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祥市檔案局編纂的《上下五千年》一書記載:公元前706年(周桓王十四年),楚子熊通率師東渡漢水侵隨,軍駐于瑕(現張集、客店、客店域內黃仙洞),那時客店稱為瑕;公元前597年,孫叔敖疏敖河(客店域內稱八折河),河水由東向西流入客店坡,呈90°角折向南流,形成一個大拐,大拐北岸是一座海拔400米高的平嶺寨,故這時稱此地為拐子坡;清初,一客籍漢川黃姓人家做生意在拐子坡開店服務往來客人,這里地處郊郢至隨州要道,生意興隆,逐步形成小集市,故得名客店坡。 |
1980年地名普查時,以域內有一沿公路的楊家嶺居民點,將聯工大隊改稱楊嶺大隊。“楊嶺”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
《大洪山志》記載:“南莊臺在大洪山南麓,四面磊石為基,清泉縈帶,前去郊郢六十里。”清初,人們還以該地位于八折河以南定名為南莊臺。 |
相傳明代此山嶺崗上有座小集市非常繁華。據說此處“日商多如云。夜晚千盞燈”。人們取吉祥之意得名“明燈”。 |
邵集。據《大洪山志》記載,邵集位于大洪山南麓,居鐘祥縣客店坡中心地帶,明朝中期大批村民集在此地做生意,逐漸形成集市,因邵姓居多所以稱邵集。 |
明代嘉靖年間一風水先生因看地有功,被當朝封為陰陽官,因此得名。 |
新屋灣原名黎家臺,1966年動工修建溫峽水庫,移民移至黎家臺,因新修建了36戶30多間新房,故改名為新屋灣。 |
趙泉河又名照泉河,山半坡有一眼山泉,泉水流入峽谷形成了一條小河,一年久旱無雨,山泉干涸,正當“農夫心內如湯煮”之時,從五臺山來了一位慈忍大師在泉眼邊打坐念經,并吩咐山民拿來松明火把在泉眼來回照耀,泉水嘩啦啦的流了出來,為紀念大師恩德,人們把此泉取名“照泉”,此河命名為“照泉河”,照,趙同音,久之,便喊成了趙泉河。 |