝,海撥800米,幅員面軹13.07平公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3戶372人,2020年底已全部脫貧。易地扶貧搬遷戶61戶182人,1個易地搬遷安置點。 |
岳坪村距鶴齡鎮場鎮約10公里、劍閣縣城約90公里,位于劍閣縣東南部,地處嘉陵江東岸,亭子口水電樞紐工程上游,系劍閣縣、廣元市昭化區、蒼溪縣三縣(區)交界處。岳坪村是建制合并村,于2020年底是岳坪村與金銀合并為岳坪村,現村委會駐地設在岳坪村3組何家溝。全村幅員面積7.8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業人口488戶1657人。 |
境內有一印盒山,村以山名。1949-1982年原為印合大隊,于1982年更名為印合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綠水村村民委員會并入,名稱沿用至今。 印盒村地處劍、蒼兩縣縣區邊緣,緊靠嘉陵江西岸,距鶴齡鎮約10公里,離縣城約98公里。東臨蒼溪縣清石村,南與鶴齡鎮的永興村接壤,西北與本鎮的岳坪、化林、長壽三個村毗鄰。全村現在4居民小組,547戶1874人。擁有耕地2800畝,林地3200畝,海撥500米,幅員面積2.7平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