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第六批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 |
因處柳樹壩(俗名水磨溝)第一墩而得名。1949年10月建政時屬城東區頭墩鄉第二、第三行政村;1955年10月撤區并鄉時隨鄉并入四壩鄉,稱四壩鄉頭墩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4月隨鄉并入泉湖鄉;1958年9月為泉湖公社“頭墩大隊”;1961年6月隨隊劃入花寨公社;1965年6月隨社劃入泉湖公社,時轄8個生產隊;1966年11月改名為“立新大隊”;1971年2月恢復原名;1983年3月改為“頭墩村”;……。 |
因以河北壩十條水道之一的舊水渠″中所暖水溝″灌溉區域而得名。按:明代肅州衛下轄七所,經略西北部邊防的中所營在此設置,水道由此得名。1949年10月建政時地屬嘉峪區(二區)中暖鄉,1955年撤區并鄉時將中暖、樊小、高黃三鄉合并新立中所鄉;1958年9月屬果園公社,稱″中所溝大隊″,1966年″暖水溝大隊″并入,同年11月改稱″紅衛″大隊;1977年恢復原名,下轄8個生產隊;1983年改為″中所溝村″……。 |
因季節性河流——沙河而得名。1949年前屬西店鄉第五保;1949年10月屬西店區(6區)沙河鄉(5鄉)兩個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區并鄉時屬西店鄉;1958年9月為總寨公社沙河大隊;1961年6月劃入由總寨公社析出的″西店公社″;1965年6月隨社并入″總寨公社″;1966年11月為″勝利公社四大隊″,1971年2月恢復舊名,時轄7個生產隊;1983年3月為總寨鄉″沙河村″,時轄8個村民小組(由……。 |
因清水河舊水道——″黑水北溝″得名。按:水流沖刷地下泥炭層而呈黑色,故名。1949年解放前屬河北鄉第一保;1949年10月建政時屬河北區(3區)關明鄉(3鄉);1955年11月撤區并鄉時為懷茂鄉燈塔農業合作社五、六分社;1958年9月為永豐公社(銀達公社的前身)黑水溝大隊;1961年6月劃屬新立的懷茂公社;1966年11月改稱″躍進公社紅專大隊″,1971年2月恢復舊名,時轄6個生產隊;1983年……。 |
1956年和上新壩,古墩子合并為新壩高級社。1961年分為上新壩,下新壩,古墩子三個大隊,1966年為東壩鄉人民公社前進大隊,1972年恢復下新壩大隊,1983年3月金塔縣實行分置,設人民公社為鄉,設生產大隊為村,2004年合鄉并鎮,合村并組,保留下新壩村民委員會,管轄5個小組,沿用至今。下新壩村……。 |
因古城村環繞古城鄉周邊,取名古城村。1954年成立上號初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為上號高級合作社,1959年-1960年為古城大隊(包括上號、頭號、移慶、沙溝)1961年分生產大隊后為古城生產大隊,1962年成立上號村,1966年-1969年文革期間改為戰斗大隊,1970年至2004年恢復為上號村,2004年合村并組將沙溝村,上號村合并后命名古城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古城村……。 |
當地人把富有的標準指代為“家中有個金馬駒”,這里寓意為期盼富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金馬初級公社。1961年和張家敦,前進,西頭合并為西頭大隊,1966年改為躍進大隊,1972年恢復金馬大隊,1983年3月金塔縣實行分置,設人民公社為鄉,設生產大隊為村,2004年合鄉并鎮,合村并組,和西頭村合并改為金馬村民委員會,管轄6個小組,沿用至今。金馬村……。 |
原新光村和新民村合后各取一字合并而成,希望村民群眾生產、生活充滿幸福和快樂之意。1958年成立新光和新明兩個生產大隊。1983年改為兩個村民委員會。2004年兩村合并后取名光明村。光明村……。 |
據民間傳說,清朝年間,康熙微服私訪來到一片荒灘野地,由于所帶口糧已經用完,饑餓難耐,進退兩難,正當一籌莫展之際,發現了一座寺廟,便拿廟中的祭品充饑。在康熙回到京城后便下旨將這座寺廟起名為“報恩寺”。1958年以此而得名報恩寺大隊。1964年改名為東風村。東風取自《毛主席語錄》中“東風壓倒西風”。1950年為柳河區墾場鄉,1955年并入紅旗鄉,建4個初級社,1957年成立報恩寺高級社,1958年為柳……。 |
因地處昌馬鎮“小昌馬河”上游地段,取發憤圖強、力爭上游之意。1950年昌馬公社成立后,村級為生產大隊,因上游村南面、北面、西面均被戈壁包圍,因此最初取名為戈壁大隊,1958年改名為上游大隊,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有關條款中規定公社改建為鄉,生產大隊改建為村,同時,在村級建立了村民自治組織村委會,在村委會下設了村民小組,取代了之前的生產隊,……。 |
即為疏勒河項目移民新建村,村民遷移來自宕昌、和政兩地,故名。2000年開發建設,前期由瓜州縣管理,2006年8月移交玉門由柳河鄉代管,2007年4月成立村委會,2010年成立鄉政府管理至今。昌和村……。 |
玉門市境內有白楊河流經此,故名。1952年改稱惠民區白楊河鄉,合作化時建上灣、下灣兩個初級社。1951年南山劃歸白楊河,1955年劃歸玉門市,1958年歸為赤金公社火燒溝管理區,1961年成立清泉公社白楊河大隊,1962年南山劃出成立南山大隊。1982年改社建鄉設白楊河村、南山村、荒天地村。2003年撤清泉后并入老君廟鎮至今(因管理不便保持原來建制),2004年8月將白楊河村、南山村、荒田地村合并……。 |
是清代十個屯墾工區排列第六的工區,故名。1958年設立六工大隊,1966年改為金光大隊,1969年恢復六工大隊,1983年改為六工村。六工村……。 |
寓意新成立的移民新村而取名新堡村。2008年10月成立新堡村,沿用至今。新堡村……。 |
因境內有甘家堡而得名。清雍正年間該甘家堡七組從我該靈臺縣遷入移民,六組從我省兩當縣遷入移民,并稱靈臺坊和兩當坊;三組、四組、五組從該省定西縣遷入移民;1955年建為五五和安豐兩個初級農業社;1957年建成紅旗高級社;1958年為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隊紅旗生產隊;1961年分為三危人民公社和安定、甘家堡兩個大隊;1966年又更名為紅旗大隊;1969年12月恢復為甘家堡大隊;1983年3月撤大隊設村,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